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要是好弄,我自己就把这两样弄到手了。”
“就看你们能不能发动自己的人脉力量,帮我寻找到西瓜和穿山甲。”
“找到的话,我有重谢。”
夏侯兴看着赵安:
“西瓜和穿山甲应该不是你自己需要吧?”
说白了。
以赵家庄现在的情况。
根本不需要西瓜和穿山甲。
这两个都不是必需品。
总不能为了尝一尝西瓜和穿山甲的味道。
赵安就特地来他们杏花村跑一趟吧?
他们不认为赵安是这样的人。
赵安点点头:
“确实不是我要找的,而是神仙大人亲自嘱咐我,让我帮忙寻找。”
“神仙大人亲口说了,这两样也可以承载他的法力。”
“我之前已经派人去县城和郡城问了问。”
“但都没有问到。”
“所以才过来想让你们发动人脉一起帮忙找一下。”
听到是云易寻找,而且是能够承载神仙法力的物品。
褚纪和夏侯兴顿时两眼放光。
他们正愁距离云易太远,时间久了会被疏远。
现在这机会不就来了吗?
这要是帮神仙大人把这两件东西找到了。
以神仙大人的性格。
绝对有大回报!
褚纪当即说道:
“正好我有几个朋友在凉州,我最近就派人过去问问。”
“看能不能找到西瓜。”
夏侯兴也是帮腔道:
“我也有几个朋友正好在益州当县令。”
“晚些时候我派人过去问问。”
“看能不能带活的穿山甲回来。”
“对了,数量有要求吗?”
赵安回忆了一下:
“没什么要求,但我建议最好能有两头以上。”
夏侯兴点点头。
这时,褚纪凑上前问道:
“赵安族长,神仙大人最近在干嘛啊?”
赵安疑惑得看着他:
“有什么事吗?”
褚纪搓搓手: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之前神仙大人不是说给我们和赵家庄之前修一条叫什么轨道吗?”
赵安恍然大悟:
“轨道啊,暂时还没有修。不过我回去之后可以帮你问一下。”
“至于神仙大人,嘿嘿,最近正在彻头彻尾得改造我们赵家庄。”
“等过几天你再去我们那看,那变化你绝对大为震撼。”
褚纪和夏侯兴瞪大双眼:
“是吗?”
“当然,不信的话,你们到时候一看便知。”
赵安咧着嘴,嘴角的笑容已经扬到天上去了。
褚纪和夏侯兴回来杏花村的时候。
三层楼房已经修了许多栋。
所以他们知道。
赵安所言非虚。
他俩一脸羡慕得看着赵安。
“行,过两天我们再过去你们赵家庄看看,正好最近又弄到了一批骨头。”
“趁着过去,给神仙大人送过去。”
冀州,常山郡,元氏县。
虽然称为县。
但这里其实是常山郡郡治所在。
作为郡治,元氏县的城池规模甚是浩大。
东西南北城墙均长四百丈。
墙高三丈。
周围一圈围绕着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可惜,因为这几年连续干旱。
原本宽约数十米的护城河,现在已经几近干涸。
只剩下一点涓涓细流。
就是从护城河的正中心走过去。
最深处也就刚刚淹没下半身。
说是小溪也不过分。
此时,元氏县的郡守府衙内。
身为常山郡郡守的刘高随着得坐在垫子上。
手里捧着一卷竹简。
竹简开头上写着两个大字《尚书》。
《尚书》由先秦诸子所著。
历史悠久。
几乎是最早的传世典籍。
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汤一直到东周历史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基本内容都是古之帝王与臣子之间的谈话。
深意无穷。
尤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尚书》就以其深意成为了儒学必读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
而儒学学问的最高深者。
更是会冠以五经博士的名号。
不过说起《尚书》。
却也有一些奇闻轶事。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尚书》就已经散失。
毕竟战乱频频,就算是一些世家门阀也很难幸免。
直到汉朝建立。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二十八篇文章。
至此便为今文尚书。
后来,西汉的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居的一段墙壁时。
意外发现了另一本尚书。
因为字体呈蝌蚪状,并且与今文尚书有所区别。
所以便称为古文尚书。
然而,魏晋南北朝之后。
战乱频频。
就连华夏民族都难以自保。
更何况各种传世典籍?
于是,在战乱之中。
今文和古文尚书再次散失。
就连刻在石头上石经也散失不见。
后来,天下终于平定下来。
晋朝皇帝想要阅览《尚书》。
这时候,豫章内史梅赜又只能拿出今文尚书。
而拿不出古文尚书。
再加上古文尚书因为字体繁杂的缘故。
天下间几乎没有人看过并记住。
所以,他灵机一动。
通过自己的理解,伪造了一本古文尚书。
结果还真就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时间渐久。
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伪本古文尚书进行注释。
内容意义逐渐丰富。
所以慢慢的。
大家也就默认将这本伪造的古文尚书作为了法定本。
当然,刘高现在看的确是正儿八经的真本《尚书》。
而且还是古文尚书。
刘高看得正入迷。
上一篇:参加综艺:一首海底致郁全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