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23章

作者:十月廿二

  提起这件事,丁高恒只感觉心情复杂,

  “我前些天去经贸委找了一趟王宇忠主任,想让他审批通过成立一个新的企业,不过他说目前这个情况不太好操作,只能考虑通过对现有企业做所有权变更,划到科学院名下。”

  旁边沙发上的常浩南一时间没听出有哪里不妥:

  “这样也可以,暂时只要有个公司的名头就行,我不挑的,重点是能尽快开工,后面我准备搞的很多项目和研究课题都需要这个东西。”

  “哪有那么容易。”

  丁高恒摆了摆手,“你也已经亲眼看到了,企业转改后面会有多少事情,职工清退、资债清点、档案资料转移、组织关系变更……”

  “总之,就算是维持经营性质不变,也大概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把一个干干净净的企业给剥离出来。”

  一听要到明年,常浩南可有点坐不住了:

  “这……丁主任……”

  不过话才说到一半就被丁高恒抬手打断了。

  “我知道伱要得急,所以从经贸委那边软磨硬泡,给你搞了个折中的方案。他们那边先给你拨款300万,成立一个你们学校和科学院联名的项目组,你来管事,先把程序的框架给搭起来,最好能再结合几个项目应用,证明一下这个东西的价值。”

  “这样等到明年企业正式转到科学院名下之后,不管是你直接管,还是到里面担任技术负责人,在上面的阻力都会小很多。”

  “怎么样,够意思了吧?”

  他自然不可能在常浩南面前说自己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得把这个企业抢过来。

  只好打打感情牌了。

  但后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表现有些出乎丁高恒的预料:

  “太感谢您了,丁主任。”

  常浩南的语气似乎透露着一点……

  喜出望外。

  实际上,他如今已经积累了多达1500点的科研点数,为了节省时间,甚至打算首次尝试系统直接输出结果的能力。

  否则按照过去那样按部就班的一项项串行完成任务,等程序写出来恐怕都得到明年。

  当然,系统肯定没办法直接变出一个装着程序的U盘或者硬盘来,就算直接给结果,也还是只能灌到常浩南的脑子里面。

  但是这至少让他从一开始就有了总领全局的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算力,就可以直接并行分配任务,甚至把程序拆成一个个模块,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最后再统一拼装起来,而无需等到一项工作结束之后,再根据结果部署下一项。

  效率会提高十倍不止。

  当然高效率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很多人。

  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只是数量必须非常多。

  但又不是一直需要。

  把初版软件搞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升级、维护和数据库完善这些活,就没那么急了。

  这样比较奇特的需求造成的结果是,在软件的开发阶段,更适合由传统的课题组模式来完成。

  毕竟可以利用科学院和学校内部大量的人(研)力(究)资(生)源。

  并且只要以项目补贴的名义发钱就行,不涉及到国企招聘员工那种复杂的组织和合同关系。

  但在进入维护阶段之后,又需要切换到企业的模式。

  因为流动性极大的研究生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迭代更新的需求。

  而国企,尤其是科学院旗下的国企,则可以直接和教授或者研究员们签长聘合同。

  如果有当初参加过程序开发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想要进来继续工作,那自然更好。

  只不过常浩南最开始的时候担心这么复杂的要求会显得自己B事太多,所以没好意思提。

  然而丁高恒阴差阳错之下搞出来的折中方案,却正好满足了他的要求。

  完美!

  300万的拨款就成立一家企业来说寒酸了一点,但对于一个存在时间大概不会超过半年的项目组来说,考虑到最重要的超算资源已经掌握在常浩南手里,就连电费都由学校出,那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富裕了。

  “那丁主任,不知道这个项目组,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挂牌?”

  常浩南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拨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只不过稍微委婉了一些。

  “应该快了。”

  丁高恒看了一眼办公桌另一边放着的台历:

  “我去找王宇忠主任的时候是6月初,他说争取一个月内批下来,算算日子的话也就是这几天了。”

  “我本来准备等到钱下来再通知你,但今天正好赶上你过来,也就不等了。另外回去以后可以先准备一下,毕竟大小也是个高校和科学院的联合开发项目,而且就算以后企业独立出来,这个项目组也完全可以继续留着,只不过后面的经费就要由公司来承担,不可能让经贸委一直兜底。”

  “太好了,我回去之后就跟老师和唐院长汇报这件事!”

  常浩南满脸兴奋。

  京航的秋冬学期八月末才开学。

  换句话说,他在博士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项目组。

  而且还有半年三百万的启动资金。

  整个京航,除了杜义山的课题组之外,其它老师一年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经费。

  这种剧情,常浩南只记得后世看新闻的时候见过一回,说是有个富二代为了拿学位,直接给自己在忘了哪个知名大学投资了一个课题组。

  当时还觉得这怕不是哪个人编出来的霸道总裁剧情。

  结果现在,霸道总裁竟是我自己……

第358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先别急,还有另外一件事,你回学校之后记得注意一下。”

  丁高恒看着已经满脸跃跃欲试的常浩南,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他还没说完,

  “如果你确定以后这个实验室会一直留在学校,而不是被你带出来到企业里面的话,那等过几天经费下来之后,记得跟科技委那边联系一下。”

  “最近几年,他们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投入很多钱,布局了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伱可以申请一下,以你目前拿到的经费数额,还有你们学校刚刚更新过的硬件设施,我想应该能审批下来,当然,相关的案头工作肯定少不了,不过这些都可以让学校找人代劳。”

  作为科工委主任,丁高恒自然希望能把常浩南,以及他的能力更多地留在自己的体系里面。

  但是作为从两弹一星项目里面走出来的科学家、军工元帅的女婿,想法归想法,做起事来的格局还不至于低到那种程度。

  更重要的是,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支持常浩南把科研的蛋糕做大,最后不管怎么兜兜转转,获益最多的肯定还是他。

  就好比按照本来的计划,今年年初科工委的领导就要换人来着。

  结果因为常浩南搞出来的一系列大新闻,硬生生地把这个事情给无限期推迟了。

  导致要在解放军系统里面新设置一个部门,来解决由此衍生的人事问题。

  新到总装备部上任的曹刚纯部长更是每次见到丁高恒都要打趣上一番,还多次表示想要见一见这个让自己提前升了一级的年轻人。

  至于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直接或者间接由于常浩南而新划入科工委的项目、经费以及管辖范围就更不用说了——

  各个名义上处于平行地位的部门,实际地位之所以存在天壤之别,不就是因为手里面的职权不一样么。

  因此,既然现在国家科委那边有更好的资源,丁高恒也不会掖着藏着。

  “国重……”

  常浩南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

  “好的,丁主任,这个事情我回去之后会马上办。”

  这个年头不比二十年后,除了更加自由以外,企业实验室在政策上压根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他从一开始也没想过后面要把实验室也独立出去。

  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它不香吗。

  这类玩法在眼下还不太流行,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得到政策倾向,到时候随便拉个名头出来就能换到不少经费。

  更别说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种buff拉满的牌子了。

  别的不说,在国重下面正式挂名的老师,收研究生的时候,每年都会多出0.5-1个名额来。

  而且这也绝对属于一个意外之喜。

  实际上,常浩南一开始并不是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过。

  但是京航已经有一个不同方向但是同领域的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了。

  虽然那是属于计算机系的。

  更重要的是,他这个项目组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连个草台班子都不算,只有他一个人,而且没有已经拿出手的成果。

  唯一的优势就是硬件设备比较新而且齐全,以及常浩南的画饼功底了得。

  只是靠一张饼换来一块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这种事……

  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真要是能成,恐怕未来也是一段佳话。

  但考虑到开口表态的毕竟是丁高恒,再结合对方和科委那边的联系……

  显然是非常有戏!

  ……

  本来常浩南的打算是从科工委回家再补上一觉的。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刺激之下,他几乎瞬间就没了困意。

  回学校之后,他便直接找上了唐林天。

  不需要什么寒暄,开门见山。

  “唐院长,我手里有个项目,想要支持一下学校。”

  这说法似乎有点奇怪,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经费是经贸委批的、名头是科委给的、项目是常浩南自己拉的,只用你学校的一点人和地,就能拿到一个大概率能评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组。

  这种好事你出去问问,那些校长估计连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后者乍一听还以为是常浩南来找他要支持,眼神直接就亮起来了。

  现在他每天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某个关键时刻,常浩南突然从学校跑路。

  “这好说,你想要……等等,你要支持一下学校?”

  唐林天直接来了个战术后仰。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句话虽然几乎人人都说过,但是真能做到的,不多。

  而常浩南肯定是其中一个。

  实际上,在973项目的专家组里面得到了一席之地以后,他对于学校来说就已经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了。

  只不过一来唐林天还没习惯,二来这种资源主要还是体现在未来的长远影响上面。

  至少也得等到明年课题集中申报的时候。

  而现在常浩南说要给学校提供一些支持,肯定是另外的事情。

  “对。”

  常浩南搬来一张椅子坐下:

  “过几天,经贸委那边会给我批一笔三百万的经费,让我筹建一个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啊?!”

  唐林天直接就是一个懵逼。

  “这个事情,我记得之前不是说要搞一家企业来运营么?”

  对方想要搞一个仿真建模软件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因为从一开始,常浩南就表示这种需要长期维护的软件最好还是由公司的形式来运营,所以也就没有太关注后续情况。

  京航并不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见长的学校,并且跟跟科学院抢企业归属权绝对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自己有几斤几两,唐林天还是清楚的。

  “这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