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与安世耿并列纨绔 第164章

作者:金星魂

  不过相比那些敛财的和尚,这些真和尚家底太薄,怕是几天后,自己都要饿肚子了。

  “可有伤亡?”

  “这倒乜有多少,主要一些伙计阻拦的时候,被人打了,但并不严重。”

  对方动手明显有所顾忌,也不想得罪张家太狠。

  张家的实力,只要那些大势力不傻,都清楚如何抉择、

  “召回哪些地区的掌柜、伙计,然后分散打入没有水灾、相对安稳的地区。

  叮嘱那些大掌柜,不要留下一个掌柜、伙计在自己的地盘,以免其中有白莲教的人,趁机里应外合!”

  “是,少爷!”

  张远也没有反对,张骁山的安排可是极为仔细,连白莲教都防着呢。

  至于那些货物?

  只要地契在,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更何况被抢过后,大部分的店铺都是一个空壳子了。

  或许空了的店铺,还能给那些流浪者一个安身之地。

  一举多得!

  至于其中的损失,张家根本不在乎。

  受灾地区都不是大商业圈,利益并不是大,一年纯利加起来也不足万金,投资虽然不少,但也仅仅只是铺开商业帝国的版图而已。

  “另外,调动张家所有能调动的商船,开启屯粮的粮仓吧。

  一次三十万石,用完在继续调。

  还有通知赵龙象,带三百护卫去护送粮船,一旦有人劫粮,杀无赦!

  待会儿我会派遣两队血滴子辅助他!”

  对白莲教,张骁山不想正面招惹,因为他面对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而那些白莲教的高层就像是黑暗中的老鼠,鬼知道缩在哪里。

  损失金钱倒不要紧,张骁山不想树立一个纠缠不清的敌人。

  打不得、骂不得,暗中还有老鼠捅刀子、

  当然,要是对方真的以为张家好欺负,那么张骁山也会让对方认识一下雷霆之怒。

  ···

  “好事,还是坏事?”

  坐在书房内,张骁山一边写着防疫手册、以工代赈之法。

  同时又看着再次蹭蹭往上长的功德,短短几天时间,他便又有了一万功德入账!

  这对他应该是好事。

  之前从南洋囤积的粮食,这次又是十万、二十万的功德。

  但功德之下却是无数人受灾,失去家园,流离失所;是千里平原,遍地白骨;是树皮充饥、易子而食···

  这虽然不是他的过错,但他宁愿用这些功德换一个平稳度过的春汛、

  “阿弥陀佛!”

  佛堂内,原本夜夜笙歌的氛围,也是异常凝重。

  黄蓉、红绡、绛雪等人都是跟着明尘法师诵念经文,超度往生。

  新府外面,此时当年粮价暴涨的画面再次重现,整个临安府的氛围都是不太好。

  虽然张家不缺粮,但也不缺没事感叹众生的人。

  按照张骁山的意思,吃得太饱,想得太多。

......... ...... ...

  对此,黄蓉也只能白了张骁山一眼。

  “好了,飘絮,将这些送到张家商行,抄录发出去。”

  “是,公子!”

  看着张骁山准备的东西,柳生飘絮转身离去。

  “接下来怕要不平静了,你们也要尽快提升实力,就没有大宗师,也要八九重的境界,要不然很可能给我拖后腿。”

  “这么严重?不就是一场灾情么?”

  “灾情只是其一!”

  张骁山看着黄蓉的疑惑,这丫头平时聪明机灵,但都在吗闺中,也没有经历过大事,于是摇头解释道:

  “在你眼中只是灾情,但在很多人眼中,那就是天兆。

  尤其各个灾区都发现了白莲教活动的痕迹,人祸之下,怕是大明、大宋可能由盛转衰。

  大明的军备在九关,大宋更不用说,积弱已久。

  一旦白莲教起义,虽然憾不动两大帝国,但却可以撼动根基,多事之秋。”

  “那朝廷不能去防着点么?”

  “防不住!”

  灾情之地,官府都是自顾不暇。

  更何况白莲教玩了这么多年的猫捉老鼠,根本不可能抓住他们,抓住的也顶多就是那些普通百姓而已。

  这也是张骁山不愿意招惹他们的原因。

  出力不讨好!

  “好了,不纠结这些了,这是朝廷的事情。

  现在你们的任务是提升实力,不至于给我拖后腿,否则的话,对付不了张家,还对付不了你们一群女人。”

  “谁说我们是好欺负的?”

  黄蓉瞪了张骁山一眼,要知道她现在可是七重巅峰的境界,太阴罡气可以外放三尺,横推一丈。

  “我说的!”

  扛起黄蓉,直接进了侧卧的厢房。

  七重巅峰的境界,看似很强,但这次张骁山一定要黄蓉达到八重境界在出关。

  毕竟面上江湖上的顶级高手,八重境界才堪堪有自保之力而已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五百万石镇民心 白莲圣母的阴谋

  “听说了么?这次张家拿出了三十万石粮食赈灾!”

  “三十石?这么多!”

  三十万石粮食多少?他们大部分人根本不敢想象。

  更何况这是直接捐出去,而不是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售卖。要知道这段时间粮食价格暴涨,现在囤积起来,过段时间可能就是三十万金。

  即使她们也不得不敬佩张家的大魄力,而且关键的时候从未掉链子。

  “嗨,你们这消息过时了。

  不久前张家放出消息,张家粮仓囤粮超过五百万石,这三十万石一旦用完,那么便会有第二批三十石的粮食调出来。”

  “五百万石,怎么可能?整个帝国囤积的赈灾粮都没有这些!”

  “嘿,中原自然不可能,张家内部的消息是从南洋而来。

  南洋那边粮食产量,一年三收、四收,而且每次亩产都是三石以上;而张家的南洋舰队基本上四个月返回一次,带回来的粮食大部分都囤积起来。

  张公子说什么粮贱伤农,一年一二百万石的粮食进入市场,必然会对粮市产生冲击。”

  “真的?”

  ···

  “哈哈哈,内相还真相信了。

  五百石的粮食何等之多,一旦消化不完,那就完全浪费了,张家又不是糟蹋粮食之人。

  之前散布的五百万石只是稳住人心而已,要不然慌乱之下必生大乱。”

  新府别墅。

  童贯原本要去张家的,但想到海运之事一直都是张家公子做主,于是便转道新府而19来、

  至于童贯的询问,也是皇帝的意思。

  五百万石的存粮,连皇帝都想直接借粮了。

  现在各地告急,如同之前的河道般,里面的水深着呢。

  大明、大宋帝国的赈灾储备绝对超过了一千万石,但能够落实一百万石就不错了,而且还是士大夫阶级再次剥削压迫的手段之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话,不说那些武唐世家,便是所谓的书香传承,贪婪的獠牙已经开始张开。

  “原来如此,那张家还有多少储藏?”

  “最近一批刚刚到位,两百万石还是有的,应该可以支撑到下一批的粮食运至!”

  噗!

  童贯刚刚纾解的表情,顿时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两百万石,即使没有五百万石,但也是一个极其震撼的数字。

  张家有这么多的囤粮,即使童贯也不由震撼至极。

  “这么多?”

  “张家的粮食极少流入市场,而流入市场的也是三年陈,根本没人注意。”

  三年陈粮可不是三年陈酿,属于价格最低的一批,一石不足三百文。

  反观新米,因南洋的阳光、雨水充足,品质上乘,市场上至少一银起步,属于新贵之列。

  但这样的粮食,张家都囤积起了起来,用于保存。

  “这么多的粮食,张家真的打算全部捐出去?”

  “张家囤积这些粮食,便是上次张某看到了大灾后的景象,以备不时之需。

  要不然的话,张家也不会直接散出存粮五百万石的谣言,目的便是为了稳住大局。

  张家只是商人,因此稳定的大环境下,才是张家发展的平台;

  若是战乱一起,张家便是某些人的血包,怕是多少人盯着张家的财富,内相也知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而且这二百万石外,张家又借调了沿海不少的大船,正在运粮。

  逆风三月,顺风两月,下批的粮食必到!”

  听到张骁山的话,童贯不由点了点头。

  不错,张家是真正的商人,没有插手朝堂之心,更没有掌控什么大势力。

  若是张家站队也就罢了,但张家也不站队。

  从这次说捐就捐,甚至一空到底的大气魄,便可见张家的大慈悲、大魄力。

  “张公子的话,童贯必定秉承皇上,张家忠君之心,日月可昭!”

  临走前,童贯带走了一套琉璃酒具。

  对于童贯而言,他另一个喜欢来新府的原因。

  张骁山每次送他的东西都是稀奇之物,不像守旧的张老爷,只会塞金票。

  这些年的贪敛,他缺那点钱?

  他府邸内没有一千万金,也至少五百万金以上。

  他现在老了,反而对黄白之物不感兴趣,因为他贪的钱已经够多了。

  随着第一批三十石粮食到位,而且张家伙计开始散播宣传防疫、以工代赈之法,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