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八十天
两人又谈了许多国家大事,从边境防务到民生经济,无所不包。
朱玄机的见解总是独到而深刻,让朱元璋频频点头。
临别时,朱元璋突然问道:“玄机,你对未来有何预见?”
朱玄机抬头望向窗外的明月,缓缓道:“陛下,本座以为,天下大势,和平为上。
两国交战,苦的是百姓。
若能以智慧代替武力,以谈判代替厮杀,才是上上之策。”.
朱元璋深感认同:“你说得对。
朕也老了,不想再见生灵涂炭。
若能在朕的有生之年,见证大明与周边诸国和平共处,也算不枉此生了。”
朱玄机躬身行礼:“陛下仁德,天下幸甚。”
回到自己在京师的住所后,朱玄机站在院中,望着星空,若有所思。
他的随从未棣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师叔,您与陛下谈得如何?”
未棣急切地问。
朱玄机微微一笑:“还算顺利。
陛下是明君,深明大义。”
朱棣松了口气:“那就好。
对了,北方传来消息,慕容战天已经回到虎啸帝国京城,被皇帝重新任命为兵部尚书,统领全国军务。
容若则被革职查办,据说即将问斩。”
“预料之中。”
朱玄机点点头:“慕容战天此人,能力出众,虎啸帝国不会舍弃这样的人才。”
朱棣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师叔,您真的相信慕容战天会感恩图报,推动两国和平吗?”
朱玄机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人心难测,但大势可期。
慕容战天不傻,他明白虎啸帝国现在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更何况,他欠我一条命,这份人情,足以撬动一国政策。”
朱棣若有所思:“师叔总是能看得更远,弟子佩服。”
“朱棣,记住,”
朱玄机语重心长地说:“治国如同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子的得失,而要放眼全局。
有时候,看似的让步,实则是为了更大的胜利。”
夜深了,京师渐渐安静下来。
然而,关于朱玄机的议论却在朝堂上愈演愈烈。
有人称赞他高瞻远瞩,为大明谋划长远;也有人质疑他徇私枉法,帮助敌国将领。
朱元璋知道这些议论,但他没有干预。
作为一个睿智的君主,他明白朱玄机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在即将到来的朝会上,他将会给所有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次日清晨,大朝会。
文武百官齐聚太和殿,等待皇帝的训示.
第1631章 明月城!
…….
朱元璋龙袍加身,神情威严地走上龙椅。
他环视群臣,开门见山:“诸位爱卿,关于朱玄机救助敌将一事,朕已详细询问。
此举乃国之大计,非同小可。”
百官肃立,等待皇帝继续。
“朱玄机所行之事,看似助敌,实则安邦。
朕已决定,封朱玄机为真人,总领军国大事!”
此言一出,朝堂震动。
真人之位,向来空置,如今竟授予朱玄机,足见皇帝对他的倚重。
朱玄机站出来,躬身辞谢:“陛下厚爱,本座不敢当。
本座年事已高,只愿做一名无职无权的军师,为陛下出谋划策即可。”
朱元璋微微一笑:“这可由不得你。
玄机,朕需要你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为大明的未来指明方向。”
朱玄机再三推辞,最终还是接受了真人之职,但坚持不要俸禄和官邸。
朝会后,朱元璋单独留下朱玄机,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玄机,朕有意与虎啸帝国议和。
你与慕容战天已有交情,此事就交由你来主持。”
朱玄机欣然应允:“陛下圣明!本座定不负所托。”
走出太和殿,朱玄机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心中成形——两国和平,共创繁荣。
紫禁城,真人府。
朱玄机站在书房中,面前是一张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标注着大明与虎啸帝国的边境线,以及各个重要城池和关隘。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移,仿佛在构思一盘宏大的棋局。
“师叔,”
未棣走进书房,恭敬地问道:“陛下已下诏,命您负责与虎啸帝国的和谈事宜。
不知师叔有何打算?”
朱玄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你可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未棣凑近看了看:“这是中立地带的明月城。
因位于两国交界处,历来是商旅往来的重要枢纽。”
“正是。”
朱玄机满意地点点头:“明月城,既不属于大明,也不属于虎啸帝国。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保持中立,是两国民间交流的桥梁。
我已经决定,就在明月城举行和谈。”
未棣眼前一亮:“明月城确实是理想的地点。
中立的环境有利于双方平等对话。”
朱玄机轻抚长须:“不仅如此。
明月城还有另一个身份——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若和谈成功,两国可在此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互通有无,共同繁荣。”
朱棣恍然大悟:“师叔高明!既谋和平,又促商贸,一举多得!”
朱玄机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封信:“这是给慕容战天的亲笔信。
你即刻启程,将此信亲自交到他手中。”
未棣接过信,却有些犹豫:“师叔,我直接进入虎啸帝国皇宫,恐怕不妥吧?”
“无妨。”
朱玄机神色淡然:“我已安排好了。
你到达虎啸帝国边境后,会有慕容战天的心腹前来接应。”
朱棣点头应允,转身离去.
第1631章 请他进来!
朱玄机继续研究着地图,心中盘算着和谈的各种可能性。
就在此时,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真人,兵部尚书求见。”.
“请他进来。”
朱玄机头也不抬地说。
不一会儿,兵部尚书李谦大步走入。
他神色凝重,似乎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真人,北方传来急报。
虎啸帝国边境有异动,似乎在集结兵力。”
朱玄机闻言,眉头微皱:“可有确切情报?”
李谦取出一份军报:“据边关将领报告,虎啸帝国在靠近玉门关的地区增派了一万兵力。
虽然表面上看是例行轮换,但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慕容战天已经掌权,不会轻易挑起战端。”
朱玄机思索片刻:“这其中必有蹊跷。”
李谦冷哼一声:“真人过于信任敌将。
末将以为,这正是慕容战天的诡计!他故意装作与我大明议和,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准备偷袭!”
朱玄机并不动怒,只是淡然一笑:“李尚书此言差矣。
慕容战天此人,虽为敌将,但光明磊落,不屑于此等手段。”
“那真人如何解释这突然增兵?”
李谦质问道。
朱玄机沉吟片刻:“虎啸帝国内部刚经历一场大变动,慕容战天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
增兵边境,或许是为了安抚军中将领,展示自己的威信。”
李谦仍不信服:“真人如此信任敌将,若有差池,谁来负责?”
“若有差池,自然由本座一力承担。”
朱玄机神色坦然:“不过李尚书可以放心,我已派未棣前往虎啸帝国,亲自探明虚实。”
李谦这才稍稍释然,拱手告退。
朱玄机独自立于窗前,望着远方。
他知道,和平之路并不平坦。
慕容战天虽然答应议和,但虎啸帝国内部必然有不同声音。
而大明朝中,像李谦这样的鹰派也不在少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朱玄机轻声吟诵。
未棣带着朱玄机的亲笔信,日夜兼程赶往虎啸帝国。
经过十余日的长途跋涉,他终于抵达了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