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走私系统 第307章

作者:君王李

让周围这些手下们一顿质疑,孙承宗也恢复了冷静,仔细一琢磨,他内心确实太希望看到大明军队奇袭沈阳城的胜利。

才会在看到信笺中的内容后,下意识的就选择相信了。

如今清醒过来,再看看案桌上的信笺,确实如同手下们说的那样,太夸张了一些,斩首女真八旗十二万。

不说他,就算是报给兵部,都有可能被下一道奏章斥责一番。

定个谎报军情,贪图功劳的罪名。

军中虽有对军功谎报的现象在,但也没有像信笺上写的那样,直接谎报阵斩十二万首,实在是太夸张了。

把十去掉,独留二万,孙承宗都觉得有些多,要知道宁锦大捷,也不过斩杀女真八旗几千人,还不到一万首。

就在孙承宗思考该怎么办的时候,袁崇焕再一次开口道:“经略大人,不知那队送信的信使可有看严?”

“元素有何疑问?”孙承宗疑惑的问道。

袁崇焕说道:“经略大人,如果想知道信笺上的内容是真是假,只要将送信的信使带上来,问上一问,不就全都明白了吗?”

“对啊,经略大人,把那些送信的信使叫上来,不管真假,一问就知道了。”

“对,咱们在这里瞎猜也没用。”

见手下们都是这么说,孙承宗点了点头,便让人将那些从关外进山海关的信使找来。

不多时,李牧派到山海关送信的信使,就全都带到了堂上。

“卑职等见过诸位大人。”其中一名关宁铁骑上前说道。

孙承宗捋了捋胡须笑了笑,手里拿着信笺,温声的问道:“老夫问你们,这封信笺可是李大人亲自交给你们的?”

这名关宁铁骑看了看信笺,再看了看孙承宗,回道:“是的大人,不过这封信笺不是交给卑职等关宁铁骑手中,是李大人亲自交到了这名狼骑卫手中。”

话音落下,指了指中间那位身高魁梧的狼骑卫。

这时,祖大寿走到孙承宗身边,俯身轻声的说道:“大人,这些人确实是咱们大明辽东边军的关宁铁骑,末将认得他们。”

见祖大寿可以证明这些人的身份,孙承宗眉毛一笑,心中至少有半成信了信笺里的内容。

“那你们跟老夫详细的说说,李大人是怎么阵斩的十二万女真八旗的?”

这名关宁铁骑反驳道:“大人,这次奇袭沈阳城李大人斩杀的女真八旗不是十二万。”

“果然,我就说嘛,女真八旗哪有那么好斩杀的。”

“看来这信即使是真的,也是谎报军功。”

看着在场的辽东武将们质疑信中的内容,这名关宁铁骑仿佛受到了污蔑一样,胆子突然大了起来,喊道:“诸位大人,如果信笺上说的是斩杀了十二万,数目确实不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李大人斩杀的女真八旗应该是十二万两千人才对,如果算上城内的女真人,卑职认为十三万都不止。”

不理会那些吸声的辽东武将,这名关宁铁骑挺了挺胸膛,将他们这段时间在沈阳城的所作所为,凡是他知道的全都讲了出来。

听着这名关宁铁骑口中的讲述,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所有辽东武将眼中都充满了不可思议。

“这就是卑职知道的所有事情了。”说完,这名关宁铁骑站回了队伍,不再说任何的话。

思索良久后,孙承宗才缓缓的说道:“想不到李大人麾下的狼骑卫竟然如此强悍,仅凭八百骑就敢硬撼十几万女真八旗。”

感慨完,孙承宗吩咐道:“准备车马步卒,出关迎接李大人一行,还有向京城报喜,就说沈阳城大捷,将李大人的信笺也一并送到京城去。”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功传九边(二合一大章)

山海关。

在确认信笺的真伪后。

孙承宗准备了两只队伍,一只人数较少的快骑,首先向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另一只则是在他亲自带领下出关,到关外迎接李牧的队伍得胜而归。

出关的队伍,因为数目要庞大一些,准备起来略显麻烦,要花上一些时间。

九骑的红翎信使,背插红翎,一人两骑,带着李牧的信笺,还有奇袭沈阳城大捷,阵斩十二万的消息,一路向着京城纵马烟尘,蹄不沾地的宣扬。

大明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

不管是朝廷,还民间。

相较于宁锦大捷的阵斩几千首,这次的沈阳城大捷,更能提振朝廷的威望,让大明朝在百姓心中重新凝聚。

这一行九骑红翎信使,一路上不会有任何停歇,嘴里也不会闲着,每到经过一个城镇的时候。

口中都会大声叫喊:“沈阳城大捷,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

一人喊累了就换下一人,九人轮换着将这句话,一路喊到京城,直到将孙承宗的奏章,李牧的信笺送到京城兵部为止。

一路捷报,自然引起了无数的欢呼,一些情绪激动的百姓,还会追着红翎信使跑上一段路程。

京城。

冬天的到来,致使天气变凉,京城的百姓习惯性的不愿意太早走出家门,总是等到太阳出来后,才会开始一天的劳作。

“唉,老哥你说,这天是不是要变天了,看样子是有下雪的征兆。”

说话的,是一个出来找活计的匠工,穿着单薄的衣衫,不自主的缩着脖子,捂着袖子,两眼看了看天空,充满了担忧。

对于他来说,下雪真的不是个好兆头,天太冷了,火炭就会变贵。

“看样子像,这应该是入冬后第一场雪吧,早该下雪了,年前的天气让老汉摸不着头脑,地里庄稼太旱又长不好,冬天再没有一场雪,来年的收成可就没有找落了。”

这个搭话的老汉,看来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年初的北方大旱,多少也波及到了京城,让这里的农民们收成不是太好。

“唉,怨天寒,怨天旱。”最先说话的匠工倒也没有气恼,各有各的心愁事,双手合十,抬头望天,祈愿道:“老天爷,老天爷保佑我们这些老百姓有口饭吃吧,别再跟个小孩子一样,说变脸就变脸了。”

这位农民老汉也跟着合十双手拜起老天爷来,他更关注来自土地田间的消息,在心诚的拜完老天爷后,对这个出门遇见的老兄弟说道。

“听说,陕西那边年初旱情比京城这里还要严重,说是老天爷把土地都晒裂了,那地面上,一片片的裂痕,随便捡起一块土都是硬的,家家都没有粮食吃,还好朝廷想着陕西的百姓们,调去了粮食赈灾,才没有出现饿死的现象。”

“老哥你也听说了,老弟我可是听说,哪里是朝廷想着咱们百姓,那是宫里的太后她老人家,听到陕西大旱百姓手里没有粮食可吃,这心里就开始着急起来。”

说着,匠工低声的说道:“听说是,太后她老人家在一天夜里沐浴更衣后,到佛菩萨面前跪地乞求,希望能够给陕西百姓求些粮食充饥,谁成想,那天夜里佛菩萨真显灵了,心感太后她老人家的慈悲,就给太后她老人家在山西变出来好多的米山,足够陕西百姓吃上一年的干饭了。”

“真的?”农民老汉有些不大相信,这也太玄乎了,他求了大半辈子佛菩萨也没见灵验过,如今到显灵了?

“当然。”匠工见农民老汉不信,接着说道:“老哥你只知道照顾你家那点薄田,不知道也不怪,老弟跟你说,那晚佛菩萨不仅给太后她老人家变出了米山,还有感太后她老人家心系大明百姓,有普世慈悲之心,佛菩萨又赐给了大明一种新的粮食,陕西那边来的人说新粮食特别耐旱,将来种下收成会比麦子多。”

听到新粮食的特性,这农民老汉心生向往,羡慕道:“要是真有这种粮食,给老汉一些就好了,老汉那几亩薄田,也能有个好收成。”

“会的,会的,太后他老人家对陕西百姓都如此慈悲,更何况咱们这些住在京城的百姓,离太后她老人家住的皇宫这么近,算的上是邻居了,理应更加照顾。”匠工笑说道。

农民老汉认同的笑道:“那敢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