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就是小凤
韩武闻言愣了愣。
这是董允这家伙……要向自己靠拢吗?
只见董允表情极为认真的接着说了起来。
“让这些家伙接受三清教育队的思想教育!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韩武脑子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究竟董允是经过了什么样子的思想经历,才会觉得自己开设集中营虐待胡人,是一件好事情?
难不成对方想不到胡人趁此机会闹事,反倒是会影响凉州的生产吗?
韩武颇为摸不着头脑。
他总觉得是不是这些人的大脑不太正常了。
不过韩武在仔细一想,他能够支持自己应该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吧?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蒋琬已经将奏折写好了。
并且在信件之中阐述了自己,对于三清教育队扩大化。
以及对于河西诸胡们的思想改造的具体教育施政方针。
说句实在话,这也就是韩武不知道蒋琬这个时候私底下在搞些什么了。
但凡是他知道得话,怕不是会当场吐血!
何着,他努力这么久的来到了河西之地搞三搞四的拖累生产。
你们这三头大蒜还收到了启发了,竟然还将三清教育队都搞成了趋于正面的组织了是吧?
那岂不是他这几天学某个小将,岂不是白学了吗?
于是乎,没有想多的韩武当即便冲着戴天摆摆手说了起来。
“戴总管上!”
“是!”
戴天闻言当场便将盔甲穿戴完毕,随后扣上面甲就带人冲了出去。
想了想,韩武瞧了一眼赵云,忍不住询问了起来。
“老将军此次何来啊?”
带着数千铁骑站在一旁,别告诉他赵云是来掠阵的?
难不成,对方也打算坐视三清教育队出动,而无动于衷吗?
这有一点不符合赵云的性格了。
然而,赵云接下来还就是这么回答韩武。
倒是令得他是又惊讶,又是欣喜。
“三清教育队可以处理这些事情。我只负责掠阵便可以了。”赵云摇了摇头。
他能够看得出来,齐如风与戴天二人所率领的士卒,那都是军中精锐。
这些胡人即便是有了充足的准备都打不过他们。
更不要说有自己在一旁进行战术威视了!
“哦。”
韩武点了点头,有一些若有所思。
随后在一想,也想不出来什么一二三。
只是立即命令齐如风与戴天二人行动,将胡人统统拿下闹事者。
立即关键三清教育队进行思想劳改任务!
一副生怕赵云和董允二人反悔的样子。
不过从始至终,二人都没有任何想要阻拦韩武的迹象。
韩武自是乐得看到这一幕。
将这些人统统的关押到集中营内接受思想上与物理方面的劳教!
而蒋琬那里,已然将这几日来自己与董允二人,根据河西之地的特殊情况将这一切都汇总了一下。
其中包括河西之地目前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将三清教育队扩大化的具体方针。
命人交给长安城丞相诸葛亮处审批。
——
长安城内。
“见过丞相!”
只见黄权与邓芝二人在杨仪的引领之下走了进来。
“嗯。二位来了。瞧一瞧吧?凉州那传来的奏折。”
诸葛亮扶着把手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发僵的脖子在廊下走了一会。
而结果了奏折,二人过了一会看完之后,便相继走了出来。
表情似乎是有一些些的沉思。
“丞相……”
邓芝拱手沉声说道:“如果是这样得话,需要教化的官员可是不少啊?”
“不!”
只见邓芝刚刚说完,黄权当即便上前语气强硬的说道:“丞相。我们不一定就需要选拔更多的官员。”
“前往河西同化胡人!”
其实说白了,蒋琬与董允二人的设想是,以三清教育队为主,强行依靠着物理方面,然后再加以教化的辅佐。
从而达到同化他们的地步。
事实上无论是诸葛亮,亦或者说是邓芝都是这么想的。
然而黄权本身的性格之中是带有几分决断的。
再他看来,朝廷目前何必于纠结这一方面的问题呢?
以大局为重,不愿意听话的胡人,就让三清教育队狠狠的改造他们的思想!
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切都要围绕着战争来行动的。
是以黄权觉得,还是先苦一苦胡人再讲。
反正蒋琬他们在当地施行仁政半年多了。
可是当韩武下达了命令之后。
当地竟然还是有反抗势力,那么以黄权来看得话,那就不要怪他们汉室掏出无情之剑制裁你们了!
“本来我大汉为了同化胡人,是给予他们当兵的这一条道路的!”
“现在他们既然被抓到了劳改营内,接受三清教育队的思想教育。那么好!”
“就趁此机会强行让他们耕种放牧!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闹事者就这么关在教育劳改营之中接受教育!一直等到他们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签下悔过书在放出来!”
而当听完黄权的建议之后。
诸葛亮当机立断便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公衡所言,甚是妥当啊!”
为政之人难就难到妥当这个词啊。
毕竟,国家的政策同样也是牵一发动全身。
如果说原来他们还在担心强行让胡人这么做,万一胡人接下来还起来闹事又如何?
可是黄权这么搞,那基本上就是韩武的加强版本了。
不悔过的关在劳改营那接受思想教育,一直到知道悔改为止。
说句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关押,那算不得什么。
可是你架不住蒋琬与董允这两个家伙,竟然打算流水线,专业化的建造三清教育队了。
那也就是说,你整不好不向着汉室靠拢得话,一辈子都要搁在那里。
并且最为关键的是……
诸葛亮同意了!
那么基本上同意了,将三清教育队在凉州地区扩大化的事情,便已然开始上马了。
并且,他们还可以将这些人关在三清教育队那里的时候,在立一下那些投靠汉室为之征战的典型们。
使用柔和的手段,将其内部分化。
毕竟,有好日子过,谁吃饱了没事干在刀尖上跳舞?
“传令下去。”
背负着手走到了凉亭之中,诸葛亮缓缓的说道。
“将此地的消息立即传到潼关与蒲板津,魏将军与邓将军之手。”
“告诉他们后方已经安定了。可以安心防守了。”
虽然说依旧是对于魏军展开防守的姿态吧。
不过后方安稳了之后,与安稳之前,二人所携带的态度,那可是不一样的!
“是!丞相!”
“嗯。”
诸葛亮将黄权与邓芝二人送走了之后。
便冲着杨仪吩咐了起来。
“准备一下,半个月之后前往山丹视察。”
杨仪拱手:“是!丞相。”
“对了。”
诸葛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忍不住询问了起来。
“前番江东派遣诸葛将军前来意欲何为啊?”
诸葛亮口中的诸葛将军,便是他的胞兄诸葛瑾。
因为与孙权屡次闹出来的不和睦。
如今汉室对于江东到来的使者,所抱有的态度,即便是丞相诸葛亮的亲兄长到了。
也要先在驿馆内坐上一段的冷板凳再讲。
这么做自是有好处。
毕竟,现如今随着汉军越做越大之后,那肯定是需要江东孙氏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充其量告诉他们一声,自己接下来要继续讨伐曹魏了。
对方想不想北伐,能不能打过之类的。
他们已然不抱有任何的期望了。
毕竟东吴的进取能力和守城能力,简直就是邪了门了。
更何况,如果江东使者是带有极为焦急的信件而来得话。
那么他们也可以拖延时间耗一耗,以此来坐地起价。
毕竟,你们能做初一,他们便可以做出来十五!
而都这么长时间了驿馆那里都没有传来诸葛瑾多么焦急的动向。
诸葛亮便已然晓得,自家的兄长还是能够沉的住气啊。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