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网体与目标接触!”
这句口令,很快以文字的形式,被翻译成了英语,并出现在了电视画面的下方中央。
但还不到可以庆祝的时候。
在网体接触到空间碎片之后,绳网周围的几个配重块牵扯着边缘继续向前飞行,但却因为中心部分受到阻挡而自然从平飞改为向内收拢。
就如同一张真正的渔网那般。
同时配重块内部的收紧模块开始工作,将复合材料制成的绳索逐渐“捆绑”在目标表面。
又是漫长的几分钟时间之后,原本张牙舞爪的大网在画面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V字型空间碎片表面密密麻麻的网孔。
“京城航天测控中心确认,收网成功!”
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句最终确认的口令响起之后,终于在几乎整个地球表面爆发。
而华夏航天局的媒体招待会现场,则更是响起了一阵如同惊雷般热烈的掌声!
第1275章 让美国人出钱!(算昨天的)
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原本还算是庄重严肃,但这会儿已经跟个小剧场差不多了。
看的还是大概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一份太空捞鱼。
在掌声渐渐平息之后,很快有人提问:
“请问,下一步就是把太空垃圾送回大气层么?”
孙燕来现在其实比现场任何一个人都要兴奋,恨不得就地唱上一段。
但考虑到场合问题,还是得绷住。
他强行压住嘴角的弧度,勉强做出一副严肃脸,向下面的听众解释道:
“销毁过程需要减速降轨,而组合体现在刚刚越过国际空间站上空……另外,考虑到这个太阳能电池板的体积太大,再入大气层过程中也可能无法被完全烧毁,总之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会继续维持现有轨道再飞行一段时间,等到大约北印度洋上空时再开始调整轨道,这样可以保证即便仍然留有残骸,也是坠入太平洋中部的无人海域。”
“但无论如何,国际空间站,都已经绝对安全了……”
一时间,所有人甚至忘记了再次鼓掌。
都只是出神地看着电视屏幕左侧的那颗蔚蓝色星球……
……
与此同时
几千公里之外,包括常浩南在内的现场发射人员,则早已经撤回了探空发射场附近的酒店。
此时正聚集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同样通过电视收看着这场来自太空中的直播。
当然,旁边的卫星通讯网络也同时直连着京城飞行控制中心,以免出现什么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的意外事件。
只不过这种时候,还是和全世界人民一起看电视更有感觉一些。
“我都还有点不太敢相信……”
周平建目不斜视地紧盯着位于画面中心已经被牢牢捕获的目标,悠悠开口道:
“从美国人那次拦截产生这块空间碎片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结果这东西竟然真被我们给抢先捞下来了。”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通过本次任务验证了相当一部分航天器对接过程中的前置技术。
虽然无人对接测试肯定还是要进行,但却大大降低了未来神舟八号的任务难度和任务风险。
甚至有可能把整个空间站的建造时间表提前一年左右。
“确实有很多巧合……”
这件事对于常浩南来说也是完完全全的意外,尤其是正好在预计发射的时间窗口赶上这次太阳风暴,直接把整个行动的舆论影响推到了最高点:
“倒是福元同志,你们恐怕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他说着看向坐在会议桌另一边,同样看着电视画面出神的赵福元。
“嗯?”
后者显然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一时间甚至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刚才咱们的航天局孙局长可是亲自给你们打了一波广告。”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说道:
“我估计这次任务结束之后,找你们发射小型或者微纳卫星的用户恐怕要车马盈门,纷至沓来……”
虽然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所谓“快速空间响应”其实算是个纯纯的伪需求,但快舟一号的低发射成本和短准备周期还是有足够吸引力的。
赵福元这才反应过来,笑着摸了一下后脑勺:
“那我们的生产车间可总算是能满负荷运转了……”
导弹这东西,不仅设计需要经验、使用需要经验,生产也一样需要经验。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装备量的问题,华夏生产弹道导弹,尤其是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方式和火箭类似,都处在事实上的手工业状态。
因此,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把快舟一号真正推向航天发射市场,那几乎可以算是盘活了整个固体火箭的产业链。
就在几人说话聊天的功夫,已经完成捕获作业的卫星终于飞到了预定的印度洋西北部上空。
“反推发动机启动,开始减速!”
通讯网络中的声音会比电视转播信号中的声音提前几秒钟响起。
因此,直到这句口令报出的几秒钟后,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左右两侧,才同时喷出了一股耀眼的蓝紫色火光。
由于现在卫星和被捕获的太空垃圾在同时往前飞,因此星载发动机需要向前喷气,才能降低组合体的速度。
相当于把正在高速飞行的空间碎片给拽停下来。
如果是一般的返回式航天器,那么为了保证再入过程的安全,这个过程往往会相当漫长。
但这次再入大气层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把卫星和太空垃圾一起烧掉,所以根本不用管什么再入角度之类的事情。
玩命刹车就完事了。
因此,卫星高度在随后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而位于画面左侧的地球也开始不断接近和放大。
很快,摄像机镜头前就好像笼罩了一层灰蒙蒙的薄雾,随后又迅速呈现出橙红色。
这是已经开始与高层大气发生摩擦的表现。
其实到这一步,就已经可以宣布“太空渔船”任务的圆满成功了。
至于摄像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还能再坚持多长时间……
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
“呼——”
直到此时,常浩南才终于得以长舒一口气。
接着站起身来,缓缓踱步来到窗边。
非常巧合的是。
这间会议室的窗户几乎朝向正南。
他稍微抬头,果然看见有一道如同流星般的火光自西向东飞速划过,然后突然在半空中一分为多,堙灭于几乎漆黑一片的夜空之中。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定格在最后一帧,继而转为一片漆黑……
……
实际上,大部分正处在兴奋之中的人们此时都还没意识到,在自己头顶40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所发生的事情,究竟意味着什么——
刚刚被飞网牢牢控制住的40396号太空垃圾当然是一块无主的空间碎片。
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它也可以被算作是一个……
非合作航天器。
而且因为其特殊的外形,导致实际需要被绳网覆盖的面积极大。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近似于一颗中等大小的卫星。
换句话说,华夏人利用一个快速发射入轨的航天器,捕获了另外一个处在非合作状态的航天器。
实际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共轨式的反卫星测试。
搁在以往任何时候,这种东西都会极大概率被当成是一种“太空武器”而成为千夫所指。
可是现在,不仅没有激起任何舆论反噬,反而还被塑造成了拯救国际空间站的英雄壮举……
甚至,还可以让美国人掏一份钱。
“周总……回去之后记得把整个项目的开销整理一下,然后交到航天局那边。”
常浩南转过身,看向刚准备起身的周平建。
“放心吧,这些事我都熟,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后者一边头也不抬地整理桌上的资料一边回答:
“最快明天早上就能发布出来,然后通过舆论压力让NASA那边出钱……我想常院士你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常浩南点点头,然后突然又想起来了点什么:
“对了,把快舟一号的研发经费也给算进去……当然要巧立一下名目,不能写的那么直白。”
“啊?”
周平建和赵福元同时抬起头。
二脸懵逼.jpg
这快舟一号可是用东风31改出来的,后面也会用于验证东风31甲的相关技术……
常浩南此时露出一脸怪笑:
“用美国人的钱,帮我们验证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你们难道不觉得非常合适么?”
第1276章 责无旁贷
几乎在渔船一号卫星失去信号的同时,负责本次计划报道的C站就已经在电视转播画面下方用频道对应主语言打出了醒目的长条形横幅——
【国际空间站面临的威胁正式解除,“太空渔船”计划获得圆满成功!】
并且主窗口也从星载摄像头信号,切换到了此前一直在右下角的航天局记者招待会现场画面。
但除了背景墙上写着的几个字以外,目前的场面根本看不出半点“记者招待会”的迹象——
坐在台上的五个人毕竟有身份包袱,尚且还能保持些许冷静,就连最夸张的孙燕来本人,也只是一味地鼓掌。
而坐在下面记者们本来就是背对镜头,再加上气氛也早就酝酿到位,所以在之前卫星刚开始减速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到了这个时候,则更是在不知道哪位的带头之下,集体起立鼓掌。
正如华夏方面在此前表态中所提到的那样,太空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而国际空间站,则更是属于这份事业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
因此,至少在这一刻,无论是属于哪个国家、哪家媒体的记者,都是在真心地表达喜悦和祝贺。
看着眼前仿佛天下大同般的和谐场面,坐在台上正中间的孙燕来也难免有些感慨。
作为整个航天系统的掌门人,他当然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够变为现实并一直持续下去。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浪费在内耗当中的资源,真正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
只不过,这就并不是华夏自己能决定的了……
实际上,在国际空间站的筹建阶段,华夏方面就多次主动表示了参与其中的意愿,但最终还是因为NASA方面的阻挠而作罢。
后来,华夏先后两次试图和欧洲合作,建设全球性的卫星通信和卫星定位系统网络。
然而两次全都被NASA出手搅黄。
在03年神舟五号任务的惊艳首秀之后,很多人都期待着几乎进入死胡同的局面能够有所松动。
但即便是动作比较积极的欧洲航天局,最终也只是通过一家作为白手套的商业公司递来合作橄榄枝。
显然,在航天这个仍然由各国官方主导的行业内,NASA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
可以说,如果不是抓住了这次堪称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怕华夏航天产业还真的会被孤立起来……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