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全世界 第1395章

作者:行走的驴

  随着讲解展开,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一个个如痴如醉地聆听着、欣赏着近在咫尺的《浪子回头》。

  大家身处的伦勃朗厅门口,已被堵了个水泄不通,而且不断有人在往这边赶来,加入聆听的行列之中。

第2214章 信仰告白

  展厅门口聚集的参观者越来越多,现场却比较安静,只有叶天清朗的声音不断传出,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身处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聆听着叶天专业而精彩的讲解、并欣赏着伦勃朗的那幅旷世之作,《浪子回头》。

  “这幅画作中的小儿子,正是伦勃朗自己年轻时的写照,回头,意味着曾经出走,流浪天涯;浪子,在暗示着曾经的另一种身份。

  而如今,在外浪迹天涯的游子已经回到家中,人生从此也就圆满了。伦勃朗早年一帆风顺,但到了中年时期,却逐渐开始落魄。

  但是,对于晚年创作这幅油画时的伦勃朗来说,心境已经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他对于此前成功和落魄的经历,都认为是失败的。

  也许是因为此前的他,在创作生涯中,不曾记起童年时母亲的教诲,远离了自己的信仰,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从而陷入了空虚。

  当他创作完这幅《浪子回头》,心境已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他找回了曾经失去的信仰,心态也开始变得平和,但生命也到了尾声。

  高尔基曾说,‘你不能失去信仰、不能因为怀疑而毁灭那伟大的爱’,伦勃朗的信仰,不仅是他丰富题材的来源,也是精神世界的支柱。

  《浪子回头》呈现出他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灵魂信仰,支撑他在一无所有、受尽苦难的后半生,依然创作出了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听着叶天的这番讲解,现场众多参观者再看这幅《浪子回头》时,都有了一番新的收获,对伦勃朗的这幅旷世之作理解的也更加深刻了。

  而此时的叶天,一边进行讲解,一边暗中透视着这幅世界名画。

  透视之下,这幅世界名画由表及里的所有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了他的眼中,无一遗漏。

  在这幅布面油画上,他看到了艺术大师伦勃朗创作时留下的无数痕迹、乃至创作的整个过程,就像亲眼目睹一般。

  更重要的是,在这幅油画的右上角、色调相对比较晦暗的一个角落、在表面颜料的覆盖下,他发现了几个隐藏起来且极其微小的拉丁字母。

  但是,那几个拉丁字母具体什么含义,是人名缩写、还是地名缩写,暂时不得而知,现在只能牢牢记住,事后再去仔细研究。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并非伦勃朗的个人签名,也不是他晚年居住地的简写。

  除了这几个神秘的拉丁字母,在这幅世界名画上,再也没有其它发现。

  透视这幅《浪子回头》的同时,画作背后的展示墙,以及展示墙后面的整个展厅,都被叶天彻底透视了一遍,一个角落也未曾遗漏。

  在此过程中,除了一些赏心悦目的年轻女性人体,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发现。

  这种情况早在叶天的预料之中,他并没有感到任何奇怪。

  二战时期,在惨烈异常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冬宫遭遇了严重破坏,有些地方甚至都被炸塌了、破烂不堪。

  战争结束之后,苏联人重修了冬宫,将其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即便冬宫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乃至是宝藏,在重修过程中也早被苏联人发现了,绝不可能留存到现在,让叶天来发现。

  转眼的功夫,叶天已将《浪子回头》彻底透视了一遍,也算小有收获。

  接下来,他就收回视线,结束了透视。

  与此同时,他依旧在向现场众多参观者介绍着这幅旷世之作。

  “再来说说这幅《浪子回头》本身,整个画面都笼罩在暖红色的光线照耀下,如同熠熠生辉耀眼夺目的红宝石一般,在镜面中闪烁地展示着众人。

  画中色调对比强烈,在浪子刻画的部分,其所穿的黄色内袍和跪地的石砖,使用的都是明亮色调,他面前身穿红袍的父亲也一样,以突出主线。

  而父亲背后的仆人和大儿子,却处在漆黑的暗色调中,从暗到明涂抹的色层很通透,用色很少,几乎只用‘红与黑’,却可以让生动的色彩对比鲜明。

  更深处的模糊黑色阴影,使人物在其中棕红色的空间中显出轮廓,尤其是父亲与浪子这组人像,用色极其微妙,看上去就如同一幅素描画一般。

  父亲那红色的披肩,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纯净,伦勃朗独具匠心地将光源集中在画面的视觉焦点上,而把其它细节都虚化在微弱黑暗的光影之中。

  就这一点而言,他显然是受到了巴洛克艺术创始人、意大利著名剑客画家卡拉瓦乔的影响,卡拉瓦乔对于黑影强光的艺术处理可谓非常出色。

  在这幅油画中,画家笔下的油彩和整体精神交相呼应,并且无一笔法重复,次要人物冷漠、毫无表情,容易让人想起伦勃朗后半生的蹉跎境遇。

  画面中那一道长长的暖色光调,以及浓郁厚重的台阶,都在画作的底边,这就使得画面沿着方形底座有了纵深的空间感,构图非常巧妙。

  在画中,伦勃朗运用他自己发明的、非常独特的油画厚堆技法,运用强烈的笔触,更加强化了画面的厚重和沧桑感,使画面效果更具深度。

  这种看似并不华丽的色彩、以及含蓄的人物表达,更加透露出这幅《浪子回头》内在的美与高尚的精神,完全可以看做是伦勃朗的信仰告白!”

  进行这番讲解的时候,叶天不时用手指着这幅《浪子回头》上的各处细节,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与此同时,他整个人也越来越投入、声音越来越富激情,就像在跟艺术大师伦勃朗隔着时空对话一般。

  现场除了他那清朗的声音,再也没有其它声音,变得愈发安静了。

  再看那些侧耳倾听的参观者,每个人都是一副如痴如醉的表情,他们已被叶天的精彩讲解彻底征服了、已被带入了这幅世界名画的意境之中。

  就连米哈伊尔等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众多高层人物和古董艺术品鉴定专家、以及马克西姆和娜塔莎,都被叶天的精彩讲解深深吸引了!

  讲解仍在继续,人们眼中的痴迷之色也更加浓郁。

  “……圣经记载的浪子回头这个故事中,小儿子重新得到了父亲给予的财富,结局皆大欢喜,现实生活却并非如此。

  伦勃朗并没有凭借他那惊才绝艳的绘画技巧改变凄凉的晚年,他去世时尤为凄惨,就像一个乞丐一样被人下葬了。

  直到一百年多年以后,西方艺术界和整个西方社会,才重新认识到他的伟大与价值,给了这位艺术大师应有的地位,……”

第2215章 达芬奇厅

  欣赏完《浪子回头》,叶天他们就绕过门口这面展示墙,进入展厅里面,开始欣赏陈列在展厅里的其余23幅画作,每一幅都出自艺术大师伦勃朗之手。

  接下来,他们又陆续欣赏了鲁本斯、提艾波罗、高更、塞尚、梵高、戈雅、雷诺阿、毕加索等西方著名画家的杰出作品。

  随着他们的脚步,自文艺复兴以来、直到二十世纪初的一部接近完整的西方绘画史,就呈现在了大家眼前,非常具体。

  在其它地方,拉斐尔、提香、伦勃朗这些顶级艺术大师的名字,出现在任何一个画展中、出现在任何一场拍卖会上,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但是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西欧艺术馆里,这些振聋发聩的名字,都只是众多顶级艺术大师的其中之一。

  西欧艺术馆之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叶卡捷琳娜大帝最初的收藏,就是从这些西欧绘画作品开始的。

  当然,大家欣赏到的这部西方绘画史并不完整,因为最具分量的艺术大师、以及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未登场呢!

  这位艺术大师就是达.芬奇,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他的作品则是《贝诺亚圣母》、以及《琳达的圣母玛利亚》,这两件艾尔米塔什的镇馆之宝。

  当时间来到下午五点左右,叶天他们一行人走进了老艾尔米塔什最重要的大厅,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厅。

  在他们身后,乌央乌央地跟着很多兴致勃勃的家伙,其中既有俄罗斯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家伙之所以跟在叶天他们后面,就是想听听叶天对诸多西欧绘画作品的点评与讲解,那样才能值回票价不是。

  走进这座著名展厅的第一时间,叶天就快速扫视了一下展厅里的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

  跟之前参观过的其它那些展厅相比,达芬奇厅的面积虽然不大,却更加奢华、更加富丽堂皇。

  这个展厅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白色和青色的人造大理石,从地面直到天花板。

  展厅中间靠墙有一个雪白色的大理石壁炉,上面镶嵌着青金石,是由马赛克工艺拼制而成,壁炉上方镜子两边的柱廊,则是用碧玉镶嵌而成。

  在这个展厅的大门上方,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罗斯陆军元帅的浅浮雕,天花板中央则是古希腊奥林匹斯山诸神的天顶画。

  当然,这并不是位于约旦阶梯上方的拱顶、出自提香之手的那幅巨幅壁画《奥林匹斯山》,而是另外一位画家的作品。

  而在大门的最上方,悬挂着一幅出自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帕多瓦之手的作品,是一幅巨幅画作。

  此外,这个展厅里还陈列着其它一些顶级艺术品、精美的挂毯、以及鎏金的水晶吊灯等等,共同将这个展厅装点的金碧辉煌。

  跟最初参观过的拉斐尔厅一样,这个展厅也有几面巨大的落地窗,在特定时间,阳光可以透过这些落地窗,洒满整个展厅。

  站在这些落地窗前,能将窗外涅瓦河上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视野绝佳。

  还有一点,达芬奇厅里的游客很多,就如同潮水一般,不停地涌进涌出,是博物馆里人流量最大、也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而叶天他们的到来、以及跟随而来的大批参观者,顿时让这个展厅变得更加拥挤了,放眼望去全是攒动的人头。

  转眼的功夫,叶天对这个展厅里的环境已了如指掌,也知道这里是否存在危险。

  确定展厅里安全之后,他就迈步而出,径直向展厅中央走去,目标正是达芬奇的杰出画作,《贝诺亚圣母》。

  三两步之前,他们一行人已来到《贝诺亚圣母》所在的展示柜前。

  看到他们过来,原本聚集在这个展示柜前、正在欣赏达芬奇这幅画作的游客们,立刻让出了一条直达展柜前的通道。

  对于这种好事,叶天他们自然不会拒绝,他们一行人直接穿过这条通道,来到了《贝诺亚圣母》前方的护栏处。

  当然,要享受这种特别待遇,是付出一定代价的,叶天也不可能例外。

  他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向现场所有人讲解这幅达芬奇的杰出画作,以便人们能更好地欣赏这幅画作。

  来到护栏前站定,叶天他们立刻看向了这幅陈列在特制防弹玻璃展柜内的《贝诺亚圣母》。

  这是一幅油画作品,尺幅不大,宽不过32厘米,高大约50厘米,镶嵌在一个镀金刻花的古典主义风格画框里,显得庄重而典雅。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的关系,这幅油画的表面略有一些斑驳、布满了细小的裂纹,而且略有一点褪色,但并不影响欣赏,保护的还算不错。

  既然是圣母像,这幅画作的主角,自然就是圣母玛利亚。

  画作上表现的,是年轻时候的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赤果的圣婴耶稣,面带幸福的微笑,低头注视着自己的孩子。

  她一手扶着圣婴,一手拿着一朵鲜花,在用鲜花逗弄孩子。

  充满童稚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注视着母亲手里的鲜花,并伸出右手,试图去够这朵鲜花。

  于是,母子二人摆弄鲜花的动作就构成了整幅画作的主题,而画面垂直的中心轴,不偏不倚正好通过三只手和缓交错的地方,成为全画的中心点。

  通过画面可以看到,这幅油画中的圣母非常生动,流露出了世俗母亲的母性光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呆板的中世纪圣母。

  尤其是圣母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高度概括了现实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感、以及溢出眼眶的无尽爱意。

  画面的背景比较灰暗,右上角有一扇窗户,窗户有两个圆拱形的窗棂,透过打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明净蔚蓝的天空。

  为了彰显神圣,在圣母和圣婴的头顶上方,各有一个明亮的光圈,非常显眼。

  叶天他们站在护栏前,专注地欣赏着这件顶级艺术品,转眼就被这幅杰出的画作彻底吸引住了,也为达芬奇的艺术而暗自惊叹不已。

  相比大卫他们,叶天看到的东西更多,收获也更大。

  就在大家来到护栏前的第一时间,他的眼底深处立刻闪过一片惊喜之色,只不过因为掩饰的很好,无人发觉而已。

  让他感到惊喜不已的,是隐藏在这幅《贝诺亚圣母》上的几个神秘字符,这些神秘字符隐藏的非常巧妙、也非常隐蔽,很难被人发觉。

  但是在叶天眼中,它们却异常清晰,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一般!

  而类似神秘字符、之前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在大英博物馆的另外一幅《岩间圣母》、在米兰的《最后的晚餐》上等等,他都曾见过!

第2216章 夜色中的圣彼得堡

  非但《贝诺亚圣母》,陈列在相邻不远处的另外一个防弹玻璃展柜内、达芬奇的另外一幅杰出画作,《琳达的圣母玛利亚》,叶天也没有放过。

  利用透视异能,他在转瞬之间就将那幅油画看了个通透,迅速掌握了隐藏在那幅画作之中的秘密。

  在那幅油画上,叶天同样发现了几个隐藏起来的神秘字符和斐波那契数列,跟之前在达芬奇其余画作上的发现一脉相承。

  但是,这些神秘字符和斐波那契数列具体什么意思,指向什么秘密或宝藏,暂时还不得而知。

  要想解开达芬奇留下的这个秘密,或许只有再次回到米兰,才能真正揭晓答案,说不定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也很有可能空欢喜一场。

  透视完毕之后,叶天这才变身成为一名真正的参观者及艺术爱好者,开始专心致志地欣赏达芬奇的这两幅杰出画作。

  在欣赏过程中,他再次担负起了解说的职责,向现场众多参观者进行讲解。

  “大家眼前的这幅《贝诺亚圣母》,是达芬奇于147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在西方艺术史上,这幅油画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这幅油画被视为是达芬奇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从这幅油画开始,达芬奇赋予了画中人物更多的‘人性’,取代了‘神性’。

  具体到画作中的人物形象,这幅油画里面的圣母,不再是中世纪呆板的圣母形象了,她流露出了世俗母亲的母性光辉。

  此外,画作背景那扇窗户外面明净蔚蓝的天空,也代替了圣母与圣子头上绚烂耀眼的圣光,使得画中人物更贴近世俗。

  《贝诺亚圣母》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后来一直贯穿在达芬奇的绘画中,同时也成为拉斐尔等艺术大师创作题材的基本规范,……”

  随着叶天的讲解,现场众多参观者再欣赏这幅《贝诺亚圣母》时,感受已大不相同,看到的东西也更多了。

  几分钟之后,叶天的讲解结束,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陶醉地欣赏着达芬奇的这幅杰出画作,早已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片刻之后,人们才逐渐清醒过来,现场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上一篇:我!清理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