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84章

作者:十月廿二

  “秦岭1队,你们注意一些,追击不要过于深入。”

  无线电中传来了语气沉稳的提醒:

  “我们的燃料已经报警,必须得返航了。”

  参与本次行动的飞行员都已经集中驻训了差不多半個月左右,所以季平峰能够听出,这是淮河01号驾驶员的声音。

  后者显然是在担心,如果己方失去数量优势,对手可能会选择重新杀个回马枪,到时候就麻烦大了。

  “收到!”

  随着飞机改平,这会儿季平峰的脑子也重新冷静下来——

  面对眼前这种解放军第一次遭遇的对手,相比于用照相枪斗气,显然还是记录对方的目标特征更加重要。

  尤其F22此时正在用RCS最大、红外特征也最明显的尾部对准自己。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那才是追悔莫及。

  于是,他在无线电中发出了新的指令:

  “秦岭1队,打开雷达和IRST,不要用锁定模式……尽量收集对方的信号特征,带回去给上级分析!”

  ……

  另外一边,罗宾逊上校再三确认对方已经彻底被自己甩开,然后有些气急败坏地摘下氧气面罩。

  最后的一次急加速成功避免了在场面上留下“被锁定”的明确证据,但作为代价,他不得不选择放弃一些隐蔽性,难免会有些雷达和红外特征被对方给拿去。

  好在因为时间有限,加之几架前两批次的产品和后续真正用于作战的那些仍然存在细微区别,所以倒是不会泄露太多。

  由于刚刚的兴奋和缺氧,上校的思绪仍然有些纷乱。

  就最开始想要接近华夏海岸线20英里以内的目的而言,毫无疑问是大败亏输。

  别说20英里,就连40英里的边都没能摸到。

  至于后面的缠斗过程……

  本来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四架F22也确实在复杂战场上展现出了完全超越三代机的作战实力。

  最后被另外四架突然出现的飞机偷袭,很大程度上是吃亏在了E767预警机的性能上面。

  如果这是一场实际意义上的空战,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视距内作战的部分。

  这一点,相信华夏方面也会清楚。

  此外,对于罗宾逊本人来说,今天也是一次难得的“实战”经验,让他对隐身机的性能便捷和应用模式有了更新的理解。

  上校自信,如果未来再有一次类似的机会,他完全可以拿出一个更加精密的计划,让对手完全猜不出自己的真实攻击位置……

  一时间,他也很难理清今天这场阵势浩大的威慑行动,到底是不是达成了目标……

  不过,对于华夏来说,结论却是非常确定的——

  尽管通过提前一个月的准备、新型战机之间的数据链、性能优异的预警机、正确的战术指挥……甚至包括一些运气等等因素共同作用,最终成功扼杀了敌人的挑衅企图。

  但无论是预警机上指挥全局的江增健,还是位于最一线和对手F22纠缠到底的季平峰,心中都没有那种大获全胜的喜悦之情。

  这一战,华夏作为占据本土优势的防守方,海空两军联动,可以说是用出了全部的技术手段,才算是在场面上打了个平手。

  而对方除了那四架F22以外,甚至只出动了第一岛链范围内部署力量的不不足五分之一。

  超级大国的底蕴和潜力,真可谓恐怖如斯。

  架机返航的一路上,季平峰好几次想要说些什么,但终究还是考虑到无线电纪律,而没有开口。

  整个通信频道内,都弥漫着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沉默。

  直到返回基地并降落之后,看到其它负责对抗空自的同志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心里才算是稍微好受了一些。

  毕竟就在区区几年之前,他们这些东部方向的航空兵部队,甚至都还轮不到考虑如何对抗美军……

  因为一直活动在基地附近的上空,因此那架空警2000比绝大部分战斗机都更早回到了基地。

  此时就停在距离秦岭1队不远处的地方。

  “秦岭队长。”

  季平峰刚刚和地勤完成交接,就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一个此前只在无线电里和开会时听过的声音。

  是江增健。

  他赶紧回过头,朝对方敬了个礼:

  “司令员同志!”

  江增健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没必要这么正式:

  “我记着,你应该是叫季平峰,没错吧?”

  参与本次行动的一共只有十来个四机编队,作为指挥员,他就算记不住每个飞行员的名字,但记住队长叫什么并不困难。

  “是!”

  跟从全国各地调过来支援的友军不同,他本人就隶属于金陵军区空军。

  现在直属领导站在面前,季平峰难免有些紧张。

  江增健上前两步,示意他跟在自己旁边。

  然后直入主题:

  “你是在一线直接面对了对方F22的飞行员之一,对于今天的全部情况,有什么看法?”

  “呃……”

  过于直白的问题,让季平峰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回答。

  毕竟,不管怎么说,从明面上看,今天的拦截还是获得了成功的。

  要是说的太严重,或许有危言耸听之嫌。

  而江增健显然知道季平峰的想法:

  “这不是正式场合,是你我之间的私下谈话,想什么说什么就好。”

  领导口中的私下谈话当然不可能真的私下。

  但这句话的意思却已经再明显不过。

  于是,季平峰再无后顾之忧地回答道::

  “虽然我们对于在代差条件下作战并不陌生,但我认为,面对第四代战斗机,此前评估过的一部分对抗手段,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那些小型靶机只能模拟隐形机的RCS,但无法还原F22的速度、机动性、主被动感知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单独的隐身能力当然不是无法对付的,但如果结合总体更高的综合性能,那么就算面对我们成体系化的防空拦截,也一样是极其难缠的对手。”

  “更何况,我们有防空体系,敌人也有相对应的空军体系,今天的对手配合相当生涩,就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如果把第四代战斗机完完整整地和其他作战单元相结合,对我们的威胁恐怕会更加严重……”

  “……”

  “说实话,今天如果不是您指挥淮河小队半路杀出,光凭我们两个方向的六架飞机,恐怕免不了要吃大亏。”

  最后这句,算是一番找补。

  当然,也是事实。

  优秀的临场指挥,确实是决定胜负手的一朝妙棋。

  因此,江增健也难免露出会心一笑、

  但旋即就重新严肃起来:

  “说得好!”

  他先是回以了一句鼓励:

  “虽然总体上,现在还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我们作为军人,还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接着话锋一转,继续提问道:

  “平峰同志,在你看来,要如何才能解决对方新型飞机给我们带来的威胁?”

  实际上,季平峰在返航的一路上,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因此,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短期来讲,新型岸舰雷达和空警2000预警机给隐形目标带来的威胁是实打实的,我刚才站在对方的角度简单复盘了一下,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整个计划都在尽量避开这两项威胁,尤其是可以在海岸线以外长期活动的区域防空舰,如果这次能有不止一艘的话,我方应对起来应该会更加自如……”

  “但总得来说,大多数我们有的装备,敌人手里也有,而且不论性能,至少数量往往更多……所以从料敌从宽的角度分析,除去先发制人,把目标击毁在地面上这种手段以外,要想真正在和第四代战斗机的较量中做到不吃亏,恐怕还是要发展我们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才行!”

巨大红旗19,完全对标萨德plus了

  二十年战忽成果毁于一旦。

  我感觉我写书的速度,已经快要赶不上新东西放出来的速度了……

第1201章 决战隐身之巅

  江增健和季平峰二人之间的军衔差距毕竟太大。

  前者也不难看出,在面对自己提问时,眼前的飞行员同志多少还是有些放不开。

  因此,在聊完了几个关键问题之后,他又开口安慰了对方两句,就随便找个借口离开了停机坪。

  出口附近,和他搭班子的金陵军区空军政委尹力庆和参谋长张新忠已经等了好一会。

  二人都没有跟着上预警机,但也在地面上了解到了过去几个小时里的大体情况。

  “司令,政委。”

  张新忠主动从江增健手中接过刚刚被脱掉的飞行夹克:

  “后勤部那边准备了个仪式,但有几名同志在返航之后马上回了宿舍,说是准备要写飞行总结,您看……”

  后者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一边向前踱步,一边低着头沉思起来。

  他当然知道张新忠的意思。

  照理来说,这么大的阵仗,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回来之后都应该对所有参战人员有個总结和表示。

  要么庆功,要么总结教训。

  但今天的情况,属实有些复杂。

  对于那些一直在北部空域跟空自隔空过招的飞行员们来说,这当然是个再痛快不过的好日子。

  但像是季平峰那样,和F22打过照面的,心里恐怕都是担忧多过喜悦。

  一旁的尹力庆见江增健迟迟不做反应,朝参谋长打了个眼色,然后自己快步上前:

  “老江,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同志们今天都成功戳破了对方的挑衅意图……所以我想,庆功宴该办还是要办,毕竟这不只是我们一支单位、一个大区的事情,如果传出去的话,也不利于全军上下的士气啊……”

  “而且,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确实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指挥员或者飞行员能解决的,就算要总结,至少也应该等到今天之后,和部分参战骨干开个研讨会,形成统一的意见之后再向上级汇报……这一桩桩一件件,还是得分开才行。”

  老伙计的劝导声,把江增健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也马上意识到,或许是因为大半天以来一直承受高压,自己在返航之后,确实有点过于钻牛角尖了。

  “你说得对,老尹,你说得对……”

  江增健点点头,接着转身看向跟在后面的张新忠:

  “告诉后勤部,按照庆功宴的标准去准备吧,基地里除了战备值班人员以外都来参加,让今天参战的同志们高兴高兴!”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紧皱起来的眉头却没有半分舒展的意思。

  刚才跟季平峰之间的对话,仍然回荡在他的脑海当中——

  “必须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四代机!”

  江增健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下定了一个决心……

  或许是由于双方都向对手展现出了某些出乎意料的能力,总之对于这场海岸线以外的激烈对抗,所有知情者都在明面上保持了低调。

  甚至就连几天后“碰巧”时间重合的两场联合演习,都临时增加了“邀请各国武官现场参观”的环节,从而显得少了很多预期当中的火药味。

  不过,明面归明面。

  两边这次受到的刺激,可都是实打实的。

  尤其华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