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守白
是新的开始。
很多事儿,都是在废墟上面进行重建。
做起来自然容易,没有那么多的掣肘。
可是,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越长,那各种利益团体也会越来越多。
各种团体,有着他们各自的需求。
权力也会随着王朝的延续,而不断的发展壮大。
他们的权力大了,属于皇帝的权力也就变小了。
后面的皇帝,想要做上一些事儿,也会更难。
会有无数人出来,对皇帝进行行抵制。
尤其是涉及到他们的利益时。
这个时候,皇帝想要把一些事给办成的难度,将远远超过开国皇帝。
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与各方进行扯皮,进行争斗。
要甚至于是妥协让步。
付出诸多的精力,还有努力,才能取得很小的一步。
甚至于,在各种势力的反扑之下,还能把皇帝的好意,给变得面目全非。
本来是惠民的,却被各种人给弄成了残民,害民。
所以孩儿说,在王朝超过三百年的这件事情里,皇帝的因素也同样很重要。”
说完这话,朱棡心中有些忐忑。
毕竟自己方才所说的这话,里面有很多,可以说都是犯忌讳的。
也就是自己家父皇,向自己问起。
自己才会就这个事儿,进行一番的谈论。
不然这些话,他很多都不会往外说。
就算是说了,也不会说的如此直白。
可就算是这样,他的说完后心里面也有些忐忑,有些拿捏不准。
怕惹到自己家父皇不开心。
让父皇对自己,有着一些别的看法。
“好。”
朱元璋拍手称赞。
望着朱棡满是赞许。
“不愧是咱家老三,说的不错。
看得出来,你在这件事上是真的用心了。
你的很多考虑都很不错,不用心,可说不出这样的话。
你能把问题给说到皇帝上面。
以及开国之后,一个王朝之中存在诸多利益团体,会和皇帝之间相互扯皮,形成层层阻力。
说明你的见识很到位。
哈哈,咱就说咱老朱的儿子,必定不凡!”
朱元璋很是开心,对自己家老三大加赞赏。
听到朱元璋的话,晋王朱棡那悄悄提起来的一口气,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还好还好,自己家父皇,真的不会因为自己所说的这些,而对自己有什么别样的看法。
“父皇,这些都是孩儿的一家之言,属于小儿辈的见识。
有说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父皇您指教。
是这些是孩儿的胡言乱语。当不得真。”
朱棡又找补了一句。
朱元璋道:“这可不是胡言乱语,很多都是真知灼见。
在你这个年纪,能够看到这些,已经特别的不容易了,很优秀。”
听得到自己家父皇的赞赏,朱棡的身子,都不自觉的挺直了不少。
虽然嘴上说的谦虚,可实际上他和老四等人一样,对于自己家父皇的夸赞,也都非常的在乎。
“你这次的事,说的很不错,但在咱看来,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没有说出来。”
听到朱元璋这话,晋王朱棡为之愣了一下。
有被自己家父皇所说的话给惊到。
这……这不应该啊!
自己都已经把皇帝给说出来了,父皇居然还说自己没有说到根子上,
有根本原因没有说出来。
这根本原因,不是皇帝吗?
除了皇帝外,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根本的?
“父皇,这……孩儿的愚蠢,孩儿能够想到的原因,也就只有这些了。
想到的其余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
和这些比起来都差得远。
请父皇赐教。”
朱棡直接向他父皇,问起了最终的答案。
实在是自己家父皇所说的话,太过于出人意料了。
对于王朝三百年规律这事,今日他所说出来的这些,是他绞尽脑汁,并查阅了诸多资料,才得出来的。
除此之外,再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更为根本的原因。
听到自己家儿子的话,朱元璋点了点头。
自己家老三,能想到这些确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根本原因没有想出来,倒也不必太过于意外。
想不出来才正常。
能想出来,才是真给自己了一个大惊喜。
不仅是老三,连自己家标儿在此之前,也没有想出来。
这事都已经过去一年了,老三也没能想到根本原因。
想要再让他往更深处去想,找出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显然已经是不可能。
当下朱元璋便准备,把这件事的根本原因,说与自己家老三知道。
“既如此,那咱就说给你。
你听一听,是不是这么一个根本的原因,才造成王朝超不过三百年。”
听到朱元璋的话,晋王朱棡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第144章 父皇,这永乐盛世是什么时候?
“造成王朝三百年,这条铁律的原因有很多。
在咱看来,其余的诸多方面,都可以称之为表面因素,或次要因素。
只有一个是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他家老三朱棡,说出了他在这个事情上的考虑。
土地兼并?
朱棡闻言,微愣了一下。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原因。
或者说是,在考虑的时,曾有所留意到,但却将之忽略不计了。
在他看来,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会发生。
和权臣,和皇帝,和官员贪腐,吏治腐败等等比起来,这个原因微不足道,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哪能想到,自己家父皇竟然把这个,拿出来讲。
将其给归结到根本原因上去,超越了其余的所有缘由。
“怎么?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吧?”
朱元璋将三儿子的反应收入眼中,望着他询问。
朱棡在这上面很诚实,没有隐瞒。
点了点头道:“是,孩儿确实没想到,父皇会把这个归结为根本原因。
“正如咱之前与你说的那样,我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农业上面的。
而农业又是怎么发展的?
自然是从土地上发展起来的。
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
也没有众多,依靠土地维持生计的人。
更没有依靠土地,而存在的王朝。
这么一来,土地问题就会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表面看起来,不管怎么兼并,土地还是那些的土地。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
千年土地百年主,土地的所有权,是在不断流动的。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
可是,土地在谁手里,意义却完全不同。
为什么开国初年时,一般而言,只要君主别太昏庸,愿意与民休养生息。
这个国家,基本都不会太差?
只要在这个过程里,王朝能够顺利延续,并且别出现特别差劲的君主。
往往都能开创出,不错的盛世来?
除了你与我所说的开国时期,百废待兴,以及开国君主能力强之外,最为重要的,其实还是土地。”
朱棡静静的,听着自己家父皇在这里说。
脸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
隐约之间,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现在心头。
“开国初期,那都是经历了诸多的战乱。
无数的人死在了战乱里。
人少了,土地却是不变的。
如此一来,每个人平均下来的土地,就会有很多。
每个王朝开国初年时,都会有着大量无主的土地,可以进行分配。
处于地多人少的状态,人地矛盾,那是一点都不突出。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