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64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其中还有一个神仙。

褚纪见状,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

连忙毕恭毕敬得跑到云易面前:

“神仙大人,这人我来处理如何?”

云易点点头。

得到应许,褚纪当即跳上前:

“你个憨货,这里连树都没有,何来你栽的树?”

以前这路上还栽种着几棵树。

可惜树还没来得及长大。

干旱就来了。

没多久这些树就全部枯死掉了。

被这么一说,彪形大汉也是罕见得一愣。

这句话他只是喊着顺嘴。

从没考虑过这么多,

不过扭头看了看,周围好像确实没有树。

大汉挠挠头,当即改口道:

“这树确实不是我栽,但是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你们必须留点吃的来。”

褚纪再次哈哈一笑,讥讽道:

“真不愧是憨货,这路已有数十年历史,你这是打娘胎里就来这里开路了吗?”

不是哥们。

我说我杀人不眨眼,你问我眼睛干不干?

我是劫道的。

劫道!

尊重点我的职业好不好?

被褚纪这么一讥讽,彪形大汉瞬间急了。

“啊啊啊!不管怎么样,今天你们想要过去必须留下点吃的来。”

说完,彪形大汉摸了摸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

再不吃东西,他就真的要饿死在这路上了。

褚纪再次问道:

“我们这可有二十多人,你还要执意阻拦吗?”

彪形大汉露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二十多人?今天就是二百多人来了咱也不让。”

褚纪拍拍手:

“好好好,那你可就不要怪我们不手下留情了。”

“褚燕,你可有信心解决前面那个憨货?”

褚燕知道。

这是父亲给自己争取的在神仙大人表现的机会,当即拍拍胸脯:

“父亲大人,包在我身上。”

…………

PS:求各位大佬动动小手,送点鲜花,评价票,月票!!丈.

第62章高手在民间?不,是典韦!

从体型上来看。

褚燕的体型远远不如前面的彪形大汉。

彪形大汉两米出头。

魁梧彪悍。

放在后世去NBA估计能成为又一历史级别的大中锋.

而褚燕的体型不过七尺有余。

也就一米七多一点。

两人站在一起,褚燕有一种小孩站在大人面前的感觉。

褚纪来到云易旁边,说道:

“神仙大人,这是我儿褚燕,别看他体型虽小,但身轻如燕,武艺高强,有飞燕之称,对付对面一个笨重的憨货绝对没有问题。”

那个少年就是褚燕?

云易一愣。

他之前还真不知道褚纪的孩子竟然就是褚燕。

说起褚燕,那可就有名多了。

东汉末年黑山军的首领。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褚燕聚集一帮少年为匪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部众已经达到一万多人。

后与另一起义军张牛角合流,并推举张牛角为首领。

只是张牛角时运不济。

没多久就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

临死前命自己的手下奉褚燕为首领。

从此之后,褚燕改名张燕。

也是从那之后。

褚燕带着手下军队辗转诸多郡县作战,左右逢源。

结果竟然发展出了百万大军。

“黑山军”。

然后上书朝廷请求归降,受封平难中郎将。

再之后。

张燕已然成为了一方诸侯。

多次与袁绍交战。

并各有胜负。

后来曹操于官渡大战中大败袁绍。

袁绍也在悲愤中死去。

河北大地尽数归于曹氏集团。

褚燕知道自己不敌曹操,就果断率领部众十余万投降曹操。

受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

“六二七”算是得到了善终。

褚燕从腰间掏出一把短斧,走到彪形大汉的面前:

“既然你要劫道,那就让我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彪形大汉看着褚燕,不屑道:

“你们是没人了吗?派出个小娃娃来?”

褚燕当即大怒:

“呵呵,希望你的身手也有你的嘴巴这里厉害。”

说完,就手持短斧朝着彪形大汉劈了过去。

然而彪形大汉一动不动。

就像是吓傻了一般。

就在短斧即将劈到他身上时。

他动了。

迅速从腰间抽出一把镔铁短戟,挡在了短斧的前进路线上。

当!

褚燕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一下子变得惊愕万分。

好大的力气!

短戟震开短斧,褚燕连退数步让出一段空间。

然而仔细看过去。

就会发现褚燕拿斧头的那只手已经开始颤抖了。

彪形大汉呵呵一笑:

“就这?我才用了一把戟。”

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是在褚燕耳里相当刺耳。

但他也没硬上。

因为他已经发现。

自己硬拼不过眼前这个彪形大汉。

所以只能智取。

之后,褚燕改变了自己的进攻策略。

也不大开大合得攻击了。

每次都是先进行试探,然后通过灵活的身法躲过彪形大汉的攻击后进行反击。

“你怎么像个猴子一样?能不能像个真男人一样跟我对决。”

褚燕苦笑连连。

他丫的。

但凡正面打得过你,我至于这样吗?

不过彪形大汉也确实厉害。

每次褚燕都好像要砍到他了,但他就是能挡下攻击。

两人交手十余个回合。

褚燕的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反观彪形大汉,依旧游刃有余。

“行了,不跟你戏耍了,结束吧。”

什么?

刚刚他还没施展出全力?

褚燕一愣神。

就是这个愣神的功夫,彪形大汉突然改变了攻击节奏。

趁着褚燕旧力刚去,新力未生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