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33章

作者:墨守白

  只是贩卖私盐这件事翻篇了。

  他们要是不知悔改,不知收敛,再犯别的事,咱该收拾他们,也绝对不会手软。

  他们巢湖水师立下汗马功劳的事,咱一直记着。

  但,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妄想着以功抵过!

  经此一事,他们巢湖水师要是还不知悔改,今后刀子砍到头上了,别和咱喊冤!

  就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对了,这些让他全部暂时保密,不要声张,一切照旧,两个月后自见分晓。”

  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朱标出声交代。

  “父皇这是要放过巢湖水师了?”

  朱元璋摇摇头:“本来就没想真把巢湖水师怎么样。

  只是他们把事情做的太过分,需要敲打敲打,让他们老实一些。

  巢湖水师,出力确实大,真废掉的话,咱也于心不忍。

  还有一个原因,是巢湖水师一直和淮西不和,彼此之间相互竞争。

  咱知道,这次廖永忠他们干的这些事情被捅出来,淮西的那些人,出力很大。

  越是这样,咱越是不能把巢湖水师给废了。

  淮西勋贵的力量太大了,大到了朝中没有别的力量能够和他们抗衡,这点是真不好。

  在淮西这个庞然大物没有被拆分,没有被收拾老实时,别的和淮西不是一路的力量,一定要珍惜。

  这掌控朝堂,说白了就是一个平衡。

  绝对不能让一家独大,占据绝对优势!”

  面对朱标时,朱元璋可以敞开心扉,将这些绝对不能给别人说的话说出来。

  掰开揉碎了说与自己儿子听。

  “开国之后,如何处理勋贵集团,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会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难题。

  淮西勋贵在咱打天下的过程,确实出了很大的力气。

  可以说,若没有汇集起来的这一大帮兄弟,咱取不了天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没有了咱,他们里面许许多多的人,也早就如同野草一样死在了乱世里。

  也享受不了如今的荣华富贵。

  咱和他们,可以说是相互成就。

  但别管怎么说,如今淮西勋贵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这是事实情况。

  咱需要着手解决。”

  朱标心中沉重,点了点头。

  这个事情,他本能的就想要回避,但却也知道根本回避不了。

  他看着眼前的父皇,再一次生出感慨。

  自己不需要直面这件事,只在边上看着,就心中这般不好受。

  父皇却需要亲手来处理,所面临的压力,只怕更大,心里更加不好受。

  父皇,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这件事,需要咱来做。

  咱这个开国皇帝,对上时尚且觉得不好办。

  若是留给标儿你,对上这群骄兵悍将,将会更加棘手。

  咱会把该拔的刺,都给拔出了,把那绊脚的石头,尽量都给移开。

  让标儿你今后走起来更舒服一些。”

  “父皇……”

  朱标喊了一声,剩下的话都被堵在了嗓子眼里。

  朱元璋拍拍朱标的肩膀:“皇帝现在是我在做,今后是你的。

  咱爷俩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得为这个位置,为天下负责啊!

  不然这皇帝岂不是白当了?”

  朱标用力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平复了心情之后,忽然想起一事。

  “父皇,为什么是在两个月后才停止?

  还有,为什么要让南安侯暂时保密?”

  朱元璋笑了笑道:“因为你爹我,要顺手钓一下鱼。”

  钓鱼?!

  “哪条鱼?”

  “明教。”

  朱标闻言愣了一下,沉思一会儿,神色忽然大变!

第32章 明教

  明教又被称为摩尼教,武则天的时候传入华夏。

  唐玄宗时下令禁止传播,转而传入到回鹘,在那里得到大发展。

  后面发生安史之乱,回鹘被借兵入中原平乱。

  摩尼教因此得以再次在大唐传播。

  不过,随后遭遇了唐武宗的铁拳,再次被禁。

  从此在中原转入地下传播。

  吸收了一些佛教,道教理论来谋求生存,变为秘密宗教。

  宋朝时,已经完全汉化,成为明教,并成为造反专业户。

  比如陈硕真造反,比如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

  比如南宋时的王念经衡州起义,东阳县‘魔贼’起义。

  以及元末时,刘福通,韩山童起义……

  都有着明教的影子。

  典型的造反专业户。

  对于这些,朱标心里门清。

  而且,也清楚的知道,明教,白莲教,弥勒教这些的危害。

  毕竟他爹朱元璋,都曾经是里面的一员。

  甚至于就连李善长等人,都曾经在里面担任过不低的职务。

  所以大明刚一建立,他父皇就下令,严厉打击明教之类的组织。

  但这东西,可谓是阴魂不散。

  极为难根除。

  哪怕父皇下了严令,现在大明依然有这些人存在。

  不过,这些对于朱标而言,应该属于比较习以为常的事。

  本不该这般惊讶。

  明教虽然存在,但如今随着大明建立,国家稳定,明教这些已经式微。

  难以再掀起太大的风浪。

  如今忽然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被父皇钓鱼的明教,只怕如今主要是在中都那里活动!

  明教的那些教义,本身就是对遭受艰难困苦,快要活不下去百姓,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父皇为了中都城的事,都不惜将三个弟弟都给暗中派了过去。

  可见中都那边的情况,应该是很严峻了!

  那么,明教在中都城那里有大量活动,八九不离十!

  再加上,父皇用来钓明教的,还是南安侯和巢湖水师,这事就更加让他着急了!

  明教这次,只怕胃口很大,不大的话,也不会去吃巢湖水师这个饵料!

  也是意识到了这些,朱标反应才会这样强烈!

  他的几个弟弟,可正往中都城那里去呢!

  “爹!是不是明教要在中都城起事?是不是?”

  朱标情急之下,父皇都不喊了,直接叫爹。

  说罢,也不用朱元璋回答,着急的在地上用力跺了两脚,转身就走:“我这就让人把弟弟们都给拦下来,接回来!”

  和朱元璋这个不靠谱的‘慈父’比起来,朱标这个当大哥的,明显更像爹。

  “标儿!”

  朱元璋一把拉住朱标,又是欣慰,又多少有些无奈和心虚。

  自己标儿就是聪明,就知道一和他说用巢湖水师钓明教的事,他十有八九会猜到不少东西。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别急,老二他们几个都是咱的亲儿子,他们的安危,咱岂能不关心?

  放心好了,咱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

  他们绝对不会出任何的危险!”

  “他们可是以普通人身份前去的!你这里安排的人,也只能暗中保护,不能暴露。

  若只是做工还好说,现在还有明教!

  明教是真的敢造反!

  到时候兵荒马乱的,他们怎么办?

  不行,我必须把他们接回来!”

  事关几个弟弟的安危,朱标这个一向恭顺的太子,这时候也急眼了。

  朱元璋见到朱标对自己这个态度,不仅不生气,反而还老怀大慰,觉得自己家标儿长大了。

  “标儿,听咱说,明教在中都城那里,闹不起来事。”

  朱元璋对朱标解释。

  朱标不说话,只是站在这里看着他爹。

  “咱之前又不是没有在明教里混过,对明教很了解。

  明教什么时候力量最大?

  无疑是乱世时。

  据咱得到的一些消息来看,中都城确实有些问题,不加以理会,今后可能会给明教可乘之机。

  让他们闹出乱子来。

  但咱现在,不正着手提前把中都城的问题给戳破吗?

  只要戳破了问题,安抚住了中都城的那些被征为劳役的百姓,明教那里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掀不起风浪。

  没有众多受苦受难的百姓支持,就凭借明教里的几个臭鱼烂虾野心家,什么事都做不好!”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看自己大儿子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