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81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不着急,我就用它们一会,等会你们还得将它们再拿回去。”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就在这多等一会吧。”

来之前。

他们就从赵安嘴里知道云易准备对这些牲畜施展“仙术”。

如今有幸留下来观看仙术。

他么当然不可能拒绝。

这可都是以后聊天炫耀的资本。

“你们见过神仙大人对牲畜施展的仙术没?”

“没见过吧,我就见过。”

“我可只告诉你们啊,千万别和别人说,那天神仙大人”

于是赵安连忙应声道:

“没急事,没急事,那我们就在这等一会。”

云易点点头。

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便对赵安说道:

“我倒是有一件事要吩咐你。”

赵安当即恭恭敬敬得问道:

“神仙大人直说即可,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不会拒绝。”

云易摆摆手:

“刀山火海不至于,就是想让你从今日之后,如果有富余的水,可以尽量排一些进入滹沱河。另外,如果有余力可以多接济一些流民。”

黄巾起义发生在光和七年(184)年初。

现在是光和五年(182)年中。

距离张角高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已不足一年半。

黄巾起义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慢慢积累。

天下百姓的怨愤积压到极致之后的爆发。

所以理论上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爆发起义的苗头。

想来流民应该不少。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既然有这个能力。

那就尽可能多救一些人吧。

和一些同人文上来就靠斩杀黄巾军获得军功起势不一样。

云易并不想对黄巾军抬起屠刀。

况且他对黄巾起义可没有恶感,反而充满同情与理解。

就如同教员说过的。

农民起义有着其天然的正义性。

或许因为领导者目光的狭隘以及多方势力的阻挠。

农民起义大多只能辉煌一时。

然后就被迅速覆灭。

但是他们最初的目的,仅仅只是活下去。

天灾人祸并起。

黎民百姓不求吃饱穿暖、幸福安康,只求一条活路难道有错吗?

所以,爆发农民起义后。

错的绝不是勇于反抗的农民。

而是这个无良的世道。

是压迫他们的统治阶级。

是宁可将粮食存储在仓库里腐烂,也不愿意分发给百姓的封建士绅地主。

当然,在这个时代搞社会主义也不太现实。

因为这个时代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也没有庞大的受教育团体。

为数不多的受教育人群,还都是一些既得利益的门阀世家子弟。

革自己的命。

谁会愿意?

最关键的是,人心是会变的。

哪怕他是掌握“超凡力量”的神仙,也无法掌握人心。

即使一时推翻封建王朝。

跟随他上去的这群人也会成为新的统治者。

成为新的压迫阶级。

屠龙者终成恶龙。

反正他变成了史蒂夫。

虽然不确定自己究竟是永生不死,还是会随着时间逐渐衰老。

但即使会随着时间衰老。

从MC特性来看,他这中间也不会得病,更不会暴毙。

大概率能做到寿终正寝。

这也意味着。

他接下来有最少几十年的时间慢慢改变这个世界。

关键他还有MC系统的辅助。

理论上可以借助MC造物的各种神奇特性。

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代改革不成就两代。

两代改革不成就三代。

世世代代的努力之下。

终有一天能够实现他心中最终极的抱负。

天下大同,华夏为王。

听完云易的吩咐,赵安也是深以为然。

自从有水车搬运无限水源的水。

赵家庄的田地已经不再缺水了。

甚至水还有点过多。

水太多也是会淹死庄稼的。

之前他就在思考是不是要减少对水的搬运。

但既然神仙大人提出将多余的水排进滹沱河。

那就不停吧!

或许赵家庄排的水对于滹沱河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这些水哪怕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只是这接济流民...

实在是有些困难。

倒不是他不想接济,而是接济流民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食物、水源、住所、治安、卫生

无一不需要考虑。

如果只是一两个流民,赵家庄当然随手就能接济了。

但听神仙大人的意思。

也许是全天下的流民

赵安老老实实说道:

“神仙大人,排水之事没有问题,我也正有这个想法。”

“只是这流民,可能有些不太好接纳。”

云易知道赵安的为人。

不是那种瞧不起流民之人。

想来应该是有什么困难。

“是有什么困难吗?没事,畅所欲言。”

赵安深吸一口气说道:

“神仙大人,确实有不少困难。”

“第一就是食物。”

“我们赵家庄目前的食物供给自身还勉强算有富余,但如果大规模接济流民”

“我们可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云易点点头:

“说得挺好,继续说。”

赵安点点头,便继续说道:

“第二便是水,不过有了神仙大人你提供的无限水源,这个不难解决。”

“第三便是住所,我们虽然可以尽可能多得腾出些房间给流民,但以我们赵家庄目前的房屋数量,估计最多只能接受千余名流民。”

“第四便是卫生,这个有神仙大人你提供的牛奶仙药,倒也能解决。”

“第五便是治安,人多了容易滋事”

“第六”

“第七”

赵安一口气说了十几条困难之处。

云易当场傻眼了。

他这才知道。

为什么古代这些封建王朝灾荒年不愿意大规模接济流民了。

实在太难了!

关键做好了没人夸赞。

可一旦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