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71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一点李锐也是同意的。

“新华字典这方面我会和相关财政方面的人去谈。以成本价发售,基层地区以赠送的方式送下去。”

李锐继续道:“那关于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各位怎么看?”

还是老舍先开口:“简体字和汉语拼音的推广,我个人是没什么意见。我觉得挺好的。不过汉语拼音是不是要缓一缓?现在注音拼音用的人还是挺多的。”

茅盾也说道:“我觉得汉语拼音没必要吧,注音拼音用了这么久了。临时改,不是很合适。成本会很高,大家都要重新适应。”

郭沫若则说道:“但是注音拼音确实是认字成本会更高啊。”

整个会议上有一些争论,但是争论的声音很少。

就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大多数委员们被点名发言后,都是表示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挺好的,应该推广。

有人表示要全力支持。有人表示,虽然有困难,但是也确实值得做。等等,等等。

这场会议开得李锐莫名其妙,看上去好像什么都通过的,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通过。

自己莫名其妙的有一肚子火,但是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发火。

再回去的路上李锐越想越不对劲,最后他叫住司机:“去毛主席那儿。”毛主席之前说了,这一年让李锐只要经营好自己的那一片东西。

不要去插手其他政治,所有的事情都好好看好好理解。多看书多学习。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来问自己。而现在李锐就碰到了不懂的地方。毛主席的工作是很忙的,李锐需要等待。

不过在等的时候,负责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秘书对他说道:“李主任,你来的话就带毛主席去散散心吧。”

“嗯?”

“毛主席最近几个月,除了那天和你去故宫闲逛了一个小时外,他几乎是没有任何休闲的时间。

不是工作就是看书,一看就到半夜。每天几乎都是泡在办公室,我感觉要是这么下去,毛主席这根弦也会绷断的。”

“周总理也来劝过,没用。人也要劳逸结合才行啊。”李锐沉默不语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明白了。”等待毛主席的时间挺长的,李锐干脆拿出自己的书看了起来。

这一看也忘记了时间,一直到李锐脖子都看酸了,他才抬起头来伸个懒腰。

这时他才发现毛主席不知何时出现在自己对面,正在办公桌上伏案工作。

李锐这一动静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笑着说道:“我们的李大主任学习完了?我这里是比图书馆好是吧?”

“毛主席你什么时候来的?”李锐这懒腰伸了一半,收回来太难受了,他干脆伸展完。

“一个多小时咯,我看你读书入神了,我就没让人叫醒你。怎么样,看完书伸懒腰是不是这世上最舒服的事情?”毛主席笑着道。

李锐把懒腰伸完,后不好意思的道:“呵呵,这……我都不好意思了。”

“李主任你在看什么书呀?”

“哦,分析在资本绝对稀缺和资本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经济的讨论文章。”

“嗯!好文章!我们现在就是一个接近于资本绝对稀缺的国家。你这文章看完了没有?看完了就给我留下来,我也要看。”

毛主席说道:“不过我听说你今天不是去住处文化界的会议了吗?我以为你这会议最少要开六七个小时。怎么这么早就散会了?”

“这会啊……”李锐摇摇头:“开得是一团和气啊。”

“嗯?怎么回事?”毛主席目光凝重了起来。

李锐把会议的事情说了一遍,毛主席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不怕同志拍桌骂娘,就怕大家一团和气。你是看不清想不明白这件事才来找我的对吧?”

“对,毛主席。”“嗯。”毛主席点点头:“这件事我们边说边聊吧。小叶是不是也找你谈过,让你叫我出去逛逛放松放松?”

李锐挠挠头:“还真说过了,刚刚我还在想怎么开口呢。”

“不用你开口咯。我们去景山逛逛。这件事我和你说说。”毛主席说道:“小李同志啊,文化界真的不用我帮忙?”

李锐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不用,真不用。毛主席要是亲自下场了,那很多事情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还是我冲锋陷阵吧,我这边就算是失败了,还您和周总理帮我兜底。”毛主席笑着指着李锐:“你呀,你呀。”

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前出现的东西

现在的景山不如后世的景山公园那么漂亮。

毕竟现在的新中国没有那么多钱来修缮这里。

所以来这的人也少。尤其是工作日的白天,景山基本上就没人。“久不出来,爬爬山也是好的。”

毛主席年纪不小了,不过身体还是很强壮,健步如飞一点都不觉得累。

远处跟着的警卫员都要小跑着跟随。

一直走到半山腰一个老歪脖子树前毛主席才停下脚步。

“据说崇祯皇帝就是在这里上吊的。不过我看应该是假的,都几百年过去了。要真的是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它应该长成参天大树了。”

毛主席笑着指着这个并不算特别高大的树笑道。

“世人喜欢穿凿附会,崇祯皇帝当年吊死的树也许早就被人拿去做家具或柱子了。”

李锐也说道:“但是大家总喜欢给自己编一个故事。骗骗自己,骗骗别人。”

“人嘛,你糊弄我一下,我糊弄一下。糊弄糊弄,大家就都过去了。”毛主席笑着说这些。

他继续道:“你这部长不好当吧,是不是感觉被人糊弄了?”

李锐点点头叹息道:“是啊。我真不怕他们那群人拍桌子骂娘,那样反而是好事。现在一团和气,倒是让我难以下手了。”

“一团和气,大家都在说是是是,我倒是搞不清楚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虚情假意,有多少人是想要真心做事了。”

毛主席说道:“嗯,你在这上面不能急切。”

“这群人一团和气,有的人可能是想和你来软的。有的人可能就是应声虫。”

毛主席也是看过李锐整理的那么多资料。

他现在很明确知道另一个时空中后续几十年的发展变化。

其中最不受控制的就是文化精神。后世挺多人不大看得起文化问题,也不看重文化问题。

总是认为只要工业上来了,国家实力上来了,文化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但实际上如果将一个国家比喻成人的话,工业是骨骼、肌肉,农业是血液、内脏,那么文化教育就是精神、大脑。

一个二百五,就算是孔武有力也很难有什么作为的。

最可怕的是让一个聪明人活生生变成二百五。

后世某些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的战争如果将其用一种拟人化的修饰手法来比喻的话,那就是有人在想办法切除中国的脑额叶。

毛主席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最近一年他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学习李锐提供的各种后世资料上。

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各种具体分析。毛主席找了块大石头坐了下去,也不管冬天有多冷。

“哎呀呀,凉快。”毛主席坐在石头上打了个抖:“小李,你也坐过来。”

李锐看着毛主席:“毛主席,这么冷的天,你做冰石头上,这……”

“诶,这叫冰糖甲鱼。坐上来脑子就好使咯,你试一下。”李锐坐在冰冷的石头上,一股寒气直窜脑门。

冻得他整个人都一个哆嗦,但是人也确实更清醒了。

“是不是精神了?”毛主席看着李锐,眼里有些狡黠。

“精神过头了。”李锐揉搓着太阳穴。

“那我们就可以聊一聊你面对的问题了。”毛主席笑着说:“一团和气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能分辨出其中谁是真心的,谁是假意的。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文化和行军打仗不一样,文化方面的战争是隐秘的,是长时间的。”

“今天有人不说话,其中有部分人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害怕说话。”“嗯?”

李锐疑惑:“为什么?”

“因为民国的蒋介石当年也是杀了个人头滚滚诺。”毛主席摇着头:“闻一多,李公仆。还有许许多多没什么名气的小文人。但凡不合蒋介石心意,他就动手掏枪。”

“杀得剩下的人已经不敢开口了,只敢做应声虫。对于这部分人,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还是有药可救的。”

毛主席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单纯的对人性抱有期待。

而是学习了历史资料后得出的结论。“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愿意做事的。但是他们害怕了,选择了明哲保身。上面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成了应声虫。做得好和不好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正确的完成了上级的命令。”

“对他们来说“正确”是第一位的。这部分人如果你不用,你的敌人就会用。他们是要积极争取的一部分人。”

“第二种人,其实这种人是最多的。他们大多人浮于事。野心也不是很大,权力欲望也不是很大。

他们只要过得还可以,其他的事情他们就无所谓。他们摇摆不定,也没有十分坚定的立场。”

“他们是谁来了就欢迎谁。按照另一个时空后世的话来形容,这批人只想岁月静好。至于怎么静好,他们不在乎。他们是需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改造,但是还能挽回一些人的批次。”

“而第三种则是你要面对的敌人。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隐藏的很深。有着深刻的权力欲望和野心。

他们会想办法去攀附于谁,如同盘在大树上的藤蔓一样。

他们靠着大树爬上了本不该是他们能抵达的地方。然后自觉可以取代大树,却不知大树才是他们能到高处的根本。”

“这群人有手段但是没魄力,有聪明但是缺乏智慧。他们就像是颜色革命中国那些摇旗呐喊,最后却成为亡国之民的人一样。”

“最后也是最少的一种,如今天你所说的老舍、叶圣陶、茅盾、郭沫若等同志。他们实际上是少数派,立场坚定,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的人。”

“这些立场坚定的少数派要好好保护,他们是珍贵的。第一种人是要争取的,第二种人需要改造。

如果改造成功那么还可以成为我们的同志。第三种则是在辨别出来之后直接剔除出我们的队伍。”

“文化斗争没有政治斗争那么残酷,但是也不好来。文人杀人是不用刀的。”

毛主席看着李锐说道:“你有信心解决吗?”

李锐想了想:“需要时间。”

毛主席也点点头:“对,需要时间。你需要更多时间培养出接受了新观念的学生成长为新时代的主人翁。用他们替代已经腐朽的根基。”

李锐还问道:“但是毛主席,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辨别这些人。我就怕他们给我玩层层加码的戏。最后一件好事变成坏事。”

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层层加码的戏,毛主席也是知道的。

毕竟李锐送了那么多后世的资料过来,毛主席要是还看不懂,那他就不是中国毛主席了。

“你呀,糊涂了。”“啊?”

“我问你,你都知道拍纪录片团队去安东拍摄美军飞行员的改造过程。你怎么就没想到怎么对文化人的思想改造呢?”

李锐没听明白:“毛主席,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吗?”

毛主席道:“我问你,美国飞行员是因为什么才改变态度的?”

李锐不假思索道:“当然是因为我们的官兵平等制度,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然后才打开了这个缺口。他们只要认同为人的理念,就很难不动摇。”

“对!”毛主席猛地一拍巴掌:“那我再问你,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人?”

“我们需要生产文化产品,我们也需要有人教书育人,需要有人传授朴素的思想道德和知识。甚至还需要这些人帮民众解释国家政策。”李锐如此说道。

毛主席笑着指着李锐:“所以我常说人呐,总是当局者迷。当然我也不好意思说你,我看了那么多资料才发现,我也是个迷糊的当局者。跳出来后才发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人民的教育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你既然知道这群文化人的作用是直接面对民众,那么为什么不我们直接面对民众呢?”

“你在办杂志都知道另起炉灶,难道你在其他地方就想不到吗?”毛主席笑看着李锐。

李锐猛地一拍脑袋:“对啊!我真TMD傻X了!”

经典国骂一气呵成。

毛主席也就看着笑笑。

“人民军队靠的是什么?不学我者,无法战胜我。而学我者,终将成我!文化战场上为什么不能肿么办?!”

“毛主席,你给我一个好想法啊!”毛主席看着李锐,他眯着眼睛笑问:“什么好办法啊?”

“村通网啊!”李锐站起来跺着脚:“当然,现在村通网不现实,也没网。但是村通广播可以啊!培养人才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但是村通广播不需要等待那么久啊!”

“将文化产品直接下沉!思想政治也直接下沉!用大家最容易获取的方式来做!”

毛主席继续笑问:“钱从哪里来?”

“外汇啊!我们出口了那么多文化产品到苏联和其他国家,目前我们部里的资金相当充裕,正考虑怎么花呢。”李锐想也没想的说道。

“我们还可以继续多写一些歌卖给苏联,多拍一些苏联能用做政治宣传的电影。对!甚至还有漫画!直接作为宣传武器送到老大哥手里换取更多的外汇!”

“这笔钱专款专用,用来铺设覆盖全中国的广播网络。同时还可以拉动国内部分基础建设!”

“在乡下,以村庄为集体。在城市和县城,以社区街道为集体。全面铺设大喇叭广播。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