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49章

作者:墨守白

  且不说在现代生活十五年,知道根本没有所谓的天人感应,日蚀乃是正常现象。

  就算真的是有天人感应,他今日也一样敢这样说!

  罗贯中眼中异彩连连,运笔如飞。

  今后写诸葛亮骂王朗时,或许可以从今日事情上找点灵感,借鉴一二。

  尤其是最后这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是真带劲。

  必须要写上!

  群臣之中,诸多人心神震荡,一些人甚至于双腿发软,想要跪在地上认错。

  谁能想到,皇帝居然这般强势,连日蚀这等天象都拿捏他不住。

  居然敢专门汇集官员,祭天时说出此等话。

  原来,日蚀发生之后,乃至于有揭帖出来,皇帝不在第一时间处置事情,并不是因为在犹豫,在害怕。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是皇帝故意要让事情闹大,然后再在这个时候,来上这么强势一击!

  “陛下,您有些话言之有理,但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自汉孝武皇帝下轮台罪己诏后,历代帝王下罪己诏的不在少数。

  向来都是罪己而已,从未有人代臣子下罪己诏。”

  一片安静之中,宋濂开口打破了沉默。

  朱元璋看了宋濂一眼,这样的老古板,沉浸了快一辈子儒学之人,想要扭转其观念,是真不容易。

  以往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时,这样的人可以为助力。

  可等到进一步前行时,以宋濂为代表的这些人,又很容易成为阻碍。

  朱元璋准备开口说话,却听得一道声音已经先一步响起。

  “以往没有皇帝这样做,上位就不可以做了吗?

  在武帝没下轮台罪己诏之前,还从没有帝王下过罪己诏。

  上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我大明开创之君,论起功业,古之明君,又有几人可比得上上位?

  上位做出一些开创之举,又有何不可?”

  却是韩国公李善长越众而出,对着宋濂开炮。

  依照宋濂如今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士林之中的影响力,很多人都不敢和他对着来。

  但李善长却是毫无顾虑。

  论资历,论爵位,论功劳,论地位,宋濂都比不过他。

  当然,他所说的地位,不是指在儒家士林中的地位。

  而今的李善长一心想要进步,这样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且天变预兆臣子过失之事,从武帝时就有。

  自武帝开始,汉朝的丞相因天变而受罚,乃至于罢相的不在少数。

  宋濂你身为儒学大家,学究天人,连这点都知道?

  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不懂?”

  李善长这话,问的可就诛心了。

  李善长这老狗!

  一条断脊之犬,如今还恬不知耻的在这里狂吠!

  宋濂还没有什么反应,胡惟庸就已经在心里面狂骂开了。

  自己可什么都没有说,这狗东西把自己给牵扯进去干什么?

  轰宋濂轰宋濂,为何要给自己两拳?

  自己为什么这次事情这般老实?

  除了空印案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好处,不愿意短时间内,再招惹什么是非之外。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因为怕人将汉朝时的旧事,给拿出来说吗?

  董仲舒也是废物,想要用天人感应这一套来约束皇帝,结果这一招反手就被汉武帝给废了。

  说丞相统领百官,调和阴阳,出现天变,不正是丞相无能,失职才造成的?

  应该对此负责的是丞相,而不是皇帝。

  他如此小心翼翼,就是怕有人将这些翻出来,殃及了他这个丞相。

  把本该冲着皇帝去刀子,都弄到这个丞相身上。

  本以为这次自己能顺利过关,哪成想李善长这不得好死的老狗,把这事给翻了出来!

  胡惟庸气在心里,直问候李善长的十八辈祖宗。

  “上位,天象示警确是臣这个丞相失职所致,请上位降罪于臣,以告上天。”

  胡惟庸出列,望着皇帝满是诚恳的认错。

  说出这话时,心都在滴血。

  他是真怕皇帝会趁此机会,反手就把自己的丞相之位去了。

  他才刚享受了没几天实权宰相的快乐啊!

  可此情此景之下,李善长已经把这事捅出来了,他哪怕再不想,也不得不进行表态了。

  “事情与你无关,只管做好你的丞相。”

  朱元璋望着胡惟庸,面无表情的开了口。

  胡惟庸闻言,心中长松一口气,皇帝确实是离不开自己。

  谢恩之后,退回原位。

  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善长。

  这老狗想要凭此把自己拉下水,想的美。

  自己圣眷正隆,不是这等无耻狗贼,用这样的手段,就能暗算的。

  “陛下为开创之君,代臣子向上苍认罪,也不是不可。

  只是……治国之道,有张有弛。

  众官员追随陛下,是陛下治国理政的帮手,不是贼寇。

  只一味杀伐,强压,或许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用。

  刚柔相济,阴阳相合才能长久。”

  宋濂沉默了一下后,再度开了口。

  不过言语之间,已经不再说皇帝代臣子向上天谢罪不行了。

  转而说起了其余方面。

  这就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开国之主的好处。

  很多后世之君无法完成的事,开国之主都能比较轻易的做到。

  且有了这一次之后,大明后面的那些官员,想要用天人感应这一套来束缚皇帝,谋求他们的利益,也做不到了。

  毕竟有祖宗成法可以参考。

  “此言大谬!”

  李善长高声呵斥。

  “官员的确是陛下帮手,可那些违法乱纪,贪赃枉法之人,不是帮手,他们就是辜负皇恩的贼寇。

  上位别管怎么处罚,都是理所应当,都是他们自作自受!

  空印案被牵扯的那些人,不都是他们先辜负皇恩的吗?

  不然为什么只处罚他们,不处罚别的官员?

  宋濂你一味为这些辜负皇恩,贪赃枉法之人说话,到底是何居心?”

  李善长现在真的是铮铮铁骨。

  宋濂哪怕是好脾气,此时被李善长接连呵斥,说出诛心之语,也一样是忍耐不住。

  “李善长,你少在这里扣帽子,含血喷人!

  我是在说正事,你少在这里一味歪曲!”

  李善长闻言,哼了一声,当即就要开口,针锋相对。

  朱元璋先一步的开了口:“方孝孺是宋先生的学生吧?”

  宋濂点头:“回陛下,确实为臣的学生,先前曾找臣说情,想要臣挽救其父。

  臣求见太子殿下,得知陛下言说,凡涉空印案官员,没有一个被冤屈的。

  哪怕在一些地方做出了成绩,可身为主印官,在空白账册上盖印,让人随意填写,就说明其不是个好官。

  臣便熄了这个心思。

  臣此时言说这些,不是为那些人开脱,只是单纯觉得,治国不能只一味的杀伐。”

  宋濂此时表现倒是实诚,竟是把他前去找太子朱标说情的事,都给当众说了出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可宋先生的这位学生,可不会这么想。

  他连夜写揭帖,贴的满城都是,这事不知宋先生知道不知道?”

  宋濂闻言,心中咯噔一下,神色为之大变。

  揭帖竟是方孝孺所为?

  这……不太可能吧?

  自己这个学生,历来重礼仪,更重三纲五常。

  虽说父为子纲,可还有一个君为臣纲在。

  为父求情乃人之常情,可也不至于攻讦君父,写揭帖,直接骂君父为独夫民贼。

  之前宋濂还在想,这是谁如此丧心病狂,竟能干这事来,说出此等癫狂之语言。

  现在突然得知,这事竟然是自己极为看好的弟子之所为。

  这等消息对于他来说,着实惊人,冲击太大。

  “陛下,这……方孝孺真干出了此等事?”

  愣神之后,宋濂出声询问,带着急切。

  比方才被李善长使劲炮轰还要着急。

  “是与不是,宋先生还是自己问一问吧。”

  声音落下,很快就有锦衣卫,押这一个被捆绑了双手之人前来。

  正是方孝孺。

  方孝孺被带来后,一丝不苟的对皇帝行礼,又对宋濂这个老师行礼,看起来很是恭敬。

  朱元璋看着方孝孺没有理会,宋濂则来到了方孝孺跟前。

  同样没有理会方孝孺的行礼。

  “揭帖的事,是不是你干的?!”

  他望着方孝孺出声喝问,声色俱厉,全然没了平日里的儒雅稳重。

  一双已然有些浑浊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方孝孺。

  除了气愤之外,还带着诸多的不可置信,以及一些祈求。

  他是真不愿意去想,自己的学生会干出这等事情来。

  方孝孺的身子颤抖了一下,他从未见过自己老师有过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