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84章

作者:一拥而入

  “现在我们的‘水果糖’无人机能卖,完全是因为拼多多给流量,所以才会卖出去。”

  面对周涛的苦恼,姜浩开口道:“不着急,我在写新的飞控代码,新的代码会让无人机完成对‘姜宋芯片’的匹配的,‘水果糖无人机’的飞控应该会做的更好。”

  接着,姜浩对周涛提点道:“关于‘水果糖’无人,你现在的重点是借助拼多多带来的市场,稳定‘水果糖’无人机的生产、建立研发体系、稳定产业链,然后重点往军工方向。”

  跟周涛说完后,姜浩又给霍尧文倒了一杯茶,对霍尧文开口道:“尧文,我跟你说的情况你也注意一下。”

  姜浩对无人机的布局很简单:先稳定“水果糖”无人机的发展,然后等国际形势变化,凭借着霍尧文的能力,做无人机的军工外贸,让“水果糖”无人机快速拉起。

  这样当无人机变成了消耗品,无人机芯片的需求就会增加,就会带动“姜宋电子”的生产。

  “熟能生巧”,有了需求,“姜宋电子”在芯片领域肯定能多少有点突破的。

  这样即使姜浩的“光刻工厂”项目失败了,有无人机需要的拉动,“姜宋电子”最起码在无人机芯片领域会走在最前列。

  重生的姜浩知道,无人机在未来科技中占比是很重的。

第160章 ,“0200?”

  “你的光刻工厂怎样了?”

  火红的夕阳点燃了整个西湖湖面,火红的湖面映红了别墅的茶房,房间里的一切都像是喷了一层淡淡金红的木漆一样好看。

  茶房里,霍尧文喝了一口茶,开始询问起姜浩的光刻工厂项目了。

  霍尧文对姜浩说的“无人机军贸”不太感兴趣的,现在世界一片和平,哪来那么多军贸啊!

  而且关于无人机在战场的应用,霍尧文也不太看好。

  尤其是姜浩说一架几千块钱的无人机,能够干爆一辆几千万的坦克,霍尧文表示很怀疑。

  所以相比之下,霍尧文对姜浩的光刻工厂很重视,因为他最近开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了。

  姜发集团旗下的姜发地产在全国大规模扩张,背后就有霍尧文的发力。

  听到霍尧文提起了“光刻工厂”,姜浩开口道:“刚开始呢,课题组织框架还没建立起来呢,哪能那么快!”

  听到姜浩的话,霍尧文满意的点点头:“这就好,你的光刻工厂拖的越久,房地产越嗨!因为大家都以为你这光刻项目就是在炒概念、卖房子呢!”

  接着,霍尧文很惊讶地开口道:“这让房地产的崛起真的令人震惊啊,它带动了家居、建材、玻璃、钢铁、白色家电、基建等等无数的产业,可以说拉动了全国的经济!”

  “尤其是我国的轻重工业已经完成了转型升级,现在再经过房地产的拉动,我的天啊,今年的经济数据绝对爆炸!”

  “这给我们国防带来了新的压力啊!”一旁喝了一口茶的周涛感叹了一句。

  作为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的跨国企业CEO,周涛的国际关系敏感性高了很多。

  霍尧文和姜浩也点点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邻居存粮,我存枪”,有“粮”了,但是没有“自保”的能力,手里辛辛苦苦存的“粮”,就是给“邻居”存的。

  “听说新优化的战-20Y已经试飞了,在模拟空战中,战-20Y与战-10Y组成的联队,达到了0:200的完胜惊人战绩。”

  霍尧文开口说出了他得到的一个最新的空军方面的消息。

  这个消息已经在小范围内半公开的传播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把这个消息当成了谣言:

  “0:200”,干了对方二百架战机,己方零伤亡?

  怎么可能!

  要不就是空军的自嗨,用最新的喷气机虐掉老旧的螺旋桨战机。

  但是关于这场模拟空战,姜浩是全程观战的,他对这场模拟空战的震撼是深有体会的:

  隐身的战-20Y“踹门”、战-16Y电子压制、战-10Y上场格斗,整个模拟空战是无比丝滑的,不仅仅是姜浩,就连组织这场模拟空战的部门都被这场模拟惊到了。

  而这一场空战模拟也说明,“姜浩数学”带来的新思维逻辑,完全改变了航空的发展。

  举例来说,雷达的探索逻辑是“1+1=2”,而“战-20Y”的隐身逻辑却是“2+2=4”。

  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传统的雷达根本就找不到隐身的“战-20Y”。

  从雷达发明到现在这么久了,全世界都在西方雷达学术上修修补补,只不过是性能上的不断提升,并没有实际性创新。

  而现在,随着一个新的数学逻辑出现,华夏雷达和隐身已经悄悄地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了。

  姜浩写的那本《JHSX讲义》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每天都有学者不断地为这份讲义注解、这份讲义也在不断地刊录国内学者写的相关论文。

  这份讲义就像是一个长大的、上了大学的孩子一样,当爹的姜浩只是偶尔“打钱”——有想法了给它填充一些内容,剩下的它自己在不断变厚。

  这本厚厚的讲义,已经成为整个华夏航空航天领域最珍贵的“圣经”了。

  “0:200?”一旁的周涛对“霍尧文”的小道消息表示怀疑,开口道:“我不信!”

  面对周涛的质疑,姜浩没有说什么,他对周涛开口道:“你也不用信,你就做好你的无人机就行。”

  看着姜浩的表情,周涛皱了皱眉,他不信霍尧文说的,但是他信姜浩。

  姜浩虽然没明着说什么,但是姜浩的表情,已经说明了很多。

  周涛觉得这很有可能是真的,最起码国内的空军肯定是有优势的,周涛在考虑要不要抓紧把国籍在改回来?

  而姜浩好像看穿了周涛的想法一样,对周涛开口道:“别想改你的国籍了,你是拼多多留在国外的‘质子’。”

  “你的大漂亮国国籍,会给大漂亮国一些心理安慰,会让大漂亮国觉得拼多多是大漂亮国的企业。”

  拼多多的全球总部在大漂亮国、拼多多的全球总裁周涛也是大漂亮国国籍,它一直也就是一家大漂亮国的企业。

  但是拼多多的全球财务中心在齐鲁青鸟市,那个财务中心是沙飞扬家族一手建立起来,它的背后就是“组织”。

  而拼多多的全球采购中心也在华夏,也必须在华夏,因为只有华夏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够供应拼多多的全球市场。

  现在已经不是大漂亮是否制裁华夏了,而是华夏愿不愿卖了,华夏的商品一涨价,就意味着全世界通胀水平提升。

  现在的拼多多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姜浩和周涛两个个人已经显得很渺小了,因为它现在的背后已经成为了大国竞争的战场了。

  简单聊天后,茶室的气氛有点压抑,霍尧文开口提议道:“出去找喝点?”

  “行啊!”周涛点点头,今天傍晚的话题让他太感到压抑了,他想出去喝点,放松一下。

  姜浩也点点头,开口道:“等我把我学生的作业批完,我们出去找地方喝点!来浙省这么久了,我晚上还从来没出去呢!”

  【重写!核心观点不明朗!】

  接着,姜浩回了书房,把两个学生提交的作业否定了。

  他俩的作业上午就提交了,姜浩下午就读完了,原本姜浩打算给他俩提点建议呢,但是周涛和霍尧文来了,姜浩还一直没回呢。

  现在给两个学生回完了,姜浩跟周涛和霍尧文一起出去喝酒小聚一下了。

第161章 ,吃饭遇到老师是一种什么体验

  “走吧,下班吧,今晚老师应该不会回我们消息了。”

  浙省大学,姜浩宋婉学院的办公室里,汪廷政看了一下时间,都已经下午六点半了,他伸了一个懒腰,对一旁敲了一下午键盘的师弟蔡朱开口。

  正认真敲着键盘的蔡朱并没有听到师兄的话。

  最近他老师手里的“光刻工厂”项目还没有开始,现在他们手里工作是:一种基于“姜浩数学”逻辑下的无人机飞控程序编写。

  这完全是一种新逻辑的计算机语言程序,是为了更好的匹配“姜宋电子”生产的无人机芯片的。

  也就说是,他的老师打算从计算机语言创新开始,推动计算机硬件芯片的创新,从软件到硬件,完全开创一个新的计算机时代。

  对能参加这份伟大的工作,蔡朱是发自内心觉得兴奋的。

  老师姜浩已经把这个飞控程序的核心框架创作完了,大师兄汪廷政负责运行框架编写的,蔡朱要负责这种飞控代码军用级别可靠性的框架建设。

  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全新的数学逻辑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所以他们不但没有“复制”、“粘贴”可用,每个代码都要自己敲,而且还要大脑不停的运转,完全要自己创造代码语言。

  如果把这份工作比作一份中学语文,他们老师姜浩已经把原本“主谓宾”、“定状补”的传统语法完全打乱了,编写了一种新的“语法”。

  而他们,就要根据这种新的“语法”,完成一篇作文。

  这意味着他们要完全抛弃掉脑海中,原本积累的关于编程的知识,重新在老师的“新语法”下,遣词造句。

  所以这个工作是很困难的,很需要高度的天赋和专注力,专注中的蔡朱是真的没听到师兄下班的招呼。

  看着沉浸的师弟,汪廷政叹了一口气。

  一直以来,汪廷政一直都是耀眼的天才,而现在他的前面有一个天才的老师在牵着。

  这个天才的老师像是一个神一样,随手一指,就是让汪廷政需要努力一辈子才能达到的“神迹”;

  而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天才的、还他妈的比他都努力的师弟在追赶,汪廷政有的时候真的想死!

  但是想想跟着老师后自己撕裂式的发展,汪廷政还是很开心、很荣幸的。

  财富方面,他跟着老师后,瞬间就完全实现的了“财务自由”;

  而更关键是学术方面:在公开的领域,汪廷政手握两篇“数学四大神刊”文章,十二篇数学SCI一区的顶刊;在经济学领域,他更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权威,尤其是在“姜浩经济学”领域,他就是“扛旗人”。

  而在非公开领域,那本绝密的、会影响人类文明的《JHSX讲义》里,收录了他三篇论文。

  相比那些公开的学术成果,汪廷政最满意、最骄傲的其实是被《JHSX讲义》收录的那三篇论文。

  “走吧,下班吧,今晚老师应该不会回我们消息了。”办公室里,汪廷政对着师弟又说了一遍。

  他们上午的时候就把老师写的论文已经整理完了,发给老师。

  这篇新的论文是老师姜浩写的,关于一种对“四色猜想”新解释的数学的文章,老师姜浩是“通讯作者”,汪廷政跟师弟蔡朱是“共同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的头衔的确很香,看一个学者的学术成果也主要看“第一作者”,但是“第一作者”也就意味着工作量很大。

  老师姜浩只给了一个论文的核心框架和解决思路,剩下的都是汪廷政和蔡朱的工作。

  两人已经把论文发给老师了,老师一直没回,汪廷政和蔡朱就在做程序编写,现在天都黑了,汪廷政觉得今天老师应该是没时间回了。

  被打断的蔡朱抬头,笑着看了师兄一眼,活动了一下手指关节,对师兄汪廷政开口道:“等我把这一段写完啊!”

  汪廷政看了一眼师弟的工作进度,开口道:“别等了,万一一会儿老师来消息了,我们又要加班弄论文了!走吧!走吧!”

  “也行!”蔡朱想了想,点点头。

  “叮!”而这时,汪廷政和蔡朱的手机同时出来了提示音。

  一看是老师姜浩的消息,汪廷政瞬间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操!我这张乌鸦嘴!”

  而打开老师发来的消息,汪廷政和蔡朱立马更烦了:【重写!核心观点不明朗!】

  “哎,观点不明朗!”

  汪廷政扔下了手机,一屁股坐进了椅子里。

  他憋了好几天了,现在又被老师把论文打回来了,他真想喝点,于是他对师弟开口道:“我们出去喝酒吧?明天再说呗!”

  “不去,我们不允许。”蔡朱摇摇头,他是军人出身,虽然跟着姜浩读书穿着便装,但是他是有严格管制的。

  汪廷政笑着开口道:“没事,走吧!你又不穿军装,谁知道,而且我们也不去那种场所,新开了一家东北菜不错,我们去吃点,少喝点!”

  “走走走,喝点酒放松,歇一歇,明天回来说不定就有思路了!”

  蔡朱点点头,开口道:“也行!我也真累了,少喝点,晚上回家早点睡,明天清醒脑袋回来重新写论文!”

  西湖边的别墅里,姜浩跟两个好友霍尧文和周涛开着一辆奥迪车,驶入了拥挤的城市车流。

  “去哪?吃什么啊?”开车的周涛问了一句。

  “不知道,反正别吃那醋鱼就行!”姜浩急忙开口。

  姜浩在杭市待了这么久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醋鱼了,从吃了那醋鱼之后,姜浩再也没有出来吃饭过!

  霍尧文的人脉关系是很广的,他在全国各地,甚至在全世界各地都能能找到朋友,所以面对周涛和姜浩不知道吃什么,霍尧文开口道:

  “我朋友介绍这边开了一家东北菜馆挺不错的,味道不错,干净,而且环境优雅!我们去吃东北菜?”

  “行,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简单吃点就行!”姜浩点点头。

  晚饭吃的很不错,东北菜很符合姜浩这个胶东人的胃口。

  当结账的时候,姜浩看到餐馆大厅里坐着自己的两个学生,他们俩也正在这里吃饭,想着两人跟着自己的确吃苦了,姜浩其实挺有点过意不去的。

  姜浩对正在结账的周涛指了指自己两个学生那桌,开口道:“把那桌的单一起结了。”

  “好!”周涛看了一眼,点点头。

  “结账!”

  吃完饭的汪廷政朝着餐厅服务员招了招手,示意结账,两个人点了四个菜,每个人喝了两瓶啤酒。

  过来结账的服务员微笑着开口道:“先生,您的单子已经有人给您结了!”

  “啊?谁借的啊?”汪廷政一惊,心里下意识的一喜:难得有人认出他了,主动给他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