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牙
嘤不出一点声音来?
撞死猪肉也不过如此。
颜丹辰被勾起了好奇心,轻笑问道:“这真的是让我点不明白了?”
“没什么可不明白的,就好像你在接吻时,难道还能逼逼赖赖?”叶柯将车子稳稳停在颜丹辰小区门口,转头看向她,目光中带着几分调侃。
“不知道……”
颜丹辰的耳垂瞬间染上红晕,被叶柯直白的话语弄得有些慌乱,眼神四处闪躲。
可心底的好奇却像野草般疯狂生长。
下一秒!
颜丹辰像是鼓起勇气,主动倾身向前,轻轻吻住了叶柯。
狭小的车厢内,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叶柯先是一愣,随后本能地搂住她的腰,回应这个突如其来的吻。
良久。
颜丹辰红着脸松开,指尖无意识地擦了擦嘴唇,声音带着一丝意犹未尽:“果然是不能说话,只能安静的享受着。”
她动作利落地解开安全带,拿起包包,眉眼含笑,宛如戏中的妻子在与丈夫道别:“那我就先回去了,亲爱的叶先生。”
这话让叶柯恍惚间以为回到了片场,现实与戏里的界限在此刻模糊不清。
看着颜丹辰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小区的夜色中。
“叶先生?”
有些玩味念叨一句,叶柯脸上笑容逐渐消失,也不在意颜丹辰这突然而来的袭击,而是发动车子调转方向离开…
……
再次踏入中影那栋熟悉的大楼,已是《入殓师》拍摄结束后的半个月。
只能说许镜清老师果然不负众望,展现出惊人的创作效率与才华。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头扎进配乐创作中,根据剧本中不同场景和情感基调,精心创作出七八首配乐。
这些作品全都是纯音乐,以二胡、古筝、琵琶、唢呐等华夏传统乐器为主导,再巧妙地搭配上钢琴的优雅与弦乐的婉转。
每一首曲子都仿佛是为影片量身定制,在旋律的起承转合间,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那首用二胡演奏的曲子,苍凉悠远的音色,完美契合了影片中悲伤而深沉的情节。
而加入了唢呐的曲目,其高亢激昂又为一些场景增添了别样的震撼力。
在《入殓师》的剪辑过程中,经历了初版、中版,再到最新一版。
叶柯、李洋以及韩三屏和中影的众多工作人员,无数次围坐在剪辑室里,盯着屏幕反复观看、讨论、修改。
终于,最新确定的这一版,将生死命题的东方哲思展现得更加深刻、动人。
《入殓师》以入殓师这一特殊且鲜少被搬上大银幕的职业为独特切口,深入探讨了死亡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
电影中通过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将原本被人们视为“禁忌”的死亡,转化为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过程,赋予其神圣性与诗意。
入殓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为逝者整理仪容,更是通过“让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的仪式,搭建起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桥梁,帮助生者直面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完成对生命的郑重告别。
尤其是电影中加入唢呐与入殓仪式的结合,堪称绝妙!
当唢呐那浑厚低沉的鸣响在耳畔响起,与入殓师庄重缓慢的动作相互交织,仿佛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互文。
唢呐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激昂悲壮,恰似生命的起起落落;而入殓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敬畏。
二者相辅相成,暗示着生命与死亡之间那微妙而紧密的共鸣,让人在观看时,不禁陷入对生死的深深思索。
而后,叶柯与李洋再次一同来到韩三屏的办公室。
韩三屏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语气中满是赞赏:“《入殓师》的成片确实不错,拍得非常棒!
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有人能拍出这样一部深入,探讨生死观的电影。”
韩三屏也是极为满意,对于叶柯李洋两人再次合作,又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
对此,更是让韩三屏更坚信叶柯与李洋两人的合作,是那种产生的化学反应,确实带来了更为让人满意的效果。
韩三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正题,问道:“你们打算带这部电影去哪个电影节?戛纳还是柏林,或者威尼斯?”
听到这话,叶柯没有太多犹豫,脱口而出:“戛纳吧,这次我们想要试一试。”
这一决定,是他与李洋在拍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交流与探讨后共同做出的。
欧洲三大电影节,即戛纳、威尼斯、柏林,作为全球艺术电影的标杆,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取向和选片逻辑。
戛纳电影节试图在艺术与商业间寻找完美的平衡,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风向标。
其核心偏好明显,推崇作者电影与历史叙事,延续着新浪潮的传统,对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导演作品青睐有加,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就凭借着独特的视觉美学和隐晦含蓄的情感表达,荣获评审团奖。
同时关注现实题材的国际化,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个体的命运起伏,例如贾樟柯的《站台》入围主竞赛。
此外,也会试探性地接纳一些类型片导演,不过态度较为谨慎,如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虽入围,但市场反响却不尽如人意,这也显示出戛纳对商业化的谨慎态度。
威尼斯电影节坚守先锋实验的阵地,成为多元文化与形式创新的前沿试验田。
它鼓励形式创新与美学实验,对突破传统叙事结构的作品十分欣赏,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以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探讨时空错位,最终斩获金狮奖。
深知今年戛纳和柏林竞争激烈程度的韩三屏,疑惑地皱了皱眉,劝说道:“你要是没想好的话,我建议是去柏林。
而且你们今年不也去了柏林嘛,还拿了个影帝,也算是柏林嫡系了,第二部作品送去柏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柏林,国内导演演员同行多,交流起来也方便,最重要的是,柏林的颁奖制度也更适合《入殓师》。”
听到韩三屏的建议,叶柯当然希望《入殓师》能取得最好的结果,他盼着在自己拿到一个奖项的同时,也能让李洋拿下一个大奖,圆李洋一直以来的梦想!
同时叶柯也明白,戛纳电影节那边不太鼓励同一部电影拿到两个以上奖项。
尽量戛纳在主竞赛单元分蛋糕,但一部电影通常只能拿一个奖。
面对两人的对话,李洋反而显得不在意,他轻笑着说:“都去过柏林了,这次就试试戛纳那边吧,毕竟两个不同地方总是有不同的氛围和机会。”
或许这话,在韩三屏听来没什么特别。
但叶柯却听出了李洋的言外之意,那就是在柏林关于女文艺青年们的人生的探讨已然告一段落。
现在李洋更想要在戛纳那美丽的沿海小镇,开启新的征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文艺爱好者们,在沙滩上碰撞出全新的创作灵感,书写新的传奇。
至于能不能获奖,对于李洋来说,虽然重要,毕竟奖项是对导演才华的一种认可。
但他也明白,获奖这件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能看天命了。
见两人态度如此坚决,韩三屏也不再劝说,只是点点头:“那行吧,我让人带着片子去那边报名,也不急,反正明年三月才截止报名,五月才举办开幕式。”
至于影片能不能入选,韩三屏心里也有底,毕竟在戛纳,有不少华语导演与电影节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的作品也多次受到认可,
所以他相信《入殓师》凭借自身的品质,入选不成问题……
第107章 年末颁奖季幕后玩家们
每年十一月,娱乐圈便如沸腾的鼎炉,颁奖典礼接踵而至,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视听盛宴。
内地的金鸡百花奖,承载着电影人的至高荣誉,华鼎奖聚焦多元艺术领域,飞天奖专注电视剧创作。
白玉兰奖则以戏剧与电视剧双线并行,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各种奖项纷纷登场,红毯上可谓是群星璀璨。
以及两岸的金马奖、金像奖,更是汇聚了华语影视的顶尖力量。
而这两个颁奖典礼还未开始,前者叶柯也还未去,后者嘛,与自己无瓜,那个金像奖是港到分瓜区。
自己内地人像要拿奖简直是不可能,而且就算有拿奖的内地合拍片,也大多是影后,而不是影帝。
对此,叶柯只能说一句:算了,你们开心就好!
而随着这些颁奖季各种各样盛典开始,不仅是演员明星们争奇斗艳、斩获荣耀的高光时刻。
也是万千粉丝得以近距离接触荧幕偶像的珍贵契机,追星的热情在红毯与镁光灯下达到顶点。
2003年,在娱乐圈的历史长河中,虽算不上漫长,却也能记上一笔。
年初,叶柯便以黑马之姿在柏林电影节摘得影帝桂冠,打破了此前内地演员在此奖项上的空白,这个消息如惊雷般震动了整个华语影视圈。
随后,电影《盲井》以冷峻和真实人性写实的风格上映,深刻的she会议题,与叶柯精湛的演技引发广泛讨论。
电视剧《天龙八部》更是凭借宏大的武侠世界和鲜活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叶柯这一版的段誉,更是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不仅为叶柯赢得了口碑,与极少数就凭着票房让文艺片不亏的双丰收,更是让他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可以说关于叶柯的讨论和报道,今年可谓是从头走到尾,几乎算是席卷各大媒体与网络平台。
“原来他才十九二十岁啊!”
“居然大一时候,就已经获得柏林影帝。”
“是草根,从群演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观众和影迷们惊叹于他的年少有为,更对其草根出身的奋斗历程充满好奇。
随着记者媒体的深入挖掘,叶柯看似简单的演艺之路,实则充满了不简单的坚持与拼搏。
没有一夜成名的幸运,背后也没有公司的加持,让不少影迷觉得叶柯是完全凭借着对表演的热爱和日复一日的努力,从最底层的群演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这份脚踏实地的坚持,让叶柯在观众心中的好感度直线飙升。
然而,他过于低调的行事风格,却也引来了不少“抱怨“。
媒体记者们发现,除了作品宣传期,叶柯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仿佛人间蒸发。
影迷粉丝们也纷纷调侃,这位影帝仿佛是“作品代言人”,每次现身都只是为了宣告新作品的上线,而后便又回归沉寂。
就连众多高奢品牌和广告商也倍感无奈!
找不到人啊,找到经纪人结果人家没空接!
其实倒不是非要叶柯不行,只是他好似都没有接过,而且如今热度不低。
所以就连一些高奢代言都纷纷寻找过来,赌一把。
自叶柯凭借《雪花女神龙》崭露头角后,广告邀约便如潮水般涌来。
柏林封帝后,更是吸引了众多国际大牌抛出橄榄枝。
但面对这些商业机会,叶柯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克制,选择了沉默以对。
在叶柯看来,过度的曝光虽然能带来一时的流量与商业价值,却会加速消耗观众的好奇心,对演员的长期发展不利。
更何况,当时的广告市场鱼龙混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舆论风波。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演艺事业本身,用作品说话。
同时,他还将为数部分资金投入到具有潜力的项目中。
奈何实力有限,好在叶柯凭借重生的优势,精准地把握了投资时机,用闲钱购入了一些具有长期价值的股票,算是一总另类存钱方式。
白玉兰奖的颁奖典礼现场,镁光灯闪烁如昼。
凭借出色表现斩获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的叶柯,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但此刻在后台,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叶柯,对于你这次获得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请问有什么感想么?“南方都市报的记者率先发问。
周围的媒体记者们纷纷将镜头对准这位新晋获奖者。
叶柯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语气谦逊而真诚:“当然很感谢主办方对于我的肯定,同时也很荣幸获得这两项奖项。
“对于已经捧回柏林影帝奖杯的他来说,这两个奖项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是对他演技的又一次认可。
并不是说有影帝就看不上这些奖项,毕竟新人奖一辈子也就这么一个。
还行,挺好玩的。
白玉兰奖作为戏剧类与电视剧类并行的重要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评选标准严苛,旨在表彰优秀的表演艺术。
本届颁奖典礼在魔都上海举办,不仅为戏剧艺术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推动了沪剧、滑稽戏等本土剧种与全国戏剧界的交流。
在当时正剧、历史剧盛行的影视环境下,武侠喜剧类作品想要获奖实属不易。
最初的叶柯本不想参加此次颁奖,但念及庄立奇的盛情邀请,并暗示他能有奖项。
当然叶柯其实大概能猜出是什么,如今电视剧这一领域,他也就一个段誉角色是主角之一,其余也不过是重要配角而已。
上一篇:老婆太强,与我基因隔离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