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星子
高阳叹息一声道,“不过黑糖这东西,杂质太多,为了确保火药的威力,臣还是将其以黄泥浆脱色法将其提纯一番。”
“火药加上白糖,这是最稳妥的。”
武曌又听懵了,“黄泥浆脱色法,提纯黑糖?”
“白糖又是何物?”
高阳继续解释道,“陛下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白糖就是通体如白玉一般的糖。”
“而所谓的黄泥浆就是黄泥巴,将其和已经熬煮去除大部分杂质的黑糖混合,便能脱色。”
看着武曌脸上的表情,高阳又补充道。
“黄泥浆具有比较特殊的孔隙结构,吸附性强,所以利用这一点,可以吸附黑糖糖浆中的色素。”
“陛下听懂了吗?”
武曌抬起头,倔强的点了点头。
“其中的原理,朕自能听懂一番。”
高阳看着女帝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样,要不是场合不太对,他都要笑出声来。
上官婉儿则是看着高阳,满脸呆愣,她十分实诚的道,“高大人,听完你这一番话,我感觉我的脑子要长脑子了。”
第128章一手火药,一手酒精,准备烧烤!
武曌也察觉到高阳的眼神不对劲,她也有点尴尬。
这科学之道,真是高深莫测。
但一代帝王岂能轻易承认不懂?
她干咳两声,转移话题道,“这些朕全权交给你了,你自己看着来,大乾上下,就连朕也听你的指令。”
“但朕好奇的是,为何你有九成的把握,你还要跑呢?最后又为何选择了回来?”
“你提出截断沧澜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流,要断楚,燕两国之水,一旦楚军入城,你该知道你的结局。”
高阳见状,他一脸无奈的道,“陛下,臣就吹个流弊,你不会真信了吧?”
“九成只是为了稳定民心,毕竟臣的名声,陛下也知晓一些,上至朝堂,下到民间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此战,想要守住长安城,五五开吧。”
武曌没有太多的意外,她也猜到了,只是心中依旧抱着极大的可能。
若真有九成的可能,高阳不至于一大早就准备开跑。
“至于为何留下,这自是因为陛下。”
“陛下尚欲死战,臣等何以先撤!”
高阳一脸大义凛然。
武曌嘴角抽了抽,前半句五五开,她信,但这后半句,她半个字都不信。
忠臣这两个字,对高阳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
但武曌神情忽而郑重的道,“不管你是为谁留下,因何原因,朕权当你是为朕留下。”
“这份情,朕会记一辈子,长安百姓也会记一辈子。”
“朕会按你所说,稳住长安城,为你争取时间,但大乾江山,长安城的数百万百姓,朕便全交在你手上了。”
“这次,你是天选,也是唯一!”
武曌朝高阳缓缓弯腰,以帝王之身朝高阳鞠了一躬。
她的语气透着几分情真意切。
高阳不着痕迹扫了一眼,再上前扶起武曌。
“此乃为臣本分,陛下何须如此?!”
上官婉儿看了一眼高阳,嘴唇蠕动,但终究没说话。
待武曌和上官婉儿走后,高阳自顾自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漏了这么多的底牌,得女帝一个人情,倒也不亏。”
这时,秦振国也来到了高阳的面前,他行礼道,“高大人,长安城内的酒坊都扫荡了一圈,杀了一十三人。”
“上万坛酒,已至皇城外。”
高阳收敛心神,他眼神闪烁的道,“全都搬进来。”
“再来几十口大锅,大火开烧!”
高阳军令一出,秦振国立刻令宫内禁军将酒坛全都搬了进来。
很快,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整个皇宫。
酒水在高温加热下,化作蒸汽,在通过竹筒做成的巨大导管,冷却后,又变成高浓度的酒水。
蒸馏的原理并不难,主要是时间紧迫,没有玻璃导管,所以只能以竹筒简单的代替。
这玩意甚至都不费力,因为大乾这帮方士用来炼丹的竹筒式炼汞装置,就是蒸馏器。
只是竹筒的弊端不小,不耐热,易损坏,蒸馏出来的酒也可能有点问题。
但这都是小瑕疵,因为高阳要的是高浓度的酒精。
这可不是用来喝的。
秦振国是个老饕,闻到这浓郁的酒香,不禁深吸了几口。
“这酒好香,似是烈酒,难道你是想酒壮怂人胆?以烈酒激发前线将士的血性?”
秦振国一脸好奇。
高阳闻听此言,只是笑了笑,“秦爷爷,此言差矣,这批酒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给楚军用的。”
“用?”
秦振国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字。
“是啊,请他们吃一顿烧烤。”
高阳脸上绽放出一抹笑容,只是这笑容却让秦振国不寒而栗。
“……”
一夜时间,悄然而过。
长安城上,旌旗蔽天。
但吕震看了一眼,还是觉得不够壮观,主要是人少,一旦凑近,旌旗就会露馅。
这不足以吓到楚军!
于是,吕震骑着高头大马,找到武曌,武曌大手一挥,按照高阳的步骤做,城内四处开始张贴榜文。
征兵令!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今吴王反叛,楚国数十万大军剑指长安,长安危在旦夕!”
“然祖宗基业不可丢,朕也不忍弃长安百姓于不顾,朕决心以天子之躯,亲镇长安九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大乾男儿多热血,愿我大乾热血男儿踊跃参军,以吾辈之热血,铸我大乾军魂,一同守护长安!”
几乎是同一时间,这则征兵令贴遍了整个长安的街道。
这个消息以飞一般的速度蔓延整个长安城。
如果昨日的谣言是为了堵死百姓的后退之路,那这则征兵令,考验的则是大乾百姓的爱国之心。
吕震和秦振国骑着高头大马,站在朱雀大街上。
纵然是他们,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武曌没有负了百姓,高阳也没有负了百姓。
满朝文武一晚未眠,只为维持长安城的运转。
现在,当后路被堵死,就看百姓的选择了。
武曌站在一座酒楼的二楼,眺望空荡的朱雀大街。
她拳心攥紧,压下内心的紧张。
直至今日,武曌都不会忘记她父皇弥留之际,留给她的一句话。
君如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心在,大乾江山就在,民心无,那就到了大乾灭亡的时候。
这句话,她一直牢牢记着,一个字都不敢忘。
若在这种手段之下,百姓依旧不愿站出来,那大乾……真就该灭亡了。
她看向长安各大街道,只是却依旧一片死寂。
就仿佛被楚军到来,即将屠城的恐惧所笼罩,他们要做那待宰羔羊,搏一搏楚军不会屠城的希望。
武曌的眸子有些失望。
“罢了……”
武曌刚转身,准备离去。
上官婉儿也眼神黯淡。
但下一秒。
轰!
一阵巨大的喧嚣声,沸腾声,混合着骂骂咧咧声,直冲天际!
第129章武曌的感动,我并非一人前行
武曌震惊的抬起头,径直朝前方看去。
朱雀大街上。
一个接一个百姓扛着锄头,拎着菜刀,走了出来,就如江河汇聚入大海一般,他们齐齐涌入朱雀大街。
从高空向下俯瞰,就如星星之火骤然燎原,席卷整个长安。
他们的脸上带着愤怒,带着孤注一掷。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刀疤脸,他的脸上一条长长的刀疤纵横下来,露出满脸的狰狞,手里提着一把大刀。
他骂骂咧咧的道,“奶奶的,长安乃是老子土生土养的地方,这帮楚军杂碎想打进来?哪有那么容易!”
“楚军屠了城,老子以后抢什么?”
“再说了,有活阎王守城,有陛下亲自镇守,这怕个卵!”
他带着一众兄弟,一阵骂骂咧咧。
“尔母婢的!”
“这长安百姓只能老子抢,哪里轮得到他们这帮杂碎?”
另一头。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从一个房间走出来。
有裸露着胸口,拎着铁锤的壮汉打趣道,“老王头,你这都六十了,还能上阵杀敌吗?”
老王头颤颤巍巍,一听这话,当即眼神一瞪,手中拐杖重重敲打着地面。
“保家卫国,这是每一个大乾人的义务和责任!”
“再说了,陛下亲下诏令,欲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老朽虽老,但尚能杀敌,保家卫国!”
“那些楚军杂碎,老子一刀一个!”
一时间,壮汉收起脸上戏谑之色,变的郑重!
“杀敌!”
老王头挪动拐杖,迈步就走,眼神闪过一股杀意,骤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