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41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一旦大唐准备完成,等待吐蕃的除了覆亡,别无选择。”

  “嘶!!!”

  李雪雁美眸圆睁,往日英姿飒爽的脸颊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

  “公主。”

  “且不说太子对你有更深的安排。”

  “单单是吐蕃,能否撑到你返回都是一个问题。”

  “你来的时候,这一路应该都看见了,从乌海城到西宁城,一片欣欣向荣。”

  “你觉得要多长时间,大唐能够做足准备?”

  慕容诺曷钵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

  李雪雁亲父是李道宗,大唐宗室中为数不多的善战者,她对于军事并非一知不解。

  战争之胜者,无非是粮草充足,兵甲犀利,大唐的兵甲跟吐蕃的差距相当明显,唯一限制大唐进攻吐蕃的便是粮草,以往唐军无论是从剑南道,还是陇右道出兵,漫长的路途,补给是最大的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了,吐谷浑故土完全落入唐军之手,西海军更是以吐谷浑人、羌人整编而成,从乌海城到逻些城不足2000里,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唐军根本不需要长途跋涉。

  至于粮草问题,她这一路走来,西海大都护府治下,从乌海城到西宁城,黄河沿岸、湟水谷地多是开垦出来的良田,还有数不清的牛、羊、马匹在牧养。

  “公主完全不需要担心。”

  “因为,太子殿下需要你,或者说需要用你来拉拢江夏郡王。”

  “什么?”

  听到这,李雪雁美眸浮现一抹异色。

  慕容诺曷钵继续道:“薛延陀、吐谷浑相继被灭,党项诸羌、铁勒各部臣服。”

  “大唐已经不再需要担心来自北面、西南面的敌人,内部会出现一段难得的稳定时间。”

  “小王虽然在吐谷浑没有实权,但也曾听说了长安的消息。”

  “陛下宠幸魏王,吴王、晋王朝堂争锋,三王并列,天下奇观。”

  “唯有东宫,太子远赴塞北,梁王西奔河湟,一饮一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玄武门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新的厮杀就要到来,我们回去不知是福是祸。”

  “夫君。”

  不单单是李雪雁色变,就连弘化公主都花颜失色。

  “在长安当质子那几年,我对太子,魏王、吴王、晋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

  “短短旬月,我在西宁城目睹太子不过区区数面,胜却几年。”

  “天可汗英明神武,我等夷狄自惭形秽,只可远观,不可近前。”

  “太子如初升之日,普照天下,只要是他的臣民,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一丝温暖。”

  “我相信不单单是青塘两百万之众对太子死心塌地,草原上的部族一样如此。”

  “朝堂之中,倾向于太子之人多如牛毛。”

  提到李承乾,慕容诺曷钵脸上满是崇敬,话里行间充斥着狂热。

  只有在太子的治下,青塘才展露出了别样的生机,无论是吐谷浑人、汉人、羌人都对自己身为唐人感到荣幸,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是他在长安乃至大唐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曾见到的景象,或者这边是古籍中记载的圣王之道。

  “姐夫。”

  “你说我父王?”

  李雪雁稍微平复了内心,美眸闪烁着光芒,出声问道。

  “公主还不明白?”

  “江夏郡王身为宗正卿,李唐宗室中唯一在世的将领,德高望重。”

  “陛下都得称呼江夏郡王一声堂弟。”

  “太子对公主的安排,其一,圆大唐之义,明示万方,从即日起,再无和亲;其二,全江夏郡王骨肉分别之苦,江夏郡王对太子殿下自当感激涕零。”

  “我明白了。”

  李雪雁臻首微点,行了一礼:“多谢姐夫指点。”

  有这两环在,只要太子在,她便无需担心会被遣送回吐蕃,她的心总算是安定了。

  “无妨。”

  慕容诺曷钵笑着说道:“我们夫妇和公主一同返回长安。”

  “日后,不管是朝堂,还是其它,还望公主多加照顾。”

  今天,他之所以会冒着犯忌讳的风险跟李雪雁讲这么多,完全是为了自己在大唐的未来。

  毕竟,吐谷浑已经没了,他是大唐的河源郡王,同样的异姓王还有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归义郡王真珠夷男、白兰郡王拓跋渊。

  这些人里面,阿史那思摩本为东突厥可汗,皇帝最信赖的异族,赐姓李,真珠夷男是战败者,不值一提,所谓郡王不过是一种羞辱。

  白兰郡王拓跋渊连同其它7名开国县公都是党项羌人,梁王的马仔,大唐开拓青塘的功臣。

  只有他,一个落魄的吐谷浑王,没有丝毫权力,更无亲信,唯一值得利用的便是他的身份,大唐驸马都尉,纵然弘化公主只是宗室之女,但在名义上,她就是公主,而慕容诺曷钵同样是宗亲一员。

  为此,慕容诺曷钵滋生了许多念头,那便是借助这一身份扎根大唐,而他选择的跟随对象便是太子李承乾。

  江夏郡王李道宗执掌宗正寺,对于太子的意义非同寻常,这也是他今日的目的,借助文成公主李雪雁这个筏子,与江夏郡王结下一份善缘。

  “姐夫放心。”

  “我回长安之后,自会与父王分说。”

  “大唐之中,我与阿姊皆为宗室之女,自当抱团取暖。”

  李雪雁不是傻白甜,当然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直接表态。

  “好。”

  闻言,慕容诺曷钵、弘化公主夫妇对视一眼,面露灿烂笑容。

  与此同时,西宁城中,一处僻静的宅院内。

  “阿爸拉。”

  被唐军囚禁旬月的赞悉若、论钦陵看见禄东赞的身影,情绪有些激动。

  “你们做得很好,不愧是我的儿子。”

  “哪怕战斗到最后也没有投降敌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禄东赞上前抱住了两个儿子,宽慰道。

  “阿爸拉。”

  赞悉若、论钦陵在面对他们的亲爹时,露出了脆弱的一面,痛哭流涕。

  十几万吐蕃大军灰飞烟灭,他们的敌人却只是区区八千唐军,这样的失败是他们从未接受过的痛苦。

  过去这么多天,二人都被关在这个小小的院子中,除了有人给他们送吃食,再没有一个人搭理他们,这种死一样的沉寂把他们内心的苦闷不断放大,直到现在才宣泄出来。

  “好了,不哭了。”

  “分天会保佑你们,我的孩子。”

  禄东赞轻轻地拍打着赞悉若、论钦陵厚实的背部。

  “阿爸拉。”

  “你是来接我们回去的吗?”

  二十岁不到的论钦陵一双眼睛满是期冀的看着禄东赞。

  然而,更为年长的赞悉若已经从禄东赞的表情中意识到了什么。

  PS:吐蕃信奉的雍仲苯教认为万物有灵,分天(赞神)、地(年神)、地下(鲁神/龙神)三层。

第154章 禄东赞劝子,大唐太子才是希望!

  “阿爸拉。”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吗?”

  赞悉若沉重的声音在小院中响起。

  ‘什么?’

  论钦陵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禄东赞。

  “悉编掣逋和曩论掣逋已经回去了。”

  “作为交换,赞普同意了支付十万奴隶,割让聿赍城五百里之地,允许大唐葱岭都尉罗通领兵三千借道象雄,前往大、小勃律。”

  迎着两个儿子的目光,禄东赞苍老的面庞上露出了哀伤之色,将这个残酷的事实讲述了出来。

  ‘蹬蹬!’

  论钦陵倒退了数步,整个人跌跌撞撞的倒在了胡床上,心如死灰。

  尚囊和论科耳都已经返回了吐蕃,做为此战的从者,他们成为了被丢弃的棋子,无人问津。

  “阿爸拉。”

  “割让给聿赍城在内的五百里。”

  “允许大唐借道象雄,进攻大、小勃律。”

  “吐蕃左右两翼将被唐军死死的钳制,赞普怎么会同意这样的条件?”

  对于自身的处境,赞悉若并不关心,他在乎的是吐蕃竟然同意了大唐的苛刻条件。

  “我这一次是送文成公主回长安省亲。”

  禄东赞无奈的补充了一句话。

  ‘什么?’

  一时间,赞悉若、论钦陵都顾不上别的了,露出了惊悚表情。

  早在去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合婚之日就已经定下来了,二者还没有完婚,何来省亲?

  这无疑是在挑衅赞普的男人尊严,这样的条件,赞普居然同意了,这已然颠覆了他们的三观!

  “大唐设立了西海都护府,在乌海以南、河口分别修筑了两座城池。”

  “十万西海军就驻扎在乌海城中,我们失去了在北部的所有兵力、属邦。”

  “唐军的实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吐谷浑人、党项羌人臣服了那位大唐太子。”

  “呼!!!”

  听到这,赞悉若、论钦陵都明白了。

  十二万吐蕃军队被区区八千唐军打得落花流水,只有党项人帮手的情况下,全歼了他们。

  现在足足有十万唐军出现在吐蕃面前,还有近200万吐谷浑人、党项羌人为其附庸,北部毫无阻挡,吐蕃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生存或者灭亡。

  从赞普的角度,或许屈辱并不是最难以接受的,而不确定的灭亡才是,所以,他选择了接受屈辱。

  吐蕃只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难道堂堂的雪域之王连向敌人拔刀的勇气都没有了吗?这样的赞普还是他们曾经尊敬的主君吗?

  此时此刻,禄东赞最年长,也最杰出的两个儿子不禁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一丝怀疑。

  “阿爸拉。”

  “你这一次来只是为了看我们?”

  年长的赞悉若有些怀疑的看着禄东赞。

  “阿爸拉?”

  论钦陵不由得抬头看向他的父亲。

  “来之前,我是想看一看你们。”

  “不过现在,我的想法有了改变,这场战败对你们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那位大唐太子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睿智,只用了一年不到就让吐谷浑乃至党项诸羌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通过诛杀所有的王公贵族,将牛羊、草场分给牧民,赢得了这些吐谷浑人、羌人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