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八十天
夜色如水,营帐内的灯火还在继续燃烧,照亮了每一个人专注的面孔。
朱元璋、朱棣、徐达和常玉春,四人围坐在地图前,一直到深夜,才逐渐敲定了攻占儒汉国都的最终计划。
而此时在儒汉国都的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紧张的气氛几乎让空气都凝固了。
斥候们带回了远处大明军队汇聚的情报,这消息如同一块重石投入平静的湖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焦虑。
他眼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想要提出一个能够解决危机的计策。
但无一不知,最后的决策还需听取董仲舒的意见。
“安静!”
皇帝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燥热,他的声音在宽敞的殿堂中回响。
“各位大臣,有何高见?”
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但最终都不敢轻易发言。
他们知道在这个国家,真正的权威并不在皇帝,而在那位闭关多年的董仲舒。
最后,一位年迈的大臣上前一步,语气恭敬:“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还需请董大师出山方能解此危局。”.
第513章 休走!
皇帝听到董仲舒的名字,心中更是火起,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蔑视。
但他也知道,没有董仲舒的力量,他这个国家的皇帝,只是一个虚名。
“好!朕这就去请董仲舒出山!”.
皇帝怒气冲冲地下了朝,随后径直前往儒汉学宫。
儒汉学宫坐落在一片古木参天的山谷之中,气息幽深,仿佛与世隔绝。
皇帝来到学宫,沿着青石铺成的小径向董仲舒的闭关之地走去。
董仲舒的居所前,古木环绕,幽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皇帝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缓缓敲响了门扉。
“董大师,朝中有急事,需您出山相助。”
皇帝的声音透过木门,传进屋内。
门后,董仲舒的声音沉静而深沉:“陛下,何事如此慌张?”
皇帝咬牙切齿地说:“大明的朱棣他们已经攻破了凌霄堡,如今正汇聚兵力于国都外围。”
董仲舒没有立刻回答,屋内一片寂静。
过了许久,他才淡淡地开口:“陛下,回去吧,此事我自有安排。”
皇帝愣了一下,随即无奈地转身离开。
他知道,董仲舒一旦做出决定,从未有错过。
董仲舒静坐在屋内,面前摆着一盘棋局,棋局之中,黑白交错,宛如天下的大势。
他的手指轻轻拨动一枚棋子,落在棋盘的一角,“朱棣啊,你以为攻破了凌霄堡就能一路顺风?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而此时朱元璋的营帐内,烛光闪烁,紧张的商议氛围中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
计划终于定下,他立刻派出一队身手不凡的斥候,悄无声息地深入儒汉国都,去探明敌情。
这些斥候如影子般穿过夜幕,轻巧地跃过国都的城墙。
但他们刚刚踏入城内,就被潜伏在暗处的董仲舒的弟子们发现了。
在一场默默的较量中,大明的斥候败下阵来,被一一击杀。
董仲舒的弟子们使用了一种奇特的幻术,化作斥候的模样,回到了大明的营地。
随即向朱元璋汇报假情报。
但是当他们向朱元璋汇报所谓的“国都守军疏漏”的情报时,朱棣突然觉得不对劲。
他的第三只眼在一个瞬间洞察到了这些人的气息与之前的斥候不同。
朱棣的眼中雷电闪烁,他没有任何犹豫,手中的三尖两刃刀立刻挥出。
刀锋上的雷霆之力化作一道道刀气,直奔那些假斥候而去。
“暗贼休走!”
朱棣怒喝,他的身影如同猛虎下山,一刀刀如雷霆万钧,旨在拦截那些幻术之下的敌人。
董仲舒的弟子们见状,也不再隐瞒,立即变幻出本来面目,与朱棣展开了激战。
他们各个都有绝世武艺,手中的兵器各显神通,释放出阵阵强大的内力。
徐达和常玉春也迅速加入战团,徐达的长枪如同穿云破雾,点点枪芒在敌人之间穿梭,每一击都准确无误。
常玉春的掌风如同激流巨浪,一掌掌震得空气都似乎要凝固.
第514章 新的计划!
战斗在营地内迅速蔓延,士兵们纷纷拔剑加入战斗,整个营地变成了一片战场。
刀光剑影,掌风雷动,大明军营一时间剑气纵横,威力无边。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混战中,朱棣展现了他超凡的武艺和战场指挥能力。
激战过后,伪装成斥候的敌人被一一识破并击败.
朱棣立于战场之中,抹去额头的血迹,他的目光中满是狠厉:“董仲舒,我必将你的诡计一一破解,直至儒汉国都归于大明!
随即便立即返回指挥帐篷中,向朱元璋汇报了敌人伪装成斥候的事情。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儒汉国都的防御将会异常森严。
朱棣站在朱元璋面前,身姿挺拔如松:“父亲,我愿亲自前往儒汉国都探查敌情。”
朱元璋点了点头,深知朱棣的武艺非凡:“那便小心为上,此次行动极为危险。”
朱棣微一施礼,转身离开。
他招集了一小队精英,这些人都是他亲信中的翘楚,他们在朱棣的带领下,隐匿于夜色之中,向着儒汉国都进发。
到达国都外围时,朱棣发动了他的第三只眼,神识如同细丝般在城墙上游走,寻找着进入的机会。
他带领着队伍,轻功了得,如同夜行的蝙蝠,悄然无声地潜入国都。
在城内,他们如影子一般穿梭,收集着儒汉国都的防御信息,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但是正当朱棣准备撤离时,突然间一股强大的力量袭来,他们遭遇了董仲舒弟子的伏击。
显然,敌人对他们的行动早有预料。
“来的正好!”
朱棣面对突如其来的伏击,丝毫不惧,手中三尖两刃刀在夜色中绽放出耀眼的雷光。
激战爆发,朱棣如同进入了无人之境,他的刀法大开大合,配合着风雷之势,每一次挥舞都带着无匹的力量。
董仲舒的弟子们法力高强,施展出各种绝学,与朱棣他们交战。
双方在夜幕下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决。
朱棣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高手,他们各展所长,与敌人斗得难解难分。
战斗中,朱棣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他身边的雷光与刀气相互交织,形成一道道刀网,将敌人的攻势一一化解。
徐达和常玉春虽然没有随行,但朱棣的队伍中也不乏能工巧匠。
他们或是神箭手,或是掌力惊人的内家高手,他们的配合默契,攻守有序。
激战过后,朱棣带领队伍突破了包围,终于撤离了国都,随即便立即返回营地向朱元璋汇报情况。
朱棣的身影在星辰下穿行,风雷之力仍旧缭绕在其周身。
他回到营地,立刻前往朱元璋的帐篷汇报此次行动的情况。
“父亲,董仲舒的人手不凡,我们遭遇了伏击,但已成功撤离并带回了详实情报。”
朱棣的话语清晰,表情严肃。
朱元璋接过情报:“很好,你做得很好。那我们立刻开始制定新的攻城计划。”.
第515章 配合默契!
随即,朱元璋、朱棣、徐达和常玉春围坐在战略沙盘前开始商议。
沙盘上的儒汉国都被细致的标识出每一处防御和薄弱之地。
“国都的北面有一条秘道,曾是货物运输之路,如今被废弃,但可作为我们潜入的路径。”
朱棣指着沙盘上的一条细线,眼中闪过精光。
徐达捻须沉思:“可是,这条秘道若被敌人发现,我们将陷入困境。”.
常玉春则提出另一策略:“以正攻其守,以奇取其不备。”
“我们可以在正门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势,同时利用秘道突袭他们。”
朱元璋听罢,眉头一挑,表示赞同:“这计甚妙,就这么办。我们必须分秒必争,速战速决。”
商议结束后,朱元璋立即下令,召集所有将领和士兵,开始部署新的攻城方案。
营地内的气氛骤然紧张,每个士兵的眼中都燃烧着战火。
朱棣再次招集了他的精英队伍,亲自向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知晓此行的危险与重要性。
他们是大明军中的精华,每个人都身负绝技,能在关键时刻为大明军队赢得胜利的机会。
徐达和常玉春也各自带领部队,开始准备攻城所需的器械和物资。
他们对每一件武器都进行了检查和维护,确保在战场上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而此时在儒汉学宫的深处,董仲舒接收了弟子们的汇报,他的脸上挂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他对朱棣的行为仿佛早有预料,甚至带着几分轻蔑。
“大明的将军,不过是蝼蚁罢了。”
董仲舒缓缓站起身来,他的手中出现了一个布满复杂符纹的锦囊。
“将这锦囊交给国都守军,告诉他们,若大明军队攻来,便打开它。”
弟子们领命,身影如同鬼魅消失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国都的城墙之上。
他们将锦囊交给了守城将军,那将军一见是董仲舒的信物,立刻信服,命令士兵们加强城防。
此时,大明军队也已经整装待发,朱棣亲自挑选的精英部队已潜伏在国都外围,寻找着发起攻击的最佳时机。
夜深人静,朱棣的目光如同猎鹰一般锐利。
他的第三只眼观察着城墙上的每一个守卫的动作,等待着那一个完美的瞬间。
“准备好了,就在这个时辰!”
朱棣一声令下,大明军队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战鼓声、号角声震天响起。
儒汉的守军在被突然的攻势惊扰之下,迅速集结,守城将军拿出那锦囊。
他的手在颤抖,不知道里面藏着何种秘密力量。
激战爆发,朱棣手持三尖两刃刀,刀势如同席卷八荒的风雷,他身边的大明士兵挥舞着兵器,勇猛异常。
城墙之上,儒汉战士和董仲舒的弟子们施展着各种法术和武艺,城墙成了双方力量碰撞的战场。
儒汉战士们手中的兵器上缠绕着灵力,形成一道道防御屏障,试图抵挡住大明军队的冲击。
徐达和常玉春各自指挥着战队,他们的战术精准,配合默契.
第516章 上古凶兽!