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68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今已在居延泽筑城而守,故此奏报与陛下。”

  ‘什么?’

  闻言,全场一片哗然。

  两个月前,太子就已经让贺兰楚石等人前往河西居延泽,这是在做什么?

  “陛下。”

  “太子殿下难道想要直取郁督军山。”

  新任兵部尚书李世勣一眼就看出了居延泽对漠北的重要性,脱口而出。

  ‘唰!!!’

  一众朝臣齐刷刷的看向了李世民。

  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定襄大捷,为什么不是太子亲自回朝来报,反而是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那太子在做什么?

  “朕现在也不知道高明在做些什么。”

  “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看看太子能做到什么地步。”

  “众位爱卿,居延泽有十余万人,定襄亦有三万户突厥人,该当如何安置?”

  话锋一转,李世民直接把众臣的心思拉回到了正道上。

  “陛下。”

  吏部尚书杨师道突然站出身来:“西汉时,曾在河套地设有北地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从云中郡置东部为定襄郡,前隋并设为灵武郡、五原郡、定襄郡。”

  “武德年间,我大唐改郡为州,灵武郡为灵州,五原郡为丰州,唯独定襄郡屡受战火,残败不堪,不曾有过规制,白道川一直沦为东突厥牧马放羊之地。”

  “西汉时期同样在居延泽设有居延塞,开垦田地,牧民戌边。”

  “臣以为两地当置都督府,关中及河东州县囚徒一应发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垦荒戌边。”

  “不出二十年,居延、云中定然能恢复汉家风光,为我大唐边州一员。”

  “济南郡公、开化郡公家学渊源深厚,加之新立战功,熟悉边塞,应表其为居延都督、云中都督。”

  ‘咯噔!’

  这番话一出,满殿官员无不为之错愕。

  杨师道乃是前隋观德王杨雄幼子,弘农杨氏观王房,他不应该该支持吴王李恪这个身具两朝帝王血统的亲王吗?怎么反倒帮助起了太子李承乾。

  魏王李泰不由得看向吴王李恪,眼中满是嘲讽之意,瞧瞧,你也高兴不了了吧!

  年岁尚幼的晋王李治眼神不断变幻,他大概或许猜到了缘由,杨师道在前隋灭亡后,投奔大唐,迎娶桂阳公主,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不站队前隋,也不站队弘农杨氏,他站队皇室,因为他本来就是皇亲国戚。

  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的皇族宗亲更知道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太子李承乾上位,既然太子展露出了峥嵘,他们又怎么不会明确站队太子呢?

  “吏部尚书言之有理。”

  “传诏,设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命济南郡公、开化郡公任正三品中都督。”

  “即日起,前往居延、云中,督造城池,移民戌边。”

  “发关内道之囚徒前往居延,河东道之囚徒前往云中,各地州县须得全力配合。”

  大手一挥,李世民没等群臣提出质疑,直接同意了杨师道所请。

  “是。”

  杨师道立即应声。

  是日,定襄大捷传遍了帝都长安,百姓无不为之欢呼雀跃,太子李承乾之名再度响彻天下。

  没有人能想到太子北巡竟然制造出了这样的辉煌战绩,几可比肩当今陛下任秦王、天策上将之时,八百冲阵二十万,这是何等骁勇了得?

  一时间,长安无不称赞太子贤德、骁勇,有陛下之风,曾经那些贬低之语荡然无存。

  终南山,太子别苑。

  “长安郡王!”

  太子妃苏子矜接过宫中传来的圣旨,绝美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阿娘。”

  “长安郡王是什么?”

  3岁的李厥有些懵懂的抬起小脸,看向苏子矜。

  “厥儿。”

  摸了摸亲生儿子的小脑袋,苏子矜脸上绽放笑颜,宛如春风般和煦,温声细语道:“郡王啊,就是跟你大兄一样,这是你阿耶为你挣来的。”

  “阿娘,阿耶和大兄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他们了。”

  李厥一听见李承乾、李象之名,顾不得什么长安郡王,小脸上满是眷恋的问道。

  “快了。”

  “阿娘也想你阿耶和象儿。”

  苏子矜美眸中浮现思念之色,牵着李厥的小手,步入了后院。

  此时,十几名东厂番子正在将一桶桶血液倒在血牙稻根部,旁边还有一株宛如黄玉般的小树,上面硕果累累,压得枝丫有都有些弯曲了,正是一阶灵植:玉蜀黍。

  “娘娘。”

  东宫家令赵弘智恭敬的行了一礼。

  “嗯。”

  苏子矜询问道:“宫中血牙米尚余不少,暂不必送过来。”

  “玉蜀黍成熟之后,即刻送入宫中。”

  “对了,殿下离开前有交待,若是几位驸马有求,让你处理一下。”

  “是。”

  赵弘智脸上露出一抹怪异之色,应道。

  太子离去之前确实将许多东西交给了他,其中就包括蓝色小药丸,那东西的效果可是太惊人了。

  “娘娘。”

  “近来,四海商行索要白皂、香皂、药皂数量太多。”

  “别苑中的人手不够,是否可以让周围的庄子分担一些生产步骤?”

  “可。”

  苏子矜点了点头,允准了此事。

  四海商行扩张的太过迅速,已经开遍了巴蜀、荆楚、岭南、江南、两淮、山东、河北等地,就连营州、交州、昆州这等边州都已经开了货栈,勋贵、世家铺开渠道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生产的速度。

  单单是白皂,一个月索要的数量已经达到了百万,更别提,香皂、药皂了。

  依照这个速度,四海商行半年的盈利将会达到五百万贯,还不是最终的上限,毕竟,海外藩国、西域商人对此都充满了兴趣。

  “殿下派人送来的东西,工匠学会了吗?”

  “回娘娘。”

  赵弘智连忙解释道:“从将作监召来的琉璃匠人倒是烧制出了玻璃,只是想要将玻璃塑形,制造出成品的物品,还需要一些时间。”

  “制糖匠人已经萃取出了洁白如雪的新糖,一种像青盐一样研磨成微粒,另一种还是制作为方形小块。”

  “来人,取白糖。”

  “嗒嗒!”

  两名东厂番子分别端着托盘,快步来到了苏子矜面前。

  其中一个托盘上赫然放着小方块一样晶莹如玉的物体,另一个托盘则是洁白如雪的微粒。

  “厥儿。”

  “可好吃?”

  苏子矜用葱葱玉指捻着一块方块糖递给了李厥。

  “唔好甜!”

  李厥吃进嘴里,甜的一双小眼睛都眯在了一起,表情很是愉悦。

  “呼!!!”

  见状,赵弘智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知怎的,太子妃苏子矜身上有一种莫名的冷艳高傲,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不敢亵渎,甚至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不单单是太子别苑,就是东宫属官都不敢直视她。

  不仅仅是苏子矜将《明玉功》修炼到一流高手之境,肌肤如玉带来的气质,更是因为她服用了一阶进化药剂,解开了人类第一道基因锁,那是生命本质上的绝对压制。

  “市面上的蔗糖浑浊且并无不能形成固体。”

  “这些白糖一经推出,必然会赢得达官贵人、世家的喜爱。”

  “在长关中大量采购蔗糖未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以东宫的名义在岭南地区种植甘蔗,自行萃取蔗糖,再行运送入京,本宫会亲自书信一封予交州都督。”

  “这两种糖,一种命名为冰糖,一种命名为白砂糖,定价为寻常蔗糖的十倍,由四海商行售卖。”

  苏子矜红唇微张,清冷的话语随之响起。

  “是。”

  东宫家令赵弘智欣然领命。

  冰糖、白砂糖比起肥皂不遑多让,同样是敛财利器,玻璃与之相比,差了不少。

  “来人,备车,本宫与长安郡王要回宫。”

  视察了太子别苑之后,苏子矜吩咐下去。

  “是。”

  一行东厂番子纷纷准备车驾,将太子妃及长沙郡王护送返回了东宫。

第98章 人心浮动,三王的选择,生,还是死?

  戌时四刻,夜幕笼罩着整个长安城,魏王府中灯火通明。

  李泰坐在上首,眼神黯淡无光,下方站着长史杜楚客、御史大夫韦挺、黄门侍郎刘洎、司马苏勖、太仆少卿柴令武、太府卿房遗爱、尚书左丞卢承庆、秘书少监萧德言。

  定襄大捷让原本因为魏王长子李欣被封河东郡王的欣喜彻底被冲散,太子嫡子封长安郡王,这一信号给了魏王党羽们泰山崩于前的警示。

  “殿下。”

  “薛延陀损兵折将二十万,实力大削。”

  “铁勒九姓必然会不服真珠夷男,郁督军山下的薛延陀王庭可用之兵不多。”

  “太子本就辖制丰、胜、朔、代、云五州府兵,加之有东突厥四万骑兵在手,偏师自居延海出,此行很大可能会立下不世之功,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御史大夫韦挺曾经是李建成的亲信,比任何人都清楚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血腥。

  “魏王殿下难道就这么认输了吗?”

  “同为文德皇后所出,太子暴虐无道,殿下自幼贤名远播。”

  “这天下交到太子手里,必将生灵涂炭,为万民计,殿下怎可如此颓唐?”

  尚书左丞卢承庆大声怒斥道。

  “殿下。”

  杜楚客等人无不瞩目李泰。

  “本王还有什么办法?”

  微微摇头,李泰苦笑道:“他是太子,如今更借助定襄大捷赢得了天下人心。”

  “就算父皇不看好他,满朝文武百官多半都支持他,储君之位日渐牢固。”

  “殿下错矣!”

  没等李泰说完,杜楚客沉声喝道:“武德年间,当今陛下只是秦王。”

  “天策府一干将领、谋士都被高祖太武皇帝调出,只剩下八百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