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不过和之前路上看到的一样。
赵家庄的庄民们也在一趟趟挑水浇地。
以前没有干旱的时候。
赵家庄借着毗邻滹沱河的便利。
农耕时只需开闸放水。
滹沱河的河水就会源源不断滋润田地。
最多找几个人看着,不要让河水把庄稼淹死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
连续两年的干旱,使得滹沱河几乎干涸。
现在只剩下河床位置还有一点涓涓细流。
那点河水。
开闸放水估计还没流到田地就被周围的土地吸干了。
为了庄稼,他们只能一担又一担挑水浇田。
尽其所能拯救每一株庄稼。
走进庄子。
和庄外不一样。
赵家庄里安静得可怕,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三婶,我爹他们呢?”
赵云朝门口一位正在织布的大娘问道。
“云回来啦。”
大娘抬手指了指远处的大树,“你爹和你叔他们商量事呢。去年干旱,今年又旱,这日子快没法过喽。”
“谢谢三婶。”
道了声谢,赵云带着云易一路向庄中心走去。
………
此时。
赵家庄中心粗大的橡树底下。
“族长,今年的干旱太严重了,我们庄民一刻都不敢休息,可庄稼还是救不回来。”
“救不回来也得救,庄里的存粮不多了,今年庄稼要是再旱死,咱们就得吃种粮了。”
“族长,庄上不是凑了不少钱去外面采买了吗?”
赵家现任族长赵安叹一口气:
“这些钱怕是买不了多少粮食。”
“怎么可能?这可是十万钱,以往都能买两千多石粮食了。”
赵安摇摇头:
“今时不同往日,干旱又不是一地的事。”
“有滹沱河,我们情况还好一点,你们知道隔壁巨鹿郡情况多恶劣吗?今年听说已经有人易子而食了。”
“南边几州虽然没受干旱影响,但粮贩那那边把粮食运过来囤货居奇,粮价早就涨上了天。”
“一石粮五百钱不止,十万钱连两百石都买不到。”
在场的人全都愤愤道:
“两百石?这么点粮食最多够咱们庄子吃半个月吧?”
汉时一斤只有后世的半斤。
一石虽有120斤,但其实也就是后世的60斤。
汉朝太平年间的粮价不过三十钱一石。
而现在一石五百钱都不止。
涨了十倍有余。
丰年好不容易攒了些钱,结果全买粮食才够大家吃半个月。
如果粮价继续上涨,能采买到的粮食就更少了。
这是何等的绝望!
众人尽皆沉默不言。
“族长,要不我们也组织一支粮队去南方采买?”
赵安无奈摇摇头:
“此事再说吧。”
以为他没想过自己去采买?
但自己组织粮队去采买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南方虽然没有干旱,但有些地方遭遇了洪灾。
所以哪地粮价便宜?来回的路该怎么走?若遇匪盗该如何?遇到官府的人为难又该如何应对?
这些都是问题。
为什么其他粮贩能这么做?
当然是因为他们与官府有合作。
运来粮食卖五百钱。
其中七成得上贡,剩下三成才是各家自己的收入。
不上贡?
看来你是没见识过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匪盗。
他们赵家庄倒也想和官府合作。
但以赵家庄的体量,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偷偷买粮虽然也可以。
但风险也极大。
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赵家庄规模太小,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PS: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
第11章一甲顶三弩,三甲下地府
这时,赵云和赵烺带着云易走了过来。
“爹,叔叔们好。”赵云打招呼。
“云回来啦。”
赵安看着赵云.
一脸惊讶。
今天竟然没打到猎物?
自打赵云学成武艺。
凡进山打猎。
小则野鸡野兔,大则野猪野鹿,从未空手回来过。
数年如此。
今天空手而归倒是反常了。
“今天没猎到猎物?”
赵云摇摇头:
“猎着了,猎了一头矮鹿和二十多头野狼呢。”
“那猎物呢?”
赵云神秘一笑:
“爹,叔叔们,猎物都带回来了,不过你们可以先看看我和赵烺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能有什么不一样?”
赵安嘟哝了一声。
忽然发现,他俩的身上竟然穿着银光闪烁的铁铠甲。
嘶!
汉延袭秦制,不禁刀兵,唯禁弩禁甲。
非朝廷人士,坚决不允许穿戴甲胄。
故有一甲顶三弩,三甲下地府的说法。
昔日周亚夫就是因为儿子私藏五百甲盾,被怀疑意图谋反,以致绝食自尽以明心志。
赵家庄和周亚夫家族当然不是一个档次。
但周亚夫私藏五百甲盾尚且会被朝廷怪罪。
他们赵家村私藏铠甲的事万一被朝廷知道了。
怕是要连夜派兵过来满门抄斩。
赵安瞪着眼睛忙慌道:
“你们怎么穿着铁甲?不要命啦?快把铁甲脱下来。”
“路上有没有朝廷的人看见?”
赵云摇摇头:
“爹你放心,这一路上都没遇到朝廷的人。”
“不过我们这可不是普通铠甲,而是神器。”
赵安长松一口气。
只要不被朝廷知道,私藏甲胄就私藏吧。
这年景,各地匪盗横行。
谁家不养些私兵?谁家不私藏些刀兵和甲盾?
他们赵家庄也不例外。
只要不明着拿出来,朝廷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不行就塞点钱呗。
神器?
赵安眉头一皱。
子不语怪力乱神。
云自小熟读儒学经典,怎么说出此等胡言乱语?
况且这就是一身普通铁铠甲。
神器,神在哪里?
赵云似乎是知道赵安不相信。
打算直接用行动证明。
上一篇:参加综艺:一首海底致郁全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