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星子
“祖父好手段,这的确不错!”
高阳以一种惺惺相惜的目光看向高天龙。
高天龙则捋着胡须,一脸傲然之色。
这还没完。
高阳继续指着地图道,“陛下且看,河西之地,我大乾完全可在沧澜山,镇岳王城,居延泽,以及连通西域的黑水河,设立四郡!”
“长城以内,乃我大乾的屯田区,在这一片,可以十里、二十里设屯堡,里藏三十人,配备贮粮,配备强弩等防御武器!”
“平时可种地,一旦匈奴来袭,便可进入屯堡,阻击敌人!”
“这样一来,以长城为核心,天田,刺柳,烽燧,屯堡所组成的防御系统便组成了!”
“匈奴一旦来袭,首先便会被每日巡查天田的将士第一时间察觉,届时昼燃烟,夜举火!”
“匈奴五百骑,我大乾将士便举一烽!千骑,举二烽并燃狼烟,五千骑以上,三烽齐举,同时敲击皮鼓!如此,五百里防线的军情传递,快则三个时辰,慢不过五更!”
“同时,匈奴人会面对刺柳阻击,屯堡阻拦,可谓是处处有堡,步步遇敌!”
武曌拳心不自觉的攥紧,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高阳所描绘的画面。
她看向高阳,一阵感叹道,“高相要打造的不是长城,是铁蒺藜围成的牢笼!”
“匈奴若强行劫掠,代价极大!”
“陛下说的不错,这正是臣精心为匈奴打造的牢笼!”
他手指在地图上方朝西滑动,眼里带着无尽的寒意:“陛下,这还不算很绝的,其实最绝的在西侧,盐泽至车师段!”
“陛下可以烽火台虚连,故意二十里设一烽燧,看似松散,实则如链!”
“匈奴若敢从此地钻空子,那可就遭了老罪了,烽烟在河西之地,一日可传千里,我大乾铁骑三日便可出塞,匈奴骑兵进来容易,出去就得损失惨重!”
众人脸皮一阵抽动。
太狠了!
本身这套防御体系,就极为狡诈了,没想到在盐泽这一带,还藏着大坑!
这是人能干的出来的事?
高阳手掌虚抓,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所有的一切,全在他的算计之中。
这种感觉,万分美妙。
高阳抬头看向河西所在的方向,声音轻飘飘的,“匈奴的打法,其根本逻辑就是以战养战,但这套防御,却不给匈奴半点机会!”
“匈奴想来抢粮,我有天田监控,刺柳杀敌,还有屯堡阻击!好不容易等他杀到屯田区,我大乾种植的粟麦春种秋收,藏粮于地窖,匈奴只能看着空田地傻眼。”
“想取水,弱水上流我大乾可筑坝改道,镇岳泽,琅琊王城一带,成了我大乾粮仓,居延泽改道形成大片盐泽,匈奴战马喝了后——腹涨如鼓,三日不饮则亡!”
“想迂回,无论是向北穿越苏丹大沙漠,还是向南翻过沧澜山,不但要损耗大量物资,还极其容易遭到我军伏击,损失惨重!”
“匈奴劫掠的本质,便是劫掠的收益必须大于战争损耗!结果来河西之地抢粮,粮食没看到多少,自己却还可能损失惨重,这还会来抢吗?”
众人听闻高阳的话,脑海中齐齐浮现出一幅画面。
匈奴人想来劫粮,迎头就撞上了战马难过的主长城,想要从薄弱之地绕路,然而行踪暴露,大乾烽火传递军情,匈奴人正杀进去,结果不是刺柳伤马,便是屯堡阻击。
好不容易到了屯田区,结果大丰收的粮食连个毛都没看到,全藏在地窖里了。
当匈奴人看着空田地,一脸懵逼的时候,一支大乾铁骑朝他们杀来了。
这就很有生活了。
“妙!”
“高爱卿这套长城防御体系,朕觉得甚好,完全可行!”
“朕倒好奇,高卿的第二计,屯田剜肉是何计?”
武曌面带好奇,出声问道。
其实第一计,高阳便隐约透露了一些,便是为了屯田保驾护航!
武曌长舒一口气,内心大定。
高阳一回,似乎一切棘手之事都不算是难事。
“河西水草丰美,匈奴将其视为天然牧场,臣这第二计,便是要将它变成寸草不生的粮田!”
“这也是臣先前所说,请陛下迁徙三郡百姓,以关东饥民,天下罪民,分驻四地,进行屯田!”
“每户授田,由朝廷发种子,配铁犁,进行代田法!”
“这代田法是什么?”武曌好奇问道。
民以食为天,在武曌眼中,一个王朝要想稳定,就必须要老百姓吃饱肚子。
因此武曌对农田,也十分看重,知晓许多,但她却没听过这屯田法。
高阳出声解释道,“所谓代田法,便是垄沟轮作,藏粮于土!”
“河西水土肥沃,天气极好,依臣来看,若以十万户屯田,不出三年,便可囤粮上百万石,若是大丰收,甚至能屯粮五百万石!”
“这不但能让河西守军与百姓自给自足,减轻朝廷压力,还可反哺朝廷,再养十万大军征漠北!”
武曌拳心攥紧,凤眸闪烁。
三年,上百万石粮食!
甚至是……屯粮五百万石!
要知道,现在大乾国库内,也就只有几百万石粮食。
而河西才只一地!
这数字,太恐怖了!
“高爱卿,河西之地草场众多,这一点只怕不容易吧。”
“要屯田,必要水!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
武曌想到这一点,出声问道。
高阳闻言,淡淡一笑道,“陛下,区区水源,这有何难?”
pS:(晚上还有两章,因为涉及到具体的对策,得从历史上查资料,所以写的比较费力,大家见谅。)
第912章坎儿井的诞生,文化绞杀之毒计!
“高卿,此话何解?”
武曌闻言,有些震惊的看向高阳。
要想屯田,水源至关重要,但河西之地据武曌所知,水源并不充足。
高阳若能解决这一点,那可真替她解决了一桩天大的麻烦。
“陛下,臣已命人在镇岳泽筑坝,改其水道,待到水草枯竭之日,便是匈奴牛马相啖之时!”
“另外,臣还有两个法子,可解此局!”
高阳手指滑动,来到地图上绵延不绝,贯穿河西之地的黑河上方,“其一为千金渠,我大乾可引黑河水,西至琅琊泽,东至苏丹大沙漠外围,灌溉沿线绿洲!”
“其二……便是坎儿井!”
高阳说到这,脸上露出一抹极为自信的笑容。
在他眼中,如果世间有奇迹,那坎儿井必是其一!
“坎儿井,这是何物?”
武曌瞧见高阳脸上的表情,意识到坎儿井的不凡,不禁好奇的问道。
上官婉儿,高天龙等人,皆是如此。
高阳不假思索的道,“所谓坎儿井,其核心便是借地下之水,避地表之旱!”
“坎儿井共分四步,第一步便是自雪山的戈壁边缘下手,雪山融水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可地表却极为干旱,若直接引水,沿途会被晒干,损耗极大!”
“但若在地面每隔几十步挖一口垂直的竖井,一直挖到有水的沙土层,这可就大不相同!”
武曌蹙眉,有些茫然。
高天龙更是如听天书一般,一个头两个大。
一片安静之下,高阳继续道,“这些竖井越靠近雪山越密,越往下越稀疏,令其形成一条斜线!”
“接着,人再从竖井下去,把这些挖出的竖井,自底部横向挖通,连成一条暗渠,这就像一条地下管道被打通了。”
“暗渠微微倾斜,令地下水顺地势而流,自上游流向中下游,因为这批地下水在地下流淌,因此水分不会被太阳晒干,也不惧河西大风吹来蒸发!”
“这样一来,当暗渠流到农田附近,再挖一条明渠,便可成功将地下水引到地面,可进行蓄水,也可直接灌溉。”
嗡!
伴随着高阳的话,武曌脑海嗡嗡作响,一双凤眸狂亮。
“妙!”
“太妙了!”
“这么好的法子,为何朕没想到?偌大的朝中,文武百官竟不及高相一人!”
武曌毫不掩饰自己的夸赞,朝着高阳出声。
她的脑海中,仿若出现了一幅画面。
这坎儿井就像一条隐形水渠,通过竖井的通风口,与这横向挖通的地下管道,暗渠当输水管,成功将雪山脚下的地下水,偷偷引到了农田,极大减少了损耗!
“陛下谬赞!”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臣分内之事!”高阳谦虚道。
武曌盯着高阳,赞叹道,“朕得高卿,真乃大乾之幸!”
“那这第三计,通婚蚀骨又是什么?”
武曌被勾起了兴趣,一双凤眸极为好奇的盯着高阳。
这前两计,便令她万分惊艳了,因此对这第三计,她愈发期待!
高阳闻言,笑着朝一旁的陈胜道。
“陈胜,本相自琅琊王城搜出的羊皮贵族图呢?”
“嗯?”
陈胜正听的精彩,忽然听到高阳声音,不由得有些错愕。
“就是匈奴贵族互相联姻的一张血缘图!”高阳没好气的道。
“原来是这个,属下这就去取!”陈胜应了一声,赶忙去取。
“陛下见谅,主要是不知陛下亲自到来,故此没有提前准备。”
高阳客气的道。
“无妨!就光凭高相所说的这两策,莫说一日,哪怕是十日,那也值得!”武曌断然的道。
这坎儿井,于河西之地太过重要!
“绿萝,倒茶!”
高阳吩咐了一声。
“是!”
绿萝应道。
高阳说了半天,嗓子有些发干,正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没一会儿。
陈胜归来,手里还多了一份羊皮图。
“高相,羊皮图取来了!”
高阳接过羊皮图,将其摊开。
“高相,这便是匈奴贵族的联姻谱系?”武曌开口问道。
通婚蚀骨,光从字面上来说,便不难理解,这与通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