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7快男开始 第218章

作者:朝天乐

  然后,时间来到15年,《当代歌坛》停刊。

  在某种意义上,华语乐坛的发展曲线,也是《当代歌坛》杂志的发展曲线。

  从最开始的专业类乐评杂志,一步步发展,逐渐成为主攻青少年的八卦杂志、偶像杂志。

  《当代歌坛》本来有机会发展成华夏的《滚石》,但偏向青少年受众,让杂志渐渐沦为了八卦杂志。

  其实,当代歌坛改变路线,不完全是内因,大部分还是因为市场导向。

  专业类的评论杂志,不是不会。

  而是受众太低。

  杂志靠什么赚钱?

  靠销量!

  靠广告!

  没有销量,既没有销售收入,也没有广告收入。

  因此,《当代歌坛》最终活成了八卦小报的样子。

  而今,受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当代歌坛》的销量进一步下滑,哪怕它选择拥抱不受主流待见的选秀歌手,也改变不了江河日下的命运。

  就在这时。

  陆老板背后的晨星基金,向《当代歌坛》背后的母公司魔都大嘴传媒抛出了橄榄枝。

  其实,陆远一直有意创办一家音乐类杂志,兼顾通俗性和专业度的那种。

  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国内也能诞生一家权威性的音乐杂志,一份权威性的音乐类榜单。

  一如阿美瑞卡的《公告牌》。

  即使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也想要尝试一下。

  来都来了,终归要留下点什么吧?

  至少给华语乐坛保留几分火种,给那些独立音乐人一些发声的渠道。

  如果换做是十年前,大嘴传媒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拍掉晨星基金递来的橄榄枝。

  毕竟,那时的《当代歌坛》如日中天,号称华夏版的《滚石》,每一期的销量都能破百万。

  不差钱。

  也不缺影响力,哪怕是四大天王级别的歌手,也不敢忽视《当代歌坛》的专访。

  然而,花无百日红。

  现今的《当代歌坛》每况愈下,其背后的母公司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如何生存下去?

  陆远投资《当代歌坛》是王忠军牵的线,上市在即的华艺,意气风发,颇有些民营电影公司话事人的味道。

  前不久,华艺兄弟跟《看电影》杂志创始人‘三木’达成合作,成立了三木工作室。

  三木不止是《看电影》的策划人,也是NBA授权杂志《灌篮》的创始人之一。

  而《看电影》、《灌篮》、《当代歌坛》背后的母公司,都是同一家。

  即,大嘴传媒。

  大嘴传媒是三木和他哥哥孟小可一起创办的企业。

  兄弟俩创办的公司,一度被誉为‘娱乐媒体行业的黄埔军校’,为燕京娱乐媒体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

  ……

  星辰传媒。

  在专访正式开始之前,陆远跟孟小强,也就是‘三木’先见了一面。

  “孟总,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到您了。”

  “陆总,这句话应该由我来说才对。”

  孟小强笑著道:“虽然陆总上过好几次当代歌坛,但说起来,今天咱们还是头一回见面。”

  “哈哈。”

  陆远笑道:“孟总,我想,以后我们会经常见面的。”

  两人寒暄了一会,陆远就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引到了新杂志上。

  “孟总,杂志创刊的事,还得麻烦您跟颜主编。”

  陆远口中的颜主编不是旁人,正是知名乐评人颜俊,他没有找名气更大的汪晓峰。

  汪晓峰的风格是辛辣的批评,毕业于华夏政法大学的他,文辞也十分犀利。

  但,有时候,他过于激进,不太适合担任杂志主编。

  相比于主编,他更适合当一个独立撰稿人。

  当然。

  陆老板绝对不是因为汪晓峰近期狂黑他,所以才不选汪晓峰。

  别多想。

  即将担任【明日歌坛】主编的颜俊,近期也是【陆黑】主力军之一。

  颜俊是一位资深摇滚爱好者,他和汪晓峰一样,近期发表了不少批评陆远的乐评。

  其实,不论是汪晓峰,还是颜俊,他们对于陆远,可谓是又爱又恨。

  你陆远明明可以写出好歌,也能兼顾流行度与艺术性,但你偏偏放弃了那些。

  看到《行而不辍》这张专辑,颜俊发文表示惋惜,惋惜陆远从一个独立音乐人,变成了一个音乐商人。

  至于汪晓峰的表现,只能说黑化强三倍。

  上一张专辑《路依然远》,他吹得有多狠,这一次的新专辑,他就黑得有多狠。

  “陆总客气,这是我们份内的事。”

  孟小强微微一笑,对于金主,他还是很客气的,他们兄弟二个,名气不小,但钱挣得确实不多。

  况且,平心而论的话,孟小强还挺佩服陆远的。

  这年头,办一份乐评人杂志,哪怕还没创刊,也能料到这是一门亏本生意。

  今天来的人,如果是他哥,他哥和陆远多半会相谈甚欢。

  毕竟,他哥孟小可对于音乐的热爱更纯粹一点,不像他,他对音乐杂志没什么执念。

  不然的话,三木也不会跨界办电影杂志,办篮球杂志。

  随后。

  陆远又跟孟小强聊了一些具体事务,主要是【明日之子】的评选。

  【明日之子】是【明日歌坛】创刊号发起的一场活动,陆远和《当代歌坛》都会发动关系,为这场活动预热。

  明日之子,大体意思跟歌坛【最佳新人】差不多。

  评选范围:两岸三地新人歌手

  评选频率:两年一次

  评选方式:两岸三地乐评人+歌迷投票,以两年为周期,最终选出一位【明日之子】。

第278章 专访与世界巡演

  上午十点。

  陆远在办公室接受了《当代歌坛》资深编辑耳东的采访,虽然耳东知道陆远即将成为大嘴传媒的股东。

  但在采访时,他却没有丝毫避讳的意思,一连问了好几个犀利的问题。

  耳东:“你是怎么看待乐评人差评如潮的?”

  (笑)

  “我觉得很正常,音乐是很主观的事物,有人喜欢,自然有人讨厌,就像专辑名一样,我只是一个正在前行的音乐人,不论好坏,我都接受。”

  耳东:“有人说,《行而不辍》的制作没有前一张那么用心,是因为英文专辑更赚钱,所以,这张专辑的质量才会大幅度下滑,对于这种说法,你认可吗?”

  “当然不是。”

  “英文专辑赚钱,这一点确实是事实,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我的事业重心现在应该是在欧美吧?”

  耳东:“但过去这一年,你在国内事业的重心不在音乐,这一点,应该也是事实吧?”

  (笑)

  “这一点,我觉得不对,过去这一年,我的精力分配,应该是音乐占三成,影视占三成,公司事务占三成。”

  “剩下的一成,是我个人的私人时间。”

  耳东,很平均,但也说明外界的看法没错,音乐确实不再是核心。”

  “不,应该说音乐、影视、公司,三个都是核心。”

  ……

  耳东:“近期,网络上关于美娜、汪苏珑、苏鑫专辑销量的讨论,伱看了吗?”

  “看过一点。”

  耳东:“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

  (严肃)

  陆远:“生态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有些东西不上称能有几百斤,上了称只有几两重。”

  “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星光唱片旗下歌手的专辑销量,没有任何水分。”

  耳东:“有些?具体是哪些人?”

  (笑)

  “作为业内人,难道你不知道吗?”

  (沉默)

  耳东:“你觉得这种乱象,应该如何避免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冻,也非一日之功。”

  耳东:“能详细说说吗?”

  “事先声明,这是一家之言,姑且听之。”

  “销量谎报、掺水的问题,说白了,还是利益问题。”

  “外界如何衡量一个歌手的商业价值?”

  “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看歌手的专辑销量。”

  “专辑销量高,说明歌手火,商演、代言的价格,也会跟著水涨船高。”

  “唱片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以星光唱片旗下的汪苏珑举例吧,他的歌,火不火?”

  “很火,各大音乐榜单的热歌榜,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专辑的实际销量跟他的热度,却不匹配,说到这里,话又绕回来了,归根到底,还是版权保护问题。”

  耳东:“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版权?”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耳东:“能具体说说吗?”

  “其实,版权保护工作,国家一直在推进,两年前的《著作权法》修订改变了很多乱象。”

  “说说视频网站吧,星辰传媒跟视频网站打得交道比较多,近几年,像优酷、土豆、乐视等网站,都花了巨资购买影视作品的版权。”

  “说到音乐,像KTV行业,按照最新的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合规经营的KTV,每一个包厢需要付15块一天的版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