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三十天
赵太初领先,手持火把,光芒在他的脸上跳跃,投下一片片不定的影子。
终于,他们来到了石梯的尽头,一个宽敞的地下空间展现在眼前。
这里,竟有一座巨大的祭台,祭台中央摆放着古老的祭品,包括玉器、铜器等,周围雕刻着各种神秘的图案和象形文字。
赵太初站在祭台前,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与神圣。
“看这构造与布局,此处非同一般,必是古时重要的祭祀之地。”
他低声对伴侣们说。
醉笑僧轻抚着一旁的石壁,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地之设,想必有通天彻地之意,古人之智,实不可测。”
小不点则是兴奋地跑来跑去,他指着祭台上的玉器,问:“师父,这些玉器是不是也用来与神灵沟通的?”
赵太初点头,目光深邃:“正是,玉以其温润通透,常被古人用作祭祀之物,以表敬仰天地,祈求神灵庇佑。”
小不点听后更加好奇,他的眼睛在火光中闪烁着稚嫩的光芒,又问:“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借这祭台,向神灵祈求平安呢?”
赵太初微笑,拍了拍小不点的头:“此地虽好,但非我们之常居,祭祀需得诚心,非临时起意可比。
今日之行,我们已获不少收获,不必贪得无厌。”
醉笑僧也走了过来,他目光从祭台上的古物扫向四周的壁画,道:“太初兄言之有理。
此行之目的,原为探寻古迹,解其秘,而非贪图这些外物。
我们既已见识到这不为人知的祭台,便已足够。”
赵太初点头同意,他环顾四周,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庄重:“今日所见所闻,实乃难得一遇。
吾等自当铭记于心,将此地的神秘安然保留。
回去后,吾将记录此行,以供后人探查。”
小不点虽然对神秘的宝物充满了兴趣,但听了师父的话后,也慢慢收起了玩闹的心思,他认真地点头:“师父教诲得是,我会记住这次的经历,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探寻古迹的探险家。”
三人在祭台前静默良久,彼此之间无需更多言语,心中的感悟各自深重。
随后,赵太初示意,是时候离开这神秘而庄严的地方。
他们沿原路返回,穿过那漫长的石梯,渐渐地,光线逐渐明亮,洞口的出口已经显现。
走出洞穴,三人站在山洞口,回望着身后的古洞,心中无不感慨万千。
“此行虽未有金银财宝之获,但对吾等心性之锻炼,却是无价之宝。”.
第1259章 行万里路!
醉笑僧淡淡地说。
赵太初则深有感触地点头:“是啊,真正的宝物,往往不在物外,而在于心灵的觉醒与成长。”
小不点握紧师父的手,朗声道:“师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奇遇等着我们吧?”
赵太初笑着:“自然,只要心存探求,路在脚下,永不止步。”
赵太初三人离开那神秘的洞穴后,沉默了一会儿,仿佛还在回味那里的庄严与神秘.
然而,山路崎岖,前方的路途无疑充满了未知与艰难。
赵太初作为师兄,首先打破了沉默:“师弟、师侄,走过此地,古迹虽神秘,但亦不可久留,我们还需赶路。”
醉笑僧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他的眼中似乎总能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太初兄言之有理,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此行便是这般求索不已。”
小不点则似乎对未知的路途有些担忧,他挠了挠头,问道:“师父,前方的路会不会更为险峻?我们真的能安然无恙么?”
赵太初微笑,拍了拍小不点的肩膀:“不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乃学问之道。
前路虽然未知,但正因如此,我们的旅程才充满了意义。
不必惧怕,只需坚持。”
三人继续踏上崎岖的山路,尽管心中装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憧憬,但连绵不绝的山路也逐渐消磨了他们的体力。
太阳缓缓西沉,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夕阳的余晖,赵太初观察四周的环境,在一处隐蔽的山洞前停下脚步。
“此地隐秘,且有山石遮蔽,正好作为歇息之所。”
赵太初指着那山洞说。
醉笑僧走上前,检查了一番,回头对赵太初和小不点说:“此处果然隐蔽,又有山泉流过,可以解我们一路之渴。”
小不点也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师父,师叔,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煮些山野菜汤,补充一下体力?”
赵太初点头同意:“正有此意,师侄提议甚好,我们便在此恢复元气,明日再继续上路。”
醉笑僧随手拾起几块干木,开始生火,而小不点则跑到附近的山泉边打水。
赵太初则利用这段时间,拿出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和罗盘,仔细研究起明日的路线。
“此地距离古蜀道还有半日行程,若能在明日午前赶到,或许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合适的营地。”
赵太初自言自语,他总是习惯于提前做好计划。
醉笑僧将火苗点燃,转头对赵太初说:“太初兄,你总是能提前想到每步,这是我所佩服的。
有你在,此行虽艰难,我等却也心安。”
赵太初笑了笑:“笑僧兄过誉了,山水有相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探险之路,亦是心路。
我们同行,相互扶持,方能渡过每个难关。”
小不点此时提着一壶清泉水回来.
第1260章 山中之事!
他两手提着一些野菜和几个野果,兴奋地说:“师父、师叔,山泉真凉,还找到了些野菜果子,今晚我们不愁吃喝。”
醉笑僧接过小不点的野果,笑着摇了摇头:“师侄果然机灵,这野果甘甜,正好解一解路上的疲乏。”
三人围坐在火堆旁,赵太初开始处理野菜,醉笑僧负责煮食,小不点则是劈柴加火。
山野间,木柴燃起的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岚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赵太初将野菜洗净,切成适口大小,投入锅中,慢慢搅拌,边做边教导小不点:“不点,记住,无论是人还是事,都需细心观察,用心对待。
如同烹饪,火候与配料需精心搭配,方能烹出美味。”.
小不点聚精会神地听着师父的教导,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他的眼中满是对未来冒险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
醉笑僧则在一旁微笑观察,偶尔投入几句话:“太初兄的教导,师侄需牢记。
在这探险路上,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与决心,还有对自然的尊重与谦恭之心。”
夜色渐浓,星辰开始点缀夜空,野菜汤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
三人围坐,共享这简单却又满载温情的晚餐。
饭后,赵太初提议:“吃饱喝足后,我们早些休息,明日还需长途跋涉。
这山中夜凉,各自取些木叶做枕,以免受寒。”
小不点很快便倒在草堆上,疲惫中迅速进入了梦乡。
赵太初和醉笑僧坐在火边,看着熊熊火光,静静地享受着夜的宁静与同伴的陪伴。
夜深了,火堆旁的谈话也渐渐少了,山林间的虫鸣似是最好的摇篮曲。
赵太初看了看已经熟睡的小不点和醉笑僧,轻声说道:“路远且险,但有兄弟相伴,此行无惧。”
说完,他也闭目沉睡,一夜的星光与安静,守护着他们。
深夜,山林中的寂静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响声打破。
赵太初,醉笑僧和小不点本已沉沉睡去,此刻却在响声中惊醒。
漆黑的夜色中,一切显得格外神秘和不安。
赵太初迅速坐起身,耳朵竖起聆听四周的声音,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的光芒。
他低声对醉笑僧和小不点说:“此地无人,夜半何来杂音?吾等需小心。”
醉笑僧也警觉地扫视四周,虽然黑暗中看不清楚,但他的心中同样是一片警戒:“太初兄,此声不正常,恐有异动。
是否有野兽,抑或是他物?”
小不点紧张地抓住了赵太初的衣袖,小声问道:“师父,我们是不是遇到了山精地怪?我听村中老辈常说,山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
赵太初轻轻摸了摸小不点的头,安抚道:“不必惊慌,山中之事,多半自有解释。
我们不可妄自猜疑,需以静制动,待其自显。”.
第1261章 言之有理!
……
三人静静地坐在原地,几乎不敢出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周围的树叶偶尔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每次风声都让他们的心紧绷一次。
过了许久,醉笑僧轻声开口,试图分析:“有道是‘山林寂静,虫鸣为常’,今夜之声,或许只是夜行之兽偶尔经过。
我等若不动声色,自可无恙。”
赵太初点头认同,但仍未完全放下心来:“笑僧兄言之有理,然夜深人静,常是事故之时。
我们虽不求无故招惹,但也需防患于未然.
不可大意。”
小不点听着师父和师叔的对话,心中虽然仍有些许恐惧,但也学着他们的镇定,尽力让自己的呼吸平稳。
他低声问:“师父,我们就这样坐着等天亮吗?”
赵太初微微一笑:“不点,学问之路在于静观其变。
夜深了,我们即便行动,也难以辨识方向。
不如待到天明,日出之时,万物皆露真容。”
醉笑僧听后,也是点头赞赏:“太初兄高见,确实如此。
夜深如海,动则更易陷入不测。
静以待晓,方能明辨是非。”
三人就这样静静地坐在火堆旁,火光已经微弱,但足够让他们感到一丝温暖。
周围的声音渐渐稀少,似乎连那些偶尔的动静也被夜的深沉所吞噬。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夜色似乎更加深邃。
赵太初望着星空,心中却在思索着这山中的种种可能,从野兽到山贼,再到那些传说中的奇幻怪物,每种可能都让他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小不点偶尔会揉揉眼睛,努力抗拒着困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警觉至关重要。
他低声问赵太初:“师父,您在想什么呢?”
赵太初回过神来,微笑着对小不点说:“在想这山中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奇闻异事。
我们这次的探险,虽然遇到了一些未知的困扰,但也正是这种未知,才使得探险之旅充满了挑战和兴奋。”
醉笑僧听了,哈哈一笑:“太初兄此言甚是,人生在世,岂能只求安逸?若无这些波折曲折,又怎会有探险的乐趣?”
三人就这样谈笑风生,虽然身处不明不白的夜中,但他们的心里却因为彼此的陪伴而感到安心和力量。
终于,东方逐渐泛白,一线曙光划破了长夜的黑暗。
随着光亮的增加,周围的环境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那些夜间的声响,不过是一些小动物在夜间活动所致,它们或在寻找食物,或是在逃避捕食者。
见到真相,小不点长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他高兴地说:“原来只是这样,我还以为真的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呢!”
赵太初点头:“是啊,很多时候,恐惧只是因为未知。”
“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很多事情都不足为惧。”
醉笑僧也感慨地说:“正是如此。”.
上一篇:反派:禁区帝子!沉睡万年破神源
下一篇:大秦:从天而降,始皇视我为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