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232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带着复杂的心情,扭壁坚回到了怡和洋行总部的办公室。

  刚回到不久,电话便响了起来。

  扭壁坚虽然不清楚是谁给他打电话,不过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电话筒接了起来。

  “喂,扭壁坚先生吗?你可终于接电话了,我都已经给你打了好几次电话了,一直没人接。”扭壁坚还没有开口说话,那边就已经说了起来。

  这道声音非常熟悉,扭壁坚一听就知道对方是谁了。

  没错,对面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怡和洋行上一任大班亨利·凯瑟克先生。

  “亨利先生,您找我有事吗?”听到这位前上司找他,扭壁坚有些惊讶。

  相比他自己,他觉得亨利·凯瑟克才是最惨的人。

  在林浩然突然宣告自己入主置地集团且间接性地控制怡和洋行之后,起码,他扭壁坚还留在怡和洋行担任大班一职。

  而亨利·凯瑟克目前在怡和洋行中,已经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这主要是因为林浩然对怡和洋行的掌控力极强,他手握49.1%的股分,足以在怡和洋行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尽管亨利·凯瑟克仍持有超过10%的怡和洋行股份,但这在当前的局势下已显得微不足道。

  就如亨利·凯瑟克此前在怡和洋行董事会上联合其它股东一起,将林浩然赶出怡和洋行董事会,让他成为一名普通股东。

  实际上,如今即便林浩然没有正式宣布将亨利·凯瑟克赶出董事会,亨利·凯瑟克现在与普通股东已无太大区别。

  亨利·凯瑟克失去了话语权,而执掌大权的是他曾经的竞争对手。

  在这样的情境下,对方怎么可能还会赋予他决策权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扭壁坚先生,你现在有空吗?我想找你聊聊,最好是不让任何人知道。”亨利·凯瑟克说道。

  “有空,亨利先生,您说一个地点,我现在过去!”扭壁坚想都不想,直接说道。

  如今,他依然还是怡和洋行的大班,在林浩然不插手的情况下,他就是怡和洋行的老板,就算是在上班期间出去干私活,也没人能说他。

  更何况,他也特别好奇,亨利·凯瑟克找他,到底所为何事?

  林浩然入主怡和洋行与置地集团,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起初,扭壁坚会以为,以亨利·凯瑟克为代表的英资财团很快会有办法反攻林浩然。

  可等了足足一个星期,扭壁坚都没有看到这些英资财团有任何的行动。

  就在扭壁坚以为,亨利·凯瑟克这些人是不是彻底放弃怡和洋行的时候,没想到这一刻,对方终于联系他了。

  就是不知道,对方联系他,所为何事?

  “既然如此,我在中环东方文华大酒店隔壁的大西洋咖啡厅等你!”亨利·凯瑟克继续说道。

  大西洋咖啡厅,正是凯瑟克家族的一个咖啡连锁品牌。

  只不过,这个连锁品牌规模很一般,主要以在英国为主,香江这边,也仅有两家分店,且与怡和洋行没有任何的关系。

  正因为是自家产业,所以亨利·凯瑟克将约见扭壁坚的地点放在了大西洋咖啡厅。

  “好的亨利先生,我二十分钟内到!”扭壁坚回答道。

  “我等你!”亨利·凯瑟克说完,便挂了电话。

  而扭壁坚,刚回到办公室,连椅子都还没有坐热,便又再一次离开了办公室。

  离开前,他对自己的秘书说道:“我出去办点事,有什么事情,等我回来再说!”

  十几分钟后,扭壁坚已经来到了一家咖啡厅内的一间隐秘包厢中。

  这里,正是亨利·凯瑟克所说的大西洋咖啡厅。

  扭壁坚踏入这间包厢,只见里面传入阵阵浓郁的咖啡香,而那位一个星期没有任何消息的亨利·凯瑟克此刻正坐在椅子上,悠游自在地喝着咖啡。

  见到扭壁坚,亨利·凯瑟克这才站起身来,与扭壁坚握手。

  “亨利先生,我还以为您已经离开香江,回去英国了呢!”扭壁坚笑着说道。

  “没有拿回怡和洋行,我怎么可能就此甘心回去英国?”亨利·凯瑟克却是如此说道。

  “亨利先生,以怡和洋行如今的处境,您居然还没有打算放弃怡和洋行?”扭壁坚有些惊讶地说道。

  虽然在过来之前,他已经猜测到,亨利·凯瑟克应该是想要反攻了。

  想是这么想,可当亲耳听到亨利·凯瑟克的回复,扭壁坚依然感到有些惊讶。

  毕竟,如今凯瑟克家族不过是持有12%左右的怡和洋行股份,反观林浩然,掌控的怡和洋行股份,包括置地集团持有的那部分,已经高达49.1%,将近50%的持股率了。

  这种情况下,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亨利·凯瑟克还有什么能耐去夺回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虽然不是我们凯瑟克家族所创立,可我们凯瑟克家族已经布局怡和洋行多年,我更是已经属于第五代了,在我的执掌下,怡和洋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所以,不到非不得已,我们凯瑟克家族怎么可能放弃怡和洋行呢?”亨利·凯瑟克叹息道。

  失去对怡和洋行的控制权,是他凯瑟克家族的耻辱,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就这么回去英国,绝对有不少财团家族笑话他们。

  被一名华人强硬夺走怡和洋行,如此大的耻辱,谁又能承受得了?

  “那么,亨利先生找我,到底是所为何事呢?毕竟您也应该知道,就算换了老板,我依然还是怡和洋行的大班,依然掌管这家大行!”扭壁坚笑着问道。

  “扭壁坚先生,虽然您如今还是怡和洋行的大班,可在刚刚不久前,我听说马世明先生已经成为了置地集团的大班,而置地集团更是被林浩然宣布为怡和洋行的母公司,这代表着,马世明先生这位你曾经的手下,如今是你的上司了,这点,我相信扭壁坚先生一定很不甘心吧?”亨利·凯瑟克微笑着说道。

  他就是特意趁着这个节点来找扭壁坚,为的,就是劝说扭壁坚重回英资财团的阵营中!

  扭壁坚在怡和洋行担任多年大班了,所以短时间内,他对怡和洋行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否则他的怡和洋行大班也不可能如此稳固。

  他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并没有闲下来过,而是东奔西走,做了许多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与如何夺回怡和洋行控制权有关。

  至于置地集团,他已经彻底放弃了。

  别说置地集团了,如果真能够夺回怡和洋行,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一个星期以来,亨利·凯瑟克全力以赴地做着各项准备,游说于各英资势力,这些努力的结果让他看到了重新夺回怡和洋行控股权的一线曙光。

  而如果能够成功争取到扭壁坚的支持,那么这份希望无疑将变得更加光明!

  因此,尽管过去扭壁坚曾突然宣布站在林浩然一方,甚至他们之间还曾有过内斗,凯瑟克一度想要将他赶下台,但现在,为了大局,凯瑟克还是决定主动向扭壁坚伸出橄榄枝,希望扭壁坚能够重新回到英资财团这边来。

  只要能说服扭壁坚重新站在他们这一边,那么暂时的低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毕竟,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为了最终的胜利,暂时的妥协也是值得的。

  对于扭壁坚,亨利·凯瑟克自己心中没有一丝憎恨,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扭壁坚提出的怡和置地互控政策,并且最终付诸于行动,林浩然又怎会利用置地集团能间接控制怡和洋行呢?

  因此,怡和洋行如今陷入的困境,扭壁坚难辞其咎。

  更令亨利·凯瑟克愤恨的是,这位曾经的怡和洋行大班,英资财团的代表,他亨利·凯瑟克其中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在林浩然宣布入主置地并间接掌控怡和洋行后,竟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林浩然。

  这种行为,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倒戈相向,让人难以容忍!

  可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忍着。

  一切都以大局为重!

  如果未来真的有机会夺回怡和洋行,他到时候再对付扭壁坚也不迟。

  “没什么可遗憾的,我已经和马世明先生达成了共识,我们各自为政,他经营他的置地集团,我则专注于我的怡和洋行。”扭壁坚微笑着说道。

  然而,在这笑容背后,那份不甘是否真正存在,唯有他自己心知肚明。

  只是,他不愿在亨利·凯瑟克面前展现出自己的这份不甘罢了。

  自扭壁坚选择支持林浩然那一刻起,他就已意识到,自己与亨利·凯瑟克等人已不再是同道中人。

  然而,扭壁坚并没有什么悔意。

  他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谁是老板,他就听谁的。

  效忠于哪位老板,对他而言,不过是职场常态。

  “扭壁坚先生,恕我直言,对于重掌怡和洋行,我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此番前来,是希望能得到您的助力!”亨利·凯瑟克决定开门见山,语气非常郑重。

第354章 车底被装了定时炸弹

  就在扭壁坚与亨利·凯瑟克商议事务的同时,林浩然也并未闲着。

  在马世明被宣布为置地集团总经理并兼任董事会副主席的消息之后,他收到了一家知名报社的邀请,希望能对他进行一次专访。

  而这家报社,正是享有盛誉的《纽约时报》。

  鉴于《纽约时报》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颇为显著,林浩然最终接受了对方的邀约。

  包裕刚为何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船王?正是《美国商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等的推波助澜,才让他的名气传遍世界。

  当然,包裕刚的卓越实力才是他被誉为“船王”的根本,这一称号对他而言是名副其实。

  而那些全球知名的媒体,则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让即便是普通大众也对包裕刚有了一定的认识。

  几年前,美国的《新闻周刊》更是在封面文章中尊称包裕刚为“海上之王”。

  甚至,包裕刚能够直接致电美国白宫,与总统进行交谈。

  因此,当商人在商界取得一定高度时,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而如今,很显然林浩然在商界取得的高度,已经让他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得到提升了。

  虽然这两年以来,林浩然基本是在香江小打小闹。

  可香江终究也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里是全世界闻名的自由港,是贸易、金融、航运等高度集中发达的城市。

  所以,林浩然虽然只是在香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他的财富已经不输世界顶级富豪了。

  缺点,或许就是他的知名度在世界上并不算高。

  像包裕刚那般,基本上全世界各国领导人,都认识他,且对他尊敬有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媒体的宣传。

  而林浩然,正是缺乏这些国际媒体的宣传,使得他的知名度,也仅仅在香江、南洋以及英国一带有一定的知名度,至于其它地方,认识他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

  采访足足经历了一个多小时,不愧是世界顶级媒体,《纽约时报》对林浩然提问的问题,不少都是能够引人瞩目的。

  比如他们问及林浩然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看法,特别是在亚洲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香江逐渐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角色是如何演变的。

  林浩然深思后回答,他认为香江将继续作为联接东西方市场的桥梁,其独特的金融体系和法治环境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稳定而透明的平台。

  甚至,在采访的深入阶段,《纽约时报》的团队斗胆触及了一些极为敏感且引人遐想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林浩然在多次大规模收购中那似乎永不枯竭的资金来源。

  毕竟,林浩然在商界的每一次出手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资金流转之顺畅,仿佛完全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这自然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猜测。

  面对这样的提问,林浩然展现出了他的睿智与谨慎。

  他没有直接透露具体的细节,而是以一种既得体又含糊的方式回应,既保护了个人隐私,又没有让对话陷入尴尬。

  因为林浩然非常清楚,他之所以赚了这么多钱,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让他提前预知了许多事情,从而赚到了一笔笔的庞大资金,最终以如此深厚的资金底蕴,一次次地击败一位又一位的竞争对手。

  如果真的透露太多,那么他的一切,就显得太过于夸张了,这种问题,最好是模糊回答就可以了。

  “我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早期的辛勤积累,也有合作伙伴的支持,还有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当然,背后也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智慧的运用。”林浩然微笑着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

  这样的回答,既避开了直接透露敏感信息的雷区,又巧妙地传达了他成功背后的多重因素,让采访团队在尊重他隐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作为成功企业家的智慧与风范。

  结束采访之后,林浩然便没怎么将此事放在心里。

  随着他在商界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成就不断攀升,林浩然非常清楚,自己名扬四海只是时间问题。

  就如这次《纽约时报》特意对他进行专访,而且向他承诺,他将会是下一期的封面人物。

  而林浩然也非常清楚,《纽约时报》的专访,仅仅是开始罢了,未来绝对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媒体希望能够对他进行专访。

  而随着各知名度非常高的媒体对他进行报道之后,他的影响力自然也就逐步上涨。

  这些,都只需要时间的积累。

  他有着穿越者的独特优势,能够洞悉未来趋势,捕捉商机,这使得他在财富的积累上远超常人。

  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无法与昔日的船王包裕刚相提并论,但林浩然自信地认为,在财富的累积上,自己早已超越了包裕刚。

  这一点,从《香江商报》在报道中毫不吝啬地将“香江首富”的桂冠授予他,且无人提出异议,便可见一斑。

  整个香江社会,无论是商界同仁还是普通民众,都已经默认了林浩然作为香江财富巅峰的代表。

  采访结束后,林浩然坐在万青大厦的个人办公室中,手指无节奏地敲击着办公桌。

  拿下了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他在香江的成就,似乎已经达到了巅峰。

  毫不客气地说,他如今已经是香江商界第一人了。

  哪怕是沈弼,这位香江金融界的超级霸主,最多也不过是和他平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