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8章

作者:十月廿二

  不过,对于“不明飞行物”这个说法,主流意见还是将信将疑。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架飞机,至于图片上夸张的光影效果则只是拍摄者在按快门的时候手抖了而已。

  还有人认为可能是城市某处的彩色射灯,结合长曝光效果,毕竟昨晚是大年三十,难保不会有城市搞一些特殊的节目效果。

  而且绝大部分声称目击的人都集中在金城,更是让这种推论显得愈发真实。

  到大年初一中午的时候,这个帖子的热度其实已经有些回落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有人放出了一段完整的视频。

  【白银地区的,当时正在外面做节目,无意中拍到的,最开始还以为是飞机之类的东西,就没往别的方面想,结果突然看见一股亮光,而且瞬间向上加消失,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坐飞机,非常确定那个速度绝对不会是任何飞机能达到的,直接人都傻了,后来才知道机场因为这个被封锁……】

  下面的附件栏中,是一段清晰度并不算高的视频。

  但仍然能够看出,先是有一条几乎微不可查的白线在月光之下由远及近不断蔓延,看上去与正常的飞机无异。

  突然之间,白线附近闪过一抹亮光,接着在接下来的几帧画面里,以惊人的加速度向上隐去了踪影。

  在这个回帖发出的五分钟后,整个讨论帖被管理员锁定,然后删除。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广大吃瓜群众看来无异于欲盖弥彰。

  就连一些原本还抱着怀疑态度的人,都因此而改变了想法。

  有人查询了昨天晚上的航班情况,发现不仅金城,就连附近几个城市的机场都在7点-10点这三个小时内或是关闭,或是发布了航行警告。

  部分好事的媒体小报注意到这波热度,更是从不知道哪里请来专家,给出从飞机到烟花再到彗星等各种完全不着边际的解读,反而让诸多猜疑和阴谋论甚嚣尘上。

  到当天晚上的时候,甚至连一些海外的UFO爱好者群体都开始讨论“华夏西部UFO目击事件”的来龙去脉……

  ……

  相比于几乎完全是靠瞎猜的民间群体,侦察手段更加丰富的美国人,还是最先看出了一些端倪。

  科罗拉多州。

  彼得森空军基地。

  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兰斯·洛德上将刚刚离开办公室准备下班,甚至还没来得及披上外套,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是联络官约翰·雷蒙德准将。

  航天司令部虽然听名字像是个非作战机构,但实际却直接负责管辖超过400枚LGM-30G“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和总计接近一千枚核弹头,因此里面的任何一个岗位,级别都高得吓人。

  “约翰尼,有急事?”

  上将停住脚步,向身后的老部下问道。

  雷蒙德向前两步,压低声音说道:

  “将军,施里弗方面刚刚发来消息,认为华夏方面很有可能在当地时间今天傍晚,也就是太平洋时间今天早上,进行了一次弹道导弹试射。”

  施里弗基地和他们当前所在的彼得森基地,以及更加知名的夏延山“末日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地群。

  其中前者驻扎有航天作战中心,负责空军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工作,并且能够调控绝大多数处在服役状态下的军方卫星。

  算是整个美国空军的眼睛和耳朵。

  “又一次试射?”

  洛德微微皱起眉头:

  “是韩国那边的雷达发现的?”

  既然对方用了“很有可能”这种描述,就说明消息不是来自华夏方面的情况通报,而是己方的侦察或情报单位。

  在去年夏天那次东风3导弹的试射之后,作为临时补偿手段,海军向日本增派了三艘搭载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而空军则在乌山空军基地部署了两套全新的AN/TPS-77机动远程对空搜索雷达。

  尽管对于导弹防御本身没什么作用,但却可以对华夏东部地区进行的导弹试射进行部分监控。

  但雷蒙德却摇了摇头:

  “不,这次试射在华夏国土中西部进行的,我们的雷达目前无法探测到这个区域……”

  说到这里,他又露出了一个略显怪异的表情:

  “实际上,是位于三泽的373大队最先通过监听华夏的互联网发现了异常情况,有很多人集中声称在昨天晚上看到了类似UFO的异常现象,随后调集卫星对相关区域进行侦察,最后在陇原省西部的一处靶场发现了导弹命中的痕迹……”

  “373大队……”

  听到这个单位编号之后,上将微微睁大双眼,露出惊愕的神情:

  “是‘女士之爱’任务?”

  雷蒙德微微点头:

  “实际上,除了华夏的公开互联网以外,三泽方面还监听到了一些其他有关信息……”

  他一边说话,眼神一边瞟向旁边的办公室门。

  洛德此时也意识到,走廊里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好地方:

  “走,我们进去再说……”

第1235章 最强之矛

  911事件带给北美大陆的影响几乎是颠覆性的。

  自那之后,“反恐”就成为了华盛顿最顶级,也是最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

  任何主张只要与此有关,几乎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

  而为了避免再出现一次同类事件,白宫方面很快向情报部门授予特殊许可,掀起了针对性的秘密监控和监听活动。

  毕竟,21世纪初的绝大部分互联网和通讯设备都高度依赖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难事。

  应该说,单就初衷而言,这项决策未必就是坏的。

  但众所周知。

  有些事情,只要不一刀切,就相当于没管。

  像监听这么好用的手段,在失去限制之后,很快开始了大繁荣大发展。

  最初是在国内,但很快就延伸至几乎全世界范围内。

  至于监听的目的,也几乎是立即就脱离了真正的“反恐需求”,彻底放飞自我。

  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财政部、国家情报处……纷纷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启动了自己的监听计划。

  可谓仙之人兮列如麻。

  后来著名的“棱镜”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头号强力部门的美国军方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不仅国防部下属各情报机构,甚至连四大军种也迅速跟进,依仗自己在冷战时期打下的底子后来居上,一度占据了同类项目中的半壁江山……

  而兰斯·洛德上将口中的“女士之爱”项目,就是空军依托三泽空军基地内的情报站,在东亚和东南亚范围内授权执行的长期监听任务。

  和所有同行一样,最开始的任务内容只是通过一组由33个天线构成的阵列来获取亚太地区上空的卫星通信信号。

  但监控对象很快就扩大到电话、传真和互联网数据。

  原来只是作为基地添头的情报站也很快升级为“三泽安全行动中心”。

  并成为了空军情报局与国家安全局共同支持的最高保密级别单位之一。

  就算是在空军航天司令部这样的部门,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接触到相关信息。

  也正是因此,洛德上将刚刚才表现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直到重新走进办公室之后,他才示意身后的约翰·雷蒙德准将开始汇报具体情况:

  “说说吧,三泽方面具体有哪些发现。”

  虽然报告本身就在后者手中,但看那个厚度少说也有有几十上百页。

  洛德并非情报官员出身,要是自己慢慢翻,那少说也得几个小时才能看完。

  “虽然华夏方面几个月前才更换了新的通信密钥,我们暂时没办法破译其加密卫星通信的具体内容,但373大队通过回溯监听信息发现,从华夏当地时间昨晚6时开始,一部分卫通信号开始异常活跃,尤其是编号为FH-1和FH1A的两颗战术通信卫星。”

  雷蒙德把文件夹翻开,从中取出一页放到洛德面前:

  “初步确定通信范围在华夏中西部的这个区域内。”

  洛德戴上眼镜低头看去,发现纸上是一张华夏地图。

  一个椭圆形将中部和西部的总共六个地区划入在内。

  其中陇原、秦省和宁省被标注为高概率,其余三个地区概率则相对较低。

  停顿片刻之后,雷蒙德又取出另外一页:

  “而当地时间今天早上,另一颗编号为ST-1的高轨道通信卫星进行了两轮高强度信号发射,虽然受制于这颗卫星的定点位置和广播模式,暂时无法确定具体的通信范围,但根据我们之前获取的情报,ST-1负责华夏军队内的战略通信职能,一般只有最高决策层,或者战区一级单位之间才会动用这颗卫星。”

  结合刚才在外面听到的消息,洛德很快在脑海中补上了整个事情的全貌:

  “所以,情况大概是,他们在昨天晚上进行了一次导弹试验,今天早晨确认测试效果之后向京城汇报了结果?”

  他微微皱了皱眉:

  “可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似乎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

  “当然不止。”

  雷蒙德摇摇头:

  “373大队还通过后门程序,分析了过去一段时间里几个重点地区的手机通信,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外围人员,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内容也基本不直接涉及到秘密,但综合大量信息还是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大约一周之前,华夏方面向秦省中部地区运输了一枚新型号的中程弹道导弹,从参与这项工作的单位判断,很可能是东风21的某种改进型号,而在这枚导弹启运之后,航天系统内几个涉及到合成孔径雷达的研究机构随之解除封闭状态,部分职工进入春节假期,另外……”

  “……”

  在信息水平高度发达的21世纪,任何事情想要从源头上实现100%的保密,都已经基本不可能做到了。

  但很多有用的情报,却往往隐藏在浩如烟海的无用信息当中。

  只有在获得了某些蛛丝马迹之后,才能够快速缩小筛选范围,并且有的放矢地进行合理化推演。

  而雷蒙德正在解释的,也就是这个过程:

  “结合上面这些间接迹象,还有我们以前获取到的相关信息来看,那个外形类似航母甲板的靶标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象征。”

  说到这里,他做了个深呼吸,然后给出了整份报告的最终结论:

  “华夏方面……很可能发射了一枚具有反舰能力的弹道导弹!”

  实际上,早在90年代末期,美军就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了解到,华夏很可能正在研发一种专门针对航空母舰的特殊武器,以防止1996年初的情况再次上演。

  然而好景不长,这条特殊渠道很快被破获,导致他们失去了后续更为详细的情报来源。

  而关于这个“特殊武器”的性质也因此而众说纷纭。

  最开始,考虑到特殊渠道关联的军兵种为第二炮兵,因此理所当然地推测为反舰弹道导弹。

  这一度让海军方面感到相当紧张。

  但很快就有技术部门认为,使用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的难度确实比较高,而且无论美苏,此前均没有同类武器可供参考,靠华夏自身完成相关武器研发的可能性很低。

  同时,后续一些其它迹象也说明,华夏已经启动了一项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的研发计划,技术路线和性能参数都类似冷战时期红海军装备的P800——

  使用亚燃冲压发动机,选择高空弹道时的末段速度约为4马赫,射程在500-600公里左右,基本相当于舰载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区域拒止能力。

  这就显得“合理”多了。

  更重要的是,海军方面也更愿意相信这种可能性。

  有关反舰弹道导弹的讨论很快在明面上中止,但始终作为一种可能性,被保留在了空军航天司令部的案头上。

  因此,刚才一直半耷拉着眼皮的洛德瞬间抬起头。

  眼镜片在华丽吊灯的光线照射下微微反光,但仍然遮不住隐藏在后面的锐利视线:

  “这个项目,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话音刚落,又略微思索片刻,再次开口道:

  “不对……”

  “首先,能确定是中程弹道导弹么?”

  像P800这样的重型巡航导弹,在打高弹道时的部分特征很接近弹道导弹。

  但就拦截难度而言,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