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拥而入
因为是小型报告,所以没有太多的约束,上午八点五十分左右,参会的院士们就已经到场了。
评审团的院士们都到场了,也就意味着报告厅已经坐满了,刚刚跟姜浩一起抽烟的两位年轻男子有点尴尬的找了角落坐下,藏好自己,希望姜浩别注意到他们。
“哎呀,小伙子很年轻啊!坐坐坐!”
一位穿着军装的老院士用慈祥的眼光盯着姜浩,隔着那厚厚的老花镜,那他浑浊的瞳孔里散发着的难以掩饰的欣赏和喜欢。
不同于其他人看到姜浩的年轻,第一想法是质疑——“这么年轻能行吗?”;
这些能读懂姜浩论文的院士,对姜浩的年轻没有任何质疑,相反,如果姜浩是一个老成的学者,他们才会质疑呢。
因为姜浩论文中,那种天马行空的大胆创造力、破坏力,只有他这样未定型的年轻人才会有。
这是一个天才、一个年轻的天才!
另一位院士对姜浩点点头,开口道:“论文写的很不错,思路很创新、论证过程很严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没有找出任何的纰漏!”
“哈哈哈,老师教的好!”面对一群院士的夸赞,姜浩急忙谦虚的开口。
“别!我可什么都没教,你别拉上我!”作为姜浩的老师,柯万顷院士急忙否认。
在座的可都是顶尖的人物,大家彼此的学术风格都很了解,一看就能看出姜浩的文章中是没有任何柯万顷的风格的。
第84章 ,一个国际性石化课题
原本计划的会议开始时间是上午九点的,但是现在都九点半了,报告者姜浩还站在前面跟评审团的十几位院士交谈着呢。
报告厅后排,一个年轻的旁听者偷偷地抱怨道:“还不开始啊?”
他的同事开口道:“别在这抱怨啊,有本事你上去催一催啊!”
他哪里敢上去催啊,这本就是一场院士们的会议,他们这群年轻人能跟着院士来旁听,就已经很荣幸了。
他对同事开口道:“你可真烦人,就不允许我偷偷吐槽一下。他的这篇文章我都快翻烂了,根本就读不懂。”
“而即使读不懂,但我也真的觉得很牛逼,因为我总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新思路,所以我真的很期待他的报告啊!他快点开始吧!”
他的同事也点点头,开口道:“我也是,我甚至觉得他这篇论文是会改变世界的,可惜,我们连提问的资格都没有,抓紧认真听吧!”
“哎,也不能录像!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要是能录像的话,回去还能自己再看一看。”
“嘘,别说话了,他上台了!”
《无穷小的极限向下和无穷大的极限向上光滑性研究》
跟台下的院士们简单沟通了一会儿后,姜浩站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报告。
刚开始的时候,姜浩以为自己会很紧张呢,但是当姜浩站在台上,报告开始,一切都是那么顺畅。
“极限”,这是《高等数学》开篇
广义的“极限”是指“无限靠近而永远不能到达”的意思。
数学中的“极限”指:某一个函数中的某一个变量,此变量在变大(或者变小)的永远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向某一个确定的数值A不断地逼近而“永远不能够重合到A”的过程中,此变量的变化,被人为规定为“永远靠近而不停止”、其有一个“不断地极为靠近A点的趋势”。
极限是一种“变化状态”的描述。
为了处理“混沌原理”中“对初值敏感性”的性质,姜浩写下了这篇论文,目的是以“极限”的平滑,降低“对初值敏感性”。
而数学是一个基础的工具科学,姜浩的这篇文章的处理目标是“混沌原理”,可是他文章中关于“极限光滑性”的研究思维,却是能够影响空气动力学、密码学、核能、计算机科学等等所有的科学。
所以,姜浩的这次报告不但被严格加密了,而且来参加这场报告的评委都是院士。
姜浩的那场秘密报告结束了,但却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没有丝毫的波澜。
姜浩那年轻的身影,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数学有关的场景之中,反而开始出现在了各地的世界政经会议上。
领导们的出访基本都会看到姜浩的身影,甚至姜浩本身就已经成为领导了。
这一切看来了好像姜浩从来就没写过什么数学论文,而是一个妥妥的经济学学者。
但是姜浩知道,他的那篇论文正在慢慢的影响一些大佬的学术思维。
国内很多大佬正在秘密地召开关于那篇论文,以及那篇论文所代表的一种新的数学逻辑的研讨会。
而如果姜浩能把这种新的数学逻辑完善,华夏将会选择走一条新的学术科学路线,以此认真地冲击一把。
在姜浩和各方的推动下,五一假期刚过,一个名为《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的课题宣布成立了。
世界各大主流媒体都大篇幅报道了此事。
这个课题的主持人:姜浩;
课题研究单位: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华夏发改委、大漂亮国能源部、大毛能源部、欧盟能源部。
也就说是,姜浩的那场绝密的数学答辩没有给他带来数学课题,反而给他带来了一个国际级别的经济学课题。
这一次,已经没有人再在意姜浩是不是研究数学了,大家都盯着这个影响世界能源经济的课题。
“大哥,牛逼啊!”
燕京的私人的某会所里,公子哥霍尧文很崇拜的对姜浩开口,现在姜浩的高度,是他的父辈、祖父辈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了。
周涛也兴奋地对姜浩:“通过这个国际课题,刷刷你的国际声誉,这样的话,等拼多多上市,你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十拿九稳了!”
姜浩有点无奈的喝了一口茶,当深入研究了数学,姜浩真的觉得经济学好无聊的。
这感觉就好比读网文:数学是历史文,经济学是无脑爽文。读了大神写的历史网文,再读无脑爽文,真的会觉得很无聊。
但是姜浩又绝对不能透露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这也是对姜浩的一种保护。
而这个课题——《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主要内容三方面:
一,深化大漂亮国的漂亮元跟世界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关系;
二、促进东大炼化产业升级,为世界生产更加廉价、绿色的石油产品;
三、为大毛、中东等产油国稳定原油价格。
当下的2015年,世界总体是在蓬勃发展的,尤其是在拼多多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局势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聊起了这个课题项目,霍尧文很敬佩地对姜浩开口问道:“你是在哪找到了江怡然那个妖孽啊!真他妈有魄力!”
而霍尧文之所以提起江怡然,是因为这个全球石化课题项目是江怡然在牵头成立的。
在大漂亮国的江怡然是很有手段、很会画饼,她给那些大漂亮话事人描述的是:
一方面,华夏稳定的能源价格,有利于华夏的出口商品价格稳定,控制大漂亮国内的通胀;
另外,也是更关键的一方面,通过华夏的炼化生产,进一步触及石油炼化下游产业的美元地位,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而对华夏来说,这是一个推动全国炼化企业为代表的重工业新旧动能转换转化的绝佳机会;
所以本质上讲,姜浩其实也只是一个“吉祥物”。
但这让霍尧文对江怡然很敬佩。
“你真的没跟她睡啊?”霍尧文凑近,问了姜浩一个私密的话题,一旁的周涛也竖起了耳朵,认真听着。
这个问题对姜浩这个小圈子来说还是很关键的!
一对男女“睡不睡”,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姜浩给了霍尧文一个白眼,开口道:“你觉得我要是跟她睡了,我现在还能过得这么安稳吗?”
“真没出息!害怕什么啊!上啊!你就不怕有一天,她带着所有的东西跟别人跑了啊!”霍尧文不爽的开口。
而一旁的周涛也开口道:“你钓一钓她也好,毕竟你现在面对她没有完全性压倒优势,不过我觉得差不多年底了,火候到了,你再获得诺奖了,就差不多了!”
面对两个好友的询问,姜浩嘴角轻轻上扬,他对睡不睡江怡然真的无所谓,他开口道:“你们真的觉得那江怡然有如此高的战略眼光?”
“她确有手段、有野心,但是她一个华人,再怎么有手段,能挤进美联储?”
“什么意思?”听了姜浩神秘的发问,周涛和霍尧文立马紧张的凑了过来。
姜浩却摇摇头,没有再开口,因为再剩下的话,只是一小撮人才能知道的绝密布局。
为什么江怡然敢有野心要美联储?
因为是姜浩和华夏有关部门让她看到了希望。
自从姜浩正式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后,他的身份就不同了,所以当他的“情妇”在华尔街打下了一片江山后,国内有关部门就开始偷偷地给江怡然倾斜有关资源了。
一开始,他们只是想留个“棋子”,但后来,当他们发现,稍微倾斜一些资源,有能力、有手段的江怡然就会往前迈一大步。
所以,逐渐的他们对江怡然真的感兴趣了,于是国内有关部门给她倾注了资源,才把她推到如此高的地位的。
可是没有人想到她有这么大的能力、这么大的野心,竟然真的能挤进美联储那个小圈子,竟然还想要得到美联储!
当江怡然表达了更大的野心后,但是有关部门的魄力也很大,你敢要,我就敢给你!前提是你要能拿得住!
所以虽然表面上的江怡然是风光的、看起来是立于不败之地,但她其实是很没底的。
没有了姜浩和国内的支持,她会一泻千里,她现在的所有都是建立在她跟姜浩的关系之上的,所以,她一直急着想要睡姜浩,更急的想要一个姜浩的儿子。
第85章 ,到达三亚
上辈子姜浩虽然被称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但谁不是啊!
可是这辈子,姜浩是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了,而且姜浩上辈子也没听过2015年有过《姜浩曲线分析下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研究》这个课题,所以,现在的世界已经让姜浩觉得陌生起来了。
会所里,面对姜浩摇头,不想继续关于江怡然的话题了,霍尧文虽然很好奇,但是他知道一些问题不是他能再继续追问的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话题,对姜浩开口道:“哥,给个面子,南美洲石油出产国的大使要见你!”
对此,姜浩有点不耐烦了,自从那石化课题公布后,无数的人都想要见他。
上辈子,是姜浩拼命地想要见到大人物,想要从大人物身上捞点好处,而这辈子,是无数的大人物想要见姜浩,想要从姜浩身上捞好处。
面对霍尧文的请求,姜浩开口道:“他见我干嘛,他不会真的以为我有多牛逼吧?我就是一个写课题报告的,最终决策的是真正的大佬。他找我也没用!”
一旁的周涛听了姜浩的话,瘪了瘪嘴。
这个姜浩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而其实他已经把“老丈人”的“博明石化”写进他的报告里去了。
那“博明石化”在姜浩的课题里还是重点,为此“两桶油”求了姜浩很多次,它们想要代替“博明石化”出现在姜浩的课题报告里。
但是姜浩都一脸公事公办,说“博明石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最先进的、最绿色的石化生产力代表。
可是周涛知道,姜浩“老丈人”家的“博明石化”的改革,就是姜浩在几年前跟他在齐鲁的老师高育红一手推动的。
而想到这里,周涛看着姜浩打了一个冷颤:这不会是姜浩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了吧?
如果真的如此,那他也真的太厉害了吧!
霍尧文当然也不是傻子,他对姜浩开口道:“你把只需要把它们写进你的文章里,他们能给你一块油田。”
世界上很多学者来来往往,写过无数的关于石化产业的论文、做过无数关于石化产业变革的课题。
而为什么姜浩的这个同样是关于石化产业变革的课题如此引人瞩目呢?
是因为那新颖的“姜浩曲线理论”?
不,不是,而是因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单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华夏发改委、大漂亮国能源部、大毛能源部、欧盟能源部。
这是一场石油能源领域的重新洗牌,世界各方势力都很在乎、很紧张,因为如果上不了桌的话,上的可就是“菜单”了。
所以,姜浩即使是个“吉祥物”,他这个“吉祥物”对很多人来说也是高不可攀的,它们不求上座,只求姜浩别把他们加入“菜单”即可。
面对霍尧文提出的条件,姜浩想了想,点点头。
外人总是看到姜浩的“光环”,认为姜浩多牛逼、多牛逼,但其实姜浩总会害怕自己有一天“江郎才尽”。
尤其是当他的老师柯万顷院士代表了整个院士团体,找了姜浩谈话。
柯万顷院士说他们基本确定了姜浩那篇论文所代表的新的数学逻辑的应用价值。
表示姜浩如果需要,他可以调动他们任何人、调动任何科研资源,只希望姜浩有更大的成果。
这让姜浩的压力就更大了,他也更加焦虑了。
而面对这焦虑,姜浩能做的只有读书、读书、读书、拼命地读书,只有脑海中知识的充裕、思考的提升,才能缓和姜浩的焦虑。
书房里,姜浩处理完了一些世界石化产业变革的课题文件后,开始啃着一本《华章数学译丛》。
这一整套“数学译丛”一共有82册,姜浩已经啃完81册了,他手里这一本《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是整套丛书的最后一本了。
而啃完了这82本数学书,姜浩的焦虑不但丝毫没有被治愈,反而更加加深了:在庞大的知识体系面前,我真的好渺小啊!我的那种新的数学逻辑真的是正确的吗?
为了治愈这种焦虑,姜浩能做的就是继续读书了,所以摆在姜浩书桌上的是一堆新的高阶数学讲义:
Griffiths的代数几何原理、志村先生的自守函数的算术理论导引,Langlands和Jacquet的自守形式、岩泽健吉的代数函数论,Adams的索伯列夫空间、芒福德的阿贝尔簇、森重文和Kollar高维代数几何
这些讲义都是周涛帮姜浩收集的,周涛办事还是很给力的,他甚至都找来了好几份作者的原版讲义。
这让姜浩读起来觉得很舒服,尤其是当阅读有各种学者备注的原文讲义时,姜浩觉得自己是在跟着他们一起创造、研究数学的。
上一篇:吞噬星空之虫族主宰
下一篇:影视大庆:开局吞噬星空法当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