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228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什么?我一个新来没多久的人能够分到一套宅院?

真的假的?

他有些不敢相信。

男人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直接将领着李峰来到一处宅院前: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了,号码是第399号。”

“周围的房子很相似。”

“之后你可以通过号码找到自己的宅院。”

“行了,别呆愣在原地了,进去看看吧。”

李峰这才反应过来。

走进这座新式宅院。

男人也跟着走了进去,然后给李峰介绍道:

“这个宅院不算大,长宽都是四丈。”

“不过房子有三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住在哪一层。”

“对了,前院的这一小块地方你可以自行安排。”

“不过我建议可以自己种一点蔬菜改善改善口味。”

“我们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李峰应和得点点头。

眼睛却离不开新式宅院的环境。

天啊!

这还不大?

这都比我以前住的房子大好几倍了。

而且还是三层。

要知道。

在李峰的印象里。

除了繁华的县城,很少有地方会修建两三层的住宅。

他现在竟然都住上了三层住宅。

再加上每天能够分到的粮食。

这日子比以前村上最大的地主过得都要滋润了。

“这房子真的是分给我的吗?”

男人点点头:

“当然是真的,在我们赵家庄,只要是有家庭的,就都可以分到一座新式宅院。”

“哪怕现在没有家庭,组成新家庭后也会重新分配一套宅院。”

听完,李峰一阵羡慕。

暗恨自己不早点来这里。

不过。

他不知道的是。

如果他早点来这里。

估计赵家庄还没有现在这福利呢。

PS:求鲜花,评价票,月票!!.

第128章发放票据,地下种植空间完成

翌日。

李峰悠悠从宅院的房间里醒来.

虽然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甚至连张床都没有。

昨晚睡觉还是把衣服扯下来铺在地上。

这才能睡个安稳。

不过,赵家庄能提供房子给他居住。

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要是再奢求其他。

那他反倒是有点贪得无厌了。

而且,经历了昨日的种种。

他越发坚信。

留在赵家庄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洗漱完,李峰将女儿背在背上。

“走,咱们领粮食去。”

走出了宅院。

李峰朝着昨天施粥的地方走去。

昨天男人离开前曾告诉他。

第二天一早直接去之前施粥的地方。

那里会有人指引他领取粮食。

来到粥摊。

这里又来了一批新的走投无路的流民百姓。

看到他们。

李峰感觉就像是看到了昨天的自己。

很快。

李峰就被一名不认识的新人指引着来到了一处小院前。

小院的门口。

一条条长队蜿蜒宛如长蛇。

不过,虽然人多。

但却井然有序。

来人之后,全都自觉得排在队伍后面。

一点没有看见插队的情况。

“好多人啊!”

李峰看着这浩大的场面,不禁感慨道。

随后,他随意挑了一队排在了后面。

不一会,就轮到了他。

这里摆着整整十张案桌,案桌前坐着的人手里拿着花名册。

看见李峰上前,这人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来的赵家庄?”

李峰如实回答道:

“我叫李峰,昨天来的。”

说完,这人迅速找到了李峰的登记信息。

“李峰,二十岁,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对吧?”

李峰点点头。

此人在花名册上简单一勾画,然后从桌下拿了几张白纸递给他。

白纸?

不是说发放粮食的吗?

虽然早在东汉年间,蔡伦就改进了造纸技术。

但这并不意味着纸张就已经全面普及。

实际上。

这个时期的纸依旧价值不菲。

直到魏晋时期。

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推广。

纸张的价格才逐渐降下来。

而且眼前的纸张虽然只有小小一块,

但格外坚韧雪白。

一看就品质不凡,价值不菲。

然而价值再高。

在灾荒年也不如粮食。

毕竟纸又不能当饭吃。

李峰疑惑得看着眼前这个发放白纸的人。

这人耐心解释道:

“你可以反过来看一下,上面有字。”

李峰虽然也是农家出身。

但却也学过一点字。

翻过来一看。

果然,上面写着白纸黑字。

而且还有印章盖在上面。

【半斤主粮票】

【半斤副食票】

李峰清点了一下,一共有主粮票五张,副食票四张。

他隐约明白了赵家庄的意思。

这时,发放票据的人解释了:

“你是新来的,所以不知道。”

“我们赵家庄现在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启用了票据制度。”

“原先是直接发放粮食。”

“但是粮食放久了容易坏,尤其是一些副食。”

“放不了几天就会腐败,吃了对身体不好。”

“而我们赵家庄有独特的食物保存技术,粮食放在我们这里再久也不会坏。”

“所以我们改成每天发放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