作者:一斤小鳄梨
其中基本的诉求,关于青年人不该偏听偏信,不应该被单一媒体的言论所影响。
应该多听多看,多去见识整个世界的言论,受到了几乎所有学生群体的欢迎。
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讲的对。是有道理的。只有学生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
想要分清世界的真假,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看一遍,有时候看一遍还不够,还要看好多遍。
最终才能得到些许真实。但是对于成年人,尤其是政客来说,真假重要吗?
碧潼战俘营真假有意义吗?没有。我们向美国佬卖国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上帝规定了我们不许卖国吗?
也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抱着可笑的正义感,通篇写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
原本法国政府是想要低调处理这件事的。
因为这群法国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你们说想要去中国,想要去战俘营。
你们去啊,你们有钱吗?也就嘴巴上说说罢了。五十年代的飞机票可贵了。
根本不是一群穷大学生能负担得起的。
所以一开始法国政府虽然烦《独角兽日报》上刊登的这些内容,并且议会里有一些议员破口大骂。
但大家也就当成不足为道的小事罢了。
现在他们文章写得好,过一些天就没人记得他们了。原本这么计算是挺好的,但是这世上不是上面都是按照这些人规划的剧本搞得就在【复兴法国社】的总部内,赛宾得到了好消息。 “中国表示愿意支持我们前往碧潼战俘营的全部经费。并且他们和苏联一起安排好我们前往朝鲜的通道了。” 赛宾一挥手:“好!法国现在还不够混乱,需要再乱一点,只有乱了,我们才能重新迎回戴高乐将军。” “快和苏联、中国方面的人联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前往那边。政府是不是对我们的文章不屑一顾?”
赛宾这话问的其他几名同伴气愤不已。
因为别看现在市面上他们的文章已经闹的动静很大,但是政府根本不在乎。
赛宾看着自己的同伴,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他笑了:“没事,他们很快就会动容了。” ……
是的,法国政府很快就要动容了。
就在法国政府对文章的指责不以为意的时候,赛宾带着七十名学生代表分次分批的进入德国。
并且很快和苏联方面的人接触上了。当他们坐上飞机,朝着中国方向飞去的时候,真理报发了一张他们的挥手笑的照片。
并且真理报罕见的用了一个非常具有情绪性的标题。
《这群孩子比几亿欧洲人都更有种》。
樊尚政府内,已经很困倦的樊尚看着急匆匆跑进来的秘书,他无奈的问道:“难道又有什么大事?” “是的,总统先生。我们的大学生,真的跑去参加碧潼战俘营的奥运会了!”樊尚拿着的眼镜掉了。
第一百零二章 要搞就往大了搞
飞行在上万米的高空,赛宾很难判断自己这次的决定是对是错。
但是管他对错呢,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去做的。
自己所担忧的对错不过是利益抉择时是否做了最优选罢了。
至于来这里本身是对是错?这不需要考虑,因为一定是对的。
赛宾带着七十名法国各大高校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去朝鲜,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是举双手欢迎的。
苏联帮忙出动了飞机,中国则是派遣了专门的翻译。
赛宾坐在飞机里对这群他串联起来的同学们说道:“各位,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虽然这话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但是在抵达中国之前,我还是要在说一遍。” “这次我们做的事情可能……不,不是可能,是一定会让法国政府不爽的。回去之后,我们大家可能会被开除学籍,还有可能会被逮捕,他们可能会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我们。” “大家有做好心理准备吗?”
面对赛宾的问话,机舱内的大学生们都发出了笑声。 “赛宾,我们私底下报名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能害怕了。” “对啊,不过是坐牢罢了。好男儿难道害怕为国家坐牢吗?” “如果因为这件事而开除我的学籍,如果我念的大学是如此不明事理的学校,那么这书不读也罢!”
十八九岁、二十郎当岁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大反倒畏惧狼。
有时候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就是要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质。
人不轻狂枉少年,不嚣张一点算什么年轻人?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岁前的人如果没点脾气,那不会有什么出息。
三十岁后的人如果还有很多脾气,那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年纪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就该带一身傲气,搅得周天寒彻。这一群脾气不好的法国大学生们,在为他们的祖国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
北约是不行的,苏联也是不可信的。左与右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的是法兰西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在某个集团里成为别人的小弟。
中方的刘翻译在航程的这段路上和这群大学生们聊过。
这群大学生也不屑于掩饰他们的政治观点。
第一:他们想要看看碧潼战俘营是不是和中国宣传的那样。
第二:他们不喜欢北约。
第三:他们也不喜欢苏联集团。
所以刘翻译趁着飞机落地加油的时候给国内发了电报过去,把这群大学生的政治
思想也一并发了过去。关于怎么迎接这群大学生,主席和总理特别把李锐找了过来。 “我和总理都不适合露面。我们一出面,政治意味就太浓了。这群大学生回去怕是会不好受啊。”主席如此道。
他还是很为这群大学生考虑的。
虽然说法国的反共气氛远比不上美国那么魔怔。
但是自己和总理所代表的身份毕竟不一样。
所以还是不要出面了。还是李锐出面接待一下吧。 “我合适吗?我处理外事的经验不够啊。”李锐有些犹豫。 “欸,李锐同志,你处理和赫鲁晓夫同志的外事问题不就挺好的?而且外事问题嘛,你以后肯定要遇到很多的。他们不过是一群大学生,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总理宽慰道。
虽然说起来是这样,但是这群大学生来参加战俘营奥运会的政治含义是不言自明的。 “这群大学生的政治意图呢,他们不相信北约,但是也不一定能和我们走到一起。也就是礼貌的接待他们就好了。”总理简单的定下调子。
关于这些法国人的政治理念,李锐是很清楚的。
毕竟之后戴高乐上台就证明了这群法国人的选择了。
戴高乐上台后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法国退出北约,驱赶北约驻军,不再承担北约盟国任何协议。
并且在戴高乐任上,中法建交。
传说中(未考证)法国的氢弹也是在戴高乐时期中法蜜月时期中国帮着搞定。 “不指望高卢雄鸡左转变红,至少短期内不抱这个期望。但是只要他们不要唯美国是瞻,不要和北约尿在一个壶里。那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李锐说道:“只要法国敢于走自己的独立道路,他不偏帮于谁,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这群大学生作为法国青年的代表,他们有这样的思想就够了。”
主席和总理笑了,主席拍了拍李锐的肩膀:“既然你也有了想法了,那么你就去做吧。” ……
赛宾等大学生代表在哈尔滨落地,现在的哈尔滨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别看这里冷……
但是它的繁华程度和时尚程度上海可都赶不上。
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之一,同时还是东北第一糖厂的所在地。
大量的苏联外汇涌入哈尔滨。
一起涌入的还有各种苏联的小玩意儿。
虽然说现在中国确实不太看得上苏联的副食品和轻工业产品……但哈尔滨还是有苏联的特产商店卖这些玩意儿。
就是给老百姓看看新鲜的。
这群法国大学生来哈尔滨也是看个新鲜,这个传说中的国家也是让他们很好奇。
而他们来的既是时候,也不是时候。因为糖业的发展,拉动了哈尔滨对外出口。
糖业带来的巨额利润,支持着哈尔滨 重工业比历史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这种加速就像是加了四倍速一样。
而重工业只要不拖后腿,不拖累当地经济,不吸血,那么重工业拉动就业的能力是绝顶的。
整个哈尔滨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一样,老的棚户区在一个个的被拆掉。
一幢幢新的楼房、厂房拔地而起。老旧的道路在被拆除,新的道路在建设。
城外的电厂也在建设。
巴黎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工程建设了。
赛宾等人坐在车内看着哈尔滨,他们中有人忍不住开口道:“这些中国人是准备把整个城市拆掉,然后建一个新的吗?” “我们一路上看见了多少工地?有几万人在工地上工作?还是十几万人?”
当这群大学生代表们见到来接待他们的李锐时,他们大概不知道,他们遇见的可是北约悬赏榜上前三的人物。
他们只觉得是看见了一位比他们大不了多少,长得颇为英俊,且衣装非常得体的年轻人。
并且他们还和李锐合影了一张照片。
李锐也非常客气的招待了他们的晚餐以及详细询问了他们想要参加的项目之后。
李锐缓缓的对他们说道:“作为中国的代表,我是很高兴各位来参加这样的奥运会的。但是出于身体素质和身份的考虑,你们和战俘营的战俘比赛,不太好。” “但是你们不远万里而来,不能参加比赛也不好。我们和苏联的同志商量了,让中国大学生派出一支代表队,再让苏联大学生派出一支代表队。就在碧潼战俘营的赛场,进行一场大学生运动会如何?” “就在战俘运动会的后面。”李锐笑着说着。
法国大学生趁着中国搭台,他们自己唱戏。
李锐自然也要把这件事的国际影响力做到最大。
就在他和赛宾等大学生接触后,《真理报》等社会主义国家媒体也开启了对西欧媒体的冷嘲热讽之势。
第一百零三章 都是世仇啊
伦敦郊外,贝尔主编扛着一根鱼竿在树荫下悠闲的钓着鱼。
相比于现在伦敦的雾都,贝尔还是更喜欢郊外森林边上呼吸新鲜的空气。
流进伦敦的泰晤士河里就连一条活着的鱼都没有了。
还是郊外好啊,有鱼有虾。现在独角兽日报的销量越来越好了,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贝尔在思考他的下一步计划。他和泰晤士日报的仇是一定要报的。自己当初出了点事,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和它们身后的新闻集团对自己落井下石的大恩大德自己是没齿难忘啊。
作为一个喜欢打猎,甚至读大学时还参与过决斗的大英帝国好男儿。
贝尔主编生活理念一直都很简单: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泰晤士集团自己是要搞的,只是搞不动啊!
自己独角兽日报抢占它们的纸媒销售额……但是这对泰晤士日报和它身后的新闻集团来说算个屁啊。
《独角兽日报》虽然卖的不少,但是你说威胁泰晤士日报?那还不存在。
而且人家不光是纸媒,人家新闻集团还有广播和电视台呢。那是一个巨无霸。
自己的独角兽日报在独立报纸行业中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但是和这种大集团相比没得比啊。
但是想要让贝尔把心里的那口气咽下去,他不甘心。
自己失去的东西自己是一定要夺回来的!
自己失掉的面子,总有一天要让泰晤士日报总编和新闻集团总裁跪在自己面前道歉。
没错,我贝尔?格莱德就是这么小气的男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
只是贝尔找不到好机会去坑泰晤士报。
毕竟哪有那么多好的机会呢?
他和泰晤士报之间的仇恨大概就和英法血仇一样。
今天又是空军的一天,贝尔难受的收起钓竿。他这边没有钓到鱼,很难受,但是回到报社之后……
他的助手给他带来了一个全英国同行都很难受的消息。 “贝尔主编,苏联的真理报正在发文疯狂的嘲讽我们。”
助理说了一个既算新闻又不算新闻的东西。
毕竟现在这个时期可是美苏论战。真理报在内的社会主义报纸,可是每天都在和资本主义的报社集团们打嘴炮呢。
所以这本来并不算什么事。
但是他的助理说道:“法国的那群大学生真的跑去中国了,并且很快就要去朝鲜半岛参加那个什么奥运会了。” “这件事现在在社会主义阵营那边闹得可大了。真理报在内的社会主义集团报纸将那群法国大学生代表评为最有种的西欧年轻人。”
贝尔听到这里忍不住扬了扬眉毛说道:“等会儿,真理报,真的这么说了?” 贝尔有些诧异,因为要知道真理报可是极大的一个报纸。
这种大报纸发每一个新闻,写每一个标题的时候,都是反复斟酌。
一般不会把主观情绪这么强的东西带进标题里面。
当然从前的真理报自然不会这样。但是可别忘了真理报目前的主编,扎罗多夫同志和李锐可是最要好的笔友。
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每个月都有好几封通信。
现在两个人之间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所谓近朱者赤。和李锐当笔友当久了,扎罗多夫自然也是从李锐那边学到了不少关于现代化宣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