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12章

作者:十月廿二

  而会议主持,则是常浩南自己。

  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进行多么详细的自我介绍了。

  所以,一段极其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座谈会就进入了正题。

  尽管丁高恒此前通报的时候并没有公开说明常浩南召集此次座谈会的内容细节,但得益于那篇Nature的缘故,大家也基本都有个猜测。

  只不过……

  猜测的方向,多少还是受到了常浩南的误导。

  比如侯询。

  在座谈会正式开始之后,身为众人当中唯一的院士境强者,他自然轮得到第一个开口。

  “常教授,你这次把同志们集中起来,是准备以航空动力集团的名义,立项连续激光加工的课题?”

  侯询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关切——

  当然不是对常浩南,而是对常浩南的研究:

  实际上,侯院士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主要研究方向都是超短激光,甚至还力主建立了一个“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常浩南心心念念的飞秒激光器,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产物。

  只不过,在具体的工艺层面,距离商业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这也是全世界超短激光加工面对的共同问题。

  因此,当他在半个月前看到常浩南发表在Nature上的那篇论文时,第一反应是……慌了。

  尽管过去从未和常浩南见面或者共事过,但对方的名字,侯询还是听过不少次的。

  最开始,对于那些神乎其神的传闻,他总体上还是秉承着耳听为虚的态度,就是一个不信。

  但去年证明庞加莱猜想那一次,实在是影响太大。

  由不得不信了。

  在那之后,侯院士也逐渐接受了常浩南身上的诸多事迹。

  而这样一个神奇的人,他有一天突然发了篇论文。

  还是篇Nature。

  内容跟自己正在研究的方向完全相反。

  而恰好,自己的研究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突破……

  搁谁谁不虚啊?

  也正是因此,在听到常浩南要办个座谈会,还可能要搞激光加工相关的项目时,侯院士想都没想就表示要去。

  哪怕自己出钱都要去。

  非得和常浩南辩出个高低来。

  哪怕输也得输个明白。

  为此,他在开会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研究资料,准备向对方说明脉冲激光的潜力至少不弱于连续激光。

  而且,在问出刚刚那个问题之前,他甚至都做好了这些资料全都变成废纸的心理准备。

  但是……

  常浩南的回答,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侯院士,我们确实是准备研究激光制孔和激光切割的相关课题,并且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最终准备实现工业化生产。”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和参会的同志们摆明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并不是连续激光源,而是皮秒甚至飞秒级的脉冲激光源。”

  常浩南这边话音刚落,侯院士就已经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内容:

  “常教授,根据我的研究,脉冲激光……”

  “等等……”

  一直到第一句话都说了一半,后者才意识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

  “常教授你刚才说……你也准备走脉冲激光源的路线?”

  常浩南点头:

  “没错。”

  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的侯院士只感觉头皮发麻:

  “但是你月初发的那篇论文不是……连续激光的机理……”

  听到这里,常浩南露出了一个奸计得逞的笑容:

  “那个么……是用来误导竞争对手的。”

  一瞬间,整个会场的空气都几乎凝固了。

  所有人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

  为了误导竞争对手,就发了篇Nature?

  我们自己主攻的研究方向都没发出去Nature呢?

  沉默了片刻之后,常浩南又继续开口道:

  “从侯院士您刚才的反应来看,这次误导的效果……似乎还不错。”

  语毕,他抬起手臂,轻轻敲了一下面前笔记本电脑的空格键。

  幕布上随之投影出了今天的会议主题——

  《航空发动机异型气膜孔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工艺研讨》。

第878章 以光为刀

  看着幕布上面的标题,在场众人突出一个几家欢喜几家愁。

  无论是搞脉冲激光,还是连续激光方向的,都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被常浩南给摆了一道。

  尤其侯院士,更是有一种一拳打空,然后把腰给闪了的感觉。

  好在虽然过程曲折了点,但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心理准备白做了不要紧。

  物理上的准备没白做,总归是好事。

  侯询做了几个深呼吸,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刚刚涨红的脸色也逐渐恢复如常。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脸色不那么好看的。

  他们跟侯询的情况相反,本来抱着巨大期待来到京城,但最后却大失所望。

  但偏偏又说不出什么来——

  这个项目明摆着跟军工密切相关,在正式开始之前对外保密是很正常的操作。

  而且,人家其实根本也没说过自己具体要搞什么技术路线。

  只是常浩南之前发的那篇Nature影响力确实不小,所以被派过来的人按照学术惯例,猜测他要沿着论文里的思路继续搞连续激光罢了。

  擅自期待擅自破防了属于是。

  不过,破防归破防。

  要说为此有多么激烈的反应……

  那倒也不至于。

  一来,主持项目的常浩南和现场影响力最大的侯询院士二人已经达成了一致,其他人无论出自什么理由,也不太有同时跟这两个人作对的底气。

  再有就是,正如之前常浩南所说,华夏在激光加工这块的积累相当薄弱。

  除了镐京光机所以外,其它单位对此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程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有限。

  沉没成本不高。

  所以最多也就是觉得有点可惜。

  不会有侯询之前那种“奋斗半生的工作被人从原理上否定了”的挫败感。

  总之,在一段小小的插曲过后,会议还是很快回到了正轨上。

  一名来自应用光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犹豫片刻之后,举起了手:

  “常教授,我没有其它的意思……但是您发在Nature上的那篇论文的数据……”

  对方有些支支吾吾。

  显然,这個问题有些敏感,不好过问得于直白。

  一个不小心就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在挑事。

  不过,常浩南倒是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所有的数据,还有计算过程,以及结论,当然都是真实的。”

  他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涉及到学术道德层面的问题,我们课题组还是抓得比较严格的。”

  说话间,他再次切换了一页PPT。

  上面显示的正是论文中的几张关键图表。

  到这里,常浩南继续道:

  “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计算,利用连续激光进行路径、光束质量和功率均可变的多自由度扫描打孔,确实也有可能规避掉传统热加工带来的氧化、应力损伤和轮廓形状粗糙度差的问题。”

  “只不过,这对于激光器的硬件要求实在太高,我们……别说是我们,就算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符合要求的设备,而超短脉冲激光,尤其持续时间在晶格弛豫时间以下的皮秒甚至飞秒激光,在原理上就无法激活热效应,因此是完全的冷加工,更适合作为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听到这里的时候,会场内的多数人看向常浩南的眼神都逐渐改变了——

  你们这些搞军工的,心是真脏啊……

  在错误的方向上给别人留下一线曙光。

  偏偏这线曙光还是真实的。

  好像努努力就能够得到。

  你就说你跟不跟吧!

  但凡内心有那么一丝不坚定,绝对会给钓成翘嘴……

  紧接着,常浩南又连续展示了几张关于计算过程的图片:

  “热效应加工的机理已经相对明确,也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所以理论层面的计算难度不大,我在论文里面也都展示过了,所以今天只进行简单说明,重点在于给各位同志展示一种利用数学手段指导材料学研究的思路……我称之为,计算材料学!”

  常浩南发表的那篇论文,篇幅并不长,但他判断,多数材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大概率看不懂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

  也就是涉及到数学原理的部分。

  而这恰好又是他接下来指导项目走向的核心技术。

  所以,常浩南先用了大概二十分钟,像开组会一样把自己的成果给讲了一遍。

  结果么……

  其实还是收获了一片茫然的眼神。

  不过这不要紧。

  计算过程本身会由常浩南自己完成。

  他这一轮介绍的目的,是帮助其他人建立对于计算材料学的信心。

  否则在将信将疑的心态下开展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

  ……

  理论与现实的连番轰炸之下,座谈会上的思想,也逐渐被统一了起来。

  在常浩南结束了第一部分的介绍之后,侯院士首先开了口:

  “常教授,能不能具体说说,接下来需要我们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