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89章

作者:一拥而入

  而姜浩的举止的随意,并不代表他报告的随意,当PPT报告开始后,姜浩十分认真、投入的讲着自己的论文。

  台下听众并不都是数学或者计算机学领域的专家,但是他们是“姜浩数学”的专家。

  对学术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两个苹果”,重要的是一种“1+1=2”的基础思维方式。

  有了“1+1=2”的基础思维方式,不但有“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两个苹果”,还也有“一架飞机+一架飞机=两架飞机”、“一只鸡+一只鸡=两只鸡”。

  所以,在这里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思维确定了,往里面添任何东西都可以。

  所以,这些“《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的院士们,并不是来评价姜浩计算机语言的正确性的,他们是来确定姜浩这篇新论文展现出来的新逻辑的正确性的。

  等姜浩的报告通过,他的这篇论文中的思想就会被“《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整理成新的章节,成为《JHSX讲义》的一部分。

  接着,会有其他专业的计算机领域的学者,在读到这本《JHSX讲义》的时候,写论文完善这一部分章节。

  那本《JHSX讲义》虽然是姜浩写的,但当它开始深入的影响整个华夏的学术基础,它就已经完全超脱了姜浩一个人,所以面对“新章节”的问题,大家都很谨慎,姜浩讲解的很认真,台下众人也听的很认真。

  ……

  姜浩的报告持续了一下午,晚饭的时候,领导来了,准备跟大家吃晚饭,但是看着会议室里的激烈的争论,领导安静的等待着。

  一直到了晚上九点,争论才告一段落,大家才跟领导一起吃了晚饭。

第170章 ,准备给这个世界一点小震撼

  山里的秋蝉好像知道自己的时辰不多了,所以一大早,它们就吱吱的叫着。

  早起的姜浩在两位安保人员的陪同下,爬进了山林。

  突然的闯入者让树上吱吱叫的秋蝉吓了一跳,立马闭嘴了。

  而姜浩这才发现,好像各个地方的蝉叫是不一样的,这西京的蝉叫跟姜浩记忆中胶东的蝉叫声就是不一样,对此,姜浩觉得挺有趣的。

  山林中闲逛的姜浩捡拾着一个个趴在树干上、蜕变知了猴留下的空壳。

  在齐鲁“知了猴”可是一个硬菜,可是姜浩突然发现,这些精致的关中人好像不吃这玩意儿。

  看着满山树干上的知了猴空壳,姜浩觉得从西京往齐鲁贩卖知了猴,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在齐鲁一个知了猴贵的要死。

  想起知了猴,姜浩立马想吃知了猴了,虽然姜浩有厨师团队,但是每次想吃什么,他总是找妈,所以姜浩掏出了手机,给老妈发去了信息:

  【妈,我要吃了猴】

  很快,姜浩发来了信息:【都什么时候,我去哪给你弄知了猴去!没有!】

  每次,姜浩突发奇想想要吃什么,姜妈的第一反应总是没有,但姜妈总是跟有魔法一样,每到晚上,姜浩想要吃的东西,总会出现在姜浩的饭桌上。

  【我不管,我就要吃!】姜浩给老妈回了消息。

  “扑通!”

  而这时,水库安静湖面扑通的声音吓了姜浩一跳,一看水上的涟漪,再看了一眼水面黑漆漆的一团阴影,姜浩“哇偶”了一声,好大的鱼啊!

  昨天下午一开始来这个水库的时候,姜浩觉得这里大山深处无人的水库风景真好,姜浩觉得,住在这里钓钓鱼啥的,一定很不错。

  但只多看了一眼,姜浩有点害怕,尤其是看着那安静的、深不可测的水库,姜浩总害怕下一刻那安静的水面里冲出一个什么可怕的怪兽来。

  “首长,开始吃早饭了!”

  这时,跟在姜浩身旁的一位安保恭敬地对姜浩开口。

  “好!”姜浩点点头,开始往山下跑。

  早饭吃完后,编著委员会开始了第二天的会议,在这种争议和讨论下,会议室里上升的思想早已经超过了姜浩的那篇《以“四色猜想”为基点对离散数学的一种新讨论》论文,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大家的智慧在这里碰撞着、交融着。

  昨天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二点多的讨论也让姜浩累坏了,他今早没有闲情逸致去爬山了。

  通过昨天的讨论,大家已经确定了姜浩论文的正确性,今天

  “我们在进行新章节的编著时候,一定要注意扩展性,姜浩,你在接下来对章节内容的创造中,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另一位编著委员点点头,开口道:“对,我们的重点不是‘离散数学’,而是慢慢的建立起一种新计算机语言的学术基础!”

  “好的,我明白了!”姜浩认真地点点头。

  有的时候,“理论”会走在前面,指导“实践”;

  但有的时候,“实践”也会走在前面,接着“理论”被完善,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其实,姜浩和两个学生完成的新的无人机飞控程序,虽然只是一个无法运行的主框架,还缺少海量的基础运行代码的补充,但是它已经说明了姜浩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

  这也就意味着姜浩的“实践”走在了前面,所以,现在委员会要做的就是补上理论,从而让这种新计算机语言能够改变世界。

  一群老院士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当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方向,他们爆发出来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

  他们甚至比姜浩本人都着急,因为姜浩还年轻,能走的路还很长,但相比之下,他们能走的路就很短了。

  他们真的渴望看到有一天这本《JHSX讲义》公之于众,彻底的改变世界,让全世界的学术都按照华夏的标准走!

  自从苏联倒下后,全世界的学术只剩下了一个“西方标准”,全世界的学术都沿着“西方标准”的“高速路”走,大家的成果,也只是对“西方高速路”的修修补补。

  而现在,他们这群华夏人在偷偷的修一条新的“高速路”,一条东方标准的、通往更远地方的“高速路”。

  为什么学霸都是显摆的?暴富户都是各种买买买?

  因为好东西别在心里,真的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同样,大家开始偷偷地进步、超越,看到那群西方人还傻傻的傲慢着,虽然很爽,但是也很憋的慌!

  所以,编著委员会也通过了决定,同意姜浩给这个世界一点小小的震撼。

  而这个“小小的震撼”,也是姜浩解决新计算机语言程序下“海量代码填充工作”的途径。

  浙省,浙省大学姜浩宋婉学院,院长办公室。

  虽然老师姜浩不在,也虽然老师姜浩给汪廷政和蔡朱放假了,但是两人真的睡不着,更没心情放假出去玩。

  做好了老师安排的工作后,两人就开始在办公室里敲代码。

  这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语言,它需要一种新计算机语言下的数据库做支撑,而且基础的数据库越庞大,程序运行起来就会越顺畅。

  不然的话,没有相应的数据库做支撑,这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就是空中楼阁。

  汪廷政和蔡朱对此很焦虑的,老师在写论文、在完善这种计算机语言的学术基础,也去西京跟《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开会了。但是等这种计算机语言的学术基础建立起来,那就已经是猴年马月了,更不用说所完成这海量数据库建设了。

  他们很焦虑的:老师怎么就这么不上心呢!

  所以,即使老师不在、即使老师给放假了,汪廷政和蔡朱两人还在加班加班的工作。

  “小汪,你们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啊?”

  姜浩临走前,让汪廷政和蔡朱把“106小组”中高校的工作人员召集过来。

  两人已经把这份工作做完了,浙大已经对这些相关人员发出了学术交流的邀请,他们已经陆陆续续的来了浙大。

  但是听到消息的624所的谷永群也来了。

  谷永群原本是“空研106小组”的最初的“十五人”之一,而现在,他已经是624所的总工程师了。

  通过对姜浩数学的掌握,谷永群已经在624所作出了很多颠覆性的研发。

  原本平凡的中年人焕发了无尽的生机——他已经看到冲击院士的希望了!

  这对一个中年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春药”。

  正在敲代码的汪廷政看到谷永群,停下了工作,笑着开口道:“应该明天会回来吧,听说编著委员会的会议已经散会了!”

  谷永群展示了一下自己带来了的一条火腿,开口道:“也没什么送的,带了条火腿,老家我妈自己做的,不知道老组长喜欢不喜欢。”

  说起“组长”的时候,谷永群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豪。

  因为只有“空研106小组”最初的十五人,才会像是自己人一样,得意的称呼姜浩“老组长”。

  其他的人,要么称呼姜浩“首长”、要么称呼姜浩“姜主任”。

  汪廷政打量了一下这条火腿,笑着开口道:“我觉得我老师肯定会喜欢的!他前不久就看开火腿的短视频解压呢!”

  “那我这个礼物,算是送对了!”谷永群很舒心的笑了笑,为了这个礼物他挑选了很久呢。

  一旁的蔡朱也停下了敲代码的工作,笑着开口道:“谷总,您应该再送一套刀具,我觉得我老师对开火腿的过程更感兴趣!”

  “哈哈哈!”谷永群笑了笑,开口道:“走啦,好久没见,今晚请你们吃饭!”

第171章 ,发动群众的力量

  在西京城待了一个月后,姜浩回了浙省。

  姜浩一回浙省,浙省大学闭门的学术交流就开始了。

  表面上,这是一场普通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但与会者都有一个统一的秘密身份“106组”的组员。

  现在的“106组”经过多次扩张后,已经成为基本触及全国各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庞大机构了,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成员姜浩根本就没见过。

  坐在会议室的主座,姜浩看了一眼满满一会议室的人,尤其是感受着大家那种热切的眼神,姜浩还是挺骄傲的。

  一开始,“106小组”只是隶属于“空军”的,是一个辅助战机研发的部分,小组的组员也只有十五个。

  而现在,它已经有这么多人了,姜浩的数学已经开始偷偷的扎根、开始快速地生长了,华夏的学术体系也正在偷偷的创造一种自己的标准体系。

  会议室里,姜浩笑着对大家开口道:“虽然大家都是一个小组的,之前也有过沟通,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啊!”

  姜浩说完后,大家热情的点点头。

  在“106小组”刚成立的时候,当大家知道这个组长是年轻的、搞经济学的姜浩,总是有那么多的质疑。

  现在那本《JHSX讲义》已经厚的离谱了,里面不但有姜浩写的章节内容、各编著委员会委员的注解,还有厚厚的其他学者论文摘录。

  这就意味这本《JHSX讲义》代表的是一种逐渐成熟的、足以令人震惊的数学体系了。

  任何接触这本讲义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吸引的,所以,不会再有任何人质疑年轻在组长姜浩了。

  而《JHSX讲义》的接触范围都这么广了,保密措施却很好,至今没有出现任何泄密情况。

  这一方面离不开保密人员的认真工作;

  另一方面,这份讲义的内容也深深的震惊的大家,大家是发自内心“偷学”,想要抓紧时间在别人还没反应过之前,抓住这种新的知识,也是在发自内心的骄傲努力着一起创作一种新的“华夏学术标准”,所以没有人会泄密的。

  会议室里,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姜浩开始了会议的主要内容:

  “这个《JHSX讲义》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已经逐渐完善了,现在,我们需要给这个世界一点小震撼了!”

  姜浩说完后,会议室里立马爆发出了小规模的窃窃私语:他们还没偷学够啊:

  “我的天啊,这就要公布吗?”

  “是啊,现在就公布,为时尚早吧!”

  “妈的,早知道这么快就要被公布,我应该更加努力的偷学啊!”

  姜浩带来的数学逻辑完全是一种新的知识,这种新知识的“皮毛”,就让姜浩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且大家通过对那本《JHSX讲义》的研读,都获得了惊讶的成长。

  在这份讲义提供的新思路下,他们发现很多困扰着他们的问题,都得到了新的解决思路。

  他们偷偷的在这个“新赛道”上跑着,而现在,姜浩突然说要公布,这让他们有点惊讶。

  但是姜浩并不是要公布以《JHSX讲义》为代表的这种新的数学逻辑,他只是要拿出一部分来,打算通过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给这个世界一点“小震撼”。

  这是也是对《JHSX讲义》的验证,如果它能给这个世界带来震撼,那就意味着姜浩创造的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是真的可以改变世界的。

  姜浩继续对大家开口道:“我要做的并不是公布那份《JHSX讲义》。”

  姜浩这句话一说完,会议室里的参会者松了一口气。

  姜浩继续开口道:“你们应该听说了,我带着我的学生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逻辑,写了一种新的无人机飞控程序。”

  “而这种新程序的运行,需要根植于庞大的语言数据库下。”

  “一个新的语言数据库是需要庞大的基础编程来填充的,这份填充工作的工作量是海量,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就能完成的,所以今天,我需要大家的帮忙!”

  “需要大家按照我给各位分配的逻辑体系,去你们各自高校跟你们的学生进行宣讲。”

  “我希望借助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来完善这个新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的基础编程填充工作。”

  听了姜浩的话,会议室里众人点点头,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列席会议的汪廷政和蔡朱也惊喜的对视了一下,他们之前一直在焦虑怎么完成这工作量庞大的“基础语言数据库”填充工作呢。

  还是老师聪明——“发动群众的力量”。

  姜浩继续开口道:“这份工作的难题就是要求大家不能暴露出关于任何以《JHSX讲义》为代表的数学创新,要把它只当做是一种计算机领域的领域的创新。”

  “而且,它要被分散成无数子系统任务,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