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衍
后世的人屠二字,比杀神更为贴切。
“喝茶。”白启的声音,打断了李君肃的思绪。
有些朴素的茶盏,里面的茶水还有茶叶漂浮。
白启没有一部分将领有的毛病,他不居功自傲,邯单撤兵之后,要再出征,他不愿再打,是因为知道大势已去,机会已经没了。
他不贪财好色,也不求名利,被贬为士伍,被放逐阴密,最后被赐死,白启死前只是叹息一声。
他好像生来就应该在战场。
李君肃看着茶杯中翻滚的茶叶,举起了茶盏,轻抿一口。
“如何?”白启看着李君肃,笑着问道。
“好茶。”李君肃再饮一口,放下茶盏笑道。
“不知小友名讳。”白启转而问道。
“姓李,名君肃。”李君肃回着。
“好名字,小友可告诉启,现如今外面的世道如何?”白启抚掌而笑。
“外面如今为大乾...”李君肃开始慢慢叙述起皇朝更替而来。
李君肃敏锐的发现,在说出玄秦一统天下之时,白启眼中亮起了一抹亮光。
李君肃耐心的说着历史,白启也耐心的听着,期间茶水都换了几壶,日光也慢慢黯淡下来。
“兵仙、兵神,唯独我是人屠,评价不公啊。”
白启给李君肃倒着茶,少见的调侃了自己一下。
白启听完李君肃的叙述,对于兵仙韩、兵神李,有了浓烈的兴趣。
“您对玄秦的落寞,好像并不伤心?”
李君肃想着白启听到玄秦一统天下时的欣喜,有些讶异的问道。
“当年常平之战后,启也想一鼓作气攻下邯单,王命不允,大势已去,皇朝也是一样的道理。”
“盛极而衰,非人力可免。”
白启转动着茶盏,神情平静,言语之间甚至有些文雅。
人们觉得武官粗鄙其实是不对的,部分猛将确实比较粗俗一点,但到了统兵为将这个层次,熟读兵书经书是必须的。
往上统领三军的帅,更是熟读各种经典,白启跟李敬就是其中的典型。
特别是李敬,本身就是陇西李氏出身,从小就熟读各种经典,兵书更是滚瓜烂熟。
后世文武分家,反而废了,在大乾以及之前,出将入相才是常态。
出朝廷能打,在朝廷能治理天下,这就是出将入相。
“倒是小友你,比起我厉害不少。”白启看着李君肃这位年轻人,大方的夸奖道。
“我只是借助九黎魔族两大上古强族罢了。”李君肃谦虚的说着。
“统兵难就难在这里,想要底下将士服你,没点本事可不行。”
白启看李君肃更加满意起来。
“能够拉出如此两支王师,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就像我底下的静安军一般,我培养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力气。”
白启想着自己的将士,眼中闪过怀念。
静安军,白启亲自培养的王牌,这支王师名副其实,所过之处,寂静安宁。
至于为什么会寂静安宁,这种小事就别在意了。
“倒是可有点遗憾,没能跟兵仙霸王交上手。”白启笑道。
到了白启这个层次,遇到兵家大道巅峰的几位,想要交手再正常不过了。
兵仙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民夫给锻炼成将士,这种带兵能力,确实可称仙人。
兵仙点兵,多多益善,便是如此。
霸王带的八千精兵,像是魏武卒的极端,这也让白启很感兴趣。
不过最让白启感兴趣的还是兵神李敬,李敬用兵如神,地势奇谋一样不缺。
白启知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是最恐怖的评价。
李敬指挥的将士能不能跑出他的包围圈,白启是真的很想跟李敬过过招。
“王家父子也不错,可惜。”白启最后还提起了王简,面上带着笑意。
“王简比起我来,更懂进退,也有功劳,启一时有些感慨,见笑了。”
白启看着李君肃疑惑的眼神,笑着解释道。
白启是不知道邯单一战不去会死吗?
白启当然知道,但他也有自己的傲气。
当时大势已去,再攻打也不过是白白浪费将士性命罢了。
白启不愿浪费将士性命,也不愿再效力当时的秦王了。
他当时离邯单,就差一步。
如果不是秦王下令撤兵,他就攻灭赵了。
一步之遥,也是生死的距离。
但白启知道,后人了解了这段历史,会给自己公允的评价。
因此,白启愿意以死证道。
第47章人屠,兵神。
李君肃也明白了白启的意思,笑着举起了茶盏。
白启这种级别的武尊,其心性早就超凡脱俗了。
白启也领略了李君肃的意思,大笑起来,举起了茶盏。
二人茶盏碰杯之后,茶盏里的茶水陡然间化为了烈酒。
清澈透明的烈酒之中,血红色的夕阳映照其上。
下一刻,烈酒见了底。
二人同时放下茶盏,又同时笑了起来。
“真可惜你没生在我那个时代,否则我的副将非你莫属。”
白启擦了擦嘴角,展现了属于武者的豪迈。
“那我可不会眼睁睁看着统帅被赐死。”李君肃笑道。
“哈哈哈哈,杀道经在你手里,真是我的荣幸。”
白启闻言大笑起来,拍了拍李君肃的肩膀,眼神带着欣赏。
李君肃的体魄比起自己在问武之时,要强得多。
“不知武安君,此后有何打算?”李君肃转动着茶盏问道。
“叫我启大哥便可。”白启摆了摆手说着。
武者之间的忘年交就这样,一旦看小辈顺眼了,那小辈的辈分就会开始蹿升。
“此前我是想把千恨莫悲托付出去之后,就该永眠了,不过外界还有兵神李敬,不亲眼一见,怕是睡不好觉。”
白启语气玩味了起来。
“启大哥,你可以重新带一支静安军,与兵神的兵临军打擂台。”
李君肃想到了什么,提醒道。
“可以一试。”白启这下子真来了兴致。
“不过放心,切磋不死将士。”白启补充了一下。
“事不宜迟,干脆现在出发如何?”李君肃趁热打铁。
静安军,人屠培养的王牌,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可以,我们现在启程。”
白启拿起手边的千恨莫悲,看着亭外,血红色的夕阳已经落下,天上繁星点点。干脆利落的应下。
李君肃则是感受着千恨莫悲消散的刀意,内心了然。
千恨莫悲的杀意果然是可以控制的,这才正常,要是不可控,白启每次班师回朝,得死多少自己人。
“虽然要托付佩刀,但也不是什么宵小之辈可以觊觎的。”
白启看着李君肃了然的眼神,轻笑解释起来。
“人贵在自知。”李君肃看了看外面满地的尸体,摇了摇头。
杜由亭,而且这里充斥的还是纯粹的杀气,这群散修是真不怕死啊。
“门派弟子比较少,想来是了解过杜由亭是什么地方。”
李君肃看着现场的尸体,属于江湖各派的弟子比较少,大部分还是散修。
李君肃猜的很准,这次江湖各派还真是连忙查阅史书,知道了杜由亭发生过什么事后,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连夜下令,门下弟子禁止前往杜由亭。
各派也不是傻子,出现什么异宝就一股脑往这挤,起码的来路要搞清楚。
“走吧。”白启这时也走出亭子。
“这边。”李君肃开始带路起来。
晚风吹起,一身常服的白启,手中出现了披风。
“启大哥,该走了。”李君肃回过头,看着白启紧盯杜由亭的背影,提醒了一句。
“嗯,走吧。”
白启回过头,穿戴好披风。
杜由亭内,晚风吹拂在亭内,安静又静谧。
......
两仪殿内
“陛下,你大晚上找我们来,最好是有什么大事,不然我们今天就跟你拼了。”
眼底挂着黑眼圈的尉迟敬德看着皇帝,中气十足的喝道。
“对!”房玄林也站出来抗议。
薛延妥西汗国那些重建事宜,别说着手治理,就是亲自看一眼需要处理的事务,朝臣们都头皮发麻了起来。
明明大乾越来越安定富足了,他们的公务怎么反而越来越多了?
“陛下,你可曾听闻匹夫一怒,血溅五步?”魏徵也是冷笑一声威胁道。
“陛下,我们很忙。”杜如诲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陛下,我都没几年活头了,能不能少点折腾?”裴距捶着自己的老腰,心里第一万次暗骂起自己来。
当初进两仪殿干什么,现在好了,出不去了。
李敬已经在一旁靠着桌案睡过去了。
裴行简、契苾何利、阿史那设尔、李继等一众将领,则是等待着皇帝发言。
“咳...君肃说,他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我召集诸位,最好是全部大臣都叫过来。”
皇帝清了清嗓子,耐心解释起来。
“对了,其余几部的大臣来了没有?”皇帝眉头一皱,转而怒斥道。
君肃从不玩那些虚的,君肃都说十万火急了,那就是真的事关重大。
大臣们很明显也清楚李君肃平时为人如何,纯卷王。
这种卷王都说是大事了,那就是真的要惊天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