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01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对面楼里也传来巨大的笑声,还有人笑的太剧烈,从椅子上滚下来摔地上的声音。

当然,美国人找管教申诉了,认为英国人耍诈。管教也很公平,判了英国人取消比赛资格。

对英国佬来说,他们赢不赢的不重要,关键是美国佬能输掉就好了。

这场拔河比赛以土耳其队赢得最后的胜利而告终。

作为战俘营里主要负责伙食制作的土耳其战俘,他们请了帮他们取得胜利的那群英军士兵一起吃方便面。

当管教们把方便面拿来的时候,镜头还给了个特写。方便面煮开了,土耳其士兵揭开锅盖的时候还加闪光特效、字幕特效“美味”“好吃”等等。

当然,这个时候少不了激动人心的bgm了。

小当家的《万里长城》一出就知道这份泡面绝对是金色传说了。(点开段评,BGM)看着画面上的战俘们大口大口的吃泡面,尤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在镜头语言的表达下,他觉得战俘们吃的东西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那是什么?感觉很好吃的样子。”尤金忍不住说道。

“方便面吧。”非欧娜说道:“我们百货公司的采购员原本打算向中国采购的。但是他们现在要主要供应朝鲜半岛的军队,所以能供应的量很少。好像六月份会有少量到货。”

“菲欧娜,如果你们百货公司能到货的话,弄点来吃吧。感觉很好吃的样子。之前报纸上好像也报道过这东西。”

尤金的妈妈说道:“你从我这拿票和钱吧。”

尤金家里的小家伙看着电视,只觉得馋口水直流,手里的薯片都不香了。

被馋的肯定不止尤金一家。

因为小区里这晚上九点多了传来了叮铃桄榔的声响,还传来黄油煎香肠的香味。

而战俘营真人秀后面则是关于法军战俘,皮耶尔他们利用废旧弹壳搞乐队的故事。

还有他们第一场并不成功的音乐会。自制的萨克斯才吹了两分钟,天上突然打雷。

许是老天都觉得他们的歌曲太难听了,所以天降暴雨。

原本围上来看表演的战俘们一哄而散。

只剩下一群法军战俘在雨中收拾乐器,然后一个个淋成落汤鸡。播放到这里,这场真人秀第二集的内容就差不多完了。

但是李锐要求后期把下一集的内容剪一个预告进去。

于是尤金等人看到了下一集的预告。【美军在奋笔疾书回家的信,他们的信能顺利的寄回家吗?】

【战俘营内劳动,多劳多得,一视同仁。】【自给自足,战俘们自己动手种菜种田。】

尤金等人看的正入迷呢,画外音又来了:“以上都是下期《碧瞳战俘营》节目将要播放的内容。各位,本期节目播放到这,各位晚安哦。”

片尾曲响起,节目结束。

尤金等人看的只觉得不够看。

尤金更是挠脑袋:“还有下集啊。什么时候播啊!”

和他一样观众非常多。

于是在第二天,苏联各地的电视广播部门都被各种信件给塞满了。

所有的信件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播第三集?

而苏联广播电视部门也展开了对昨天《碧瞳战俘营2》的收视率调查。

当得到的结果汇总过来,最后上报的时候,苏联人都不敢置信了。“播放到九点的时候,全苏联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收视率?所有的工厂员工俱乐部的电视机面前挤满了工人。所有人都在询问第三集?”斯大林拿着这份报告只觉得不可思议。

第三百三十六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斯大林是惊讶的。因为苏联的电视节目虽然少,观众的选择面很窄。所以收视率都相对比较集中。

但是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节目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收视率的情况。

这已经达到了一种现象级的收视率了。

而就在他和手下人讨论苏联这边的情况时,有人挥舞着一沓资料走了进来。

“东德、捷克、波兰……等地区的收视率也统计出来了。收视率均超过百分之九十。东柏林那边史塔西(东德情报部门)已经确定,当晚西柏林地区的观众,也有超过百分之九十选择收看《碧潼战俘营2》!”

来人如此说着,他带来的消息是惊人的。

因为这表明了《碧潼战俘营》这场真人秀的收看情况比在场所有人预计的还要高。

这注定是一场名垂影史的片子了。“昨晚播放这片子的时候,许多人家没有电视。所以选择去了有电视的朋友家,或者是去职工俱乐部之类的地方观看。”

“所以,实际观看人数可能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下面的人员对斯大林汇报道:“而且群众们的热情很高。从他们的回信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这次节目非常成功。”

“自丘吉尔的铁幕演讲过后的一年,我们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战争就已经开始出现端倪了。”

斯大林的得力助手贝利亚坐在沙发里推了推眼镜说到。

“我听了各位的发言,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各位你们说对吗?”大家没说话,都是在低头沉吟。

到是被临时叫来开会的赫鲁晓夫一直在点头。

贝利亚继续说到:“从48年以后,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其实就有些落于下风了。”

这话也就是贝利亚可以说。

苏联对内对外的宣传都很强硬,但是现如今顶层的领导还是很清醒的。

实际上苏联一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中央决策层的人脑子都很好使,而且很多建议都很客观。

哪怕是遇到了勃列日涅夫这种难以评论的领导人,苏联中央都能把控着苏联这辆大车不翻。

对内对外的宣传,苏联可以很强硬。

但是中央决策层自己却要清楚苏联的长处和不足。

不过毛子嘴硬惯了,开大会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

只有这种级别很高的小会,这群高层才会说一些实话。“美国人的娱乐产品,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流行歌曲,其实对我们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了。

我个人认为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出产不够。去年我们才产出了五部电影。太少了!”

贝利亚这话说得斯大林都忍不住点头了。

因为斯大林是个很爱看电影的人,熟悉斯大林的人都知道,斯大林人生三大爱好:

喝酒、泡澡、看电影。而且这三大爱好一般是连着的。

斯大林最喜欢的消遣活动是喝到微醺后跑去泡温泉,把自己泡肿了后再看一部电影。

看完电影到凌晨三四点钟草草睡觉。

斯大林说道:“是的,我们文化产品出产的太少了。我很认同当年列宁同志说得:我们的作家和科学家应该得到比现在好一百倍的东西。但他们现在连列表上的东西都不齐全。”

“文化工作是和科学研究同样重要的事情。”斯大林这话说得还真不是随口瞎说。

苏联苏时期,苏联给文化工作者的待遇是很好的。只是很多文化工作者总是好高骛远。

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如果在好莱坞的话也可以成为乔治?卢卡斯或者斯皮尔?伯格,随便拍个电影赚的钱就能在地中海买个自己的小岛。

亦或者是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汤姆?克兰西,写两本小说就能财富自由,还拥有显赫的地位。

所以这群文化工作者中不少人其实一直在推动着苏联解体。

他们妄想着苏联解体后,他们就能一夜暴富了。但真正的结果是,苏联解体了,他们的工资没了,把他们丢到西欧的市场经济中和一群商业作家、导演近身搏杀。

这群苏联文化工作者被杀的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了。

当真是写文前觉得自己是大神,发表后才知道自己是扑街。

不过这也能看出苏联对文化工作者的优厚待遇了,优厚到把他们培养出一种忘乎所以的自以为自己很牛逼的境地,看不清自己的价值了。

“其实我也很希望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在努力努力。多拍一些好片子。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和人手交给他们。”斯大林也是皱着眉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951年苏联的强大,很多时候真的只是表演。

二战打空了一代人不是开玩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编剧在战争结束退伍回家后发现,自己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男生只剩下自己一个了。

其他男生都战死在了卫国战争之中。斯大林手上的人手和资源都有限,必须要紧着重要得来。

相比较于科研和工业,文化真的只能是往后面放放了。

而这个时候,赫鲁晓夫突然说道:“其实中国人不是提议让我们带着剧本、导演和演员去中国拍戏吗?我觉得可以尝试啊,他们手上有多少人手可用啊。而且他们人工很便宜。”

“我们只需要花一个苏联工人的钱,就能雇佣到十个中国人甚至更多。我听说在中国一些地区,只要管饭吃饱就有人愿意给干活的。”

赫鲁晓夫现在和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他甚至利用手上可动用的剩余资源主动去和哈尔滨第一食品厂做支援。

条件就是他们出产更多的糖来满足苏联的需求。

苏联西伯利亚的土豆多到吃不完烂在地里,但是运到中国就能换成糖。

糖已经成为赫鲁晓夫手上最有力的一种武器了。

现在的赫鲁晓夫已经开始不知不觉的把自身利益和中国绑在了一起。

不论是糖还是各种医药,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给苏联带来了巨大好处。

所以作为中国事务的全权处理者,赫鲁晓夫想要更多。斯大林看了赫鲁晓夫好一会儿,看的赫鲁晓夫全身发毛低下头去,斯大林才站起来来回踱步。

他询问文化部门的意见:“我们的预算能多拍几部电影电视剧吗?或者是搞类似于中国这样的节目?”

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两手一摊:“斯大林同志,怕是不行。其他的我们就不说了。昨天中国人播放的节目,里面用了大量的特效。

都是电影中常用的胶片手绘和刮彩。(实际上是电脑制作,但是黑白电视表现出来的效果不佳。)”“就这么说吧,他们昨天播放的节目里面使用那么多的特效,我们需要扩充许多岗位增加许多人手才能办到。

而这带来的就是工资支出的大幅度上升。现在国内的电影厂维持生计已经是想尽办法了。根本无法做到扩充了。”

“中国人工便宜,可以在特效后期制作上采用人海战术。我们不行。”文化部门负责人摇晃着脑袋。

斯大林也明白了,没钱,什么都别提了。

他又忍不住看了看扎瓦茨基发来的电报。

这份电报信他已经给众人看过了,他沉吟了许久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吧。英国和美国都拍摄了长篇的电视剧,而我们苏联还没有。你们文化部门列一个预算,和中国人讨论看看,能不能去中国拍一个电视剧。记住,是要宣传我们苏联的。”斯大林强调道。

而苏联的文化部门和中国这边接触后,李锐很快给了对方一个回信:“完全没有问题,中方可以和苏方一起合作拍摄一部极好的电视剧。”

苏联方面问:“我们提供的选材,你们觉得什么合适?”

李锐几乎想也没想的就回复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百三十七章 没电影看,我要死了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李锐的记忆中有很重分量的一部国产的外国电视剧。

为什么说是国产的外国电视剧?

因为这电影是后世新世纪初中央电视台投资拍摄的,请的俄罗斯的演员,拍摄了一部反映苏联无产阶级者保尔?柯察金的故事。

还记得电视剧刚上映的那会儿,李锐的岁数很小。他在没看过原著的情况下,第一次看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电视剧。

长大在看过原著之后,李锐虽然觉得电视剧里面有些情节改编的不尽如人意。

甚至说很多地方在对比原著的话,它就是很糟糕。

但依旧不能否认它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

李锐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看过电视剧版的《钢铁是怎样连成的》,他长大后大概率是没兴趣去读这本书的原著的。

因为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段《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原著节选。但说实在的,这篇节选的课文或许是书里文笔比较好,且思想深刻的一段,还有整本书里最重要的一段名言。

但在李锐看来,这篇课文真的很无聊。

相比于整本原著所带来的趣味性和思想性来说,单独节选出来的这篇课文更像是一篇空谈的口号。

因为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没读过原著只看这篇课文,有一种虚空嘴炮的空虚感。

如果不是看了电视剧,李锐知道这本书是有其他剧情的。

不然的话就课文里那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李锐这辈子也不会去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而现在这个年代,反映无产阶级革命者精神的一部伟大电视剧和电影是一种迫切需求。

冷战已经开始,文化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美国的文娱工业引擎已经开动了,接下来李锐已经可以预见,美国和他的同盟们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大量的文娱垃圾过来。

别说他们是不是垃圾,反正美国只要开动它的引擎,它所迸发出来的能量绝对是可怕的。

在文娱作品和文化思想上的对抗,很快就会越来多,占据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美国注定要在朝鲜战争上失败,美国人会发现有的东西他们是在战场上拿不到的。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