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99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契丹八部酋长无不怒容相对,他们失去了部众,那就失去了权利,他们怎会放着大好日子不要,跑到长安去做一个劳什子勋贵。

  “陛下有令,不从者,即叛逆,杀无赦!”

  张俭大手一挥,随行而来的唐军无不悍然拔出横刀。

  “啊?!”

  一时间,数十名唐军手持横刀,锐不可挡,八部酋长养尊处优,如何能是他们的对手,哀嚎惨叫声不绝于耳,鲜血染红了这座契丹大贺氏联盟大帐。

  大贺.窟哥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心中波澜不惊,他早就知道这一切会发生,他才会跟张俭合作,制造了这一场鸿门宴,以换取大唐给他的荣华富贵。

  大唐一统四海八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区区契丹如何挡得住?

  “辽西郡王。”

  “有劳你亲自前往各部驻地,说降契丹部众。”

  “本将在场主持修建辽西郡城事宜。”

  张俭朝着大贺.窟哥拱手事宜。

  “义不容辞!”

  大贺.窟哥脸色一正,大步走出了大帐,领着五万营州军分别赶往契丹八部,一一镇压不臣,为八部百姓发放牛、羊、马匹,确立草场。

  一如大唐在漠北做的那样,契丹八部分立八县,归于辽西郡治下,原大贺氏联盟驻地设为辽西郡治,在营州都督府军民、匠人的协助下,一座足可容纳数十万人的绕乐城屹立在了潢水下游。

  同一时间,库莫奚度稽部俟斤可度者、元俟折部俟斤苏支促使召开了库莫奚部族大会,引白霫八千骑屠戮了负责守卫库莫奚君长的五百人牙兵,血洗了库莫奚牙帐。

  而后,可度者、苏支率本部会同白霫酋长伏弗将兵三万,扫平了库莫奚其它三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库莫奚酋长可度者、苏支率部归降,以其地置右北平郡,治土垠城,奚族五部分设五县,归为右北平郡治下。”

  “扶余州改渔阳郡,治渔阳县,迁河北汉民三十万于渔阳,设犷平、虒奚、安乐、狐奴、平谷、雍奴六县。”

  “赐可度者、苏支、伏弗开国郡公爵,赐号:库莫、东胡、扶余。”

  锦衣卫辽东千户宣读完毕,将手中的诏书合了起来。

  “谢主隆恩!”

  三人对视了一眼,连忙叩首谢恩。

  “三位郡公。”

  “陛下有些话让末将转达。”

  “请讲!”

  可度者、苏支、伏弗抬头瞩目其上,恭敬道。

  “契丹与库莫奚相仿,大贺.窟哥为契丹联盟长,协助营州都督平定契丹,封辽西郡王。”

  “库莫奚若是一人平定,自可等同于其,封郡王并无不妥。”

  说到这,辽东千户止住了话茬。

  三人立马明白了,为何他们只是一个开国郡公,而不是郡王。

  大唐对于外姓归附酋长、国王并无像朝臣、宗室一样的爵位规制,只有郡王、开国郡公等爵位,郡王、开国郡公位同正二品,国公和亲王位同从一品。

  郡王可以降等袭爵,下一代为开国郡公,然而,开国郡公及之下的爵位只能承袭一代人,二者之间的差别可谓是天地沟壑。

  “敢问千户,陛下对我们是否有别的安排?”

  伏弗亲眼见过李承乾,那时的李承乾还只是太子,而他也只是附属于铁勒的别部,部下万余人,哪有今天这等辉煌,他自然知道李承乾的雄才伟略,如无别的安排,绝不可能这般特地嘱咐。

  ‘唰!!!’

  可度者、苏支同样眼中露出了精光,有晋升郡王的机会,他们又怎会不想要呢?

  “扶余郡公睿智。”

  辽东千户微笑着解释道:“陛下确有恩典。”

  “三位要是不想现在前往长安,可从部族中募集勇士,聚兵两万五千,北击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东胡都督已经举五万东胡军征伐室韦各部,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平定该地。”

  “朝廷已经做出了规划,室韦、靺鞨地置鲜卑行省。”

  “我们愿意!”

  三人想也没想,答应下来。

  “这是任命诸位郡公为征北中郎将、定辽中郎将、安北中郎将的诏书。”

  接着,辽东千户取出了三份早已准备好的诏书。

  “多谢!”

  伏弗、可度者、苏支如获至宝般接过诏书,下去募兵了。

  前者募集了两万五千奚族精骑,后者募集了五万契丹精骑,皆是骁勇善战之辈,一经踏入靺鞨地,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不足旬月,征服了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七月末,炎热夏日,地势低洼的太极宫滋生了不知道多少蚊虫,就像一个大蒸笼。

  皇帝李承乾领着皇后苏子衿、太子李厥前往上林别苑避暑,朝中一应诸事悉数交由三省六部、中军大都督府处理,偷得浮生半日闲。

  “咯咯!”

  “嫂嫂/娘亲加油!”

  新城公主李攸宁、太子李厥兴致勃勃的在观看着苏子衿和清荷比试水法。

  苏子衿修炼了《沧海真经》,一身水系真元浩瀚如汪洋,清荷本体为荷花,水木之种,在万亩曲江池中如鱼得水,二者御水不分伯仲,倒是幻化出水龙、碧荷,看得两小只愈发兴奋不已。

  晋阳公主李明达取出一小堆灵砂喂食月光蛊,身边是修习《青华真经》的徐惠,正在向上林别苑的花花草草施展法术,以她炼气初期的修为要想对灵米、灵植产生效果,几乎是难于登天。

  上林别苑有福地之种在潜移默化的改造,还有曲江池中的灵眼散发出微弱的灵气,这里的植物已经具备了一些灵植特性,算得上是半灵植,对徐惠来说,确实是练手的最佳之物。

  “惠姐姐,你和媚姐姐什么时候做我小嫂嫂呀。”

  李明达饶有趣味的调侃起了徐惠,二者年岁相差不大。

  “啊?”

  “兕子。”

  听到这话,徐惠心神一荡,手中原本施放的小云雨术都散了,两颊浮现红晕,有些气恼的跺了跺脚。

  “小嫂嫂还害羞了。”

  “咯咯!”

  古灵精怪的李明达轻笑道:“大兄是个念旧的人,不似父皇贪色。”

  “后宫重新订立了规制,只设了皇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

  “除了嫂嫂,东宫旧人只封了婕妤数人,惠姐姐和媚姐姐可是大兄最信赖的人。”

  “陛下说,我和阿姊修为低下,筑基之前不宜破身。”

  徐惠羞涩的说道。

  “哦哦。”

  李明达恍然大悟,修真者同武者一样,无论是元阳,还是元阴,太早被泄都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修真者而言,筑基是通往仙道的第一道门,堪破了这道门才算得上踏上修行,似练体期、炼气期,那都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大一点的蝼蚁。

  “陛下。”

  “辽东千户所加急来报,室韦、靺鞨已平,两族部众约百万。”

  “鲜卑行省该作何处置?”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君羡低着头,站在李承乾面前。

  “一百万人,少了些。”

  眉头微皱,李承乾开口道:“即令冀豫行省、齐鲁行省各迁五十万人往鲜卑行省。”

  “自愿举家前往者,赐粮种,牛一头,铁制农具一套,允三年不税,官府负责为其搭建居所。”

  “鲜卑行省设多少郡、县,由三省会同六部共同制定。”

  “东胡都督府治下改为漠东郡,营州都督府治下改为柳城郡,归为幽燕行省治下。”

  “东胡都督贺兰楚石晋平国公,营州都督张俭晋安国公,置度辽大都护府,东夷大都护府,募契丹、铁勒、奚族、室韦、靺鞨兵各二十万,分至高句丽东、北两翼。”

  “伏弗、可度者、苏支赐封郡王,赏府邸一座,万金,丝绸三千匹,召入京。”

  “诏神武军、羽林军、豹韬军前往辽东,前军大都督、胡国公秦怀玉任辽东总管,统兵七十万,伐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

  “诏千牛军、鹰扬军、骁骑军前往西海,后军大都督、镇国公赵节任西海总管,统兵八十万,伐吐蕃、泥婆罗、象雄。”

  “是。”

  李君羡恭敬的退出了上林别苑。

  PS:唐朝时期的契丹八部:达稽部为峭落州,绝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

  库莫奚五部: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从一品)。

  九嫔:贞嫔、婉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宸嫔、僖嫔、岚嫔(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从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才人二十七人(正四品)、选侍二十七人(从四品)、淑女二十七人(正五品)。

第202章 进击的殷王李象,算计诸国以肥殷!

  殷洲(北美洲)西海岸,东侧殷山(内华达山脉)与西侧的望唐山(海岸山脉)中间形成了一块大谷地。

  大谷地内部地形平坦,平均海拔不到100米,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南北近1500里,东西宽约约130里,拥有超过70万顷地(折合4.7万平方公里)。

  一条长达1230里的河流穿过谷地北部,被命名为武丁河,以纪念殷商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朝歌城就坐落在武丁河畔,后世的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所在地,外有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内分为两大块,北边是王宫所在地,南边是居住区、生活区,建有坊市。

  王宫居高处,俯瞰全城,呈方形,庭院式布局,由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之间由廊道相连,主殿采用赤金色重檐歇山式屋顶,其余各殿均为红色、金黄色等顶,分外威严和尊贵。

  “朝廷关于第二批分封诸王的名单已经下来了。”

  “诸位怎么看?”

  身着云雷纹白色金丝镶边圆领袍服,头戴玉冠的李象端坐在王位上,缓缓开口。

  得益于李承乾对长子的偏爱,殷国是最早建立的藩王国,一百艘巨鲸灵舟运送的不仅仅有殷王李象及其属官,还有五千亲王护卫,其中三千为血枭道兵,每一个都是后天武者。

  随行的三十万人有官员家眷、工匠、士子、道士、农夫、牧民等等,并无士族,大多为河西汉人、党项羌人、吐谷浑人,无一不视李象为天神,称之为铁杆附庸也不为过。

  这些人在摘星港(旧金山港)登陆上岸,筑造了殷国第一座城池:太甲城(旧金山),开垦农田,冶炼兵甲,以此进军中央大谷地,奠定了殷国的基业。

  不同于汉国、钟离国发展的艰难历程,殷国得到了李承乾的特殊照顾,大量关于殷洲的情况汇总成册,为李象度过了许多难关,携带的种子都是当地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农作物,包括高产小麦、高产玉米、高产土豆、大豆、紫花苜蓿、棉花、甜菜等等。

  中央大谷地及西海岸沿海平坦地区做为农业、牧业发展的核心区,至少可以养活数千万人,为殷国后续的开拓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为了解决殷洲缺乏大型可驯化畜力支持的难题,巨鲸灵舟运送了牛、马、羊、驴、猪等家畜种多达数千对,尤其是马,单单是战马就运送了上万匹。

  短短三个月时间,殷国从大唐迁徙了三百万人口,携带的翻译魔芋更是让数以万计的印第安人归化,一度筑造了超过五十座城池,主要得益于土法水泥、红砖。

  不仅如此,来自大唐的造船大匠发现了殷洲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无数参天巨木,一些木材只需要阴干数月即可投入使用,或许寿命有所不足,却大大缓解了殷国运力不足的情况。

  借助船只,殷国的版图迅速扩张,东西已经达到了五千里,南北六千里,只可惜,受限于人口,这些地方大多地广人稀。

  “王上。”

  桓法嗣率先出身。

  “太尹请讲,寡人洗耳恭听!”

  拂了拂手,李象一副明君姿态。

  殷国官制迥异于大唐、汉国、东离国,在朝设有三太六官,即太尹总揽朝政,为王左辅;太尉掌管军事,为王右弼;太宰掌管王室财务及宫内事务。

  天官职掌邦治,即任用官员;地官职掌邦教,即管理国家财务、户籍田亩;春官职掌邦礼,即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夏官职掌邦政,即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秋官职掌邦禁,即刑法治;冬官职掌邦工,即水利、营建、冶炼。

  太尹为桓法嗣,太尉为徐孝德,太宰为狄知逊,天官张玄弼,地官袁异弘,春官敬山松,夏官崔慎,秋官刘祥道,冬官乐彦玮。

  军制三师,为左、中、右,马巍、姜岳、钟骞为左伯、中伯、右伯,邓憬为卫伯,统领禁卫军。

  “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