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准确来说就是美国官方一直没有发声。

所以仅仅两天的发酵就让一群欧洲小报开始疯狂自嗨。

这些小报就喜欢写这些耸人听闻的东西,你说他们很傻?但民众更傻,因为这些胡编乱造的东西让很多小报赚的盆满钵满。

人就喜欢看这些东西,要不然后世的自媒体和营销号是怎么做起来的?

所以古今中外皆如一,后世人也不要笑前辈,大家都一样。

人性这种东西几千年来从就没怎么变过。

尤其是在革命老区巴黎,这里的各种小报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奚落英国人和美国人了。

这次美国佬出事了,他们不跳出来嘲笑一下就枉为老巴黎正白旗传人。

因为现在法国和美国的关系其实很微妙。

虽然法国是北约国家,但是美国的气氛却是有些奇怪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里是革命老区。

全世界能找出其他任何一个比巴黎更老的革命老区了吗?

而且在抗击纳粹时,法国维希政府败的很快。但是法共游击队还是很爷们的,是真正的抗战主力。

最后欧洲大反攻的时候也是法共最凶猛。

要是不是戴高乐飙车进巴黎。

那么现如今的法国到底是戴高乐法国还是共产法国就真的不好说了。

总之法国这种微妙的局势下,法国小报美国的奚落仿佛是得到了什么人授意一样,黑的铺天盖地。

反正你官媒也没下场,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咯。于是乎杜鲁门拿到欧洲的小报时,气的他差点脑溢血了。

“我什么时候对中国毛主席卑躬屈膝的献上杏仁小甜饼(马卡龙)了?!而且中国人懂什么叫杏仁小甜饼吗?!”杜鲁门都气笑了。

而之所以美国官方媒体这么久都没有下场仔细说这场空战的主要原因是,从白宫到五角大楼都发现,中国真的没有吹牛。空战就十分钟,但是美军这边居然六架飞机被击落了。

根据飞行员描述,中国的高炮数量应该不是很多。

因为这些老飞行员可以从高炮的火力密度大概推测出地面有多少高炮。

这些飞行员估计,安东市最多只有两三个高炮团(其实是一个)对他们开火。

但是数量肯定不会达到一个高炮师。他们的火力密度没有达到那么强。

“但是中国人掌握了极好的近炸引信。他们的近炸引信技术可能和我们相比也不遑多让。

近炸引信的尊却屡极高。

我在飞行时因为速度问题几乎和一枚高射炮弹平行飞过一段时间,我亲眼看见它在我左翼爆炸的样子。”

幸存的飞行员如此说道。

还有人说:“中国的高炮精度极高。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搬到的。手摇的高炮能这么快吗?他们好像橡皮糖一样,可以直接黏在我后面追着我打。”

“我不管做多少机动动作都不能甩开。”“他们打的太准了,追着我打,追着我打。”

还幸存的飞行员似乎都有了心理阴影了。

而将这些信息上报之后,美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中国从苏联那边获得一种全新的秘密武器。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很显然它极大的提高了防空火炮的杀伤精度,以此来提升防空效率。

美国人要想办法从苏联窃取到这种技术!

所以美国人晚了两天才正式在媒体上发出官方讯息。

这个讯息并没有过多描述空战的经过。

而是对中国击落美军飞机表示强烈抗议。

“我们的飞机在执行任务,是中国率先开火……”反正就是这样,巴拉巴拉的。

口水仗嘛,总是要打的。不过有一点不太好的是,关于美军飞机在中国领空被击落这件事在美国民众中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

倒不是他们觉得轰炸中国有什么问题,主要是飞机被打下来了。尤其还是被中国人打下来了,这还是我们美国吗?

民众中开始有人质疑是不是五角大楼把军费都给黑了。

而与此同时在苏联,负责和中方谈判的苏联专家们也凑到了一起。

他们也得到了这场空战的信息了。

“十分钟打下六架美军飞机?他们怎么办到的?”“中国人掌握了先进的近炸引信?!”

“他们不是才刚刚建国吗?”就在苏联的这群专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各位,各位。我觉得我们走路思维盲区了。”所有人都看着这人,他叫彼得洛夫,是苏联火炮方面的专家。

皮德洛夫开口道:“没错,新中国确实是才刚刚成立一年。按道理来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培养这么多科学家研究新技术。”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过中国拍的电影,听过他们唱得歌曲,吃过他们的副食品。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用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与一两化学天才的偶然发现做解释。”

“但是他们现在很明显掌握了一些我们都没掌握的技术,各位你们想过是为什么吗?”

众人左右看看,然后纷纷摇头。

要是想得通大家何必开会呢。

彼得洛夫略带得意的说道:“我猜想到了一个可能。”

“说来听听。”在一众人等的催促下,彼得洛夫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没错,新中国确实没有那么多积累。但是你们不要忘记,在好几个月前新中国曾经向我们苏联求助,让我们发动了全球力量,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大事。”

彼得洛夫这话一出,很多人猛地一拍脑袋:“对啊!全球撤离华裔科学家。从欧洲到美国,数百名华裔科学家被撤回中国了!”

彼得洛夫点点头:“没错,数百人啊!其中有钱学森、赵忠饶、张为伸等等,这些人很多都是在学术界内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科学家。”

“而且其中不乏钱学森这样的美国政府的座上客。各位,请你们不要忘记,钱学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随意翻看大量美国军队内部文献和技术资料的……”

彼得洛夫这话还没说完,立刻有人惊呼道:“等等!彼得洛夫。你是意思是其实这些华裔科学家其实都是共产中国当初派出去的间谍?他们收集全世界各国的资料,最后带回国?!”

“这……这不可能!当时的共产中国太弱小了,他们怎么可能做到这样长远的布局呢?”

“太……荒谬了。”彼得洛夫不紧不慢的说道:“我没有说他们是间谍。也没有说这是共产中国一开始的布局。也许是在共产中国开始慢慢强大的时候就联系了那些科学家呢?

要知道他们都是中国人而且是聪明人。而共产主义对聪明人只有两个影响。一个是极度厌恶,一个是极度喜欢。”

“也许他们早几年便接触了这些科学家,向他们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构想呢?也许他们对这些科学家承诺,将来他们掌权了就接这些人回来,一起建设新中国。”

“也许新中国根本没让这些科学家当间谍。但是这些科学家们自己却下意识搜集任何可以帮助他们祖国强大起来的资料呢?共产主义的光辉让我们的同志可是遍布五湖四海啊!”在1950年说共产主义的光辉遍布五湖四海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年代却是有很多人受到共产主义的感召而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

在彼得洛夫的猜想下,这群苏联专家开始脑补出一整套画面。

出生于旧中国的聪明孩子,从小见管了人间的不公平和压榨,到他少年时更是面领着祖国被日本侵略,家乡被外敌蹂躏。

他远走他乡,奔赴异国开始探求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重整山河。

但是腐朽的民国却让他的幻想成为泡影,他心灰意冷的再次前往异国他乡。

一直到有人带着红色的希望找到他,重新燃起了他心中昂扬不屈的斗志。

他开始再次努力学习,尽可能的记下所有对国家有用的资料。

他日夜苦读,他的笔记本装满了十个皮箱。他用尽一切的办法搜集更多的资料。

终于红色中国取得了这个国家的政权后,这名已经成为学术圈内大佬的科学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放弃了每日的红酒牛排,已然决然的踏上了归乡之路。

情愿每天只能吃馒头吃着青菜豆腐,他也要去挽救自己那个千疮百孔的祖国。

而和他一样的中国人有数百上千。虽然这是苏联人的脑补,但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回国科学家们的真实写照呢。

如果按照皮德洛夫的猜想去走的话,那么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归国的中国科学家中,有很多都是在各国政府或者科研机构中担任要职的。

如果他们真的有意识去收集各种资料,最后拿回中国一起汇总研究的话,那他们手上确实可能掌握很多苏联人都没有的技术资料。

想通了这一点,那一切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中国人的技术爆炸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被施展了什么魔法。

而是他们从全球撤回来的华人科学家们为他们带来了海量的技术储备。

这其中一些技术可能让中国的某些方面形成了跨越式的发展。

“诸位,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中国提供的这个技术包了。其中有不少东西也许对我们苏联来说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皮德洛夫的话得到了一致的认同。

于是到了第二天,王稼祥等中国外事人员还没准备好呢,苏联人就跑来敲门了。

砰砰砰——“王大使在吗?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讨论技术换设备的事情啊!”这一次变成苏联人着急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底线与成果

中国这次为苏联一共打包了二十项技术,其中近炸引信的技术可以说是最全面的一种。

虽然是仅仅更新到1955年的近炸引信,但是也比现在苏联自己弄得好。

近炸引信在二战中属于绝密级别的技术资料。

到了后世则属于几乎所有炮弹都会装备(有可能装备)的一种设备。就是这么一个装备,苏联人到八十年代都没弄好。

倒不是说苏联人制造不出来,而是苏联人搞得近炸引信可靠性实在是过于感人了。

苏联没有官方公布过自己近炸引信的准确性。

但是普遍猜测是其准确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如果是这样一个准确率的话,那么也不过是和二战时期美国搞出来的第一代VT引信差不多了。

中国倒是很大方,直接把美国一直到1955年的VT引信资料全部都给找了出来,并且打包进了技术包中。

所以当苏联专家们好好审视这份技术包的简略后,他们发现只要中国人没吹牛,那么里面有很多东西对苏联都很有用。

“我就说,钱学森肯定是把美国军方的资料复制了一份。这些东西应该都是美国军方的!而且都是绝密资料,他都带过来了!”

“对对对,不光是钱学森,这里其他的一些技术,也肯定是中国其他科学家在外面带回来的。”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居然有电子管晶体管小型化技术思路!天哪,如果用在V2导弹……咳咳。”

“还有电子管配套的无线电技术。”“还有曲轴与多联动加工参数与工艺。”

当这群苏联专家们抛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后,他们发现中国发来的这个技术包简直就是针对苏联的大礼包。

都是针对现如今苏联军工和重工业短板的技术。

苏联专家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每个行业缺什么技术,还是大家聚在一起聊着中国的技术包后,才惊诧的发现这个技术包里的东西苏联都用的上。

他们会不会怀疑中国中国知道他们的技术缺点?

拜托了,怎么可能。如果要这么全面的知道苏联技术缺点,那中国要在苏联安插多少间谍才能做到啊?

或者说有中央级别的高官为中国提供情报。

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在苏联人眼中都是绝不可能的。因为过于荒诞和离奇了。

唯一合理的推测就是中国方面的专家在猜测苏联缺乏的技术(毕竟美苏对抗的时候暴露出国一些问题)。

然后他们恰好选中的这些技术就是苏联急需的。

这就叫瞌睡遇到了枕头。说这一切是巧合,反而更让人信服。这群苏联专家非常兴奋。

他们把这个消息层层上报,甚至惊动了苏联国防部门,惹的斯大林亲自过问。

而这群苏联专家用自己的理解将中国这一年来技术突飞猛进的事情解释了一遍。

苏联高层仔细想想,好像也说得通。至少逻辑上是没任何问题的,归国的华人科学家为祖国带来更多的技术,这从各方面都说得通。

反正听着很有道理就是了。

其中尤其是关于近炸引信和电子管小型化这两项技术对苏联来说是可以快速应用的。

最多花几个月时间,苏联就可以将其产业化。

再加上中国在安东市的真实战绩表明了,中国确实掌握了相关技术。所以这变成了苏联方面比较着急了。

这样一来谈判就变得顺利了很多。

中国方面的代表团表示可以将这些技术全部提供给苏联。

但是中国需要从苏联换取相当多的一些东西。

比如在东北无偿援建一条高炮生产线,可以生产苏联的两款主力高炮。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