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53章

作者:一拥而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天已经很黑了,教研室里一些疲惫、犯困的学员已经陆陆续续离开,回宿舍休息了。

  而讲台上的姜浩眼睛十分明亮的盯着草稿,一行行算式、一个个模型在他的笔下被创造出来。

  此刻的姜浩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了,他的大脑在飞速思考着,而这飞速的思考又一次次不断地冲击着、突破着姜浩的大脑极限。

  自从大脑极限被一次次冲破后,姜浩感觉到想要再触碰到大脑极限越来越难。

  而也只有这一期期的特训班,通过跟国内这些顶级的院士、教授和学者的碰撞,姜浩的思维才会达到重新触碰到大脑极限的高度。

  连续五天的高强度特训班思维,已经让姜浩达到了大脑极限了,在今晚认真的思考下,姜浩正在一次次突破大脑极限。

  对这种高强度的思考,姜浩是真的觉得很爽、很沉迷的,他完全忘记了外界的一切事物,带着迫不及待的饥渴,认真思考着、输出着。

  “那姜浩老师今天怎么没出来跑步啊?”

  第二天天亮,一个个起床的学员没有在操场上看到那年轻的主讲老师姜浩,于是开始讨论了起来。

  “我昨晚凌晨一点回来的,我回来的时候,他还在教研室呢,而且没有丝毫停下的迹象。”宿舍里,一个昨晚晚归的年轻教授打着瞌睡说了一句。

  宿舍里其他的几个舍友一听,立马震惊地开口:“我的天啊,他在教研室坐了整整一夜啊!”

  年轻的教授继续打了一个瞌睡,这场特训班真的是很累人的,他开口道:“应该是,我走的时候,他就已经用完了整整一包草稿纸了。”

  “我原本以为他快要结束了,我想等他一起走呢,可是工作人员又给他送了新纸,我实在是熬不住了,就提前走了。”

  “走走走,去教研室看看!”

  宿舍里其他学员一听,急忙穿衣朝着教研室跑去。

第101章 ,整整一天一夜

  清晨八点的秦岭大山是静谧的,不知名的鸟叫声在山谷里回荡着。

  而大山深处的秘密教研室里,却散发着浓郁的躁动:

  “我的天啊,他真的坐了整整一晚啊!他可是已经高强度的讲了五天的课了,还能坐整整一夜,这年轻人精力这么旺盛的啊!”

  “他不但坐了整整一晚,你看到那些高高一摞白纸了吗?都是他用过的!”

  “这也太牛逼了!”

  “嘘,小点声,别打扰到他了!”

  此刻的姜浩早已经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忘我状态,他的大脑已经把其他所有感官都屏蔽掉了,他早已经忘记掉了身体的不适,更没有注意到围上来的外人。

  重生后的姜浩一次次的“超频”思考冲击下,他的大脑已经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了。

  灵感持续涌动,大脑不停的思索着,姜浩手中的笔在刷刷刷认真地输出着。

  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一群特训班的学员安静中带着几丝紧张,围着他们的主讲老师。

  看着这位年轻的主讲老师一点都不“卡”,如此顺畅的输出了一夜,大家真的很敬佩。

  那厚厚的一摞写满的草稿纸,明确地说明,他脑袋里真的很有东西!

  一群围观者的学员小声的交谈着:

  “努力在天赋面前真的是一分不值!”

  “有天赋、又知道努力、又有资源,更加可怕!”

  “没想到咱们国家竟然出了一个如此妖孽的天才,真是老天爷保佑啊!”

  这时,围着前面的几位院士商量了一下后,一位穿着军装的院士,对大家通知道:“因主讲老师的个人原因,我们今天歇息一天。”

  “大家可以歇一歇,自由活动一下,但不允许出营区,更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

  众人一听有“周末”了,立马喜出望外。

  这个特训班的课程全都是需要不停动脑的“干货”,思维稍微停下来,就会被落下很远,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精神高度集中的,而这真的是很累人的:

  “很不错啊!终于能歇歇了,我要回去睡一整天!”

  “是啊!总算是能停下来整理一下了,他讲得真的太快了,我很多都跟不上!!”

  “不但他讲的快,而且好多知识真的太颠覆了,还好能休息一天,让我抓紧消化消化。”

  “我去,老张,你不是说要回去睡一整天吗,怎么在教研室坐下又偷偷努力了啊!”

  专心投入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

  “呼~”

  当写完最后一行算式,姜浩颇具成就感的舒了一口气,然后浏览了一下自己在草稿纸上写下的最后结论。

  姜浩得意地笑了笑,这种高强度创造的思考感觉,真的让姜浩觉得爽爆了!

  而当姜浩抬头,看了一眼台下,他那重启的大脑有点没有反应过来:我这是在哪啊?

  停顿了几秒钟后,姜浩才“嗷”的一下想起了自己这是在第四期特训班的教研室。

  姜浩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夜里十一点了。

  姜浩脑海中关于上次的时间记忆还是夜里十点钟。

  姜浩感叹了一下专注的时间真快,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可我怎么觉得好累啊!

  疲惫的姜浩看了一眼台下正上自习的众人,开口道:“我先走了,今晚的自习就到这里吧!明天我的课程继续。”

  而当姜浩一起身,他的双眼发黑、耳鸣嗡嗡的响,心脏急速地跳动,像是低血糖一样,姜浩一下子差点晕倒。

  姜浩急忙对坐在一旁的学生汪廷政开口道:“廷政,过来扶我一下,腿麻了!”

  而姜浩说完后,不仅仅是汪廷政,前排坐着的几位院士也急忙上前扶住了姜浩。

  整个教研室所有的学员看着姜浩差点晕倒后,也都紧张的刷的一下站起来了。

  都说“过慧易夭”,他们真的害怕这个年轻的妖孽天才会出事!

  别人可能只是会觉得这位年轻的姜浩厉害,但是上了几天课后,在场的所有人是很明确知道这个姜浩到底有多厉害!

  他可绝对不能出事啊!

  这一刻,整个教研室里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提心吊胆地看着台上的姜浩。

  站起来了缓和了整整五分钟的时间后,姜浩有点心慌的对汪廷政开口道:“你帮我预约个体检,我怎么坐了这么一会儿,全身麻木,差点晕倒,之前没有这种情况的!”

  面对自己身体变化,姜浩是真的很心慌的,重生后,姜浩每天都会进行体检,他的各项身体指标也都是健康的,怎么今天晚坐了这么一会儿,起来后身体格外不适,像是坐了整整一天一夜一样。

  看着姜浩的心慌,扶着姜浩的杨院士开口道:“现在已经不是18号晚上十一点了,而是19号的晚上十一点,您在这里坐了超过二十四小时了,所以身体会有不适。”

  “你先回去歇息,我安排军医大的专家过来给你检查一下身体!”

  “啊!”

  听了杨院士的话,姜浩皱了皱眉:自己这是变成书呆子了吗?

  这教研室是大山山体里,没有窗外的黑白变化,自然就削弱了姜浩对时间的感觉,他以为自己只是在这里坐了一个小时,中间多出来的二十四小时他真的没有注意到。

  姜浩记起了小学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关于“书呆子”的笑话:

  一个书呆子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太过沉迷的他,一下子就撞到了大树上。

  而撞到大树上的“书呆子”还以为是撞到人了呢。

  急忙跟大树道歉。

  那时候,老师讲这个故事是从贬义的角度出发,让大家别做“书呆子”。

  姜浩觉得他现在就是那种“书呆子”状态,连过去了一整天他都完全没有注意到。

  “抱歉啊,耽误大家时间了!”

  看着台下所有学员都盯着自己,缓过气来的急忙开口道歉,毕竟他的失误耽误了大家整整一天的时间,在场的所有人可都是当地最顶级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呼~”

  而看到年轻的讲师姜浩恢复了正常,台下众人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

  但是他们对姜浩留在讲台上那一摞厚厚的草稿纸也更加好奇了:这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他到底写了什么?

  但是为首的一位穿着军装的院士却直接切断了众人的好奇,他招呼来了两个年轻的安保,对两个年轻的安保严肃的开口明亮道:“这些草稿是绝对保密的,别乱动,更别让其他人乱动!”

  “是,首长!”两个年轻的安保认真的点点头,守在了讲台前。

  当姜浩走出了教研室,教研室里,上了一天自习的众人也开始在各种交谈中陆陆续续地回宿舍了。

第102章 ,《关于姜浩数学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种创新应用》

  姜浩在西京原本计划为期八天的特训班,最后实际用了整整十天,其中多出两天,一天是姜浩意外来袭的灵感用了整整一天;另外一天是姜浩对他那份最近草稿的初步讲解和探讨。

  这份草稿虽然是姜浩关于“对偶系统”的灵感,但是通过对“对偶系统”的延伸,姜浩完善的是整个讲义的体系。

  也正是随着姜浩的灵感和新成果不断涌现,他的这份讲义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姜浩在消失了十天后,急忙返回了燕京,出现在了公众视野里。

  燕京大学,“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办公室。

  这里分明是一个关于“石化产业”的项目办公室,但此刻,坐在这间办公室里的却是一个飞行器设计专家——战-20总设计师杨彬院士。

  摆在姜浩面前的是一份保密的报告性论文:《关于姜浩数学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种创新应用》。

  这篇论文是

  姜浩是在三天前收到这份论文的,他已经读完了。

  读完这篇论文后,姜浩一方面对杨彬院士严谨、强大的学术能力感到十分敬佩,另一方面他对这篇文章也很谨慎。

  给杨彬院士添满了茶水后,姜浩开口道:“杨院士,我对航空发动机完全不懂啊,但是我能给您确定的是,您文章中关于我的数学思路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剩下的还需要讲义委员会进行集体评判。”

  “JHSX讲义委员会”是一个由姜浩做主编,二十几位各个领域的院士做委员的编撰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一是对姜浩的数学论文进行注解;二就是审核特训班学员们提交的论文,决定这些论文是否有资格被《JHSX讲义》收录。

  而杨彬院士对自己的论文是否能被《JHSX讲义》收录并不关心,他要的只是姜浩那句“您文章中关于我的数学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得到了姜浩的回复后,杨彬院士很高兴地点点头,开口道:“那就没问题了!”

  数学,它不会像是物理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学科那样,直接产生新可是使用的产品成果,它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理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姜浩不懂航空发动机,但是杨彬院士懂啊,借助着姜浩带来的新的数学思维,面对自己领域的问题时,杨彬院士就有了新的解决思路,带来了新的成果。

  而看到杨彬院士的高兴,姜浩却慌了,他急忙开口道:“不不不,杨院士,我,我这数学只是一种并未被世人接受的新方向。”

  “而且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成果证明我的数学是可行的!”

  “我的特训班和讲义,只是提供一种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的方向。”

  “您千万别着急把这种新的数学思维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啊!”

  姜浩是真的急了,这位杨彬院士不是别人,而是战-20的总设计师啊!

  已经首飞的战-20虽然一战封神。

  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不过姜浩知道,只需要时间,国内那些伟大的军工人,是会把战-20推到最高的高度的!

  而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呢。

  更重要的是,现在随着拼多多带来的全国轻工业转型升级,以及石化产业带来的重工业转型升级,国内的工业基础更加完备了,这种对战-20的完善会更加顺畅的。

  姜浩可不想因为自己而节外生枝。

  而面对姜浩的紧张,杨彬院士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换了一个话题,对姜浩问道:“你还没去沈城开过特训班吧?”

  “没啊!”姜浩摇摇头,开口道:“我的特训班是随着石化产业的国际会议走的,没有在沈城的会议安排,我也就没去过沈城。”

  一听姜浩这话,杨彬院士点点头。

  杨彬院士是飞行器设计专家,并不是航空发动机专家,但即使他并不是航空发动机专家,他也能根据姜浩的讲义,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新的想法;

  而沈城专业的606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原来是他们并没有参加过“JHSX”特训班。

  杨彬院士觉得自己应该要去一趟沈城了,姜浩的数学如果能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这可能会给他的“战-20”项目带来重大的变革。

  “我要先去趟沈城了。”喝完了杯中的茶,杨彬院士起身,着急忙慌的离开了。

  而姜浩急忙起身,不放心地嘱咐了一句:“杨院士,您的真要考虑清楚啊!”

  东北沈城,606所,WS-15航空发动总设计师程实英办公室。

  看着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的战-20总设计师,程实英一阵头大,他开口道:“杨院士,您怎么又来了,我跟您说了,您要给我时间啊!涡扇15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