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雪姨开始 第213章

作者:师牙

  然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就被早已守候在旁的影迷们层层围住。

  “叶导!叶导!麻烦签个名!”

  “柯哥!看这里!合个影可以吗?”

  “叶导,《盲井》我看了十遍!您能给我写句话吗?”

  “叶导下次拍戏还会和宋嘉姐合作吗?你们太配了!”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高举的海报、手机、笔记本几乎要戳到他的眼前。

  热烈的氛围几乎要将人淹没,现场的喧嚣甚至盖过了音响里传来的电影配乐。

  叶柯努力维持着微笑,尽量满足着粉丝的要求,签名、合影,但拥挤的人潮还是让他有些步履维艰。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巧妙的穿过人群,挤到了他的身边。是宋嘉。

  她手里拿着两瓶未开封的矿泉水,先是礼貌的对周围的粉丝笑了笑,然后自然的靠近叶柯,将一瓶水递到他手里,同时低声快速说道:“先喝口水,润润嗓子。

  下一场粉丝互动环节还要半小时才开始,别硬撑着,累了就跟主办方说一声,去后面休息一下。”

  叶柯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刚想对她说些什么,温情已经步履匆匆的赶了过来。

  她手里拿着流程单,表情是一贯的专业和干练。

  “叶柯。”

  温情语速稍快,清晰的交代着下一环节的注意事项,“下一场是核心粉丝互动,主题会围绕《寄生虫》里的家庭戏份展开。

  刚刚主办方负责人特意提醒,根据他们之前收集的粉丝问题预测,很有可能会有观众问到你们二位在饰演夫妻时的默契问题。

  这部分比较敏感,也容易引发话题,所以提前跟你们沟通一下,看看是否需要统一一个比较得体的说法。”

  温情的话说得很委婉,但叶柯和宋嘉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在电影宣传期,主演之间的“CP感”和“默契度”永远是媒体和粉丝关注的焦点,回答得好能锦上添花,回答不好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风波。

  粉丝互动环节准时开始。

  舞台灯光打亮,叶柯和宋嘉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坐到台前的沙发上。果然,在自由提问阶段,一位被选中的年轻女粉丝站起来,接过话筒,带着激动和期待问道:

  “叶导,宋嘉姐,你们好!我特别喜欢《寄生虫》,尤其是你们在电影里饰演的那对房东夫妻,那种表面和谐、内里各怀心思的感觉真的太真实了!我想问的是,你们现实中合作了这么多次,是不是早就形成了特别的默契?这种默契对塑造角色有帮助吗?”

  问题抛出,全场目光都聚焦在二人身上。

  叶柯侧头看向宋嘉,用眼神示意她先回答。

  宋嘉接过话筒,脸上露出从容而亲切的微笑。

  她先是对提问的粉丝点了点头,然后才不疾不徐的开口:

  “谢谢你的喜欢。说到默契,”

  她看了叶柯一眼,眼神里带着一种只有他们彼此才懂的意思,“我觉得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在一次次合,作中慢慢磨出来的。”

  她将目光转向观众,分享起具体的细节:“他会盯着我演的每一个细微末节,比如递一只碗时手指的力度,说某句台词时语气里该有的停顿和犹豫。

  到最后,有时候一个眼神递过去,就能大概猜到对方下一场戏想要什么样的情绪和节奏。”

  她顿了顿,再次看向叶柯,这次眼中的笑意更深了些,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而且,我觉得默契不仅仅是在表演上。这些戏外的小事,其实比表演默契,更让我觉得安心,也更能让我投入到角色当中去。”

  她的话语真诚而质朴,没有刻意煽情,却格外打动人心。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一些粉丝理解的轻呼声。

  叶柯从她手中接过话筒,指尖再次短暂相触。他看向观众,接着宋嘉的话说道:

  “宋嘉说得对,默契是相互的。她是一个非常敬业,而且极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演员。

  跟她合作,作为导演,我可以在演技上完全放心,不需要过多的去指导和纠错。这让我能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镜头语言的构建和整体叙事节奏的把握上。

  这种来自于合作伙伴的、毫无保留的专业信任,在我看来,才是最难能可贵,也是最理想的默契状态。”

  两人的回答相辅相成,既肯定了彼此的专业能力,又巧妙的规避了过于私人的领域,赢得了满堂彩。

  路演全部结束时,已接近深夜……

  主办方安排的黑色商务车早已静静的停在剧院专用的VIP通道出口。

  温情已经在车里等候了。她手里拿着笔记本电脑。

  “见叶柯上车,温情立刻汇报,“刚刚收到李富珍的助理直接发来的消息。

  她本人希望,等您从魔都回去之后,能约您在三星华国总部见面详谈。

  有些关于合作的细节,需要与你当面最终确认。”

  叶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有些合作细节需要当面确认?”

  《新世界》翻拍的细节明明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这更像是一个借口。她究竟想确认什么?

  叶柯思索了下回复道:“好的。下周三下午三点,我有时间。届时准时拜访。”

  发送成功后,他将笔记本递还给温情,然后整个人放松的靠在了椅背上。

  车窗外的魔都夜景飞速向后掠去,霓虹闪烁,勾勒出这座不夜城的繁华轮廓。

  车子平稳的驶入下榻酒店的的下车库。

  宋嘉是自己的车,在下车前,忽然转过身,对叶柯说道:“明天最后一场路演结束,应该能早点收工。我们……去外滩边上走走吧?我听他们说,夜晚的黄浦江景特别美,灯火阑珊的,有点像……有点像我们在戛纳海边散步的感觉。”

  叶柯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期待,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他笑着点头,语气温柔:“好。明天我等你,我们一起去看江景。”

  看着宋嘉的身影消失在电梯门后,叶柯才收回目光,重新坐回车里。

  温情一边示意司机开车,一边忍不住打趣道:“叶导,看来魔都不仅路演顺利,心情也调理得不错啊?我看你今晚这状态,比在戛纳捧起金棕榈的时候,笑得还要开心几分。”

  叶柯闻言,并没有否认。

  ……

  连着几天路演不断,不过中途叶柯还是回了一趟首都。

  酒店的套房里,落地窗外是深夜的霓虹。

  叶柯刚结束《寄生虫》美版翻拍的越洋会议,手机就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

  “我在顶楼酒廊等你,关于《新世界》翻拍的后期细节,想和你再确认。…李富珍”

  他盯着短信看了片刻,起身拿起外套。

  明知这细节确认不过是借口,却还是按下了电梯。

  他清楚李富珍的执拗,也明白自己骨子里的放纵,这场会面,从一开始就注定偏离工作的轨道。

  顶楼酒廊里没什么客人,李富珍坐在角落的卡座,面前放着一杯威士忌。

  看到叶柯进来,她没起身,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坐对面:“比我想象中来得快。”

  “说吧,到底有什么事。”叶柯坐下,没碰她递来的酒杯,语气带着刻意的疏离。

  李富珍笑了笑,指尖在杯壁上划圈:“没什么事就不能找你了?当年在首尔,你可不是这么对我的。”

  她抬眼,目光带着穿透力,“叶柯,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你从来就不是能被人绑住的人。”

  这话戳中了叶柯的软肋。

  “别扯这些。”

  叶柯避开她的目光,拿起桌上的菜单,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李富珍忽然起身,走到他身边,弯腰凑近他耳边:“要不要去我房间?我带了瓶拉菲,比酒廊里的好喝。”

  温热的气息扫过耳廓,带着她惯用的栀子花香,瞬间勾起那些暧昧的回忆。

  叶柯的喉结动了动,没有拒绝。

  他知道这是冲动的,可身体的本能却压过了理智。

  就像每次拍完一部压抑的戏,他总需要某种极致的放纵来释放。

  而李富珍,恰好是最懂如何满足他这种需求的人。

  电梯在李富珍的楼层停下,两人一路无话,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走进套房,李富珍径直走向酒柜,拿出红酒和两个酒杯,动作优雅得像在演绎一场精心设计的戏。

  叶柯靠在沙发上,看着她的背影。

  “尝尝?”

  李富珍递来酒杯,眼神里带着笑意,“这酒的味道,像极了自由的晚霞。”

  叶柯接过酒杯,喝了一口,却没尝出任何味道。

  他放下杯子,起身走到李富珍面前,伸手揽住她的腰,没有多余的情话,只有成年人之间赤果的欲望与试探。

  李富珍也没再说话,只是抬手勾住他的脖子,将身体贴了上去。

  夜色渐深,套房里的灯光暧昧又迷离…

  直到天快亮时,叶柯才起身穿衣服。

  李富珍躺在床上,看着他的背影,轻声说:“你还是老样子,做完就走,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套用国内的话,拔了就走!”

  叶柯系领带的手顿了顿,没有回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没必要装深情。”

  他走到门口,停下脚步,补充道,“《新世界》的后期对接,让团队找温情,这种话题别再私下约我。”

  关门的瞬间,他听到身后传来李富珍的笑声,带着几分自嘲,又带着几分不甘…

第221章 首映,刘师师?

  今天《寄生虫》剧组在苏州路演。

  提前观影场刚刚散场,观众们却迟迟不愿离去,三五成群的聚在影厅外的休息区,兴奋的讨论着刚才影片中的情节和角色。

  而叶柯被几位热情的影迷围在中间,耐心的回答着他们关于角色动机和影片细节的提问。

  “叶导,我觉得房东太太这个角色最绝的就是那种表面优雅、内心精明的反差感...”

  “地下室那场戏的灯光是怎么设计的?那种窒息感太真实了...”

  叶柯微笑着——回应,目光却不经意间瞥见雕花木门旁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

  他刚与最后一位观众合完影,就听见一个干练的女声传来:

  “叶柯,好久不见!”

  转身望去,是蔡亦浓一身黑色西装,衬得她愈发精明干练。

  而她身后,站着一个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孩,眉眼清浅如江南烟雨,气质恬淡中带着几分疏离——正是刚拍完《仙剑奇侠传三》的刘师师。

  “蔡姐?什么风把您吹到苏州来了,好久不见。”叶柯快步上前,笑着伸手相握。

  好似从几年前叶柯刚凭《盲井》拿下柏林影帝,客串了一次酒剑仙后,除偶尔节日短信问候一下,就没什么见面了。

  记得最初还是雪姨王玲的原故,才认识蔡亦浓,那时她对叶柯极为赏识,不仅力邀他签约唐人,甚至开出了,量身定制剧本的优厚条件。

  可惜那时的他早有计划,婉拒了这份好意。

  而蔡亦浓在错过他之后,转头签下了当时还是新人的胡歌。

  “我说是特意从魔都赶过来,替唐人给《寄生虫》打前站,你信吗。”

  蔡亦浓爽朗一笑,拉过身边的刘师师,“这是我们公司的新人诗诗,刚拍完《仙剑三》里的龙葵。听说你在这路演,我就特意拉她来取取经。”

  刘师师眼神有些茫然,随后反应过来有些激动上前一步,声音轻软却十分恳切:“叶导,刚才看片时,我特别留意宋嘉姐演的房东太太。

  尤其是她发现家里藏人的那段戏,眼神里既有惊慌又要强撑体面,那种慌而不崩的感觉特别打动我。可是我自己演戏时,总是找不到那种状态的抓手。”

  叶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孩,想起她在《仙剑三》中演绎的蓝葵之柔、红葵之烈,不由得笑了:“你不用刻意去学那种感觉,反而可以把你最擅长的用上就行。

  比如龙葵祭剑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掉下来的那种感觉,其实和房东太太体面碎了却不敢捡的状态是相通的。”

  他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着:“你可以试着把一些细节,比如捏着茶杯的手不自觉的收紧,说话时的尾音刻意停顿半拍,或者眼神下意识的回避对方的直视。

  这些细微的处理,有时候比嚎啕大哭更有戏剧张力。”

  刘师师听得入神,不自觉的模仿起他描述的动作,眼神渐渐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