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或者严格来说,这次应该是反过来。
HTV2和玄鸟非常相似。
毕竟前者目前还停留在概念PPT、或者最多是设计图纸阶段。
而后者的全尺寸模型已经摆在这里,并且从上级的操作来看,连试射任务都已经开始筹备了。
因此,他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就是——
没想到,我国武器的开发,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但别人设计师就站在旁边,说出这种话似乎又显得有点没见识。
虽说梁彦刚这会儿已经在心里承认,自己确实没什么见识,可面子上总归不能露怯。
于是,他把已经到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换成另外一个更加具体问题:
“所以……东风16的动力段设计的特别短,就是为了给前面这个弹头……好吧,这个高超音速验证平台,留出足够的空间?”
整个高超音速项目直到正式装备部队之前都是最高级别的绝密,即便在第二炮兵内部也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全部情况。
不过,既然梁彦刚人都已经到了鼎新基地,那对于这些情况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没错。”
刑牧春点了点头:
“并且除了体积方面的考虑以外,滑翔式高超需要在比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达到很高的初速度,所以跟常规弹道导弹的要求还不太一样……当然更具体的内容就涉及到弹道规划计算这些部分了,你要是想听的话我可以……”
梁彦刚军校毕业,对于自己的数学水平还是有点数的,闻言赶紧用一个新的问题打断了对方:
“那东风16一款中短程弹能有那么大的体积,也是因为弹道设计的问题?”
这是他自打几个月前第一次接装试验弹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我们主要负责乘波体飞行器这部分,导弹本身是由兄弟单位负责研发的,所以我也不能特别确定。”
刑牧春首先来了个免责声明:
“不过照理来说,如果选择一个体积稍小的弹头,那也可以把导弹塞进跟东风15同款的泰安TAS5450底盘上,至于你现在见到的那个样子……是因为设计团队力排众议,搞了个足有4.5吨装药的战斗部……”
梁彦刚之前操作的一直都是模拟弹,只有尺寸与重心分布跟实弹相同,却并没有更细节的内部结构,如今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嘶——”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后脑:
“4.5吨……这东西如果服役,是不是我军装备过的最大的非核战斗部?”
刑牧春航天出身,对于这些涉及到武器装备发展史的问题不是很确定,显得稍有些犹豫。
“单论当量的话,那肯定是了。”
这个时候,旁边另一名技术人员非常笃定地回答道:
“3000-2型自由落体航弹的总重只有2.8吨,装药更是才1.5吨左右,东风16的标准弹头一枚顶它三个……”
刑牧春有些惊讶地看了过去:
“你怎么这么清楚?”
“我在二院那边有不少熟人……据说型号总师在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讲为了跟咱们实现子系统通用,所以要尽可能保证导弹总长度一致,但实际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造个大炸弹的愿望……”
听到这个回答,刑牧春的嘴角明显抽动了几下。
倒是梁彦刚有点明白这种心理。
由于陆军和海军在火力投送层面的局限性,第二炮兵在军队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都是空军。
原本,二炮靠着难以拦截和远程点穴的优势,毫无悬念地领先几个身位。
但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先进战机和新型弹药逐渐铺开,局面似乎有发生逆转的可能。
毕竟空军在弹药投送密度方面,还是有着难以逾越的优势。
所以梁彦刚之前听见“一枚东风16顶三个3000-2航弹”的时候,也觉得心中暗爽……
……
梁彦刚毕竟不是研发人员,因此关于导弹本身的交流很快结束,话题也回到了后续的试验工作上面。
“所以……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他谨慎地询问道。
810旅的训练水平毫无疑问地属于优秀水平,但作为全军换装经验最少的单位,对参与定型试验这种事确实没什么经验。
刑牧春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梁彦刚走进了旁边一扇不太起眼的小门。
此时后者才发现,这间看着像是仓库一样的地方,里面竟然还藏着一个设施完整的会议室。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刑牧春介绍道:
“早年间备战的年代,空军曾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主体运行在地下的基地,只保留一部分跑道在上面,用来起飞强5甲,往南下的敌人头上扔氢弹……当然后来狂飙一号完成了一个核扳机,强5甲也在中途不了了之,所以基地也修了一半就废弃了,直到最近被我们利用起来。”
梁彦刚不太懂空军,但也知道强5是一架航程很短的小飞机:
“就这个功能来说,基地的位置是不是有点太靠后方了?”
当年上级对于北方入侵的设想是从东北和西北两翼穿插,而鼎新这个位置无论距离哪边都很是有一段距离。
“那就不清楚了……或许当年的前辈们根本没考虑返程燃料的事情。”
说话之间,刑牧春已经打开了小房间尽头的一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
相比于投影仪和幕布的组合,新设备的显示效果要清晰得多。
上面是弹道参数与燃料消耗、升阻比、负载、动压、舵偏角……等一系列指标的关系曲线。
梁彦刚过去也见过类似的数据图,但从来没有这么详细过。
传统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比较死板,在确定发射坐标和目标位置之后就完全确定,并不需要分析如此复杂的问题。
他心下一动,又想到刚才“玄鸟”飞行器后面的几片控制舵面,有了个大胆的猜测:
“这种导弹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变化弹道?”
然后,就看到了刑牧春带着惊奇的眼神。
让梁彦刚没来由地想起上中学时,调皮捣蛋的他在某次考试中超常发挥拿下全班第一,班主任就露出了类似的目光。
那含义大概是“原来你小子也不笨啊?”
好在刑牧春只是瞄了他一眼,就重新把视线投向屏幕:
“首射的所有参数都经过我们的计算,并且在飞行器出厂之前就设置完毕,跟你们之前训练的东风16发射过程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输入目标位置信息的过程都可以省略,只需要避开几颗重点卫星的侦察转移到预设坐标,然后按点火键就行。”
“但后续的测试都是由你们自行根据战术需求设定弹道……这个过程有计算机软件辅助,不过跟过去的型号相比仍然更加复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预设功能越完善,武器的战术灵活性反而越低,就像……”
说到这里,他停顿并思考了几秒钟:
“就像计算机的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一样。”
这个形容对于梁彦刚来说几乎没什么价值,但刑牧春自己看上去非常满意,很快又继续道: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用户……也就是你们,对于这些设定的接受水平上下限分别在哪,从而确定UI交互界面的开发方案。”
第1353章 让人类科技脱离烧开水
虽然刑牧春已经说过,首射的全部参数都是提前装定好,无需发射单位进行过多操作,只要按点火键就完事了。
但在梁彦刚看来,这只能算是任务的最低要求。
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更何况按照对方的说法,如果首射成功,那么后续的几次发射之间的间隔应该很短,而且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如果到那时候再临时抱佛脚,那很有可能根本来不及。
自己丢脸乃至给810旅丢脸都是小事,要是因此而影响到了研发部门对于装备的开发策略,那可就成历史罪人了。
因此,在跟刑牧春对接过后续工作的部分细节之后,他便带着部队开始了纸面和实操的双重特训。
当然,梁彦刚是没能耐给手下搞纸面特训的。
就连他自己都得几乎从零开始学起。
于是,在一番死缠烂打,以及跟上级的请示之后,原本预计只在鼎新待三天的刑牧春,也被迫把自己的行程延长到了一周。
而在另外一边,怀柔科学城里的常浩南,也得到了一个喜讯。
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喜讯……
……
“常院士,在组织的关怀和照顾下,在您的带领和指导下……短促放电版本的磁流体发电验证段,已经顺利落地了。”
韩陈峰手里拿着几张不起眼的A4纸,用无比平淡的语气对常浩南说道。
后者今天刚一上班就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一脸憔悴的韩陈峰,还以为对方是来找自己要什么设备,或者请求什么帮助的。
结果连外套都还没来得及脱,就听到了这么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整个人的动作直接停滞了一瞬间。
然后下意识瞄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日历。
如今是2007年9月份,距离他和韩陈峰提出磁流体发电站的设想,也就过去了不到一年功夫而已。
在某个瞬间,常浩南突然有点感同身受。
怪不得之前那些老前辈看见自己几个月就做完项目的时候,一个个都跟见鬼了似的——
沉浸在工作中的研发人员自己或许没什么感觉,但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是真有点惊人。
好在他本人就没少干一样的事情,所以倒不至于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太过明显。
趁着停顿的机会,常浩南顺势重新拉上了外套的拉链,做出一副不出所料的样子:
“运行参数怎么样,还有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如何?”
或许是因为演技到位,韩陈峰还真就没瞧出什么端倪,还以为是一切都在常院士计算当中,不免露出有些遗憾的表情。
但很快就回答道:
“因为只是原理验证设备,所以峰值功率只有170兆瓦,单次工作时间55-60毫秒,全过程平均功率大约95-100兆瓦,勉强符合设计预期……但后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是需要更加专业的平台和更充分的准备,当然还有更多资金投入才行。”
说“只有”170兆瓦,绝对不是韩陈峰的凡尔赛。
这个数字看着虽然挺吓人,几乎等同于一个中型的火力发电机组,但却无法持续输出,而是只能坚挺一下子,然后就要进入漫长的空窗期。
距离“循环工作、连续发电”的设想,更是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哪怕是电磁弹射或者电磁能发射这样本就需要脉冲式放电的用途,不到100毫秒的放电时间也着实过于寒碜了一点。
如果把工作时间拉长,那么功率参数就会出现指数级的下降。
确实只是先期验证设备的指标。
当然,相比于过去那些只能当玩具的同类产品而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至少能够确定这项技术具备应用层面的潜力。
“走,去你那边看看……”
常浩南指了指门外的方向,示意对方带路。
虽然韩陈峰的大部分家底都在盛京,但为了能蹭到足够强大的爆轰驱动段以提供足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整个磁流体验证设备的研制工作都是在怀柔科学城里面完成。
包括验证设备本身,也是被安置在附近一处被临时腾空出来的实验室里面。
所以,只过了不到十分钟,常浩南就看见了韩陈峰鼓捣出来的那套磁流体发电系统。
由于整个设备核心就是一根跟激波风洞类似的正向爆轰驱动段,所以单从外观上看,跟一台小型风洞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通过负载部分的真空罐,以及由强磁铁构成的发电通道,才能依稀看出它的特殊之处。
韩陈峰拍了拍设备最前端的法兰盘,向常浩南介绍道。
“激波发生部分我们直接借鉴了JF14风洞的设计,并在其基础上等比例缩小……事实证明完全是牛刀杀鸡,其它子系统完全匹配不了它的性能,哪怕把额定功率再提高十倍都绰绰有余……”
在工程上,如果把一个设备等比例放大一个数量级,那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离奇的问题。
但如果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通常会省心很多。
而且研制生产所需的工时,往往会比十分之一更少。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