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64章

作者:一拥而入

第122章 ,给我两天的时间

  出了燕京城后,姜浩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贵”。

  雷克萨斯LX570一上高速,等在高速入口的一辆当地高速警车就立马上前开道。

  姜浩一开始还以为这警车是为霍尧文开道的呢,姜浩笑着对霍尧文开口:“真不错啊,我也沾了一下你霍大公子的光,享受一下警车开道了。”

  霍尧文瞟了姜浩一眼,开口道:“大哥,我哪敢这么高调,人家是迎接你的!”

  “看着吧,下了高速后,当地的领导和媒体记者肯定会在高速口等着你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躺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姜浩,小虚荣心有点膨胀的笑了笑,原来他真的成为“大人物”了,这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雷克萨斯LX570在高速上十分嚣张的狂奔着,在它的前面是一辆开道的当地高速警车,跟在它身后的是两辆亦步亦趋的安保奔驰G500。

  坐在副驾驶的姜浩一边欣赏着窗外流逝的风景,一边思考着昨天电话里,老妈抱怨博明石化要她的钱、江怡然却低利息甚至零利息的帮姜家提供融资。

  老妈的抱怨是有点无理取闹的,对此姜浩也理解,毕竟老妈完全是从一个农妇,被各方“推”着快速成长到了今天,而且因为姜浩的影响力,大家都捧着她,所以她总有一些视野局限性。

  面对江怡然,姜浩一直在提防着她,没想到她从侧面入手,拿下了老爸、老妈。

  老爸、老妈还是嫩了点,天下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吗?

  现在,姜家的企业借助着江怡然的融资支持,在拼命的膨胀,一下子姜家就成为了“齐鲁首富”,甚至有冲击“华夏首富”的迹象。

  可是“首富”也只是风光一时,有几个首富有好下场的?

  万一江怡然一抽贷,姜家的所有生意就彻底停摆、陷入债务危机之中了,这是牢牢的拿捏了姜家的“姜发集团”。

  不过还好,拼多多要上市了,上市后,姜浩手里就有钱了,老爸、老妈再怎么折腾,姜浩也能给他们兜底。

  相比之下,那博明石化是真的很靠谱,没有给姜浩挖坑。

  姜妈的抱怨一定程度上也没错的,如果没有姜浩,博明石化也没有今天,它给姜妈的加油站免费供应汽柴油也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拿博明石化给姜妈的加油站免费供应汽柴油,那博明石化就相当于握住姜妈的命脉了,哪一天如果突然停供,就能打姜妈一个措手不及。

  “想啥呢,你小女友没一起来,伤心了?”

  开车的霍尧文看着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姜浩,笑着打趣道。

  姜浩笑了笑,竖起了座椅,认真地跟霍尧文谈论着燕京小圈子的八卦:“听说那谁的儿子被一个女人黏上了?”

  “别提了,那女的能力不配上她的野心,给她钱不要,非想要‘带球上位’,‘上位’就‘上位’吧,还想着上‘正位’,所以她现在消失了。”

  姜浩听后瘪了瘪嘴,接着,霍尧文跟姜浩说了一路的圈子里的八卦,把姜浩听的三观震碎了一地。

  然后霍尧文对姜浩开口道:“所以,你的小女友宋婉在这圈子里真的是一朵白莲花!”

  “之前,是大家都不敢碰她,因为大家都盯着她,现在好了,被你摘走了,大家更不敢打她的主意了!”

  自己说了一路的八卦了,怎么也要从姜浩这里套点八卦吧,所以开车的霍尧文笑着对姜浩问道:“睡了没?”

  “当然睡了!”姜浩很无耻的扯谎,毕竟这可涉及男人面子问题。

  人果然是需要放松的,不能长时间闷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草原玩了几天回来后,姜浩的心情一下子开朗、畅快了很多,思维也变得敏捷了起来。

  而当姜浩回来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空研106小组”组员,也开始上传来各种工作报告了。

  坐在书房里的姜浩认真浏览着电脑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和图表。

  这些数据和图表是“空研106小组”的组员谷永群,从四川的624所发回来的。

  谷永群原本就是四川624所的一位燃气涡轮研究员,后来,他被选中加入了“空研106小组”。

  现在他又回了624所,负责让624所的相关实验科研人员接受“姜浩数学”思维,从而确保涡扇15的全体系、新实验能够开展。

  谷永群是作为一个“开拓者”、一个“领导者”的身份重回624所的,他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

  面对变化,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的,尤其是一个原本的同事突然变成了领导,指指点点的要求自己变化,大家肯定是很反感和拒绝的。

  原本的谷永群是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他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玩弄手段、拉拢分化的领导了。

  可是现在重新回了624所后,为了让大家配合他,他谷永群也是各种手段倍出,而且在极大的压力下,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他的手段也更狠、更精准。

  终于在谷永群的各种努力下,624所完成了第一次项目分析验证。

  可是这一次的项目分析验证结果,彻底地让谷永群跌到了谷底。

  这第一次的项目分析验证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可笑的问题,这让原本领导地位就不牢靠的谷永群,更是面临了更多的质疑。

  坐在办公室里的谷永群,没有在乎自己的领导地位,也没有在意各种质疑,他在意的是这个项目,他害怕这个项目在他的这一环节出问题。

  因为通过在“空研106小组”的工作,谷永群真的坚信组长的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他真的不想在他这里出问题。

  可是他自己真的是一筹莫愁,于是把问题上报给了组长姜浩。

  视频会议中,谷永群紧皱着眉头,看了一眼视频里的年轻组长。

  这位组长年轻的不像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后,谷永群总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

  但是想到这位年轻的组长,在经济学领域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了、已经达到顶峰了,谷永群又很担忧如果这个“空研106小组”遇到困难,他的这位年轻的组长,会直接扔下他们这些追随者,开始他少年的灿烂的放纵。

  谷永群对组长姜浩介绍道:“组长,这就是我们627按照您的数学思维分析的生成的图。”

  “这是一个新数学方式、朝着新方向进行的分析,所以生成的图表里很意外的出现了很多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认识的峰值和波谷。”

  电脑屏幕前的姜浩皱着眉头,认真的浏览着谷永群发给他图表。

  在此之前,姜浩已经跟整个“空研106小组”把所有能推论出来的问题都处理了一遍。

  但是当开始接触实验,新思维、新方向下会有很多预料不到的新问题。

  谷永群说的没错,这个新图表中很多“峰值”和“谷值”的曲线是全新的,而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无法弄清楚这些“峰值”和“谷值”代表着什么,也就意味着实验根本无法继续进行。

  浏览完了整个数据和图表之后,姜浩也一筹莫愁,他需要动手分析,才能看清这些数据。

  思索了一会儿后,姜浩对视频里的谷永群开口道:“给我两天的时间,我看一下。”

  接着,姜浩继续开口道:“虽然我无法保证两天会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两天后,我至少会给你通报一下。”

  “好的,组长!”谷永群点点头,同时他身上的压力更重了。

  谷永群是带着一个改革、指导者的身份回来的。

  而原本稳定的格局下,谁也不喜欢改革、更不喜欢被指导。

  所以谷永群一回来,就面临很大的压力,他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动用了一切手段,才团结了几个之前关系不错的同事,在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下,他才艰难的完成了此次数据分析。

  而要命的是,这场数据分析没有带来谷永群和姜浩想要的结果,更没有惊艳、折服众人,而是乱七八糟的。

  当谷永群的这次数据分析弄得乱七八糟,整个研究所里很多人开始了幸灾乐祸:

  “上面的人总是喜欢瞎折腾,安安稳稳的、顺顺利利的不好嘛,非要折腾,这下好了吧,折腾不动了吧。”

  “哎,上面领导都是一群傻逼,都是想一出,是一出!”

  “都是瞎折腾,浪费时间、浪费资源。”

  “不过有一点我必须承认,我觉得谷永群上周末讲的那代号‘JHSX’的数学很惊艳、很颠覆!”

  “对对,我也这么觉得,不过这‘JHSX’的代号是什么意思啊?‘讲好数学’?”

  “不知道,我只知道终于不用加班了,下班回家,让那谷永群自己发愁去吧!”

  当然,所有人也只是在心里,或者在私下里讨论,没人敢在公开场合对谷永群幸灾乐祸。

  因为到现在整个研究所甚至都不知道谷永群现在的身份,他们只是知道谷永群在消失了几个月后,再次回来就已经升官了,达到了副总工程师的,行政级别正厅,是妥妥的领导。

第123章 ,【超出系统认知,无法兑换!】

  从谷永群那里得到数据后,姜浩就开着一辆保时捷911来了燕京大学的图书馆。

  虽然燕京大学停车位很紧张,但是学校的保安总会帮姜浩找到最佳的停车位。

  甚至连校长的车都不能长时间停放的禁停路边,对姜浩的车来说也是不禁停的。

  因为只有姜浩的车乱停,学校里的学生才不会说什么,校长的车如果乱停,燕大的学生第一时间就给他挂“表白墙”上了。

  停好了车,姜浩从车里下来。

  这辆最新款的保时捷911是谁送的?姜浩也忘了。

  在拥挤的燕京城车流里,这动力、操控都绝佳的保时捷911,开起来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锁上车,背着书包,姜浩走进了燕京大学的图书馆。

  虽然家里书房很安静、很宽敞,但是家里的学习氛围还是不够浓烈,处理点日常办公和简单事务还行,当需要专注的思考了,姜浩还是更喜欢图书馆的学习氛围。

  坐在一群奋笔疾书、认真学习的学霸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很容易投入进去。

  如果想要拿起手机“摸摸鱼”,看到别人的认真,总会有一种紧迫感、焦虑感和罪恶感,会被推着跟着大家一起“内卷”。

  在燕京大学,就连姜浩都有一种被“学霸包围的学渣”的焦虑。

  姜浩很讨厌上班的焦虑,但他其实是挺喜欢这种学习的焦虑的,它能催人上进。

  当姜浩来到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后,他的学生汪廷政已经把姜浩需要的处理数据和图表打印到了A4纸上了。

  相比那看起来令人眼睛发涩的电子数据,姜浩还是更习惯于拿着笔、在实物的纸质文件上写写画画,进行数据阅读和处理。

  汪廷政知道老师有这个习惯,所以根本就不用老师姜浩吩咐,他已经把这些数据打印好了。

  “老师。”

  看到老师走进了图书馆,汪廷政抱着厚厚的一摞A4纸,放到了老师姜浩面前。

  一开始,师弟蔡朱刚来的时候,汪廷政很害怕这个师弟会跟自己“争宠”。

  而当“空研106小组”正式开始工作后,汪廷政真想跪拜一下老师,感谢老师给他找了一个师弟,不然就他自己,他能累死。

  现在师弟蔡朱回原单位了,只剩下汪廷政一人了,汪廷政真的很渴望师弟抓紧回来。

  跟着姜浩这样一样年轻的、精力充沛的、世界级大佬学习,是真的能学到东西、每天的成长都是撕裂式的,而且以后老师“姜浩”的名字,就是他“通行证”。

  可是跟着这么一个老师,也是真的累得要死!

  接过汪廷政递来的资料,姜浩笑着对他开口:“谢谢,辛苦你了,最近两天没什么事,你歇歇吧!”

  说完之后,姜浩找了座位坐下,而姜浩虽然给汪廷政放假了,但是汪廷政也并没有走,而是在姜浩的身边坐下。

  汪廷政抱怨着跟着老师姜浩的累,但其实他也在享受这种累之下的撕裂成长。

  姜浩在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坐下,坐在身边是他的学生汪廷政,而包围着姜浩和汪廷政的几个座位上,坐的是几个警惕的安保。

  图书馆里的同学们偷偷打量着这位“诺奖大佬”,不敢靠近一点。

  在“诺奖”的滤镜作用下,大家都觉得这位在发呆的大佬,一定是在思考什么各位伟大的事情。

  然而,十几分钟都过去了,姜浩十个指甲盖都剪完了,他面前的笔还一动不动的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

  这不是姜浩在摸鱼,而是他实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这些数据中的“峰值”和“谷值”进行分析。

  这一次谷永群从624所传回来的这些数据完全是以一种全新的“姜浩数学”的方式进行分析的。

  那本《JHSX讲义》虽然厚的要死,但是它只是一个可怜的、甚至都不确定对错的“初生萌芽”。

  这就意味着在分析这些数据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明确的公式可以利用,甚至大家连这些数据生产的图表都没有完全的认知。

  所以看着这些数据,姜浩真的是头皮发麻,但是姜浩必须只要找到突破口啊!

  不然的话,整个“空研106小组”的工作都会有影响。

  实在没办法的姜浩找到了【考勤打卡系统】,看看能不能通过花费【健康状态】从系统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宿主:姜浩】

  【健康状态:23%】

  【每月打卡:

  1,锻炼打卡:每周七天,六天锻炼打卡时长不少于40分钟,休息一天,全勤27天,以打卡21天;

  2,读书打卡:每周七天,六天打卡读书时长不少于四个小时,休息一天,全勤27天,以打卡21天;

  3,存钱打卡:每月存钱1000元,已存金额0。】

  【额外能力:

  1,论文写作技能;

  2,解除大脑极限限制;

  3,永不肾虚的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