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星子
二儿子因偷主家东西,被赶了出来,没了工作,两口子也怨她,说以前偷了那么多次,从未被发现,现在被发现了,肯定是她这个不祥之人!
现在都如此倒霉了,等她活到六十岁,那还了得?
小女儿的夫君找了别的狐媚子,夜不归宿,在外面瞎混,这也怪她。
就好像,她是一切不幸的来源!
可她还没六十岁呢!
但兄妹几人觉得不能再等了,一起出钱给她修缮了一座瓦罐坟,就等她一到六十岁,就赶快送进去,免得吸后人的福泽。
说到这时,她发出低声的哭泣,就如无人要的野猫一般。
她不明白。
她连年龄都没到,怎么就成不祥之人了?
她怎么就吸后人福泽了呢?
而且,当初他们可不是这样说的。
大儿子和大儿媳拍着胸脯,向她保证,说这瓦罐坟是陋习,什么吸人福泽,全都是假的,他们绝不会这样做,会好好伺候她到老。
二儿子也说,以后你老了,没事就在院子里晒太阳,为他们累了一辈子,该好好歇歇了,该好好享享清福了。
小女儿更是说过,要给她买最好看的衣裳,用最花的布,要让她成为十里八村最靓的老太太。
这些话,她记的一清二楚。
但怎么就变了呢?
最后,她说了实话。
她前两日在瓦罐坟睡着了,做了个梦,她梦到家里有数不尽的粮食,梦到她的四个孩子来接她回家,让她敞开肚皮吃,梦见小女儿给她穿上了最好看的衣裳。
但梦醒了。
她的周遭一片黑暗,唯有一个小小的洞口,还在被青砖一点点的堆砌。
第二天,大儿子来了。
他并不是说接她回家。
而是说她迟早要死,每天吃一顿饭也是浪费,不如给后人省一点,所以明天会是最后一顿,他会一次性砌好青砖,不再来了。
她跪着哀求,求他别走,说她不想死。
她还能干活,她还能看孩子,干一些农活,她一天只用一顿饭,不,一碗粥!
可大儿子还是绝情的走了。
她太害怕了,无尽的恐惧就如深渊一般将她包围,她拼了命的剖土,指甲里渗出血液,疼到钻心。
她就如疯了一般,再将泥土聚在一起,用脚垫着,拼了命的往上爬。
她成功了。
但紧接着,她不知去哪。
下山后,大儿子踢了她一脚,说她会害死他们全家,二儿子不见她,三儿子不在,小女儿打了她两巴掌,将她赶了出来。
她能去哪呢?
有了银两,就能令他们撇开心中的成见吗?
她就能有尊严的活着吗?
她还说了个谎。
大儿子一点都不孝顺,他上山送饭,只是做给村民看的,别说干饭了,那碗里的粥,也只是一碗水里有几粒米。
在他看来,将死之人,吃的粮食也是浪费。
她靠抓坟茔里的老鼠,靠下雨张着嘴喝水,靠吃地上的土苟活。
所以当她爬了出去,他们只是打骂,并没有强行将她送回来,因为他们知道。
她活不长了。
说完这句话后,她再也没了动静。
如他们所愿。
她死了。
就蜷缩在那小小的角落,眼睛瞪的大大的,再也爬不出来了。
第477章我读了圣贤书,却改不了天下事
“大公子,人死了。”
“死不瞑目。”
陈胜从瓦罐坟里爬出来,他盯着高阳,语气极为沉重。
这一番话,令众人一阵沉默。
高阳没说话。
他一早就注意到了,老妪瘦骨嶙峋,却一张肚子鼓了起来。
结合老妪最后那一句话,他的猜测被验证了。
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会吃掉所有一切能吃掉的东西,没有粮食,那就吃树皮,吃野草,连树皮都啃完了,那就会吃……观音土!
所谓观音土,乃是一种以高岭石族黏土矿物为主的黏土,只有在极度饥饿之时,才会用来充饥。
但这种土,压根无法消化,一旦进入肠道,根本难以排出,药食无医,所以人死之后,肚子会撑的大大的。
天下大灾,百姓活不下去时,路边就会出现一具具这样的尸体,看着像是被撑死的,其实是被活生生饿死的。
并且死状极为痛苦。
人都说活不起了,要吃土了,便由此而来,只是意义并不同。
老妪吃的是泥土,更为糟糕,但到底是被饿死,还是太过绝望而死,这谁都不知道。
但这也不重要了。
绿萝捂着嘴,一双美眸早已通红。
她看着高阳,心头一阵酸涩,眼角的泪水哗啦啦的涌出,她满是不解的问道,“大公子,为何天下会有此陋习?”
高阳看着绿萝,平静的声音响彻在空荡荡的山林间。
“当生产力低下,粮食的产量是一定的,百姓一旦遇到频繁的天灾,战争,就会活不下去。”
“大旱蝗灾民大饥,疫病流行,人相食!”
“史书上的寥寥几字,落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就是一座座沉重的山。”
“当粮食变的有限,难以养活一家人,那就要做出取舍,首当其冲的便是老人。”
“在没得选的情况下,老人年事已高,失去了劳动能力,就成了“家庭负担”,瓦罐坟也会应势而生。”
“说白了,瓦罐坟的诞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极端之举。”
“至于所谓的夺后人福泽,纯属胡扯,说到底,就是人性的本质,要将家中有限的粮食,留给青壮年和孩子。”
“时过境迁,纵然家里勉强能活了,但人性的自私,以及夺后人福泽的说法深入人心,再加上从众心理,那么在愚昧的思想下,他们就会将一切不幸归咎于老人!”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谁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当这一切不幸,有了一个出气口,就会自动全都归功于他!”
“纵然理由极为荒诞,纵然极为离谱!”
“这说到底,是现实困境,是思想愚昧!”
高阳的话极为残忍,但却又十分现实。
所谓的瓦罐坟,说白了不就是这样吗?
两者相搭配,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现实的困境,令他们不得不干这件事,但又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么老人年过花甲,会夺后人福泽这个说法,便会顺势诞生,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深入人心。
当后人日子好过了一些,夺后人福泽就会令他们延续这个陋习。
至于为什么是花甲之年,原因也很现实,一般的人根本活不到花甲之年,年过花甲已经算长寿了。
其次,五十多还能干活,还并未丧失劳动力,换而言之,这时还有一定的价值!
“可他们不怕老了,也会被这样关进瓦罐坟吗?”
绿萝直勾勾的盯着高阳,想要一个答案。
高阳眼底漠视,声音不含任何感情,“人总会蒙蔽自己,总会有侥幸心理,否则天下贪官明知贪污会被剥皮萱草,为何还会贪?”
“甚至当约定俗成的观念深入心底,他们甚至会觉得,这本就该如此,只有在这瓦罐坟中,强大的求生欲才会令他们懊悔,亦或者,恐惧的迎接死亡!”
上官婉儿面露嗤笑,声音幽幽的响起,“我大乾素来以孝治国,没想到这小小的睢阳郡,却隐藏着如此渗人的陋习,说起来,还真是可笑啊!”
“可不管是先帝,还是陛下都下了旨意,要各地官员善待当地老人,废除一切伤天害理的陋习,甚至国库予以一定的银钱,他们是不知道吗?”
上官婉儿一双目光盯着面前一座座肚大口小的瓦罐坟,以及这一眼看不到头的瓦罐山。
这上面,有多少老人因此陋习而死?
她说不出话。
高阳目光更冷,眼里泛着闪烁的光。
“不知道?”
“婉儿,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自欺欺人?”
一语落下。
上官婉儿顿时不说话了。
高阳冷冷的道,“瓦罐坟根深蒂固,当地人们已经将其视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要想改变,岂是易事?”
“并且在贫困地带,舍弃家中老人,能让家中利益更大,动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件事的阻力太大,但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高阳眼底的蔑视越发浓郁,“大乾考核政绩,更侧重于税收,治安,农业生产,从利益角度出发,干这件事的回报远低于投入,谁会愿意干呢?”
“更何况一旦矫正过度,引发暴乱,伤人,以及大的叛乱,对他们自身还是极大的麻烦!”
“这是典型的不作为,典型的风险规避!”
“陛下出发点是好的,但钱从哪来,国库撑死出一笔,当地郡县也得出一笔!”
“抛开谋取私利不谈,将这笔钱用作治水,修路,与他们政绩相关的东西不好吗?”
一言落下。
上官婉儿彻底不说话了,她的一双美眸黯淡。
事实上,话一出口,她便想到了原因。
赵大和陈胜,也纷纷沉默了。
至于被吴广压着的王二麻子,则是嘴角勾起,面带不屑。
踏马的,这狗日的精神病还装起来了!
居然连官员不作为,这话都冒出来了!
不过高阳对上官婉儿的称呼,他有些耳熟。
婉儿?
陛下身边的女官,似乎也叫婉儿?
难道他们在玩一些很新的游戏?
亦或者……
王二麻子脸色变幻,这几人也不像是演的啊!
上官婉儿看着一座座瓦罐坟,面带悲凉。
“小时候,我自以为读了圣贤书,便能管得了天下事,能够一扫弊政,还百姓一个太平。”
“可睢阳郡还并不偏僻,却有如此陋习存在,那我大乾天下,还有多少我并不知道的陋习?”
上官婉儿语气低落,声音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