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895章

作者:天榜八十天

  他们能发现明显的缺陷,但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他们缺少最核心的技术。

  冶炼出能承受猛火药剧烈爆炸的高强度合金炮钢,这才是神威大炮真正的秘密。

  也是玄机真人留给他们的,无法逾越的天堑。

  “本王知道。”

  朱棣的声音异常平静,听不出喜怒。

  “那妖道的心思,比黄河还要弯。”

  “他敢把图纸扔出来,就没打算让咱们轻易仿制成功。”

  朱棣伸出手,轻轻抚过图纸上繁复精密的线条,眼神复杂。

  有钦佩,有嫉妒。

  但更多的,是棋逢对手的战意。

  在神威大炮这条路上,他已经输了。

  无论再投多少钱粮人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复制出那种毁天灭地的神器。

  朱棣缺的,不止是图纸,而是一整套超越这个时代的科学体系。

  而这套体系,就掌握在玄机真人一个人的脑子里。

  既然正面对抗赢不了,那就必须另辟蹊径。

  “既然造不出大的,那咱们,就造个小的。”

  朱棣缓缓开口,语出惊人。

  “小的?”

  工匠们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没错,小的。”

  朱棣眼中重新燃起灼人的光。

  “神威大炮威力无穷,却也有弊端。”

  “它太沉重笨拙,转运不便,发射迟缓,只能用来攻城拔寨,或是要塞防御。”

  “对我大明最精锐的骑兵来说,用处并不大。”

  朱棣走到另一张工作台前,那里放着一具拆解开的碗口铳。

  他指着那粗糙的炮管和简陋的点火装置。

  “而我们现有的火器,又太过简陋。”

  “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

  “除了听个响壮声势,在真正的野战里,作用微乎其微。”

  他的目光回到那份假图纸上。

  “我们为何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将神威大炮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我们现有的火器结合,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小型火炮?”

  朱棣拿起炭笔,在空白羊皮纸上迅速勾勒.

第1798章 压力!

  那是一门比碗口铳略大,比神威大炮却小了无数倍的火炮。

  炮身短粗,炮口呈喇叭状。

  固定在可调节角度的木炮架上,像一只蹲踞在地的猛虎。

  “本王要的,不是能一炮轰塌城墙的巨兽。”

  朱棣笔锋飞快,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本王要的,是能由两三名士兵轻松携带,快速部署,能伴随骑兵冲锋陷阵的马上火炮!”

  “它的射程不用太远,一百步足矣!”

  “但它的弹药,不能再是笨重的实心铁弹!”

  他边说边画出新的弹药结构.

  “用铁皮或薄铜皮,裹住几十上百枚铁砂、铅弹,甚至是碎铁钉!”

  “打出去,要在空中炸开,形成一片死亡弹幕!”

  “专门用来撕开敌人的步兵方阵和轻骑兵!”

  “霰弹!”

  一名老工匠看着图纸,失声惊呼。

  这念头,在军器监的旧档里有过设想,但因技术所限,从未实现。

  而朱棣,竟将它与神威大炮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

  “就是霰弹!”

  朱棣重重点头,“我们造不出能承受高膛压的合金炮钢,就降低火药量。”

  “用普通的百炼钢来铸炮身,足够承受发射霰弹的压力!”

  “我们复制不了那精密的退弹机括,就简化结构,用最原始也最可靠的前膛装填!”

  “牺牲些射速,换来制造简便和成本低廉!”

  “我们可以在炮口两侧加上提手,就像这样……”

  他又添了几笔,“紧急时,能让一个壮实的士兵像抱着口锅一样抱着它跑!”

  “此炮既有虎威,又能随处蹲踞,便命名为,虎蹲炮!”

  朱棣扔下炭笔,看着自己亲手勾勒的粗糙草图,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

  在场的工匠们,也被这个大胆而极富创意的构想彻底点燃了。

  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

  造不出最强的矛,为何不另辟蹊径,去打造最毒最快的匕首。

  神威大炮是战场之王,是国之重器。

  但它高昂的造价、复杂的工艺和严苛的后勤要求,注定无法大规模普及。

  而朱棣构想的虎蹲炮,却完美避开了所有技术难关,用近乎取巧的方式解决了有无问题。

  威力或许不如神威大炮,射程也许有限,精度也谈不上多高。

  但它胜在便宜轻便,而且足够简单。

  可以想象,当成百上千门虎蹲炮装备到朱棣麾下的精锐骑兵中时,会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他们能在极短时间内,在敌阵前,构筑起一道由无数铁砂铅弹组成的死亡弹幕。

  任何试图阻挡他们冲锋的步兵方阵,都将在顷刻间被撕成碎片。

  这是一种全新的,专为野战和骑兵突击而生的战术。

  朱棣意识到,自己在品质上,或许永远超不过妖孽般的玄机真人了。

  但是,他可以在数量和灵活性上,找到突破.

第1799章 传令下去!

  如果说,玄机真人手里的神威大炮是屠龙之剑。

  那么他手中的虎蹲炮,便是潜伏于草丛,专噬咽喉的毒蛇。

  他要用成千上万条毒蛇,去围攻那条高高在上的巨龙。

  “传令下去!”

  朱棣猛一挥手,“格物学堂,即刻起暂停所有其他项目!”

  “集中全部人力物力,给本王日夜赶工。”

  “三个月,本王要看到第一门能实战的虎蹲炮。”

  “半年后,本王要将它装备到燕山大营每一个千人队!”

  “王爷放心!我等拼了老命,也定不负王爷所托!”

  工匠们被朱棣的雄心感染,群情激昂,齐声应诺.

  一场旨在弯道超车的军备竞赛,就在北平府的冰天雪地中,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朱棣虽在之前的较量中一败涂地,却未消沉。

  反而如被逼入绝境的猛虎,爆发出更惊人的斗志。

  他开始用全新的方式,武装自己,积蓄力量。

  而远在京师的玄机真人,或许很快就会收到来自北方,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叔侄二人的较量,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

  十数万大军出征,场面何其壮观。

  旌旗如林,从应天府的城门一直铺到天际尽头。

  步兵方阵,骑兵洪流。

  以及望不到头的辎重车队,构成一幅宏大肃杀的画卷。

  沉闷的战鼓声,如雷霆滚过中原大地。

  宣告着大明王朝的怒火,将烧向西方的贺兰山。

  燕王朱棣身为协理军务亲王,骑着心爱的乌骓马,走在主帅李景隆身侧。

  他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偶尔抬眼瞥一下队伍最前方那面绣着“李”字的大纛,眼神深处会闪过一丝冷意。

  主帅李景隆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他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穿着新赶制的黄金甲,在马上与身边将领谈笑风生。

  朱棣看着他那副德性,心里只冒出两个字,草包。

  他懒得再看,索性放慢马速,渐渐落到队伍后方。

  朱棣更喜欢和那些满身尘土,眼神锐利的普通士兵待在一起。

  那些人身上,才有他熟悉的沙场味道。

  大军一路西行,穿州过府,晓行夜宿。

  半月后,他们抵达玉门关,与早已在此等候的未棣部会师。

  来自风哭之原的最新情报,也送到了中军大帐。

  情报寥寥数语。

  慕容战天已按约定,发布《讨夏檄文》。

  并率麾下五万休整后的虎啸北方军为先锋,对西夏边境重镇黑山卫,发起了首轮攻击。

  大帐内,李景隆看着情报,抚掌大笑。

  “好啊!慕容战天这老匹夫还算识相!”

  “有他这头疯狗在前头啃骨头,咱们此战,可就轻松多了!”

  他身边的亲信将领也跟着附和,一个个眉开眼笑,仿佛胜券在握。

  朱棣坐在下首,端着杯凉透的茶,一言不发。

上一篇:兰若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