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86章

作者:一拥而入

  但是看着眼神中满是愤怒怒火的姜浩,江怡然的心瞬便被像是彻底捏住了一样。

  她的会呼吸在急促起来,姜浩散发出的愤怒,像是恶魔一样,在强有力的笼罩着她,无尽的恐惧在朝着她袭来。

  江怡然害怕的紧了紧喉咙,咽下了口唾液,她极力压制自己慌张内心、压抑着快要跳出来的心脏,对姜浩开口道:“人民币要开始国际化了,我们注定是敌人。”

  “我最后劝你,放弃你这该死的芯片,跟我走,我真的会把您推上至高无上的位置的。”

  这一刻,江怡然在说起姜浩的时候,很严肃的用了一个“您”。

  而面对江怡然对自己的威胁,感受着她把文件甩在自己脸上的羞辱,再加上她现在臣服一样的一个“您”,姜浩猛地起身,捏住了江怡然那光滑、白皙的脖颈,像是一个野兽一样盯着她!

  一开始,听说江怡然怀孕了,姜浩就很愤怒,以为自己被绿了,所有,她接受了宋婉的爱意。

  后来当自己的老妈那么重视江怡然的儿子,姜浩就觉得不对劲,等姜浩稍微一调查,就知道了那是他的儿子了。

  对突然有了个儿子,姜浩其实很紧张,也很高兴的,但这让他始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宋婉。

  而各方对姜浩的这个儿子也开始不安分,“姜浩系”的公司、相关利益方开始了蠢蠢欲动的站队,而有关部门那些不安分的年轻精英们,他们制定了一个“小男孩计划”。

  “他们”真的打算帮江怡然把美联储弄到手,准确的来说是打算帮那个“小男孩”把美联储弄到手。

  但是,姜浩总有一种被算计的不爽,所以今天面对这个该死的女人,姜浩捏着她的脖颈,恶狠狠地扇了她两下耳光,然后不可置疑的命令道:“转过去!”

  接下来,办公室里回放着一种小儿不宜的狂暴。

  感受着粗鲁的狂暴,江怡然脑袋一片空白的享受着,她也在哭泣着,这个世界凭什么这么不公平!

  凭什么他的全部温柔都给了家庭出身好的宋婉,而自己,只能得到她的强势和狂野。

  可其实,人的性格不一样,迷恋的也不同,江怡然迷恋的其实就是姜浩的强势、狂野。

  因为只有姜浩的强势和狂野,才能补足她内心的需求;而宋婉需要的就是姜浩的细心呵护。

  如果姜浩像是对待宋婉那样温柔,江怡然反而根本就看不上姜浩;如果像是对待江怡然这强势,宋婉也会被姜浩吓到。

第164章 ,《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

  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里坐着正在认真处理工作的安长智院士。

  公开领域,安长智院士的主要成就在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整体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组的半经典极限。

  他公开的学术成绩很大,是国际性的学者,但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成果是不为人知的、是被严格保密的:根据姜浩弱收敛方法和微局部分析法对姜浩数学中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重新的解释。

  横空出世的姜浩带着极强的颠覆性为大家带来了那份《JHSX讲义》,但是姜浩的思维太过颠覆了,思考维度太高了,正常人很难理解姜浩的数学思维。

  所以,就成立了一个由二十八位院士组成的《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一开始这个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注解“姜浩数学”。

  作为编著委员会的一员,这份讲义里很多关于偏微分方程的知识,都是安长智院士给注解的,安长智院士觉得这是一份很伟大的工作。

  “砰砰砰!”

  这时,安长智院士的办公室传来了敲门声。

  正在专注工作的安长智院士的思绪被打乱,他不爽地皱了皱眉,开口道:“进来!”

  一位陌生的黑衣男子带着手提包走了进来,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证后,恭敬地开口道:“安院士,您好,我是《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这是最新的需要您审核的文章。”

  说着,黑衣男子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份厚厚的论文。

  自从姜浩的数学被证明在战机研发设计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后,那本《JHSX讲义》也提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份讲义已经在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国的基础学科了,未来公布后,它还会影响全人类的文明基础。

  所以整个编著委员会对这份讲义是十分谨慎的。

  每一次有新的论文想要申请被摘录进讲义,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然后才能进入最后的编著委员会委员“盲审”环节。

  而这个最后的“盲审”环节也是极其严格的:

  有超过80%的评审委员通过了论文的“盲审”,这篇论文的作者才能进入最后的答辩、讨论环节,确定他的论文是否通过;

  而如果一篇论文的“盲审”通过率在70%~80%区间,这篇论文会直被严格封存起来,等五年周期后、大家的认知进一步的提升了,再拿出来讨论;

  低于70%通过率的“盲审”论文是会被直接否定的。

  至于低于50%“盲审”通过率的论文,论文作者是会被要求进行学术答辩的,以便进一步确定论文作者是否可以继续接触《JHSX讲义》。

  最要命的是,委员会要求每个接触《JHSX讲义》的学者,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术成果,不然的话,就要进行学术审核。

  而且只要接触这份讲义,就不允许发表任何关于这份讲义的数学成功。

  知道你牛逼了、知道你通过这份讲义得到了很多新想法,但是你必须憋着,而且你想要出国的话,必须要接受严格的审查。

  接触这份讲义的条件是很苛刻的,但是它却像是一个充满诱人魔法的绝世美女一样。只要有学者知道了这份讲义的存在,都在拼命的证明自己有资格阅读这份讲义。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啊!学会它,就意味着走在最前面。

  所以,即使这份讲义的论文收录审核机制很严格,但是每隔几天,也总会有一两篇论文进入到“盲审”环节。

  而随之这些论文的质量是越来越高了。

  华夏人从来不缺少才智,但为什么必须要发外文期刊、必须要跟着人家走?

  因为学术标准是西化的,想要出成果,就必须听人家的,人家说什么是对的,什么就是对的。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尤其是“空研106小组”验证了这种数学逻辑的正确性之后,华夏人像是疯了一样。

  在华夏的内部学术交流中,大家总会惊喜地分享着自己根据这种新的逻辑有什么新突破,自己解决了什么难题。

  但是这些成果都是不允许被公开的,所以,当下华夏学术界到底憋了多少“大招”,谁也说不清。

  作为《JHSX讲义》编著委员会的一员,安长智院士是“盲审”的评委,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论文,安长智院士惊喜地开口:“真不错,让我看看又有什么创新了!”

  自从成为“盲审”评委后,安长智院士就像是一个迷上刮刮乐的少年一样,而且他的“刮刮乐”只要一刮开,就能中“大奖”,并且随着大家对“姜浩数学”的认知不断提升,“大奖”也在越来越大。

  “请您尽快的完成审核。”工作人员递出厚厚的论文后,认真的开口。

  “哎呀,这么厚啊!”摸着论文厚厚的厚度,安长智院士院士惊喜的点点头。

  可没人会往这些论文中“灌水”,所以这厚厚的论文,都是“干货”,这个作者能写这么厚的论文,还能通过审核走到“盲审”阶段,这篇论文肯定会有惊喜的。

  对此,安长智院士很期待。

  安长智院士高兴对工作人员开口道:“好的,我刚好现在就有时间,我会尽快的完成审核的。”

  “麻烦您了!”工作人员恭敬地点点头离开了。

  编著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离开后,安长智院士看了一眼论文的题目《以“四色猜想”为基点对离散数学的一种新讨论》。

  论文只有题目,作者的信息被抹去了。

  而看了题目,安长智院士皱了皱眉头,“离散数学”并不是他的强项。

  但是没办法,能把握“姜浩数学”逻辑的人太少,也只能“矮子里拔高个”了。

  而且“离散数学”不是安长智院士的强项,只是相比他其他的数学成果而言,“离散数学”在他这里并不突出,他的“离散数学”研究水平也超过很多人了。

  简单看了一眼题目后,安长智院士戴上了眼镜,开始认真地研读起这篇论文来了。

  “啊?这!”而只是看了一眼,安长智院士立马皱起了眉头,在简单翻看了一下论文后,安长智院士脸色露出了惊喜,自言自语地开口道:“这篇论文不会是姜浩写的吧?”

第165章 ,新的无人机飞控程序

  姜浩为“通讯作者”,他的两个学生为“第一作者”的那篇名为《以“四色猜想”为基点对离散数学的一种新讨论》的论文,在进行盲审的时候。

  浙省、杭市,浙省大学,姜浩的办公室里,姜浩正带着两个学生做一种全新编程逻辑下的无人机飞控框架构建工作。

  “啪啪啪~”

  整间办公室很安静,只有姜浩师生三人急促的键盘敲击声,他们的主体编程框架已经完成了,现在他们在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编程的模型编写。

  这份工作不论是对姜浩,还是对汪廷政、蔡朱来说,都是极其折磨人的。

  因为,他们刚完成编写的那种全新的无人机飞控程序语言,是按照“宾谓主”的“语法”编写的。

  他们刚熟悉这种新“语法”,而现在,他又要抛弃这种新“语法”,按照传统“主谓宾”的语法,编写当下计算机能读懂的运算语言,从而用计算机来验证他们的“新语法”的正确性。

  浙省大学新“攒”的超算中心已经完成调试了,学校里很多项目都预约等着使用新超算中心呢,但是姜浩排在了超算中心日程表的最前面,大家都要等着他。

  所以为了尽快完成超算中心的使用,姜浩和他的学生最近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工作。

  天已经亮了,汪廷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后,成就感满满地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指关节。

  汪廷政觉得,他就算跟老师姜浩没学到其他的知识,就凭借着他现在计算机编程的能力,让他去“大厂”做个“程序猿”也是很不错的。

  而就在汪廷政得意的时候,蔡朱发出的一句“老师,我的工作完成了”,一下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

  反应过来的汪廷政也急忙开口:“老师,我的工作也完成了!”

  就因为自己的得意,汪廷政的工作完成汇报多了一个“也”字,汪廷政像是被夺走了第一名的小学生一样,哼着鼻子,看了自己“师弟”一眼。

  “好!”

  躺在沙发上睡觉休息的姜浩被两个学生的汇报惊醒,起身点点头,搓了搓脸,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喝了一口浓茶后,姜浩开始把两个学生的工作内容融合进自己的编写的主框架里。

  如果这一次的超算验证成功,就说明姜浩这种新“语法”下的计算机语言是可行的。

  而如果这种新“语法”是可行的,姜浩的下一步工作就是根据这种新“语法”逻辑,制作新的芯片。

  而如果新的芯片能融合进新的“语法”逻辑,这就为姜浩接下来的“光刻工厂”项目奠定了基础方向。

  至于从江怡然那里得到的“光刻机”的资料,姜浩在看了一遍后就完全被姜浩抛之脑后了。

  跟着别人的路子走,走的永远是别人的路子。

  这就像一条高速路,你修修补补,也是为别人修路,还是要在收费站缴过路费的。

  现在芯片领域的“高速路”有且只有一条,而且还没有其他下道可走,只能缴纳高昂的过路费走别人的“高速路”,

  现在姜浩要自己修一条不一样的“高速路”,一条通往更远方向高速路。

  对这份工作,姜浩是很上心的,也是野心勃勃的。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当姜浩带着两个学生完成了全新飞控编程框架的搭建。

  姜浩的两个学生汪廷政和蔡朱也迎来了难得的假期,两个结伴,开车来泡温泉了。

  豪华的温泉私汤池里,汪廷政托着疲惫的身体舒舒服服地下水,在温泉水浸泡过他身体的那一刻,他发出了一声舒爽的呻吟。

  只有饿到了极致,才能最极致的体验到吃饱饭的爽感,同样,也只有累到了极致,才能体验到温泉带来的极致放松感。

  这一段时间,汪廷政的计算机能力、数学能力,以及一种新的知识创造力在被老师姜浩撕裂式的拉着上升,但他也真的是累坏了,他觉得他的大脑都快要爆炸了。

  “哎,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享受着温泉的放松,闭目养神的汪廷政放空了大脑,舒服地开口。

  但是一旁跟他一篇泡温泉的师弟蔡朱,却直接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这不是告一段落了,而是黎明前的安静,接下来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闭目养神的汪廷政没有睁眼,点点头,同意了师弟的观点,开口道:

  “我是真的好奇老师的大脑结构是不是跟我们凡人不一样!他竟然能创造出一种如此宏大的新计算机语言体系。”

  “这是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它的运行的确很优异,但它需要的运行逻辑是很庞大的,而且是全新的,我们根本就不能把现有的语言库拿过来用,而是要重新填充、建立新的语言库,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啊!”

  “是啊,这个工程完不成,一切都是白谈!”蔡朱点点头,然后很担忧地对汪廷政问道:“师兄,你说老师怎么就不着急呢,就单靠我们师徒三人,做一辈子也完善不了这个语言库啊!”

  说到这个,汪廷政也担忧了起来:“是啊,老师一直说,他有办法,可是他到底有什么办法啊?”

  “AI编写?我只能想到这么一个办法。”

  “可是老师说得对啊,我们重新编写一个AI,要更多的工作量啊!”

  “哎~”蔡朱摇了摇头,舒舒服服地泡回了温泉里,开口道:“不知道,但是既然老师说他有办法了,那我就相信老师。”

  接着蔡朱偷偷笑了笑,开口道:“老师一直想让我们抓紧毕业,可是我真的不想毕业,不想离开老师,如果这个项目要做一辈子,能跟老师一辈子,我觉得也不错!”

  “那倒是!”汪廷政点点头,表示了对师弟观点的认同,现在很多高校都给他抛来了橄榄枝,去了直接是学科带头人的正教授,但是汪廷政跟蔡朱一样,真的不想毕业。

  跟着老师姜浩很累、很累,但是感受着那些难题在老师面前挥挥手就解决了,汪廷政总像是看“无敌文”的小说一样,觉得很爽。

  于此同时,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安长智院士也终于完成了对这篇《以“四色猜想”为基点对离散数学的一种新讨论》的审核。

  虽然这篇论文是盲审的、作者的信息是完全没有的,但是安长智院士已经从行文风格中确定了,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姜浩。

  因为只有那大胆的姜浩,才会有这么天马行空颠覆性的行文风格,别人根据“姜浩数学”逻辑写的论文虽然有很多成果,但是都是根据“姜浩数学”进行的一种谨慎应用,或者是对姜浩数学中一些问题的谨慎完善。

  创造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部分人有的最多的还是模仿力。

  安长智院士摘下了眼镜,搓了搓脸,自言自语地开口道:“这一定是姜浩写的。”

  “他是要重新创造一种计算机语言?从而创造一种新的芯片?”

  “妈的,这少年是真敢想敢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