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12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李善长作为丞相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使得整个大明从无到有,一点点地步入正轨,可谓是劳苦功高。

  想到这里,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说。

  “百室,这些年来确实是苦了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这些老弟兄的帮助,咱决计不会坐上现在这个位置!”

  “咱知道你们这些老弟兄背后都说我朱重八忘恩负义,不光科待了朝中的大臣,而且就连咱这帮老弟兄出生入死,也没有得到多少的好处!”

  “可是如今的大明国立还若北面的北原人虎视眈眈,周围还有着不少的力量没有彻底剿灭,咱也是如履薄冰!”

  “如果你真的想要享受的话,咱不介意,回头我就挑几十个模样,俊俏的宫女给你送去,不过像是教坊司天香楼这样的腌臜之地你还是不要去了!”

  “都这么大年纪了舒舒服服地生活不好吗?”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给自己赏赐,心里松了一口气,果然,只要自己没有犯下大错,朱元璋是念着旧情的。

  “多谢陛下!”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摇了摇头,叫了一声可惜。

  “可惜呀可惜,本来想利用这一个机会将你提拔为内阁首辅,由你来牵头组建内阁,谁能想到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恐怕得等这段时间的风声过了,再将你提拔为内阁首辅!”

  “你放心,内阁首辅的位置我会一直留着,如今这天底下,除了你百室没有其他的人能坐上这一个位置!”

  一旁的太子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一个想法确实不错,以李善长的能力,天天在家里面待着,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屈才。

  怪不得如今。

  凤凰都没有设置内阁首辅,原来考虑着这一层关系。

  不愧是自己的父亲,如今的洪武大帝,考虑事情就是周全。

  驸马都尉李祺则是眼前一亮,看着自家这坑爹的父亲,眼神中满是精光。

  自家老爹虽然有的时候有些不靠谱,但是不得不说这能力还当真,非比寻常。

  都已经辞官回家了,竟然一点事情都没有,而且陛下还抢着将内阁首辅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自家父亲。

  想必那些认为他们李家已经没落,及早投靠到胡惟庸麾下的人得知陛下的这一番话,肯定会将肠子悔青。

  李善长听到这话,心中极为震惊。

  他可不想再回到朝堂之上,这段时间他的日子可算是非常舒坦,放着这舒坦的日子,不过干嘛非得要回到朝堂之上去受罪。

  他可不想再继续做官,如今有了系统,未来就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何必要去管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虽然内阁首辅的权力比起丞相要少了不少,但是需要做的事情却丝毫没有少,内阁的这几个人有哪一个是善茬,到时候自己这一把年纪了还要和他们一起勾心斗角,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划不来。

  “还请陛下恕罪,臣年纪大了,实在是担当不起如此重任,不如请陛下给成一个闲职,类似于顾问的职务!”

  几人听到李善长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人不想让自己的权力更重,还有李善长这样不愿意做官的?朱元璋眉头紧皱。

  “这个顾问是个什么官职?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朱标和李祺两人也是投来了疑惑的目光,很显然他们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最近总是从李善长的口中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名称。

  “所谓的顾问并不是一个官职,并没有任何的权利,只不过可以偶尔提供一些意见罢了,相当于军队当中的军师!”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有些惊讶。

  并非这一个官职有多大,而是权力实在是有些太小了,甚至说没有任何的权力.

第四十八章 毛骧躺枪

  第四十八章毛骧躺枪

  内阁好歹还能够批阅奏折,草拟出意见,这个顾问貌似除了提议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用处。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善长,此时他竟然看不出李善长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

  毕竟这个要求实在是太小了。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既然这是李善长提出来的,他也不好反驳什么。

  这时一人突然间从外面走了进来,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此时的毛骧正在调查粮食失窃一案,虽然也抓住了一些家伙,但是这些不过只是一些小老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他坚信这件事情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人,只是可惜并没有找到。

  当他听到朱元璋有急事找他的时候,他也是非常震惊.

  “臣毛骧拜见陛下!”

  这时,朱元璋目光盯着毛骧说道。

  “听说你昨天带人去了天香楼?”

  毛骧听到这话顿时心中大惊,随后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李善长。

  由于毛骧没有参加朝会,并不知道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以为是李存义找了李善长告状,李善长又将状告到了朱元璋这里。

  此时他满头大汗麻烦了,这下闯祸了。

  只见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请陛下容禀,这只不过是一时误会,小人不过是在追查粮食失窃一案,只是不小心追查到那里,并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还请陛下恕罪!”

  这时一旁的李善长直接问道。

  “听说你直接去了甲字一号房间,既然如此,我也不和你多废话了,甲字一号房间里面的是什么人?”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听到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虽然说李善长是国公,但是直接质问自己,这是不是有些过了?真当锦衣卫是面团捏的。

  这时太子朱标,目光紧盯着毛骧。

  “韩国公问你呢,怎么不说话?”

  太子朱标对于锦衣卫可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至于说他觉得确实应该搜集一些情报,或者是设立监察部门来管理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

  可是这锦衣卫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而且许多时候调查事情根本就不看证据。

  这样的话,大明律岂不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而且锦衣卫直接设在了明面上,完全就是和大明的官员对着干,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看到太子朱标的眼神不由得低下了头。

  他不是傻子,也知道朱标对他的态度是什么,自然不敢怠慢,急忙说道。

  “回太子殿下的话,小人追查的人是户部侍郎郭桓,与此人和粮食失窃案有关系,便在暗中开始调查,小人手底下的人正好发现他前往天香楼,想着还是有极大的可能和其他人有所勾结,便想要抓个正着,却没有想到什么都没有搜到!”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神中满是不满。

  这个废物竟然什么都没有调查出来。

  自己的锦衣卫乃刺探天下百官应当做到天下之事无所不明,如今连这一点小事都没有查出来。

  “哪可找到其他关于郭桓参与粮食失窃一案的证据?”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低下头,满头大汗。

  众人也明白了,只不过是怀疑罢了,并没有找到什么实际的证据。

  此时的李善长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和郭桓产生了关系。

  历史上极为震惊的郭桓案他还是知道一些的,想不到这郭桓这么早就已经开始作死了。

  本来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这家伙非得往自己身上引,那可就怪不得自己了。

  “我当是谁,原来是郭桓,这家伙可是一个极为贪心的,而且此人在户部的名声极好,甚至有不少人都说他是下一任户部尚书,如果杨思义倒台了,对于他来说确实有着不小的好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善长这么说很显然众人都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做出这样一番事肯定是有理由的。

  如今这动机就出来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冷哼一声。

  “本来我以为这家伙还算是个有能力的,谁能想到竟然干出来这些事情,来人,查抄郭府,我倒是要看看这家伙的府邸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不由得眼前一亮。

  自己之前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着在郭桓的府邸里面找不到。

  只要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去搜查一番掘地三尺,就不怕找不到任何的证据。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则是皱了皱眉头,虽然现在的郭桓有着极大的嫌疑,但是现在还无法定他的罪,若是就这样。

  直接冲进他的府邸,一旦什么事情都没有查出来的话,对于朝廷的威严可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就在他想要说话的时候,李善长却先站了出来。

  “陛下,凡事都要讲证据,否则难以使天下信服,这件事情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郭桓是有罪的,就算到时候真的从郭桓的府邸里面搜出来什么,恐怕也会有好事者觉得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以臣来看,不如先行找到证据,只要有了证据,再将其定罪也不迟!”

  朱元璋听到这话撇了撇嘴,眼神中满是不满。

  所有的事情都要等找到证据之后再做的话,那得多麻烦。

  更何况这些读书人有几个底子是干净的,就算是将他抄家了,也不可能冤枉了他。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急忙劝阻。

  “是啊,父皇,若是直接派人查抄的话,百官那里实在是没有办法交代,我都没有任何证据就直接行事,必然会使得百官寒心!”

  朱元璋心中极为不爽。

  “你们一个个的倒是说得好听,但是证据在什么地方?”

  “毛骧你个废物,都这么长时间了,竟然连点证据都找不到!”

  毛骧心里非常尴尬,证据这种东西可不是这么容易找的。

  自从粮食失信案发生之后,背后的人将弟子处理得干干净净,自己抓住的那些小老鼠层次太低,根本不知道他们上头的人是谁。

  这也就导致他们审理了很长的时间,一点用处都没有.

第四十九章 对科举的看法

  第四十九章对科举的看法

  要是朝堂上的那一些官员是好抓的,自己早就将他们给抓了,哪里还能等得到现在。

  想到这一个地方,他将一旁的李善长也给记恨上了,毕竟太子朱标他是不敢恨的。

  这时李善长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背后的人将东西都给收拾干净了,自然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破绽!”

  “但是天底下所有的东西只要是出现过,就一定有破绽,尤其是犯了事之后,只要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更多的错误!”

  “不知陛下可还记得老臣那个废物弟弟临离开朝堂大殿时所说的话?”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话他自然是记得的,为此他还在整个朝堂上的官员当中看了一圈,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看出来究竟哪个人和这件事情有关。

  李善长继续说道.

  “既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那么这背后之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祸患!”

  “老臣的那个弟弟李存义也不是什么硬汉,相信一定会招此事,倒不如守株待兔,请君入瓮!”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这时他满是嘲笑地看着李善长。

  “百室,你的本事不小,怎么你这个弟弟怎么就这么废物呢?”

  “你说你这个没用的弟弟文不成,武不就,当初如果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又怎么可能让他做官!”

  “现在倒是好了,官是做了却直接咬了你一口,这可爽?”

  李善长听到这话顿时极为尴尬。

  好像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出现了胡惟庸案,李善长在被牵连的时候,这个家伙可没少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