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星子
高阳话音落下。
几乎是瞬间,整个御书房陷入了一阵安静。
崔星河瞪大眼睛,一双目光看向高阳,显然这一番话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高大人,你这是何意?”
“你的占卜不是号称百分百的准,又为何从未准过?”
崔星河有点懵了,忍不住的出声。
高阳指着地上的龟甲裂纹,一阵出声道,“本官以龟甲占卜,一向不准,若卦象显示大凶,那反而是大吉,但若龟甲占卜是大吉,那就是死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百分之百的准呢?”
崔星河瞪大眼睛。
但他不得不承认,从高阳所说的这个角度……这番话还真没毛病。
这的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准!
高阳并未多说,而是将目光看向武曌。
他知道武曌的担忧,但能决定这场战役的,整个大乾之中,唯有一人!
那便是武曌。
高阳声音缓缓响起,带着沉稳。
“占卜一道,信则是顺应上天之意,不信那就是纯粹的心理安慰,听听就好。”
“相比之下,臣虽有时信玄学,但却更信人定胜天!”
“眼下,楚国狼子野心,我长安的确兵力不足,极为凶险。”
“是战是和,全看陛下一人!”
“陛下若战,只需一声令下,上至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下至长安城内的普通百姓,超百万人将为陛下而动…”
“长安城会进入最紧急的状态,所有人都会在陛下的军令下,奋勇厮杀!”
“若陛下选择暂避锋芒,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有破局机会,只是楚军若真驱赶百姓进长安城,那臣也只能多弄一点小零食。”
此番话一出,百官眼角一跳。
上官婉儿也骤然心惊。
这小零食是什么,不言而喻。
这时间一长,纵然守了下来,那也丢了民心,甚至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随着高阳这番话,百官齐齐将视线看向武曌。
如高阳所说,普天之下,能做这个决定的唯有武曌!
武曌直视着高阳的双眸,思绪翻涌。
眼下,一切都很清楚了。
大楚所图甚大,若长安一直龟缩,真让楚青鸾的计划得逞,长安城不过是待宰羔羊。
纵发生一些意外,破了楚军的封锁,大乾也会损伤惨重!
甚至更大可能的是慢性死亡!
若楚国二公主手段阴毒,那他们的手段也只能很残忍。
否则,长安城守不了太久!
并且,武曌心里很清楚,天下藩王,有反心的只有吴王一人吗?
若楚青鸾刀锋横指,铁蹄席卷之下,天下藩王会拼死抵抗楚军,还是投降楚军?
这一点,她不敢想。
战争一旦持续时间长了,百姓就会活不下去,烧杀抢掠将代替律法,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
届时,纵然长安守住了,大乾并未被灭国,但面对这样的烂摊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复?
纵有高阳,但毒计和阳谋,如赵缟之计,如郁金香骗局,顺摘谷摘局,全都建立在自身国力之上!
更何况手雷和火攻,也引起了楚青鸾的注意,她必定想尽一切办法,覆灭大乾!
否则这份国仇,一旦大乾缓过来,楚国就将遭到巨大的打击和报复!
这一切,高阳并未开口,但武曌的心中却十分清楚。
否则以高阳的本事,不会提出这么冒险的计策!
那么……
武曌深吸一口气,眸子平静。
她坐在龙椅上,身穿金黄色的龙袍,一股无形的霸气自她的周身弥漫而出。
底下,是大乾的文武百官,是整个大乾运转的核心班底!
她凤眸俯瞰百官,声音并不大,但却就像闷雷一般骤然响彻整个御书房。
“既避不了,那就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以大乾之名,以朕帝王之血,下战书,跟那楚军使者的人头一齐送去!”
“朕决意大开长安九门,将所有将士拉出城外,御敌于外,与那楚军决一死战!”
“此等诱惑,朕不信那楚青鸾不心动!”
武曌目光扫视百官,拳心攥紧,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语气道,“朕之大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与其跪着等死,不如站着提刀杀出一条生路!”
轰!
一语落下,宛若狂风骤然驱散乌云,席卷落叶,又如九天之雷轰然作响,响彻在百官的脑海之中。
打!
这就是武曌的决定!
以长安城三万将士,外加不过历经数十天守城战的两万百姓,硬碰长安城外的十多万楚军精锐!
这放眼千年历史,也是亘古未闻!
但此刻,诞生了!
胜则大乾迎来生机,彻底迈向强国之路,败……则亡国!
“高阳,朕将长安城数百万百姓,以及大乾数百年的国运,一齐交给你了!”
“从此刻开始,你的军令所到之处,无论长安内外,军民皆一体遵行!”
“违令者,斩!”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可杀,无人不可斩!”
武曌骤然出声,一双凤眸中仿佛要迸出一条沐浴在火焰中的真凤!
她将她的一切,全都交给了高阳!
此刻,高阳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将代表着帝王的意志,掌管至高无上的皇权!
这是她最大的信任!
第177章不成功,就成仁,大军开出九门
御书房内。
百官齐刷刷看向高阳,纵是再桀骜的武将,纵是再想高阳死的文臣,此刻也一言不发。
高阳这十多日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底。
此刻,什么党争,什么勾心斗角,全都被摒弃在一旁。
国仇家恨面前,只有大义!
这一战一旦败了,让楚军入了长安城,那后果无人能承受!
甚至,全都要死!
高阳深吸一口气,目光扫向百官。
随即,一道低沉带着杀意的声音,响彻御书房。
“从此刻开始,宫内禁卫,日夜巡查长安城内!”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长安万民,无人不可杀!”
“散播谣言,坏我军心者,杀!”
“恶意聚集,图谋不轨者,杀!”
“不听命令者,杀!”
“作奸犯科,无视律法者,杀!”
“世家胆敢私下聚集,意图不轨者,杀!”
“军中将士,凡身穿盔甲不出城作战者,杀!”
“另外放出消息,楚军和谈是假,刺杀陛下是真,他们欲要踏破长安,屠城灭种,但我大乾十万援军已至,故陛下决定大开九门,与那十万楚军正面一战!”
“这十日内,长安军民全都士气高涨,配合援军将至的消息,必定群情激愤,奋勇杀敌!”
此言一出,配合高阳那双带着森然杀气的眸子,瞬间席卷整个御书房!
这森然的杀意,几乎快要凝聚成实质,令百官不禁心里一寒!
但谁也没有出声质疑,此等九死一生的时刻,本就该用非常手段!
纵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也很清楚,谁敢在此刻敢说丧气话,那是真的会被杀了祭旗!
高阳目光扫过御书房内的一众将领,接着重重出声。
“九门乃长安门户,乃重中之重!”
“此战,我大乾无路可退,大军亦是无路可退!”
“纵是拼杀到一个人,也决不能后退,但有贪生怕死,不竭力守城者,不论是谁,立斩不赦!”
“现分配诸将,镇守九门,护我长安百万百姓!”
“启瑞门,吕震!”
吕震身穿铁甲,一步踏出,“吕震遵命!”
“祥安门,赵破奴!”
赵破奴亦是一步踏出,满脸肃杀道:“赵破奴遵旨!”
“威胜门,秦振国!”
“腾云门,高天龙!”
高天龙和秦振国一步踏出,面带肃杀领命。
高阳的声音几乎不含任何感情,继续念道。
“通明门,林天和!”
“永固门,陶景!”
“映日门,朱琼!”
“广济门,程天放!”
“镇国门……高阳!”
随着一个个将领站出来,随着一道道军令下达,整个御书房都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气息。
纵是一些文臣,心中也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热血,它在胸腔左右激荡,仿佛要破胸而出。
上官婉儿攥紧拳心,恨不得要亲上战场厮杀。
所有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