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03章

作者:十月廿二

  常浩南几乎想也没想,就把这个名字给安了上去。

  “涡扇11是给教8仿制的动力,涡扇12是80年代已经下马的型号,涡扇13是97年黎阳那边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机型号,14这个数涡喷14已经用了,而且也算是新型号,跳过去,涡扇15我准备留给真正的第四代发动机……”

  “与其后面继续一个个排下去,这个大涵道比涡扇对于咱们国家来说算是个全新的开始,所以不如一步到位,直接跳到涡扇20吧……”

  尽管和涡扇10的情况差不多,涡扇15也好,涡扇20也罢,跟上一世的同名型号几乎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关系。

  但习惯这东西,还是很难改变过来。

  而这方面,没有任何包袱的丁高恒自然是从善如流。

  随后,二人继续聊了些跟涡扇20有关的其它事情。

  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常浩南准备起身离开。

  不过,正当他已经准备找机会道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一个事情。

  “说起来,丁主任,C808的第一次商业航线运营,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来着?。”

  常浩南问道:

  “我好像还没接到沪飞那边的邀请。”

  之前他本来和栗亚波说好,让后者自己争取参与C808首航的机会。

  但后者半道被他支开,去研究碳纤维激光加工,准备发nature去了。

  这个研究周期就比较长了。

  所以,缺的这块他这个导师还是得给补上。

  听到常浩南的问题,丁高恒愣了一下,旋即意识到常浩南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确实收不到沪飞那边的情况汇报。

  “是这样,本来计划是11月份,但是现在可能要延期到明年3月或者4月。”

  丁高恒回答道。

  “哈?”

  常浩南一愣。

  说实话,他已经很久没遇到过项目延期的情况了……

  尤其是C808连取证都已经完成了,后续流程应该畅通无阻才对。

  不过很快,丁高恒的进一步解释就让常浩南从惊讶变成了喜悦:

  “二毛的伊夫琴科和马达西奇那边,在一些零部件的交货方面出了点麻烦,导致量产机上的发动机一直下不了线,现在乌法发动机工业联合体还有莫斯科礼炮工厂正在想办法填补这个空缺……”

  “那可太好……”

  这本来就是常浩南布局的一部分,因此他此时的表情大概跟吉姆哈克刚听到前首相因心脏病而挂了的时候差不多。

  几乎把自己两辈子经历的全部痛苦给回忆了一遍之后,才勉强压住笑容:

  “那可太遗憾了。”

  “按照合同,他们恐怕要赔给我们一大笔违约金……”

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

  在离开国防科工委之后,常浩南很快联系上了吴懿范。

  得知后者就在国内。

  于是,便约对方第二天出来见面。

  地点自然还是在火炬集团食堂二层的包间里面。

  相比几个月之前,老吴变得白回来了不少。

  不过代价是也没有了无缝伪装布里亚特人的被动技能。

  “南哥,真是巧了,本来我这两天也准备约你出来一趟呢。”

  见面之后,吴懿范首先说道。

  “有急事?”

  刚拿起筷子的常浩南手上动作一停。

  “要紧的事,倒不是很急,否则我肯定不等着跟你见面才说了。”

  吴懿范一边拎起茶壶给二人分别倒了杯水,一边回答道:

  “我上个月听说的事情,二毛那边的去核化步骤,突然暂停了。”

  “啊?”

  常浩南惊得瞳孔微微一缩:

  “二毛敢这么搞?”

  这可真是太要紧了。

  苏联解体所导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散落在原加盟共和国领土内、数量巨大而又失去统一保管的核武器。

  不仅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很麻烦,对于除俄罗斯以外的独联体国家本身来说也很麻烦——

  由于核弹控制权仍然掌握在莫斯科的手中,所以他们手里的这些核武器本质上全都是棒槌。

  既不能发射也不能引爆。

  但又不能真的当棒槌对待。

  万一因为保管不妥善而泄露,或者是被人偷走,把弹头拆了整个脏弹出来,谁也遭不住。

  所以大部分国家在独立之后不久,就以最快速度甩掉了这些烫手山芋。

  但有一個国家的情况比较特殊。

  就是二毛。

  它国土上部署的核弹实在是太多了。

  以至于1992年时,是排在美俄之后的第三大核武库。

  远远多于后面三常之和。

  而且,二毛本身也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国家,谁也不敢保证他一定就无法把核武器给解锁。

  所以,在1994年,五常专门为其订制了一项安理会984号决议:

  若有核国家放弃核武器,重归无核国家身份,那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共同保证不对该国使用核武器。

  然后,“放心”下来的基辅政权就开始在美俄共同监督下陆续销毁和转移自己的核武库。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个过程大概持续到了21世纪初,二毛境内最后一个部署RT23洲际导弹的发射井才被拆除。

  但没听说中间出现过什么反复啊……

  “不是二毛,二毛巴不得快点把这些东西给处理掉。”

  听到常浩南的疑惑之后,吴懿范摇了摇手中的筷子:

  “上次见面的时候我不是跟你说,因为盟军行动那次的事情,导致美俄在核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矛盾么?”

  常浩南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这也是他利用利用D436发动机进行布局的基础——

  先派老吴去挖走伊夫琴科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工厂的骨干技术人员。

  未必要挖到华夏。

  只要不在二毛,去哪都行。

  主要是让他们无法按期供应发动机零部件,从而产生大量的违约金。

  这两家公司本身就处在生死线上,违约金,那肯定是赔不起的。

  而按照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二毛官方作为这次交易的担保方,就将承担起赔偿责任。

  但二毛连买天然气都要从大毛手里贷款,显然也赔不起。

  那就只能走实物抵偿的路子了。

  这个想法,常浩南其实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

  只不过此前一直都只是个想法。

  毕竟图160作为全世界体量最大、航程最远的战略轰炸机,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武器装备。

  还是全球核平衡的一部分。

  哪怕冷战时代已经过去,但任何与核有关的议题仍然是高度敏感的。

  直到盟军行动结束之后,原本在二毛核问题上存在默契的几个国家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加之华夏本身就是合法拥核的五大善人之一,才让这件事情至少存在了一些理论上的可能。

  不过……

  也就是理论上的可能。

  即便常浩南本人也要承认。

  没有十足的把握。

  成功失败五五开,都算是比较乐观的判断了。

  但听老吴这意思,似乎情况又有变化?

  低头喝了口汤之后,吴懿范又解释道:

  “最开始,这个矛盾只是美国人给二毛施压,要求把所有的核载具全部销毁,而不能以抵债的名义交给俄国人,至于债务,美国人可以帮着还。”

  “其实这个变化只涉及到大约6-8架图160轰炸机,还有大概20枚左右的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其它载具还是在照常进行销毁。”

  “但是后来,两边好像是越吵越上头,导致整个去核化工作都暂停,或者至少是大大放缓了……”

  听完整个过程,常浩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虽然距离他改变盟军行动的结果才过去一年多,但造成的影响已经远不止于巴尔干半岛了。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军作为“天兵”的积威一直是其实行自身国家战略的核心能力。

  但这个属性的作用还有另外一面。

  神是不能流血的。

  美军当时选择止损撤退,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担心再打下去会重蹈“会说话的树”的覆辙。

  好歹在场面上维持了一个双方平手的结果。

  但显然,你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小国打平,本身就已经出大问题了。

  “天兵不过如此”这个念头一旦产生,那除非再表演一次犁庭扫穴,否则很难从他人心中完全消除……

  总体上讲,这应该是利好消息。

  但涉核问题一旦展开,要么不出事,要出就出大事……

  总之就是头皮发麻。

  “走一步看一步吧……”

  常浩南叹了口气,然后语气郑重地嘱咐道:

  “跟这件事有关的信息,你多关注一下,但是除非接到国内的要求,否则不要有任何实质上的动作。”

  老吴赶紧乖巧点头:

  “这我当然知道,跟核沾边的事,我还没那么大胆子去碰……”

  说完之后,他稍作停顿,接着可能是想要换一个轻松些的话题,因此又问道:

  “说起来,南哥,我记着你之前跟我说,等到二毛那边在D436发动机交付问题上违约之后,要从他们那边再淘些东西回来。”

  “现在那边基本已经失去执行合同的能力了,你具体准备搞点什么?”

  然而,老吴并不知道,他刚刚换的这个新话题,其实跟前面是同一件事——

  常浩南并未跟任何人完整地提起过“搞几架图160回来”的想法。

  只是在多年以前通过丁高恒旁敲侧击过上级单位的口风。

  结果么……自然是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