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锅小米李
张兵张大队长正脚翘在办公桌上抽烟,看到沈西山也不收敛,鼻孔冒烟:
“哟,这不是小沈吗?有事?”
听到这个称呼,沈西山气不打一处来,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不过他和张义已定下计策,此刻不便发作,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张区长回来了,我让你给他安排的汽车呢?”
“那个张区.”他话还没有说完,张义出现了,他恭敬地朝着沈西山敬礼:
“沈处长辛苦了,还亲自过问我的事。”
张兵一愣,看见张义,忙不迭翻起身来敬礼。
他长期在局本部办公,自然对威名赫赫的张副处长熟识,只是一时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张副处长要对姓沈的这么尊敬?
张义瞥了他一眼,对沈西山说:“你来的正好,我刚从戴老板那里出来。
老板说自从军统局迁移到山城后,人员机构迅速膨胀,工作次序有点混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委员长已经多次批评,老板也很生气,你觉得是哪里出的问题?”
沈西山接口道:“我才来,对局里的情况不了解,不过总务处的工作确实有点混乱,还需要好好治理一下。”
“这就对了,老板也是这个意思,说可以裁撤一些人,无论是谁,不管什么关系背景,只要不是干实事的,都可以让他滚蛋。”
“有了老板的尚方宝剑就好,我现在就去拟定一份名单。”说完,沈西山微微一笑,背着手离开了。
张兵瞬间慌了,连忙讨好地问张义:
“张处长,戴先生真的这么说?”
张义瞥了他一眼,严肃地说:“军统整顿的事你忘了?
沈科长马上就是沈处长,少将军衔,和其他七个处平级,他又深得戴老板信任,连我都要敬他三分。”
说着他奇异地看了张兵一眼:
“你怎么了?你如果和沈处长有什么旧的恩怨,趁早跟他道歉去,要不然,你别想在军统混下去。”
说完张义转身就走。
张兵目瞪口呆,在原地愣了一会,连忙躬着身子走向了沈西山的办公室。
“沈处长,您听我说.”
……
第340章 情报
处理完房、车的事情,张义来到和猴子、钱小三约定的一家川菜馆二楼。
包厢里面亮着橘红色的灯,桌上六碗小面在灯光下冒着袅袅热气。
白润的面条上面撒着翠绿的小葱、花红澄澄的辣椒油、花生豌豆碎,一碗再平常不过的小面,却是这几天吃得最温馨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热锅热灶,吃一碗有滋有味的饭。
“还是回来好啊!”钱小三狼吞虎咽扒拉着面条,小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
“区长,这么说我们不用去上海了?”
猴子故意激他:“怎么?你怕了?”
“我是怕死的人吗?难道在后方就不能为抗日做贡献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你可拉倒吧,那是区长的事。”
“就你能,我就不能献献计?”
“行了,快吃吧,一会还有正事呢。”
张义打断两人的拌嘴,拿起筷子,挑起面条放进嘴里,果然劲道滑爽,香气四溢。
吃完面条,几人来到医务科的停尸间,法医股的股长高春秋已经等候多时了。
张义戴上口罩,望着眼前这具死不瞑目的女尸,问:“尸检的结果呢?”
“身上没有明显的伤口,就是溺水而亡。”
“确定吗?”
高春秋点点头,说:“我明白张区长的意思,怀疑凶手和她同乘一艘船,但我仔细检查过。”
说着他指着尸体的外部细节:系在脖子上的丝巾、紧系的鞋带、鞋底上沾着淤泥沙子的皮鞋、被江水浸泡的旗袍、充血的眼球、渗出血迹的耳道、胳膊小腿上布满的剐蹭伤
“没有明显的外伤,也没有中毒的迹象,应该是轮船失事后直接沉了下去胳膊腿上的剐蹭伤,从伤口的面积和深浅程度看,应该是挣扎呼救或者打捞时拖拽造成的。”
张义微微点头:“船上一共有多少人?打捞上来多少尸体?”
高春秋皱眉想了想说:“船上一共六人,不过我们只找到船家和徐小姐的尸体,其他人的尸体还在寻找。”
“船家也死了?”
“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生前喝过酒,即便会游泳,遇到怒江,也是无能为力。”
张义挑了挑眉:“事故的原因找到了吗?”
“船都没有找到.即便找到,也是技术科的事。”
“多谢。”张义叹了口气,见问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便准备告辞离开。
这时,一个行动处的便衣匆匆进来,连门都忘记敲。
看见张义,他立刻上前说道:
“张区长,刚刚接到山城警察局的电话,那个船家老孟家里出事了,他们知道我们关注此案,就直接转了过来。”
张义心神一凛:“出什么事了?”
“老孟一家都被杀了。”
杀人灭口?还是?
张义立刻说:“我们马上去现场。”
顿了顿,他看着钱小三说:“还有四个人的尸体没有找到,不能排除凶手就藏在里面,立刻发动人手找到这四个人的家庭住址或者落脚点,逐一摸排他们的社会关系。”
“是。”
漆黑的夜空,无月无星。
山城西郊码头刘家堡,船夫老孟家的院门大开,几个巡警和便衣守在大门口。
张义带着猴子走了进去,刚走到正屋门口,他就停住了——
门框边上,趴着一具尸体,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她的两只手死死地抓着门槛,瞪大的双眼里残留着死亡前的惊恐,脖颈间一道细长的血痕触目惊心。
再往里面看,孟妻的尸体大半留在床上,但上半身从床边无力地垂了下来,地上一片血污。
她的身下臂弯里还有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同样难逃厄运。
“一刀毙命,手法干净利落,连小孩都不放过,凶残歹毒。”张义冷眼看着尸体问:
“谁先发现尸体报警的?”
巡警从外面拖着一个战战兢兢的老更夫进来:
“就是他。”
“我我经过老孟家院子,闻见血腥味,觉得不对劲,就趴在门上往里面看,看到翠儿倒在门槛上.就通知了保长.”
保长是个刀削脸、小眼睛、长的奇丑无比的老头,他呲着一口黄牙,说:
“就是这样,也不知道哪个龟儿子对老孟家下手了…
这也太恶毒了,前脚老孟儿子才死,现在孟老头也死了不说,家人也被杀了,现在真成断子绝孙了,丧尽天良,丧尽天良啊!”
“老孟的儿子也死了?”
“是啊,淞沪会战的时候死了,老婆丢下儿子跑了。”
张义和猴子几人都不禁愣了一下,但也仅仅是很短的一瞬。
“马上做现场分析。”张义对猴子吩咐了一声,转身出了院子。
院外,张义抬头望着头,漆黑的夜色遮住了他阴郁的脸庞。
不管凶手是为了杀人灭口也好,还是为了转移他们调查的视线,总之敌人的凶残让人不寒而栗。
办公室里台灯昏黄,已是深夜,张义正伏案看着今天的调查报告。
突然,一阵沉闷的敲门声匆匆响起。
这个钟点赶来的事儿,张义预感不好。
来人是钱小三。
一进门,张义便看出他神情有异。
“区长。”
“怎么,找到那四人的家了?”
钱小三点头又摇头,脸色难看道:
“通过警局和线人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张铁牛、李根生、赵恒伟、王祝桦几人的家不过这四人家全部被灭口了。”
“全被灭口了?”张义震惊地站了起来。
钱小三神色黯然地低下头:“全被灭口了,现在线索全断了。”
张义遗憾地点点头:“是啊,线索全断了。”
“如果说杀了老孟家人是为了灭口或者嫁祸,可将其他几人的家人全部杀死,是为了什么呢?
故意将水搅浑?如果凶手是这几人其中的一个,这也太丧尽天良了吧?”钱小三一脸懊恼:
“可惜了,不能顺着这条线索深往下去了。”
张义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好好理理思路。”
“是。”
钱小三离开,张义深深地吸了口气,闭目养神。
【今日情报已刷新】
【1、您今天见过戴春风,获得相关情报——戴春风今晚乘专机赴江西上饶会见第三战区长官部司令顾某同,商谈编组忠义救国军问题。】
张义心神一凛,不是说回江浙省亲,安排夫人去世后的家事吗?
怎么改去江西了,还要和第三战区长官碰面。
38年,戴老板夫人毛氏患宫颈癌,被秘密安排在上海治疗。
39年8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
但戴春风一直没有露面,只是让其子秘密前往上海治丧,最后将毛氏葬在家乡江山。
戴老板长期间漂泊在外,母亲的侍奉、孩子的抚养、家务的操持,无不处于毛氏一人之手,说他一点愧疚是不可能的。
回家省亲理所应当,既是实情,也是幌子,以省亲做掩护实则赴第三战区之行。
那么他究竟要掩饰什么呢?
张义思忖着,39年底到40年初,果党再次掀起反红高潮。
先是借着“成都抢米案”,发动了对红党地下组织的疯狂进攻,然后便是和新四军的摩擦。
年初成都发生了一起饥民抢米事件,军统川康区区长立刻和中统西川调查室主任(军统卧底)、警察局长唐毅几人共同策划,把抢米事件说成了由红党领导的“暴动”,经过戴春风报请常某人批准,秘密逮捕了成都军统、中统早就监视的二十余名红党地下党头目。
这么想着,张义立刻拿过一份地图,目光投注在皖南一带。
截止目前,分布在苏南、皖南、浦东、浙东地区的忠义救国军已扩展到16个支队,两万多人,成为由军统直接掌握的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特务武装。
但问题在于,苏南、皖南、浦东、浙东地区形成的三角地带大部分均被新四军占领,忠义救国军不过偏安一隅。
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鼾睡,因而常某人和第三战区顾某人都企图通过忠义救国军和新四军的摩擦活动,将新四军赶出这一地区。
于是,忠义救国军一边不断对新四军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挑衅,一边果党趁机对新四军军部实施政治压力,迫使他们撤离。
为团结抗日,避免更大冲突,新四军只能退避三舍,但忠义救国军仍然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