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实际上,华夏目前连自己的第一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代都还只是在筹建当中,部队里面除了一些指战员自行通过不同渠道购入的手持GPS定位终端以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卫星定位设备。
“这点唐司令无须担心。”
回话的是刚刚一直没开过口的郭林:
“我们电科14所已经把那几枚靶弹的战斗部拆掉,换成了基于民用GPS定位系统的简易制导模块,虽然在精度和避障逻辑上都不太行,但只是作为靶弹的话,也已经足够了。”
上一次,他们在大校场已经验证了这套干扰设备对于军用GPS导航系统的干扰有效性,因此本轮测试的重点是定向针对多目标干扰的效果,以及干扰设备本身处在运动中时,是否还能照常发挥作用。
所以这次把被干扰的目标换成民用版本也问题不大。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实在是找不到其它的精捕获P码接收器了……
“既然如此……”
唐一平把笔揣回口袋,对着手中的笔记本端详了一会:
“那就由我亲自来飞测试机好了!”
……
三天后。
同样是在陵水机场。
一架编号为81091的歼8C战斗机正停在跑道末端,身穿橙色飞行装具的唐一平正在进行起飞前最后的检查。
那个外形跟副油箱相似的吊舱,此时就正挂在这架飞机的机腹中心挂架上面。
如果搁在以前的老式飞机上,那么如果一种全新弹药或者设备想要上机,尤其对于吊舱这一类复杂设备而言,甚至需要对载机本身进行大范围修改。
但在数据总线系统出现之后,只要新武器跟总线兼容,就只需要少量软件层面的修改即可使用。
过去这三天功夫,除了等待护卫舰完成整备出海以外,就是在调试航电层面的功能。
在确认飞机本身的状态没有问题之后,唐一平低下头,在面前控制面板左下方的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选择到了4号挂架。
在武器控制系统里面,这个东西被命名为Soft-killing Self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System。
软杀伤自卫反制系统。
SKSPCS。
华夏军队很少用这种晦涩难懂的方式来称呼一种装备,而是更喜欢诸如“空干100”之类简单粗暴的命名策略。
再加上唐一平的英语水平本来就比较一般,导致他花了不少功夫才把这东西的官方名称给记住。
甚至于电科14所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日常直接管它叫做GPS干扰吊舱。
实际上,这个名字是常浩南在最初立项的时候就给定下来的。
当然不是为了模仿北约那边的习惯。
而是重点强调它并不是一种“武器”,而是单纯用于自卫反制的保护性设备。
这样,在未来投入境外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面临的阻碍都要小上很多。
按照登机之前任务简报的要求,唐一平把设备的工作模式调整到“3”上面。
这种干扰模式会重点针对一个区域内GPS的高度信号,诱使制导武器错误判断自身所处的高度,从而提前引爆或坠毁。
一切完成之后,唐一平把油门杆从慢车位置缓缓向前推动。
“塔台,01号机就绪,准备起飞。”
第619章 一脸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
这次对模拟巡航导弹目标软杀伤测试的划定空域,选在了距离琼省大约600公里以外的中沙海域附近。
也就是这两年海军航空兵,尤其是南海舰队航空兵的装备更新比较迅速,如果早个四五年时间,都没有几架飞机能安稳地飞到那里,进行一番低空测试之后再返航……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这么远的一个地方……
自然也是测试之前徐洋和常浩南商量过的结果。
虽然在最初设计的时候,这个“软杀伤自卫反制系统”的作用距离仅仅被标定在20-30km之间,但是电子设备和机械结构之间的情况实在不同。
由于电磁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实在过于离谱,即便是常浩南,也没办法像设计飞机时候那样,精确地拿捏设计数值,留出尽量少的余量以求不“浪费”性能。
况且,在他的预计当中,这个设备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是处于战火中的城市,信号环境极度复杂,甚至本身就有可能面临交战双方的电磁干扰。
所以,他必须得在设计的时候留出足够的冗余。
但这样一来,在琼省周边这种背景噪声相当干净的地方,这东西的作用距离具体能到多远……
谁也没数。
而且这东西说是专门针对定位导航信号进行干扰,但一来频率限制做不到那么精确,二来GPS信号本身就有一定宽度的,比如L1频段在1575.42MHz,L2频段在1227.60MHz等等
为了避免整出太大动静,比如影响到某個大城市的无线电设备工作,所以还是放在稍远的位置上比较省心。
好在这两年海航部队进行的远海飞行训练,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都要多,所以对于刚刚架机起飞的唐一平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而且在600公里这个距离上,机载短波电台还是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跟陵水基地进行沟通的。
在缺少卫星定位系统的情况下,飞机只能通过陀螺仪积分或者无线电源三角定位等少数方式进行导航,极度依赖飞行目视寻找地标进行定位。
经过大约40分钟的飞行之后,唐一平终于在视野中的海面上看到了一处半隐于蓝色海面下,大体呈现“门”字型的暗礁。
他低下头,和放在自己大腿透明口袋里的一张照片对照了一下,确认特征完全一致。
“基地,01号已经目视发现神狐暗沙,即将进入测试空域。”
短波电台的通讯质量一般,因此他随后又连续重复了两遍。
无线电中很快响起了塔台指挥员略有些模糊的声音:
“收到,靶弹载舰目前位于神狐暗沙西南,240方向约40海里处,请注意对这一方向的空域进行搜索。”
确认自己的位置无误,又按照基地指示调整好飞行方位之后,唐一平轻推操纵杆,把飞机下降到了约500米的高度——
其实对于海面上空的飞行来说,500米已经不算高了(1000米以下就算低空)。
再说,他下降高度的目的是给火控雷达和自卫反制系统提供一个比较温和的电磁波发射角度,而不是像之前面对皇家海军舰队时候那样低空突防。
没必要玩的那么惊险。
也就是这一会的功夫,唐一平面前的HUD上已经显示出了1个正在以高亚音速斜向朝着自己飞过来的目标,距离大约80公里。
当然不可能是靶弹。
鹰击8A体积很小,又大体上是个圆柱形,雷达反射面积本就不大,对于1472这种中规中矩90年代初技术水平的雷达而言,不可能在80公里的距离上抓到目标。
“大概是那架执行伴飞取证任务的歼轰7……”
唐一平很快判断出了目标的性质。
果然,大约半分钟过后,雷达又探测到了3个信号更加微弱、飞行高度也稍低的信号。
这次测试分成两个部分,对应预设干扰算法的模式3和模式4,分别对应重点干扰高度信号,和重点干扰平面位置信号。
因此,6枚靶弹将会分成两轮发射。
此时的南海舰队,甚至没有一艘处在待命状态下、又能发射鹰击8A的水面舰艇,不得已从东海舰队调来了一艘053H2护卫舰黄石号。
这种在人民海军序列中并未留下什么浓墨重彩的型号使用了颇为特殊的武器布置,搭载的所有反舰导弹可以同时向侧前方发射,也成为被选定参与测试的原因之一。
在确认能够稳定搜索目标之后,唐一平在进入干扰距离之前先尝试着把雷达调整到了跟踪模式。
这并非本次测试环节的一部分,只是他单纯想试试能否在这个距离锁住巡航导弹大小的目标而已。
结果不出预料,失败了。
只能跟踪到那架目标巨大的歼轰7,但一直到距离35公里左右的时候,对于另外三个小目标都仍然无能为力。
为了避免歼轰7的两名飞行员听太长时间的雷达告警音,唐一平赶紧关掉了跟踪模式,紧接着在多功能显示器里面按下了被标注为“SKSPCS(ON)”的按钮,然后默默等待着结果出现。
电子战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御敌于无形之中。
而另外一边,两名歼轰7的飞行员刚刚从刺耳的RWR提示音中恢复过来。
后座的武器控制官举着相机,把镜头对准飞机右侧。
虽然肉眼看不到太多东西,但是通过取景窗中被放大之后的画面,可以看到有三枚被刷成黑白相间格子外形的导弹正拖着尾焰高速向前飞行。
鹰击8A导弹仍然采用带助推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不是涡喷发动机,所以即便在飞行途中,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尾焰效果。
这对于雷达制导武器来说意义不大,但会很容易被红外手段探测到。
“这唐副司令不会是搞错了吧……怎么还用上雷达锁定了……”
他觉得自己端相机的手都有点麻了:
“而且这三枚导弹看着也没啥反应,到底行不行啊……”
这架歼轰7的飞行高度比唐一平的01号机低不少,所以飞行员把几乎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海面上,并没有回应后面压舱配重物的牢骚。
武器控制官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就在这个时候,远处那三枚导弹突然几乎同步开始下降高度。
“我去……好像真有效果……”
他赶紧连续按动快门,把这最关键的阶段捕捉下来。
正常的反舰导弹在导引头搜索到目标,进入攻击末端时也会下降高度,但这三发靶弹并没有这个功能。
实际上,它们甚至被拆掉了制导雷达和无线电高度仪。
按照设定,将会一直保持造大约100-150米飞行,直到被干扰,或者燃料和速度都完全耗尽。
如今它们的火箭发动机甚至还没完全停止工作,显然不可能是后面一种情况。
靶弹的飞行姿态并不像是在俯冲,更像是发现自己没有处在预设飞行高度之后的飞行姿态微调。
也符合干扰模式3的工作逻辑。
最终,又过了大约40秒之后,三个目标接连坠入海中,瞬间被水面巨大的冲击力拍碎,在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一片细碎的水花。
武器控制官的相机精确捕捉到了这个瞬间。
“可以了,准备进行第二轮测试。”
他总算可以放下胳膊稍微休息一下,同时在无线电中汇报道。
……
然而,与此同时。
受到卫星定位系统干扰影响的,并不只有计划中的那三枚靶弹。
在距离黄石号更远大约15海里的位置上,安南海军的HQ-15范五老号护卫舰正在向东南方向航行。
这艘舰实际上是原红海军的别佳级,排水量只有950吨,已经服役了将近40年。
不过,在80年代末与美国关系缓和之后,对这艘老船进行了有限的改进,因此得以继续服役下去。
它出现在这里完全是碰巧,跟华夏这边的测试无关,只是例行向南华礁上驻扎在一个掩体中的大约一个排运送补充物资和轮换人员。
舰桥内部,舰长阮英俊正手持望远镜,注视着远处的海面。
当然不是为了搜索什么目标。
这都已经90年代末了,海战如果等到用望远镜看见目标,早就被击沉不知道多少回了。
再说,就算是更早些年间发生过的视距内海战,安南海军也从来没赢过。
实际上,由于华夏长期以来完全无法对南部海域进行有效实控,因此这类对南部海域的运输任务一般被认为没有任何风险。
只因为有一名安南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随舰进行采访,需要拍摄一系列展示舰长形象的照片。
“阮舰长,已经拍好了。”
记者放下手中的照相机: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这样的没有参照物的茫茫大海上,要如何确定我们的位置呢?”
阮英俊把望远镜放到一边,转过头解释道:
“过去,都是用六分仪来测量天体与海平线之间的夹角,从而确定所处的经纬度,但是精度比较差,很多时候都需要无线电或者地标来辅助……”
“不过现在可以直接用卫星定位系统,在这里,现在我们几乎每艘船都会……”
他带着记者来到卫星导航终端面前,按下几个按键准备测算目前的位置。
但话才说出一半就被卡在了喉咙里。
终端显示,他们这艘正行驶在海平面上的船,所处的海拔高度是……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