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0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毕竟所有的准备和谋划都需要足够的实力。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本事,所有的谋划都是假的。而现在,中国重工业刚刚起步,很多厂子还只有一个雏形,他们都嗷嗷待哺呢。

在竟可能不依赖苏联贷款的情况下,从国际市场上搞到外汇,自我造血,解决国内就业岗位问题和给重工业输血的问题。

这就是这次购物节举办背后的深刻含义。

当然,对于苏联人和德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怎么意识到现在中国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这次的购物节简直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

在购物节的会场外,有一个露天的展台是专门用来展示摩托车的。

而这是第一个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的东西。

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完全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就像是单身汉威廉一样,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读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书籍。

那是因为他父亲曾经是德国洋行的驻华办事人员,他父亲的洋行在中国的主要工作就是卖染布的颜料和机器给中国。

在中国近代印染历史上,德国颜料和德国机器,很长时间内都代表着高端。

威廉的家族也靠着向中国出售印染机器和染料赚得盆满钵满,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好日子才算是到头。

威廉的父亲德鲁并不是特别想来看这个购物节。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人能摆出什么东西呢?但是架不住儿子的再三劝说,以及儿子之前打包回来的中国菜(锅包肉、酸菜白肉、糖醋排骨、干炒牛河……)

也确实好吃。听说购物节现场依旧有小吃摊,德鲁想来现场吃。

不过在来的路上,开着闪电欧宝汽车的德鲁还在念叨:“其实中国人的商品也就那样。我在中国很多年了。他们真的生产不出什么很厉害的产品的。你想买中国人生产的摩托车,我觉得你还是算了。”

“如果真的喜欢摩托车的话,你可以买宝马的。”是的,威廉一直劝他老爹过来,其实就是想要买一辆摩托。

但是摩托车是大件,总是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的。

威廉听着老爹的话,他不是很高兴的说道:“爸爸,宝马的摩托确实不错。但是它太贵了,而且造型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我有个朋友有宝马的R24,修理起来也非常麻烦。我不想太麻烦了。”

这年头汽车和摩托三不五时的坏两下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能拿七十年后的宝马质量来看待它。

德鲁觉得自己的儿子有些离谱,明明德国就有很好地摩托,为什么要买中国的?

而且听说还不是给了订金就能交车,还要等,听说要等三年才能正式交付。

虽然说现在苏联买什么东西都要等排队。

就算是在西德购买如同汽车和摩托这样的大件商品也需要几个月的等待。

但是三年时间未免太长了,简直就和在苏联买汽车需要的时间一样长。

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停好车,来到会场。

威廉就迫不及待的拉着自己的父亲前往中国这次在购物节上科技程度最高,机械程度也最高的展台。

也是唯一的户外展台。才刚刚抵达这,德鲁就发现会场这边居然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

而且刚到这,德鲁就碰见了一个老朋友,从前也是在洋行工作,后来回国成为了一名销售,最近听说跳槽到了宝马当销售的大卫。

“老朋友,很久不见。最近过得好吗?”“还行,你还在卖你的染料生意?”

“对啊,你呢。听说你成为了宝马摩托在西柏林的销售经理了?”两人寒暄打招呼,聊了一会儿有的没的,才聊到摩托车上。

“德鲁,你也来中国购物节的展览。想要买什么吗?”

“哦,我儿子威廉。你见过的,几个月前我们两家聚会的时候你见过他。他想要买一台摩托。其实要我说,买宝马就很好,不是吗。”

“对,宝马是你最可靠的伙伴年轻人。”大卫拍了拍威廉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们是老牌公司,值得信赖。如果你想要买摩托,我可以给你最大的优惠力度。保证七个月内一定可以给你交车。”

威廉看着大卫,他好奇地问道:“大卫叔叔,我买不买宝马先不说。你不是宝马销售经理吗?为什么跑来这?难道也是来看中国的摩托车吗?你们该不会把这个当成你们的对手吧。”

这话说得,场面一时间变得异常尴尬。

不过大卫总归是做生意的人,他笑着摆摆手道:“哈哈哈,哪里的事情。只不过是好奇而已,看看一个农业国家能做出什么东西罢了。

摩托车虽然不比飞机那么高科技,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转的。顺便提一句,我们宝马还可以生产飞机哦。”威廉耸耸肩。

大卫没说什么了,他之所以回过来,还真的是因为下面的业务员给他上报了中国购物节现场的火爆情况。

而且业务人员认为,中国那部预计三年后正式发布的摩托车如果上市,将对宝马产生正面冲击。

虽然看不上一个农业国家能弄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出于谨慎,他还是决定实地来看看了。威廉、德鲁和大卫三人拥挤入人群,好不容易挤了进去。

当第一眼看见展台正中间那部被命名为“闪电”的摩托后,德鲁瞬间明白儿子为什么想要买它了,甚至情愿等三年。

大卫也为之一窒。威廉的眼中则是充满了喜爱。

墨绿水滴油箱和全身的镀铬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抛光的黄铜件点缀在车身上熠熠生辉。

整台车就像是个艺术品,而不像是工业摩托。(息壤读者点段评有图片,有毒读者可直接搜thunder 雷电)在他们周边围着“闪电”的德国人都发出了赞叹:“太美了。”

“这车也太漂亮了。”

“我本来觉得宝马R24已经很漂亮了。但是和这车一对比,R24就像是个大号自行车。”

“不至于,不至于。R24还是很棒的。”旁边有一个R24车主反驳道:“虽然这车确实漂亮,我也想买一台。这车多少钱?”

因为到现在,这辆车的售价还没有公布。

展台就摆在这,似乎就是给大家看的一样。很多人昨天就来看了,今天又来。

就是想问具体的价钱,等三年?

没问题可以等!威廉也成为众多跑去问这车多少钱的年轻人之一。

威廉的父亲德鲁问旁边的大卫:“这车感觉会冲击宝马销量呢。”

大卫强笑一声:“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

但是大卫心里却急了。

因为他感觉到了一种竞争,中国人不是农业国家吗?就算有苏联援助搞工业化,可以生产汽车摩托车。

但是工业美学设计他们怎么能这么快就超上来呢?!

大卫并不知道,这台闪电是李锐直接照搬了后世国产摩托车“雷电”。

之所以选择这台摩托车做原型,原因就是“雷电”的造型设计在五十年代绝对吃香。

而且“雷电”这车它不是复古,它是真古!

全身上下任何一点和后世现代车沾边的东西都不带,唯一能说是现代化的玩意儿,大概就是电喷和电启动。

除此之外,所有的东西,从车架到减震,再到刹车,全部都可以在五十年代完成生产。

这送来展览的几台展车,全都是买回来之后经过五十年代改装,确保五十年代可以生产的东西。

为什么要生产这玩意儿?

因为它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它外形好看,足够吸引年轻人。

可以用它赚的钱拉动建设一个能生产引擎的摩托车厂,以及配套的钢管厂、轮胎厂、橡胶厂等等。

现在看看德国年轻人的热情吧,他们已经要把展台给挤爆了。而当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将要随机抽取几名幸运人员试驾“闪电”后,现场的气氛简直沸腾了。

很多人已经幻想他们穿着皮夹克骑着摩托的帅样子了。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幻想?

因为“闪电”摩托的展台上就有一男一女两名模特,穿着梅花牌的最新夹克和牛仔裤,跨坐在“闪电”上。

那模样简直是帅呆了。

威廉看着站台上的摩托,他握紧拳头:我一定要搞一辆这么帅的摩托和那么帅的夹克!

第三百四十七章 值得与抄袭

(注:本章所有价格都换算成美元,这样比较不容易把物价和汇率搞混。)

闪电摩托的展台上,不仅仅有摩托的展车,还有和摩托搭配的整套东西。

要知道做摩托生意,可是李锐提出来的一个方针。制造汽车,现在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个水平。

但是制造摩托,只要能解决引擎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其实都不大。

北京的炼钢厂已经得到了基地的技术支持。

很多技术都在升级。能符合闪电摩托的车架钢管,最晚两年后就能大面积生产。

南洋方面已经通过当地华商达成了进口橡胶的贸易。

广西和海南的橡胶厂也已经破土动工。

海南当地的油棕树和橡胶树林也早已种下。

通过南洋贸易,广西和海南的橡胶厂在一年半后可以生产出第一批橡胶件。

在基地的技术支持下,他们能少走十年的弯路。闪电的引擎技术很老旧,是原神时空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款引擎。

在2020年,这款引擎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早就吃透了。

只要首都钢厂的技术升级达到指标,生产出合格的钢材,其他问题都不大。

少部分的精密配件,比如说公差配合极其严格的齿轮组和顶置凸轮轴。

如果现阶段的新中国还没有一家机加工厂可以吃下来的话。

那么曙光厂的数控机床可以先生产一批顶上,等着其他机加工厂的生产技术上来后,再将这部分产能移交出去。

毕竟李锐带着网咖来到了这个时空,那就是开了一个黑箱科技。曙光厂里跨时代的技术储备,就要用在这种高附加值的领域。

在关键时刻曙光厂的高科技产能要搭一把手,把一个产业推上路。因为李锐很清楚,在五十年后中期之后,欧美国家将进入很长时间的享乐主义时光中。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又不那么准确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冷战压力下大家想要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态度中,催生出了一大堆享乐主义的产品。

包括浮夸的旅行房车、强行缩小的便携式电视、还有各种享乐型摩托车等等。

莫要小看摩托车,这玩意儿从50年代一直到2020年都是单品利润率很高的一种机械产品。

不论它的总价,仅仅看它的利润比,它是非常惊人的。

一台汽车能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而一台摩托往往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部分车型达到百分之百的利润。

因为它的定位就是玩具。

而摩托车这玩意儿除了摩托可以赚钱外,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生产一系列周边。

从摩托车本身的工具、改装件等。再到骑手的衣服鞋袜、头盔等等。这是一整条完整的流水线,也是现在阶段世界上其他厂商还没有想到的发展之路。

但是李锐早就知道了,所以闪电的展台上除了摩托车外,还有和摩托车搭配的各种骑行夹克、牛仔裤、骑行靴。

当然还少不了骑这种复古摩托车最需要的墨镜和闪亮亮的半盔(不做全盔是因为技术不够,半盔取巧)。

威廉很幸运的成为了闪电摩托的第一批欧洲试驾用户。

他兴奋的跨上摩托,戴上一顶亮黑色印着闪电标志的半盔。

试驾的场地不算很大,他只能沿着官方规定的场地骑行。但是当他上手这辆摩托之后,他立刻感觉到和从前骑的摩托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它没有哈雷那么暴躁不好操控,也不像现在的R24那样的软绵绵,它给威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实际上“闪电”这台车李锐自己也试驾过。

李锐给的结论是:按照后世车的标准,它不是复古,它是真古!

骑起来和七十年代的车简直一模一样,就是外形好看卖个范儿。真要论骑行品质,还不如满大街的摩的师傅骑的125摩托。

但就是李锐疯狂吐槽的骑行品质放在这1951年,已经是嘎嘎乱杀了。

威廉感觉自己油门一拧,这车就能轻松上60公里的时速,比现在很多车提速快多了,而且操控也非常灵活,自己轻松变向都很舒服啊!

还有排气声也很好听,低沉有力,不暴躁。

当威廉恋恋不舍的从试驾车上下来的时候,他脸上只有欢喜。他的这模样被一旁的记者抓拍到了,然后咔嚓一声按下快门记录下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威廉,现场抽出来的幸运观众们在体验了闪电之后,他们一个个都惊呼不可思议。

对于李锐来说这是一台非常一般,除了好看来说一无是处的车。但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非常棒的好车了。

台上的中方人员,有一位穿着改良版立领中山装。

他是被中央任命为牵头组建“闪电”摩托车厂的第一任厂长孙洪波。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