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14章

作者:十月廿二

  “这是有人在曼德海峡附近拍到的,判定为一艘特拉法尔加级攻击型核潜艇,就在海浪97的舰队里面。”

  “但我们全程都没有发现它。”

  年末了,我自己的项目也要做年终结算和进展报告,所以后半个月应该很难加更了……

第345章 关键装备还是不能依赖外人

  对于1997年的华夏海军而言,如果说防空能力是需要一次女娲补天的话,那反潜能力就还在等着盘古创世——

  基本上相当于不存在。

  至于具体有多差……

  总之一直到21世纪头十年,在我军宣传材料中对于反潜作战的宣传还主要集中于声呐人员优秀的听力……

  本次出动的静江号和戎州号两艘军舰,既没有反潜直升机也没有拖曳式声呐,不仅搜潜只能靠舰壳声呐,就连能够对潜攻击的武器也只有火箭深弹一种……

  整个南海舰队只有六年前服役的“新型”驱逐舰166香洲号上面装备了一套从法国引进的DUBV-43型拖曳式变深声呐。

  不过主要作用是进行测试和技术验证,由于声呐本身性能有限,加上本舰噪音就巨大,因此实际的搜潜能力聊胜于无,以至于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改装中直接把这套东西拆了。

  更不要说051系列舰那令人折磨的勤务能力,166舰此时正处在上次远航之后的保养和大修期,根本无法执行本次任务。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两艘水面舰艇的舰长面色都不是很好看。

  在有了海军航空兵的同志保护之后,水面舰艇的头顶上相比过去确实安全了不少,但来自屁股下面的威胁却没有半点减弱。

  跟敌人拼命,他们是不怕的。

  只是这看不见的对手,连拼命都没有机会。

  一想到自己的军舰甚至有可能全程都处在对方核潜艇的监视之下,二人只感觉头皮发麻。

  “我舰装备的601型和675型声呐,即便在之前的测试状态下,对于033型潜艇的探测距离也只有6km……”

  尽管现实非常残酷,但静江号的舰长何虎还是只能硬着头皮报告了当时的情况。

  “而且,由于对方派出来跟我们对峙的22型护卫舰航速很快,变速也非常灵活敏捷,为了保证舰艇能迅速提速,我舰不得不一直将锅炉保持在较高的功率水平,导致本舰噪声过大,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开启声呐设备的条件……”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都变小了不少。

  因为怎么听怎么都像是在推卸责任。

  但这偏偏又是现实情况。

  蒸汽轮机舰艇都如此,用着柴油机的戎州号就更不用说了。

  高速航行下的内燃机,噪音和振动只会更加恐怖。

  坐在台上的领导自然也看出了何虎的顾虑。

  “何虎同志,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客观情况就是客观情况,大胆地讲出来。”

  “报告,我去年曾经在北海舰队的冰城号驱逐舰上进修过一段时间,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强化反潜能力,首先在动力方面还是要考虑加入燃气轮机,这样才能获得中高速情况下搜潜的能力,另外就是航空反潜力量,一架反潜直升机的搜索能力至少相当于2-3艘水面舰艇……”

  受到鼓励的何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高技术作战,还是得有新装备才行。

  当然,以他一名上校舰长的职位,这些话也就是一说。

  谁都知道现在海军想要造新船,尤其是燃气轮机动力的新船根本不是军费的事情,而是在LM2500燃气轮机被断供之后,连可靠的动力源都找不到。

  如果不是国内厂家紧急攻克了部分易损件的维修和再制造技术,那么连052型的二号舰都不会被造出来。

  因为要给一号舰提供备件。

  然而,对于杨书玉来说,就不是这样了。

  因为目前真的有一个处在方案选型最后关头的新型护卫舰项目。

  两个方案,一是全柴动力,造一个缩小版本的052.

  二是全燃,或至少柴燃交替动力,完全整个新东西出来。

  负责设计的乙方毫不掩饰地倾向于推荐第二个方案,优势是潜力更大,并且动力系统的国产化率更高,省下来的外汇甚至够以3:1的比例买一批卡27PS反潜直升机。

  但也不是没有风险。

  那个国产燃气轮机目前连样机都还处在制造阶段,万一指标达不到要求,连个代替品都找不着,只能全盘推翻重来。

  反观皮尔斯蒂克柴油机虽然国产化率一般,但好歹是立等可取且已经用顺手了的东西,绝对不会出纰漏。

  而且如果按照汇率折算的话,价格更便宜。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国家外汇紧缺的情况恐怕持续不了太多年,等到这种舰艇批量建造的时候,大概率就不会实行这么严格的外汇配额制度了。

  所以海军方面本来是还在犹豫的。

  但是被在今天的此情此景下,杨书玉的内心稍微动了动。

  一般来说,这样事关装备发展大局的决定,肯定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就决定了,何虎这样的小人物更是无从施加什么影响。

  但如果在博弈的天平处在正当中的时候,哪怕是一根头发丝的重量,有时候都足以改变大局。

  ……

  另外一边。

  毫不意外地,第二天,一封加密信件被送到了京城。

  根据“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秘密”的要求,常浩南被接到了国防科工委的一间会议室里面。

  “我觉得,可以考虑在我们这给你常设一个办公室,到时候你如果有类似不方便在家或者学校处理的涉军事务,就可以到我们这来办公。”

  陪同常浩南一起的怀国莫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现在科技部已经给常浩南安排了个973项目专家组的正式头衔,科工委这边作为常浩南的“娘家”总得表示点什么。

  常浩南虽然觉得这个意见不错,但还是没好意思要。

  实际上他一个月也未必能来两次科工委,单独搞个办公室实在是太奢侈了。

  再说也有点高调。

  不符合他的性格。

  怀国莫倒也没强求,反正后面的机会还多。

  他只是把那封信交给常浩南,然后坐在了会议室角落里的一张沙发上。

  “我去……这英国人,果然不老实啊……”

  读完信中的全部内容之后,常浩南往座椅靠背上一靠,自言自语地嘟哝道。

  话虽如此,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愤怒或者凝重,反而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常浩南从会议桌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纸笔,开始思考回信的措辞。

  “怎么,这就想明白了?”

  房间另外一边的怀国莫本来已经做好了等上个几小时甚至半天的准备,结果连屁股都没坐热,人家好像就已经把事情搞定了……

  这效率着实惊人。

  “这个么……当然不可能是刚刚才开始想的。”

  既然对方有这么一问,那就肯定是知道信件的内容,所以常浩南也就直接给出了解释:

  “这是我之前在电子14所那边就思考过的东西。”

  常浩南说着开始落笔:

  “其实是他们把事情给想复杂了,这种情况明显就是对方起飞的海鹞带了电子干扰设备,而且应该是很古老的那种,简单的噪声干扰设备。”

  怀国莫化学工程出身并不懂太多电子信息技术,但这些基本的东西还是不难理解的,因此听到之后一愣:

  “那英国人这技术岂不是很厉害?他们以前的吊舱比我们刚服役的电子战飞机效果都好,而且海鹞应该没有专业的电子战改型吧?”

  “那倒不至于,虽然一般认为噪声干扰功率需求很大并且属于非精确的遮盖式干扰,但只要能获得雷达精确的信号载频和带宽特征,还是能够进行针对性干扰的,并不意味着对方的技术水平就比我们高了。”

  正在奋笔疾书的常浩南摇了摇头,

  “这种操作对于正常的电子干扰设备来说需要在截获信号之后进行分析,对算法要求很高,尤其现在的捷变频率雷达更是很难处理,但是搜水2000MS本来就是英国人的东西,他们那肯定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可以直接省掉这最难的一步。”

  “相当于数学考试步骤都已经写出来了,最后算答案就行,出结果当然很快,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从头计算这道题的能力。”

  他刚开始的本意其实是安慰一下有些慌的怀副主任。

  但说完后半句话之后,对方好像更慌了……

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没骗我

  也不怪怀国莫反应大。

  在世纪之交阶段海军的诸多作战设想中,运8J所扮演的角色几乎都是作战核心。

  无论是最开始的利用歼轰7机群低空突防,还是后来22型导弹艇服役之后的大编队突击,都需要这种海上警戒机担任目标搜索和中继引导任务。

  尽管对于有航空母舰的对手来说这种办法作用有限,但这毕竟已经是这个年代华夏海军唯一能拿出手的先进战术了。

  结果这次,竟然被对方直接针对性干扰了!

  在当年决定进口8部搜水2000雷达的时候,国内也想过英国人可能会在装备上做些手脚。

  不过那功夫大家对于电子战这种东西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担心的主要是对方会在设备性能和功能上面打折扣,也就是出口所谓的“猴版”。

  毕竟此前十年间跟美国人做生意的时候就没少吃这种亏,比如什么F16/J79之类的玩意。

  在签订合同和后来验收的时候还专门对这方面进行了重点防范。

  结果没成想人家现在的套路已经进化了。

  出口的装备本身毫无问题,但别人手里却握着反制你的关键钥匙。

  好在这只是一次对峙,如果真的是一场冲突甚至战争,那事到临头才发现别人就算用二十年前的设备都能轻易让己方最关键的雷达失效,后果可就严重了。

  尽管华夏和英国,尤其是已经完成了换届的英国之间已经没什么太多冲突存在了,但众所周知,英国人的秘密对于美国来说是完全开放的……

  这还不算完。

  怀国莫很快想到了更要命的事情。

  运8J在原计划中毕竟还只是个过渡产品。

  但是。

  圆环工程。

  那可是事关空军未来15-20年战斗力提升的战略级项目。

  从雷达到指挥终端,还有电子对抗设备,用的可都是全套大卫国的设备。

  英国人不靠谱,那大卫国就能靠谱了?

  十几亿的预算打了水漂都是小事,关键是预警机的研发进度有可能被耽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想到这里,怀国莫几乎惊出一身冷汗。

  “这种情况,能有什么办法解决么,我是指,补救?”

  他一脸郑重地问道。

  圆环工程的问题在于,华夏这边合同已经签了,3.5亿的预付款也打过去了,要是现在中止合同,那违约的可是我方。

  这也是常浩南之前没有急着叫停这一项目的另一个原因(首要原因是这种战略项目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就叫停)——

  反正他知道后面大卫国会主动违约,华夏在钱上面损失其实不大,只要保证国产预警机项目推下去不耽误时间就行。

  “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只能对硬件,至少是发射电路部分进行彻底修改,相当于从根本上改变雷达的信号特征,这样就不会被对方提前预知了,就好比这次,本来就算是再强的电磁干扰,在我们切换模式之后也得有个几秒钟延迟才能重新实现干扰,但是从机组反馈的情况看,对方的反制几乎是同步到来,明显就是什么都知道……”

  常浩南说到这里,手中的笔突然顿住——

  他刚刚才意识到了一件事。

  海浪97任务组的事情他当然知道,但为什么一架原本隶属于北海舰队航空兵的飞机会跟位于南海的英国舰队遇上?

  “怀主任。”

  常浩南看向了会议室另一边:

  “前两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信里面只是说一架运8J遭遇了英国人的舰载机拦截,但我想这种事情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